首頁 >科技週邊 >人工智慧 >看了AI評詩,我有話說

看了AI評詩,我有話說

王林
王林轉載
2023-05-30 21:15:111083瀏覽

身為愛詩人,我偶爾也會評論別人的作品,透過對優劣得失的褒貶,進一步探討詩意,與更多人分享這份心靈的美好與愉悅。最近,網路上流行的AI機器評詩讓我感到不知所措、困惑和受到一定的壓力,好像被一拳擊中了一樣。看看這些文章標題-《AI機器人評了10首詩,詩評家們坐不住了》《AI機器人寫詩評,可不可以超越詩評家? 》,夠震撼夠嚇人吧,再聯想到之前機器寫詩的消息,是否意味著人人可寫可評的詩歌新時代要到來了呢?其實不然。所謂AI即人工智慧,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根據科學家的預測,未來AI將能夠勝任許多工作,取代人類在工作領域的地位將成為必然趨勢。我們暫不討論此觀點的正確性,但在評判機器寫作水平時,我們應該以藝術效果為標準,依據實際情況做出令人信服的判斷。因為透過仔細分析所謂“機器詩評”,我發現這些評論大都堆砌名詞、解釋概念、含糊不清,這一點有些像算命先生,他說的一般比較籠統,大多數似是而非,誰都可以對號入座,但就是沒有確指,沒有細節,沒有明確的結論。如此,算不算是AI評詩普遍的硬傷呢?

試舉一例。這句重寫的話是:「傷痕記憶長存/痊癒後依舊深痕/但疼痛/卻只在此時刻」。 AI可以這樣表述: "這首詩透過描繪傷疤和疼痛,深刻思考了詩歌創作的含義和重要性。"。由傷疤所引發的痛苦和心理復原的見證,可以成為詩人創作過程中重要的素材。但即使傷疤癒合,疼痛感卻隨時存在,這也意味著詩人的創作絕不只停留在表面的描摹之中,更多的是痛苦和探索之中。這首詩從這個視角呈現,以簡練的語言傳達出了詩人創作的精華,令人深思。這些文字僅僅解釋了標題並闡明了概念,卻沒有拓展並解釋詩境和詩意。況且這樣的文字也可能是經過作者加工整理過的,因為看到開發AI工程師的建議:使用AI寫作生成文本後,應及時進行審校與修改,才能具備思維邏輯的合理與文本的完整性。看看,這機器後面還是有人。

再舉一例。我的一首《學會打油》:「八條習隱似清修,膩粉新塗小白樓。老酒沾唇詩更想,煙火三月寄揚州。根據以上點評,可以重新表述為:「這首詩透過描述隱居生活,表達了作者對自然、酒、詩和遠方所抱持的嚮往和熱愛。 」。其中'八條習隱'指的是隱士的八種修養之道,膩粉是指女子化妝用的粉末,小白樓則是隱士居住的房屋。接下來的幾句則展現出作者對詩歌和美景的熱愛之情。寄揚州則是表達出作者對遠方好友的思念之情。整首詩樸素自然,既有隱士的清修風範,也有詩人的豪邁氣概。」除了和上一首同樣的重複堆砌概念、模稜兩可之外,竟把北京地名「東四八條」解釋為隱士的八條修養之道,當然,我更願意相信這只是AI機器的自作聰明。

由此可見,AI終歸是機器,它能夠取代人類的一些簡單勞動,甚至是一些編程寫代碼等較複雜的工作,而在代表人類智慧結晶的藝術創作面前,只能是望洋興嘆。 AI評詩其實是在人類的干預下,透過固定且籠統的模式思維對特定主題進行相關文字的組織和建構。作為詩評,它缺乏個性,因此毫無清晰之處;而且缺乏生命力,因此難以展現鮮活之感。 AI基本上只是一個將名詞、概念和語言組合在一起的工具,如果在相同主題下使用,它們將會非常相似並且會重複出現。透過以上兩例足以證明,這些無生命無思想的寫作,其實並無意義。

AI作為輔助工具或參考文本時,有時也可以帶來一些樂趣、甚至激發靈感,用於學詩評詩等面向。我想,AI評詩的意義可能還在於,它時時刻刻提醒我們這些評詩人,在評詩時要更準確、更精到、更具個性,要遠離那些含糊不清、模棱兩可的評語,要用更加獨到的眼光和鮮活的文筆去闡釋不同的詩語詩境,去發現和捕捉詩中有情有趣獨特的美,去感悟「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的文化價值。當我們提供最高水準的文學體驗時,我們不會為乏味平庸的機器詩歌打開方便之門。儘管科學技術不斷發展,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並堅信評詩等特定事務無可取代。機器作為人的輔助和工具,永遠無法取代擁有地球上最高智慧的人類,更遑論詩歌這顆文學皇冠上古老而璀璨的明珠。

2023年5月18日《中國文化報》

第3版刊發特別報道

《看了AI評詩,我有話說》

#↓ ↓ ↓ ↓ ↓ ↓ ↓ ↓ ↓

看了AI評詩,我有話說

責編:張海寧

以上是看了AI評詩,我有話說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陳述:
本文轉載於:sohu.com。如有侵權,請聯絡admin@php.cn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