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科技週邊  >  “生成式AI在法律產業中的潛力與挑戰”

“生成式AI在法律產業中的潛力與挑戰”

WBOY
WBOY轉載
2023-04-26 16:31:08952瀏覽

隨著法律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生成式AI顯然將在法律服務​​的提供方式中發揮革命性作用。從簡化合約審查流程到自動化文件發現,生成式AI已經被用於提高法律行業執行效率、降低操作成本。然而,這只是AI技術潛在影響的冰山一角。隨著AI的不斷推進,甚至有望徹底改變律師的工作方式、顛覆法律產業的底層格局。

“生成式AI在法律產業中的潛力與挑戰”

請注意,以上內容並非編輯所寫,而是ChatGPT根據以下提示所自動產生:

以《富比士》撰稿人xxx的風格,為關於變革性生成式AI如何顛覆法律產業的文章撰寫開篇段落。

ChatGPT在幾秒鐘內就輸出了上述答案,並深深震撼了我們好幾天。毫無疑問,體驗過OpenAI ChatGPT、DALL-E 2或其他生成式AI工具的朋友也一定有類似的反應。而這,還只是開始……

OpenAI公司CEO Sam Altman認為,目前版本的GPT還遠遠沒有真正成熟。他最近在推文中寫道,「ChatGPT還有很大的局限,但在某些方面已經足夠出色,甚至給人一種強烈的誤導性印象。目前還不宜依賴它處理任何重要事務。這只是技術進步的一項預覽,我們在穩健性和真實性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也許Altman澆下的這盆「冷水」是想提醒大家,ChatGPT仍只是個原型,他很清楚這套模型偶爾會犯事實性錯誤、也常會胡言亂語。或許,他是想把先問題拋出來,再透過即將發布的GPT-4做出顯著改進。

關注AI動態的技術作家Rob Toews寫道,「最近圍繞ChatGPT掀起的炒作堪稱瘋狂,而這只是GPT-4登台前的預熱項目。」Toews預計新版本可能具備多模能力-除了文字之外,還能夠處理圖像、影片和其他資料模式。這意味著模型可以利用輸入的文本提示生成圖像或視頻,也能反過來靠輸入的圖像或視頻產出文本格式的答案。

AI技術的進步不僅限於生成式AI。在機器學習相關領域,預測和基於決策的模型是基於多個大型資料集運行訓練演算法而形成,RegulaAltion的AIR Platform等陸續上市的技術就是其中代表。 AIR支援跨大型資料集的多業務協作,能夠快速建立更強大的AI模型。傳統的隱私、可追溯性、信任和安全性障礙透過去中心化的同等計算與區塊鏈/智能合約等功能得到了解決。這使得資料所有者能夠在不移動或放棄保管/控制權的情況下,分享資料中的見解。

炒作之下,真相如何?

ChatGPT引發轟動的原因很多。它讓AI技術第一次對缺乏相關背景的用戶實現了易於訪問、實用、易於使用和廣泛適用。它能在綜合性的知識領域提供詳盡、聰明的答案,擁有快速、博學、流暢、周到等優點,而且能夠對複雜問題提供細緻入微的回應。它對內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對特定表達風格或文學技法的理解水平,同樣令人眼前一亮。

與Google之類搜尋引擎所提供的可篩選、能進行相關性審查的綜合資源清單不同,ChatGPT能在幾秒鐘內組織、整合、匯總並產生語法正確、表達良好且跨多個學科的可用輸出。

ChatGPT引發如此轟動,其實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它是一種將技術能力推向人類創造力領域的工具,第一次模糊了機器與人類之間的邊界。對它的使用不需要任何編碼技能或學科背景,它可以完全根據提示開展或寬泛、或深入的「對話」。更重要的是,它的回應也閃爍著人性的色彩。

ChatGPT著實令整個世界大吃一驚。達樣一個變化愈發迅速且不可阻擋的時代,ChatGPT憑藉著卓越的適用範圍、速度和智能水平脫穎而出。它令人興奮之處,也正是它令人毛骨悚然之處,也難怪瞬間引發了這麼多敬畏、恐懼和興奮交織的複雜情緒。

ChatGPT盤踞新聞頭條

自2022年11月30日由總部位於舊金山的OpenAI發布原型以來,ChatGPT正在快速普及。在發布的五天之內,它也迎來100萬用戶,且增長速度之快時常因伺服器負載過高而導致用戶訪問延遲。

《紐約時報》報道稱,GoogleCEO Sundar Pichai因此發布“紅色代碼”,回應ChatGPT對於谷歌搜尋業務構成的威脅。 《金融時報》一篇文章報導,微軟已經在OpenAI身上砸下30億美元,而且正討論再投入100億美元。當科技巨頭以實際行動做出回應之時,整個商界乃至世界都必然為之震動。

