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下一個數位時代將會改變一切。
這是最新一期的Time雜誌封面。
對整個社會來說,元宇宙究竟意味著什麼?未來發展又是怎樣的呢?
#隨著元宇宙在大眾視野內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元宇宙概念似乎已經成為各家科技公司避不開的話題。
Facebook改名Meta正式將元宇宙概念納入公司未來發展。
另外,亞馬遜、蘋果、Google、騰訊等巨頭也都開始發力為元宇宙佈局,重組內部員工結構,重新規劃產品設計。
根據麥肯錫公司(McKinsey&Company)估計,今年前5個月元宇宙相關的投資已高達1200億美元。
對一般人來說,元宇宙沒有可供購買的商品,也沒有任何一項因此帶來的收入,這個概念似乎來了又去,虛無縹緲。
但它又真實地存在著,這個醞釀了一個世紀的想法正悄悄地改變著我們周遭的世界。
如果我們希望建立一個美好的未來,那麼我們必須像那些投資建設的人一樣積極塑造它。
把元宇宙世界想像成一個「平行的虛擬世界」。它跨越了所有的數位技術,甚至會控制物質世界。
以21世紀的互聯網為例,儘管互聯網範圍廣泛且功能強大,但它並不是為涉及大量參與者的實時和交互式體驗而建構的,尤其是在3D成像方面。
我們無法事先預測3D網路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就像網路剛出現時我們也不知道它的價值一樣。
但我們可以從時代的發展趨勢中窺見未來的縮影。
元宇宙是下一代的3D網路。這將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建立元宇宙那麼困難,但確實值得的。
隨著互聯網連接和電腦處理器的改進,我們已經從無色文字轉向原始網頁和網絡博客,然後是在線個人資料(如Facebook頁面)和基於視頻的社交網路、表情符號和過濾器。
我們在線上製作的內容量已經從每週的幾條留言板貼文、電子郵件或部落格更新轉為源源不絕的串流內容。
而隨這種趨勢演變的下一個時代是一個「活的虛擬世界」,不是我們分享生活動態的一扇窗口,例如Instagram,也不是朋友們交流傳達資訊的平台(如Gmail),而是我們真實參與、融入其中的環境。
此外,教育、醫學、基礎建設等產業也將被重新定義。
先看看醫學領域。
2021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神經外科醫生使用增強現實耳機進行了該醫院的首次現場患者手術,從而為外科醫生提供了患者內部解剖結構的互動式顯示。
實施手術的是Timothy Witham醫生,他把AR眼鏡比喻為醫生擁有了GPS。
再看看教育產業。
就比如,史丹佛便在2021年夏天開啟了一門面向元宇宙的課程。
選擇這門課的263名學生在元宇宙裡一起參加現場討論,表演音樂短劇等,共同度過了超過20萬分鐘的時間。
而這些習以為常的場景在元宇宙環境下將被更真實、更簡單的方式所取代。
香港機場已經開始將「數位孿生」(digital twins)融入其基礎建設中,它可透過創造3D即時模擬引導旅客以及為飛機指導航行路線。
對社會來說,元宇宙到底意味著什麼並不清楚。有些人將元宇宙視為電腦和網路的「第四個時代」——前三個時代為大型主機時代、PC和網路時代,以及今天的行動和雲端時代。
Facebook、Netflix或亞馬遜的AWS雲端運算平台等服務,在今天看來是顯而易見,水到渠成的結果,但這些公司的商業模式、技術和設計原則在當時都是「離經叛道」的產物。
我們應該承認,混亂和不確定性是產生顛覆性創新的先決條件。
2022年6月20日,在紐約舉行的第4屆NFT.NYC年度會議期間,時代廣場的廣告看板上寫著“ 解鎖元宇宙”。
從認識來看,元宇宙經常被錯誤地於沉浸式虛擬實境頭盔畫等號,例如Meta Quest,或Google的擴增實境眼鏡等。 VR/AR裝置可能成為存取元宇宙世界的首選方式,但它們並不等於元宇宙。
遊戲也遠遠不是元宇宙的全部,元宇宙不是《Roblox》、《我的世界》、《要塞英雄》或其他任何遊戲,這些虛擬世界或平台很可能成為元世界的一部分,就像Facebook和谷歌是網路的一部分一樣。
另一個常見的概念混淆是元宇宙和Web3、加密和區塊鏈。這三者可能成為實現元宇宙潛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們只是原則和技術,而非元宇宙本身。
教育 元宇宙,其實一直是我們所期待的。然而事實好像並不盡如人意。
一方面,這種模式下要消耗的資源可能比傳統的方式更多;另一方面,當教育到線上時,我們會失去很多關鍵的東西。例如人與人近距離的接觸、眼神接觸、動手實驗的機會等等。
元宇宙中最能引起大眾共鳴的可能就是視訊通話了。
2021年早些時候,Google發布了Project Starline設備,該設備使用機器學習、電腦視覺、十幾個深度感測器和相機以及多層光場顯示器,來創建3D全息視頻,而無需使用XR眼鏡。
基礎架構是另一個很好的例子。香港國際機場現在在該設施上運行一個即時的 “數位孿生”,允許機場營運商使用即時的3D模擬來確定乘客和飛機應該被引導到哪裡。
耗資數十億美元、歷時數十年的城市計畫正在使用這些技術來確定某棟建築可能會如何影響交通流量和緊急應變時間,或者它的設計將如何影響某一天當地公園的溫度和陽光,這些大多是不連貫的模擬。
