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群媒體和內容平台的興起,多層次評論系統成為了各類平台進行使用者互動和社群互動的重要方式。在前端實現多層評論系統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但是後端實作起來卻相對複雜。本文將介紹如何使用golang實現多層評論。
實現想法
多層評論其實就是樹狀結構的展示,每個評論可以作為節點。可以使用樹狀結構的基本資料結構—樹和二元樹來實現多層評論系統。在本文中,我們選擇使用樹狀結構的二元樹來實現。
二元樹的節點由左右兩個子節點組成,左節點為目前節點的第一個子節點,右節點為目前節點的第二個子節點。因此,每次增加評論的時候,我們只需要關注當前評論的父節點以及它的左右子節點。
資料庫設計
為了實現多層評論系統,需要在資料庫中儲存每個評論的父子關係。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使用兩種方式來儲存樹狀結構:
- 使用多表關聯
- 在單一表中使用自引用關係
#在本文中,我們選擇使用第二種方式,即在單表中使用自引用關係。
評論表(comment)的結構如下:
CREATE TABLE `comment`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parent_id` int(11) DEFAULT NULL COMMENT '父级评论id', `content` varchar(255) DEFAULT NULL COMMENT '评论内容', `created_at` datetime DEFAULT NULL COMMENT '创建时间', PRIMARY KEY (`id`), KEY `parent_id` (`parent_id`), CONSTRAINT `comment_ibfk_1` FOREIGN KEY (`parent_id`) REFERENCES `comment` (`id`)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1 DEFAULT CHARSET=utf8mb4 COMMENT='评论表'
在上述表格結構中,parent_id
表示目前評論的父節點id,如果目前評論是一級評論,則parent_id
為null。 id
為目前評論的id,content
為評論內容,created_at
為建立時間。
程式碼實作
連結資料庫
首先,需要使用golang中的database/sql和mysql驅動來連結資料庫:
dsn := "root:123456@tcp(127.0.0.1:3306)/test" db, err := sql.Open("mysql", dsn) if err != nil { fmt.Printf("mysql connect error %s", err.Error()) return }
插入評論
插入評論時,需要判斷當前評論是作為父節點還是子節點來處理。
如果目前評論是作為父節點,直接插入資料庫中,如果目前評論是子節點,則需要更新父節點的右節點。
// 添加评论 func AddComment(comment Comment) error { if comment.ParentID == 0 { _, err := db.Exec("INSERT INTO comment(parent_id, content, created_at) VALUES(?, ?, ?)", nil, comment.Content, comment.CreatedAt) if err != nil { return err } } else { var rightNode *int err := db.QueryRow("SELECT right_node FROM comment WHERE id = ?", comment.ParentID).Scan(&rightNode) if err != nil { return err } tx, err := db.Begin() if err != nil { return err } // 更新右节点 _, err = tx.Exec("UPDATE comment SET right_node = right_node + 2 WHERE right_node > ?", rightNode) if err != nil { tx.Rollback() return err } _, err = tx.Exec("UPDATE comment SET left_node = left_node + 2 WHERE left_node > ?", rightNode) if err != nil { tx.Rollback() return err } _, err = tx.Exec("INSERT INTO comment(parent_id, left_node, right_node, content, created_at) VALUES(?, ?, ?, ?, ?)", comment.ParentID, rightNode, rightNode+1, comment.Content, comment.CreatedAt) if err != nil { tx.Rollback() return err } tx.Commit() } return nil }
查詢評論
查詢註解時,需要依照節點的左右順序進行排序,以取得到樹狀結構的註解清單。在查詢評論的時候,由於需要使用左右節點進行排序,所以需要將左右節點列加入查詢條件。此外,還需要使用一個level字段,表示當前節點是第幾個節點,方便前端展示。
type Comment struct { ID int `json:"id"` ParentID int `json:"parent_id"` Content string `json:"content"` LeftNode int `json:"left_node"` RightNode int `json:"right_node"` Level int `json:"level"` CreatedAt string `json:"created_at"` } // 获取评论列表 func GetComments() ([]Comment, error) { rows, err := db.Query("SELECT id, parent_id, content, created_at, left_node, right_node, (COUNT (parent.id) -1) AS level FROM comment AS node, comment AS parent WHERE node.left_node BETWEEN parent.left_node AND parent.right_node GROUP BY node.id ORDER BY left_node") if err != nil { return nil, err } defer rows.Close() var comments []Comment for rows.Next() { var comment Comment err := rows.Scan(&comment.ID, &comment.ParentID, &comment.Content, &comment.CreatedAt, &comment.LeftNode, &comment.RightNode, &comment.Level) if err != nil { return nil, err } comments = append(comments, comment) } return comments, nil }
刪除註解
刪除註解的時候,需要判斷目前註解是父節點還是子節點,如果是父節點,需要刪除整個子樹。
// 删除评论 func DeleteComment(id int) error { tx, err := db.Begin() if err != nil { return err } var leftNode int var rightNode int err = tx.QueryRow("SELECT left_node, right_node FROM comment WHERE id = ?", id).Scan(&leftNode, &rightNode) if err != nil { tx.Rollback() return err } if leftNode == 1 && rightNode > 1 { // 删除子树 _, err = tx.Exec("DELETE FROM comment WHERE left_node >= ? AND right_node <= ?;", leftNode, rightNode) if err != nil { tx.Rollback() return err } err = tx.Commit() if err != nil { tx.Rollback() return err } } else { // 删除单个节点 _, err = tx.Exec("DELETE FROM comment WHERE id = ?", id) if err != nil { tx.Rollback() return err } err = tx.Commit() if err != nil { tx.Rollback() return err } } return nil }
結語
透過上述程式碼實現,我們可以快速地建構出一個功能完整的多層評論系統。當然,這只是一個基礎的實現方式,在實際場景中,還需要根據具體的需求做出相應的最佳化和擴展。
以上是golang實現多層評論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Golangisidealforbuildingscalablesystemsduetoitsefficiencyandconcurrency,whilePythonexcelsinquickscriptinganddataanalysisduetoitssimplicityandvastecosystem.Golang'sdesignencouragesclean,readablecodeanditsgoroutinesenableefficientconcurrentoperations,t