根據技術專欄的介紹,生成式AI不僅能回答涵蓋各個知識領域的複雜問題,還能把這些知識庫融合起來。只要提供正確的提示,它就能打通跨學科“連接點”,而這正是當前市場上高端人才的必備技能。它能編寫和調試電腦程式、作曲、寫作和批改學生論文(這已經引發教育系統和學術界的恐慌)甚至是創作詩歌。科學家則使用早期版本的GPT創建了新的蛋白質序列。更要命的是,按照OpenAI的說法,這還僅僅只是開始……

領先的諮詢服務企業也敏銳捕捉到了這一趨勢,麥肯錫宣稱GPT等生成式AI工具及其他技術進步將從根本上顛覆現有業務。他們也為其確定了廣泛的用例:行銷與銷售、營運IT/工程、風險與法律、人力資源及簡化客戶服務等。然而,單靠機器的力量並不足以消除惡意,這就要求有人的因素加入。這種由人與機器共同建構的處理迴路,正是數位轉型中一個關鍵但卻經常被低估的組成部分。

生成式AI以及其他工具(例如機器人技術和數據洞察支援平台)擁有改善業務和人類體驗的潛力。但要發揮這種潛力,則需要對人進行投資——變革管理、文化適應、終身學習、多樣性、新的招募標準、技能提升、跨職能勞動力以及供應鏈整合等等。

技術變革步伐的加快,提高了這些工作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大企業正在努力投資數位轉型中的人力要素,他們明確知曉數位之旅的成功不僅取決於技術和數據分析,更取決於人員的適應能力、創造力、好奇心、敏捷協作和團隊配合。法律職能在這過程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它必須領先、而非落後。但是,要如何實現領先?

法律界如何擁抱GPT等工具?

法律產業向來難以統籌協作,但在抵制變革方面卻是相當團結。法律的傳統利害關係人——包括終身學習者、律師事務所合夥人、企業法律顧問、法官和監管人員等,都在一致反對重大變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拒絕理由,但他們的共通點是:嘴上隨時在提“創新”,但身子堅決捍衛現狀。他們所默許的漸進式變化,從來不會以最終用戶或廣大群眾為受益對象。

法律也是數位時代下最後的手工產業之一。公眾對律師的信任度正在下降——不透明、極其緩慢、拖沓、成本高昂、以律師為中心、司法程序充滿不確定性等;法律教育已經徹底失敗,無力培養出具有良好經濟狀態且符合市場需求的畢業生;司法本身開始成為誘發危機的要素、侵蝕法治根基,甚至動搖了民主社會的運作前提。但如今的法律產業已經別無選擇,動盪的時代必然到來、已經到來。

法律市場分為兩個相互獨立的明確範疇:民法(面向個人與中小企業)和企業法(面向大企業和富人)。短期之內,ChatGPT對二者的影響各有不同,而且主要體現在民法層面。如果像ChatGPT這樣的工具能夠持續開放且成本低廉,那麼法律服務將真正實現大眾化、改變律師角色,進而衝擊陳舊的司法制度。

傑出的「法律未來學家」Richard Susskind曾提出,「我們在這裡看到了解決全球司法問題的良方——新的工具將使沒有法律知識的人們也能理解並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使人們能夠自行起草文件,在沒有律師的情況下獲取法律指導、評估自身法律風險。雖然一切才剛起步,但通往前方的道路已經清晰可辨。」

# ChatGPT建立並擴展了Legal Zoom、Rocket Lawyer和DoNotPay等民法服務公司的開創性工作,這些先驅都試圖利用科技讓更多人獲得快速、成本低廉、符合法律要求的援助。 ChatGPT則為使用者帶來了更強大的工具,無需從業背景即可輕鬆使用。它能幫助民眾節約聘請律師的費用、消除不確定性,同時也有助於揭開法律程序和司法語言的神秘面紗。

民法層面的正面意義暫且不表,企業界、特別是律師行會對於動搖自身利益根本的ChatGPT顯然不可能有如此廣泛的熱情。

企業一方的從業人員主要分為律師事務所和公司(內部)法務團隊。兩者在目的、心態、與客戶的關係、成功指標和經濟定位等方面都存在著巨大分歧。公司法務團隊往往比外部顧問更了解企業實際狀況、領導風格、風險狀況、供應鏈系統、業務策略、經濟、產品/服務等各種具體風險因素。