下一步是讓它們在線上——就像從離線的微軟Word文件轉移到基於雲端的、協作的文檔——把世界變成一個數位開發平台。
元宇宙不應該被認為是對網路的徹底改革,也不應該被認為是將取代所有行動模型、裝置或軟體的東西。它將產生新的技術和行為,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拋棄我們喜歡的東西。我仍然在PC(個人電腦)上寫作,這可能仍然是寫長篇文字的最佳方式。
如今,大多數網路流量都是在行動裝置上產生和終止的,但幾乎所有的流量都是在固定線路電纜上傳輸的,並使用20世紀80年代設計的網際網路協定套件。
今天處於行動時代,但第一次蜂窩網路出現是在1973年,第一次無線數據網路是在1991年,智慧型手機是在1992年,一直到2007年iPhone出現。
雖然說不出元宇宙的發展是從何時開始的,但它顯然正在穩步發展中。 2021年年中,就在Facebook公佈其元宇宙計畫的幾週前,《要塞英雄》開發商Epic Games的執行長兼創辦人Tim Sweeney在推特上發布了該公司1998年遊戲《虛幻》的預發布代碼。
而《虛幻》,則可能是更早的元宇宙。
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
3月,沙盒遊戲平台Roblox上市,市值直接飆升至400億美元,打響了元宇宙第一股。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祖克柏竟在10月31日Facebook一年一度的Connect大會上宣布:
將Facebook改名為Meta,全力奔向元宇宙。
同時,在大會上,小札介紹了Horizon Home的一些應用場景,並透露一款新的名為「Project Cambria」的VR耳機正在研發中。
緊接在Meta其後,微軟便在11月2日Ignite大會上正式宣布進軍元宇宙,並推出混合實境會議平台Mesh。
這個最新平台可以讓人們可以透過虛擬化身的形式見面與互動,還能分享Office檔案等。
此外,納德拉表示Xbox遊戲平台將來也要加入「元宇宙」。
值得注意的是,在納德拉宣布微軟全面進軍元宇宙後,公司市值直接突破2.5兆美元,超越蘋果,成為全球上市公司市值一哥!
11月9日,英偉達在GTC大會上推出了自己的虛擬形象Toy-Me,還有全能阿凡達平台亮相,更加證明了全力佈局元宇宙勢不可擋。
11月10日,Unity在豪擲16億美元收購了《阿凡達》幕後特效公司Weta。
2021年,尤其是下半年,全球科技巨頭在元宇宙賽道上密集起航,加速元宇宙佈局。
到了2022年,這些巨人的腳步並沒有放緩。
1月初,微軟宣布了史上最大收購案,以687億美元買下遊戲巨頭動視暴雪。此次收購也將成為微軟在建構元宇宙過程中的重要助力。
直到現在,各家都在為推進元宇宙做出一部分貢獻。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對於元宇宙的未來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共識。
同樣,市場上也沒有成熟的元宇宙產品,體驗上並沒有革命性的改變。
元宇宙的發展還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
正如Matthew Ball在Time封面文章中所提到的,
#元宇宙將重塑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確保它變得更好。
可以說,Matthew Ball是個元宇宙專業戶。
Time封面這篇文章就是出自Matthew Ball之手。
真正讓他名滿江湖的便是2020年1月,他在個人部落格上發表的一篇文章The Metaverse: What It Is, Where to Find It, and Who Will Build It 。
文章網址:https://www.matthewball.vc/all/themetaverse
虽然这篇文章随后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但是疫情过后,元宇宙突然大火,让这篇文章被更多人熟知。
Matthew Ball不仅是作家,还是EpyllionCo 的管理合伙人,负责运营早期风险基金和企业和风险咨询部门,也是全球最大的游戏风险基金 Makers Fund 的合伙人,曾担任亚马逊工作室的全球战略主管。
另外,他在《纽约时报》、《经济学人》和彭博社拥有专栏,是全球最早且最全面介绍「元宇宙」的「专业人士」。
2021年6月,Matthew Ball著有《The Metaverse Primer》系列书籍,从8个角度对元宇宙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剖析。
在这本著作基础上,7月19日,Matthew Ball的新书《The Metaverse: And How it Will Revolutionize Everything》正式出版。
有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拜读下Matthew Ball最新作品。
或许你就能获取到对元宇宙的深刻见解。
以上是《時代》雜誌重磅封面:元宇宙時代將改變世界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