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週邊 >人工智慧 >一文解讀自動駕駛關鍵技術困難

一文解讀自動駕駛關鍵技術困難

王林
王林轉載
2023-05-15 11:19:05874瀏覽

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根據汽車智慧化程度將自動駕駛分為L0-L5共6個等級:

  • L0為無自動化(No Automation , NA),即傳統汽車,駕駛員執行所有的操作任務,例如轉向、制動、加速、減速或泊車等;

  • L1為駕駛輔助(Driving Assistant, DA),即能為駕駛員提供駕駛預警或輔助等,例如對方向盤或加速減速中的一項操作提供支持,其餘由駕駛員操作;

  • L2為部分自動化(Partial Automation,PA),車輛對方向盤和加減速中的多項操作提供駕駛,駕駛員負責其他駕駛操作;

  • L3為條件自動化(Conditional Automation,CA),即由自動駕駛系統完成大部分駕駛操作,駕駛者需要集中註意力以備不時之需;

  • L4為高度自動化(High Automation,HA),由車輛完成所有駕駛操作,駕駛員不需要集中註意力,但限定道路和環境條件;

  • L5為完全自動化(Full Automation, FA),在任何道路和環境條件下,由自動駕駛系統完成所有的駕駛操作,駕駛員不需要集中註意力。

一文解讀自動駕駛關鍵技術困難

#自動駕駛汽車的軟硬體架構如圖2所示,主要分為環境認知層、決策規劃層、控制層和執行層。環境認(感)知層主要透過光達、毫米波雷達、超音波雷達、車載攝影機、夜視系統、GPS、陀螺儀等感測器取得車輛所處環境資訊和車輛狀態信息,具體來說包括:車道線偵測、紅綠燈辨識、交通識別牌辨識、行人偵測、車輛偵測、障礙物辨識和車輛定位等;決策規劃層則分為任務規劃、行為規劃和軌跡規劃,依照設定的路線規劃、所處的環境和車輛自身狀態等規劃下一步具體行駛任務(車道維持、換道、跟車、超車、避撞等)、行為(加速、減速、轉彎、煞車等)及路徑(行車軌跡);控制層及執行層則基於車輛動力學系統模型對車輛驅動、煞車、轉向等進行控制,使車輛跟隨所製定的行車軌跡。

一文解讀自動駕駛關鍵技術困難

自動駕駛技術涉及較多的關鍵技術,本文主要介紹環境感知技術、高精度定位技術、決策與規劃技術和控制與執行技術。

01 環境感知技術

環境感知指對於環境的場景理解能力,例如障礙物的類型、道路標誌及標線、行車車輛的偵測、交通資訊等資料的語言分類。定位是對感知結果的後處理,透過定位功能從而幫助車輛了解其相對於所處環境的位置。環境感知需要透過感測器獲取大量的周圍環境訊息,確保對車輛周圍環境的正確理解,並基於此做出相應的規劃和決策。

自動駕駛車輛常用的環境感知感測器包括:攝影機、光達、毫米波雷達、紅外線和超音波雷達等。攝影機是自動駕駛車輛最常用、最簡單且最接近人眼成像原理的環境感知感測器。透過即時拍攝車輛周圍的環境,採用CV技術對所拍攝影像進行分析,實現車輛周圍的車輛和行人偵測以及交通標誌辨識等功能。

相機的主要優點在於其高解析度、成本低。但在夜晚、雨雪霧霾等惡劣天氣下,攝影機的表現會迅速下降。另外攝影機所能觀察的距離有限,不擅長於遠距離觀察。

毫米波雷達也是自動駕駛車輛常用的一種感測器,毫米波雷達是指工作在毫米波段(波長1-10 mm ,頻域30-300GHz)的雷達,其基於ToF技術(Time of Flight)對目標物體進行偵測。毫米波雷達向外界連續發送毫米波訊號,並接收目標返回的訊號,根據訊號發出與接收之間的時間差確定目標與車輛之間的距離。因此,毫米波雷達主要用於避免汽車與周圍物體發生碰撞,如盲點偵測、避障輔助、停車輔助、自適應巡航等。毫米波雷達的抗干擾能力強,對降雨、沙塵、煙霧等離子的穿透能力比雷射和紅外線強很多,可全天候工作。但其也具有訊號衰減大、容易受到建築物、人體等的阻擋,傳輸距離較短,解析度不高,難以成像等不足。

