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後端開發  >  130 行Python程式搞定核酸統計,兩分鐘解人工一小時工作量!

130 行Python程式搞定核酸統計,兩分鐘解人工一小時工作量!

王林
王林轉載
2023-04-19 20:31:041504瀏覽

130 行Python程式搞定核酸統計,兩分鐘解人工一小時工作量!

這段時間以來,全國各地的疫情發展牽動人心。為了更好地配合疫情防治,復旦大學自三月初以來啟動了常態化核酸篩檢工作。

這項工作要求輔導員挨個檢查學生「健康雲」核酸完成截圖,確保「不漏一人」。聽起來簡單,做起來難。面對幾十甚至上百張重複性高的截圖,人工核查往往耗時耗力,一不小心還會看錯看漏。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資訊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李小康寫出130行程式碼,快速開發了一項小程式。

這項小程式大大提高了核酸核查的速度和精確度,使得原來需要幾個人核對一個多小時的800幅截圖,現在只需2分鐘就能拿到結果。

130 行Python程式搞定核酸統計,兩分鐘解人工一小時工作量!

圖源:微博截圖

隨後,李小康的事蹟火上熱搜,《人民日報》也為他點讚:「知識就是力量!」

靈光一現,說乾就乾

據復旦大學官方介紹,李小康是資訊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博士生,專業為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方向是醫學影像與人工智慧。在平時的科學研究生活中,他常接觸到許多影像處理方法。

除此之外,李小康也是學院2019級資訊1班輔導員。在學校進入準封閉管理之後,他同時也擔任志工一職。

130 行Python程式搞定核酸統計,兩分鐘解人工一小時工作量!

李小康正在做志工(圖源:復旦大學公眾號)

面對日常繁瑣的抗疫工作,得益於長期的科研習慣和代碼敏感性,李小康萌生了寫一個代碼程式用於自動核查核酸完成截圖的想法。

130 行Python程式搞定核酸統計,兩分鐘解人工一小時工作量!

李小康與學工同事的聊天(圖源:復旦大學公眾號)

說乾就乾,3月15日晚,李小康花了一個多小時就搞定了初始程式碼。程序一寫好,他就驗證了自己班級的核酸截圖數據,發現準確率很高,甚至檢測出了先前人工核查時沒發現的問題。

同時,程式運作的時間也很短,80多張圖只需要20多秒,大幅提升了核查的精確度和速度,也減輕了相關人員的工作負擔。

程式實作原理並不複雜

如此有效率的程式是怎麼實現的呢?說起原理,李小康認為並不複雜。

他首先想到了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學字元辨識)技術,這項技術可以辨識出影像中的文字,並轉換為文字訊息。

由於圖片中的信息並不是全都有用,李小康又想到了Python中的正則表達式,它可以把想要的信息從OCR識別的文本中篩選出來。

130 行Python程式搞定核酸統計,兩分鐘解人工一小時工作量!

程式實際運作過程(圖源:復旦大學公眾號)

基於OCR文字辨識正規表示式篩選的這一思路,李小康開發的程序實現了將所需資訊從識別的文本中篩選出來。在確認每張截圖的相關資訊後,將所有人的結果輸出到一個Excel文件中,方便人工確認。

130 行Python程式搞定核酸統計,兩分鐘解人工一小時工作量!

程式輸出的Excel檔案(圖源:復旦大學公眾號)

學以致用,積極戰疫

談及開發程序的初衷,李小康表示自己只是為了減少自己和身邊老師的工作量。因為程式是用Python寫的,程式碼註解也很完整,所以會使用Python的可以很快上手。

同時為了方便不會編程的老師使用,李小康還把程式進行了封裝,只需簡單輸入一行程式碼就能運行。

用李小康的原話來說:「雖然原理也很簡單,只要是會寫程式碼的人第一時間就會明白是怎麼回事,但是不做相關工作,感受不到這件事情的費時費力,自然也不會想出辦法。我只是用我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困難。」

復旦大學官方透露,學校資訊辦已經和李小康對接,正在根據需求開發新的小程式。預計不久之後,師生就不用再手動收集核酸截圖,只要透過小程式直接上傳圖片就能查看統計結果。

以上是130 行Python程式搞定核酸統計,兩分鐘解人工一小時工作量!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陳述:
本文轉載於:51cto.com。如有侵權,請聯絡admin@php.cn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