Golang在並發性上優於C ,而C 在原始速度上優於Golang。 1)Golang通過goroutine和channel實現高效並發,適合處理大量並發任務。 2)C 通過編譯器優化和標準庫,提供接近硬件的高性能,適合需要極致優化的應用。

選擇Golang的原因包括:1)高並發性能,2)靜態類型系統,3)垃圾回收機制,4)豐富的標準庫和生態系統,這些特性使其成為開發高效、可靠軟件的理想選擇。

Golang適合快速開發和並發場景,C 適用於需要極致性能和低級控制的場景。 1)Golang通過垃圾回收和並發機制提升性能,適合高並發Web服務開發。 2)C 通過手動內存管理和編譯器優化達到極致性能,適用於嵌入式系統開發。

Golang在編譯時間和並發處理上表現更好,而C 在運行速度和內存管理上更具優勢。 1.Golang編譯速度快,適合快速開發。 2.C 運行速度快,適合性能關鍵應用。 3.Golang並發處理簡單高效,適用於並發編程。 4.C 手動內存管理提供更高性能,但增加開發複雜度。

Golang在Web服務和系統編程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其簡潔、高效和並發性上。 1)在Web服務中,Golang通過強大的HTTP庫和並發處理能力,支持創建高性能的Web應用和API。 2)在系統編程中,Golang利用接近硬件的特性和對C語言的兼容性,適用於操作系統開發和嵌入式系統。

Golang和C 在性能對比中各有優劣:1.Golang適合高並發和快速開發,但垃圾回收可能影響性能;2.C 提供更高性能和硬件控制,但開發複雜度高。選擇時需綜合考慮項目需求和團隊技能。

Golang适合高性能和并发编程场景,Python适合快速开发和数据处理。1.Golang强调简洁和高效,适用于后端服务和微服务。2.Python以简洁语法和丰富库著称,适用于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


熱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慧驅動的應用程序,用於創建逼真的裸體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於從照片中去除衣服的線上人工智慧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費脫衣圖片

Clothoff.io
AI脫衣器

Video Face Swap
使用我們完全免費的人工智慧換臉工具,輕鬆在任何影片中換臉!

熱門文章

熱工具

Dreamweaver CS6
視覺化網頁開發工具

MantisBT
Mantis是一個易於部署的基於Web的缺陷追蹤工具,用於幫助產品缺陷追蹤。它需要PHP、MySQL和一個Web伺服器。請查看我們的演示和託管服務。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級程式碼編輯軟體(SublimeText3)

VSCode Windows 64位元 下載
微軟推出的免費、功能強大的一款IDE編輯器

SublimeText3漢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