雷射雷達也是透過ToF技術來確定目標位置與距離的。光達是透過發射雷射光束來實現對目標的探測,其探測精度和靈敏度更高,探測範圍更廣,但光達更容易受到空氣中雨雪霧霾等的干擾,其高成本也是限制其應用的主要原因。車載雷射雷達依發射雷射光束的數量可分為單線、4線、8線、16線和64線雷射雷達。可以透過下面這個表格(表1),比較主流感測器的優勢與不足。

一文解讀自動駕駛關鍵技術困難

自動駕駛環境感知通常採用「弱感知超強智慧」與「強感知強智慧」兩大技術路線。其中「弱感知 超強智慧」技術是指主要依賴攝影機與深度學習技術實現環境感知,而不依賴雷射雷達。這種技術認為人類靠一雙眼睛就可以開車,那麼車子也可以靠攝影機來看清周圍環境。如果超強智能暫時難以達到,為實現無人駕駛,那就需要增強感知能力,這就是所謂的「強感知 強智能」技術路線。

相比「弱感知 超強智慧」技術路線,「強感知 強智慧」技術路線的最大特徵就是增加了雷射雷達這個感測器,從而大幅提高感知能力。特斯拉採用「弱智能 超強智慧」技術路線,而GoogleWaymo、百度Apollo、Uber、福特汽車等人工智慧企業、旅遊公司、傳統車企都採用「強感知 強智慧」技術路線。

02 高精度定位技術

#定位的目的是取得自動駕駛車輛相對於外界環境的精確位置,是自動駕駛車輛必備的基礎。在複雜的地市道路行駛,定位精度要求誤差不超過10 cm。例如:只有準確知道車輛與路口的距離,才能進行更精確的預判與準備;只有準確對車輛進行定位,才能判斷車輛所處的車道。若定位誤差較高,嚴重時會造成交通完全事故。

GPS是目前最廣泛採用的定位方法,GPS精度越高,GPS感測器的價格也越昂貴。但目前商用GPS技術定位精度遠遠不夠,其精度只有公尺級且容易受到隧道遮蔽、訊號延遲等因素的干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Qualcomm開發了基於視覺增強的高精度定位(VEPP)技術,該技術透過融合GNSS全球導航、攝影機、IMU慣性導航和輪速感測器等多個汽車部件的信息,透過各個感測器之間的相互校準和數據融合,實現精確到車道線的全球即時定位。

03 決策與規劃技術

決策規劃是自動駕駛的關鍵部分之一,它首先是融合多感測器信息,然後根據駕駛需求進行任務決策,接著能夠在避開存在的障礙物前提之下,透過一些特定的約束條件,規劃出兩點之間多條可以選擇的安全路徑,並在這些路徑當中選擇一條最優的路徑,作為車輛行駛軌跡,那就是規劃。依照劃分的層面不同,可以分為全局規劃和局部規劃兩種,全局規劃是由獲取到的地圖信息,規劃出一條在特定條件之下的無碰撞最優路徑。例如,從上海到北京有許多條路,規劃出一條作為行車路線即為全局規劃。

如柵格法、可視圖法、拓樸法、自由空間法、神經網路法等靜態路徑規劃演算法。局部規劃的則是根據全局的規劃,在一些局部環境資訊的基礎之上,能夠避免碰撞一些未知的障礙物,最終達到目的目標點的過程。例如,在全局規劃好的上海到北京的那條路線上會有其他車輛或障礙物,想要避過這些障礙物或車輛,需要轉向調整車道,這就是局部路徑規劃。局部路徑規劃的方法包括:人工位勢場法、向量域直方圖法、虛擬力場法、遺傳演算法等動態路徑規劃演算法等。

