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墨爾本大學科研人員與台灣KDH設計公司、MCN奈米加工中心合作,研發了首款柔性、高透光AR顯示模組,特點是基於3D列印工藝,採用低成本的聚合物材料,可實現超薄、高能源效率、輕量化的設計,可望推動AR技術在更多產業的應用。
據青亭網了解,光波導等主流AR光學模組基於玻璃材質,加工製造過程耗時且昂貴,需要使用光掩膜、層壓、切割、蝕刻等製程來疊加微結構。由於微結構加工難度高,成品率低,並對光源的角度要求嚴格,因此AR眼鏡產品的外觀設計很難靈活適應。
墨爾本大學的方案比較靈活,可以應用在曲面、不平坦表面等多種不同形狀上,同時也支援多種功能。 3D列印是一種積層製造技術,其能夠精準控制設計和製造流程,從而確保製造過程的良品率。
值得注意的是,KDH設計公司先前曾開發AR頭盔和軍用頭顯,而接下來則計劃將這項技術商業化,與AR眼鏡、AR運動護目鏡、AR頭盔和AR HUD結合。不過,該技術似乎主要用作遮光罩材質,原理類似感光膜,意味著與光源可能有一定距離,不確定能否像光波導那樣通過內反射光路與顯示單元緊湊集成。
先前三菱化學和DigiLens合作,也曾探索塑膠基板的低成本AR光學方案,也可以用於AR頭盔等設備,差異是它為硬性設計。當然,與玻璃材質相比,塑膠材質實際應用效果如何還有待驗證。
以上是基於3D列印工藝,低成本、高透光、柔性AR光學模組問世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