公司法務團隊,特別是高層,則越來越多聚集在具有法律背景的商業領袖周圍。他們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律師”,他們懂得使用商業語言、具備跨職能行動能力,與高階主管團隊和主要業務經理都建立起人脈關係,並成為業務結構的一部分。 「與客戶合作」對他們來說絕不是簡單的口號,而是最真實的現實。 「對齊」、「團隊合作」、「價值創造」、「數位轉型」、「技能提升」和「敏捷」同樣是這些從業者必須達成的自我學習目標。

大多數公司法務團隊會謹慎而好奇地將ChatGPT等工具歸入“草擬用工具”,至少在初期是如此。而頂尖團隊,例如Bill Deckelman領導的DXC法務團隊,早就意識到將專業律師、外包專家和數位科技結合的重要性。 Deckelman非常歡迎生成式AI可能對法律領域帶來的影響。他分享道,「ChatGPT代表著AI範式的轉變,更先進的模型也將很快出現。生成式AI技術的應用將有可能顛覆傳統的法律實踐模式。」

但大多數律師事務所會把ChatGPT這類工具視為砸掉他們飯碗的邪惡力量,未來客戶肯定不願意再付錢幫律所培養那幫實習生。因此,他們會對客戶採取“恐嚇策略”,警告他們這些新的、相對未經考驗的技術會帶來種種不可預測、不準確的潛在風險。這種短視、自利的防禦行為可能導致某些法務團隊刻意限制對生成式AI工具的使用,堅持採取「律師監督」方針。當然,這一切並不新鮮——從當初的電子郵件、電子發現到更廣泛的數位轉型,相當一部分律所的反應始終消極守舊。

一位管理合夥人透露,「只有大客戶施加壓力之後,律所這邊才會被迫接受。但所做的一切並不是要真正投入以發揮隱含的價值,而是用花俏的面子工程糊弄過去。」這種故意短視的心態在律所領域非常普遍,其中的原因也不難理解。總之,隨著客戶施加更大的變革壓力且/或不對稱競爭對手進入合法市場之後,這種負隅頑抗終將消解。

換個角度,誰能主動擁抱未來,誰就能在人才招攬、客戶吸引和企業業務拓展方面脫穎而出。具體想法包括:

> 投資建立新的實踐領域(例如生成式AI、數據敏捷和其他新興領域);

> 提供法律、商業和技術領域中“最前沿”的工作機會,吸引來自多個學科的頂尖人才;

> 將律師們從「苦差事」中解放出來,因為生成式AI能夠更快、更有效率,甚至更可靠、更好地完成這些工作;

> 投資於敏捷培訓和技能提升,主動發現新機會並為之做好準備;

> 建立以客戶為導向的解決方案,推進業務目標並提升客戶體驗,而非單純處理「法律程序」。

全球最大跨國律師事務所的主席Joe Andrew曾表示,「當大型律師事務所開始採用新技術後,他們不僅能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而且有望以降低成本的方式吸引最優秀的人才。法律程序中那些傳統意義上的苦差事將被高度自動化所取代,每家律所的未來命運實際上取決於它能吸引並留存住怎樣的人才。」

亞馬遜、微軟和Google等科技巨頭,以及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也將越來越多成為嫠產業轉型討論的重要參與者。安永最近就將其諮詢業務從審計職能中剝離出來,並宣布諮詢業務將從合夥人模式轉化為純公司模式。很明顯,他們完全可以透過與科技巨頭的合作為大型企業打造出生成式AI等前沿技術平台,使法律職能與企業、員工、客戶和供應鏈保持一致,並推進企業ESG/DEI(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多元化、公平性、包容性)等各項工作。

科技巨頭很可能會選擇利用自身技術實力,擴大其在法律產業的現有足跡。他們已經掌握著品牌、資本、數據、客群、競爭資金、專業知識、人才、遠見和轉型經驗,這些將從根本上改變整個法律產業的格局並重塑我們所熟悉的法律體系。當然,這一切並不會消滅律師這個職業群體,但無疑會改變他們的角色、任務、組織與經濟模式、教育背景、培訓和客戶導向。

總結

生成式AI、數據分析、機器人技術、元宇宙等平台目前還只是商業和社交工具,並沒有被接納為“法律技術” 。但它們很快就會成為商業和社會中廣泛應用、普遍認可且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將給法律產業帶來全方位的壓力,迫使他們要麼接納並轉化為新生態下的新形態,要麼被無情的市場競爭所碾碎。而且,這一天的到來會比大多數律師更快。這之所以將成為歷史的必然,是因為除了保守派律師自身,這對企業和社會來說都是個重大的利好消息、也將成為釋放法律職能全部潛力的絕佳機會。

以上是“生成式AI在法律產業中的潛力與挑戰”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陳述:
本文轉載於:51cto.com。如有侵權,請聯絡admin@php.cn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