決策規劃層是自主駕駛系統,智慧性的直接體現,對車輛的行駛安全性和整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常見的決策規劃體系結構,有分層遞進式,反應式,以及二者混合式。

分層遞進體系結構,就是一個串聯繫統的結構,在這個系統當中,智慧駕駛系統的各模組之間次序分明,上一個模組的輸出即為下一模組的輸入,因此又稱為感知規劃行動結構。但這種結構可靠性並不高,一旦某個模組出現軟體或硬體故障,整個資訊流就會受到影響,整個系統很有可能發生崩潰,甚至處於癱瘓狀態。

一文解讀自動駕駛關鍵技術困難

反應式體系結構採用並聯的結構,控制層都可以直接基於感測器的輸入進行決策,因此它所產生的動作就是感測數據直接作用的一個結果,可以突顯感知動作的特點,適用於完全陌生的環境。反應式體系結構中的許多行為主要涉及成為一個簡單的特殊任務,所以感覺規劃控制可以緊密的結合在一塊,佔用的儲存空間並不大,因而可以產生快速的響應,實時性比較強,同時每一層只需要負責系統的某一個行為,整個系統可以方便靈活的實現低層次到高層次的一個過渡,而且如若其中一個模組出現了預料之外的故障,剩下的層次,仍然可以產生有意義的動作,系統的穩健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困難在於,由於系統執行動作的靈活性,需要特定的協調機制來解決各個控制迴路,同意執行機構爭奪之間的衝突,以便得到有意義的結果。

一文解讀自動駕駛關鍵技術困難

分層遞階式系統的一個結構和反應式體系的結構,都各自有優劣,都難以單獨的滿足行駛環境複雜多變的使用要求,所以越來越多的行業人士開始研究混合式的體系結構,將兩者的優點進行有效的結合,在全局規劃的層次上生成面向目標定義的分層式遞階行為,在局部規劃的層次上就生成目標導向的反應式體系的行為。

一文解讀自動駕駛關鍵技術困難

04 控制與執行技術

自動駕駛的控制核心技術就是車輛的縱向控制,橫向控制,縱向控制及車輛的驅動和製動控制,而橫向控制的就是方向盤角度的調整以及輪胎力的控制,實現了縱向和橫向自動控制,就可以按給定目標和約束自動控制車運行。

一文解讀自動駕駛關鍵技術困難

車輛依照縱向控制是在行車速度方向上的控制,即車速以及本車與前後車或障礙物距離的自動控制。巡航控制和緊急煞車控制都是典型的自動駕駛縱向控制案例。這類控制問題可歸結為對馬達驅動、引擎、傳動和煞車系統的控制。各種馬達-引擎-傳動模型、汽車運行模型和煞車過程模型與不同的控制器演算法結合,構成了各種各樣的縱向控制模式。

車輛的橫向控制就是指垂直於運動方向的控制,目標是控制汽車自動保持期望的行車路線,並在不同的車速、載重、風阻、路況下有很好的乘坐舒適和穩定。車輛橫向控制主要有兩種基本設計方法,一種是基於駕駛員模擬的方法(一種是使用用較簡單的動力學模型和駕駛員操縱規則設計控制器;另一種是用駕駛員操縱過程的資料訓練控制器獲取控制演算法);另一種是給予汽車橫向運動力學模型的控制方法(需要建立精確的汽車橫向運動模型。典型模型如單軌模型,該模型認為汽車左右兩側特性相同)

05 總結

除上述介紹的環境感知、精準定位、決策規劃和控制執行之外,自動駕駛汽車還涉及高精度地圖、V2X、自動駕駛汽車測試等關鍵技術。自動駕駛技術是人工智慧、高性能晶片、通訊技術、感測器技術、車輛控制技術、大數據技術等多領域技術的結合體,落地技術難度高。除此之外,自動駕駛技術落地,還要建立符合自動駕駛要求的基礎交通設施,並考慮自動駕駛的法律法規等。

以上是一文解讀自動駕駛關鍵技術困難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陳述:
本文轉載於:51cto.com。如有侵權,請聯絡admin@php.cn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