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科技週邊  >  週鴻禕:搭不上這班車容易被淘汰!張朝陽補充:沒能力,別亂進!

週鴻禕:搭不上這班車容易被淘汰!張朝陽補充:沒能力,別亂進!

王林
王林轉載
2023-04-12 10:40:031495瀏覽

作者| 千山

審校| 雲昭

#日前,週鴻禕在一場直播中就ChatGPT的話題進行了表態:「現在很多公司宣稱要做ChatGPT,這裡面一定有泡沫,有泡沫不是壞事。」長期選擇一個大賽道不變,再根據市場變化調整戰術才是正策。

回顧這些年人工智慧發展的節點,週鴻禕認為ChatGPT之所以大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成功實現了場景出圈。

「先前AI讓大家很失望,因為雖然在人臉辨識等有所突破,但是場景非常有限;AlphaGo的問世雖然讓人興奮,但是也更像一個遊戲。ChatGPT則是對人類語言的充分理解,很多公司如果搭不上這班車,就很容易被淘汰。」

##事實真的如此嗎?正如張朝陽隨後所指出的:ChatGPT的成功是算力的積累,沒能力的公司別跳ChatGPT風口,資源消耗一場空。

ChatGPT到底是一時炒作的效果還是有長期發展的後勁?爭先恐後發力的巨頭們面臨哪些機會與挑戰?它真的能掀起搜尋產業的顛覆式變革嗎? ChatGPT的前景中到底有哪些隱憂?當ChatGPT引發的團體狂熱正上頭之時,或許我們該冷靜一下捋一捋這些問題了。

1、大幕開啟,風雨欲來

由ChatGPT引發的競逐,這兩天頗有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架勢。

微軟前腳辦了一場閉門媒體發布會,正式宣布推出整合ChatGPT的全新Bing(必應)搜尋服務,以及整合AI輔助的Edge瀏覽器;Google後腳就在巴黎舉辦了活動,展示了ChatGPT的競賽Bard的新功能。

自從OpenAI推出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火爆全球後,Google一直處於高壓之下。因為從ChatGPT的表現來說,它極有可能為搜尋業界帶來顛覆式的改變。

而Google也的確急了,面對ChatGPT熱度的節節攀升以及微軟的高調下注,谷歌首席執行官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先是公開撰文,為即將推出的對話式AI服務Bard造勢,後來又舉辦展示活動,意圖讓Bard的首秀也一鳴驚人。

可惜的是,結果並不理想。 Bard在回答問題時出錯,引發了外界對其準確性的擔憂,讓投資者擔憂其在未來競爭中落於下風,致使谷歌一夜間市值蒸發1056億美元。

沉寂已久的搜尋產業,因ChatGPT的「亂入」而變得暗流湧動。一眾巨頭的先後表態又讓這場亂戰懸念迭起。

大幕已經拉開,微軟先聲奪人,Google馬失前蹄,戲劇張力拉滿,發展撲朔迷離,但場內場外的人都知道--風雨欲來。

2、Google「起大早趕晚集」微軟有野心敢all in

在人工智慧領域,Google一直是無可爭議的領導者。在搜尋領域,谷歌同樣是公認的霸主。

但ChatGPT的出現卻讓這種絕對統治力有了可以動搖的縫隙。

乍看之下只是聊天機器人的ChatGPT,背後依託的大語言模型,使其可以為主流問答產品帶來一場風暴。用過ChatGPT的人可能都會想:「為什麼我不能用它來搜尋呢?」

傳統的搜尋結果頁面,往往充斥著大量廣告和追蹤器。這也是Google高利潤率的來源。但ChatGPT不同,它透過與使用者對話、情境感知來給予搜尋結果或建議,顯得自然、乾淨、友善。當人們意識到搜尋還有另一種可能時,傳統搜尋模式就開始立於危崖了。

皮查伊在公開發文中指出:「先進的生成式人工智慧和大型語言模型正在抓住世界各地人們的想像力。」可見,Google的決策層並非沒有意識到這一風口。

其實在ChatGPT發布後不久,皮查伊就意識到了威脅,並在內部進行了「紅色代碼」警告,動員研究人員想辦法應對。另外,已經離開公司的Google創辦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也緊急重返公司,接連舉行多次高階主管會議,強調應對ChatGPT的迫切性。

此外,早在Google I/O 2021開發者大會上,Google就發布了針對對話類別應用的大語言模型LaMDA和多任務統一模型MUM。而且這兩個模型在官方演示中展現了在多輪對話、跨模態搜尋等任務上的強大能力。這比ChatGPT出現的節點早得多,但谷歌卻完全貽誤時機。

對標ChatGPT的競品,由LaMDA提供支援的Bard,直到近日才出現在大眾視野。此時的ChatGPT已經達成了5天用戶破百萬、2個月活躍用戶破億的佳績,榮膺史上成長最快的消費級應用。

#

更絕的是,微軟很快就與OpenAI簽署了追加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協議,並高調宣布將ChatGPT整合到全部產品套件中。也就是說除了必應外,ChatGPT未來都有可能被整合進Office、Github、Windows的相關功能中。

與之相對的是,Google目前公佈Bard仍處於測試階段,雖然進行了對外演示,但正式版本的推出時間依然成謎。而皮查伊雖然提到會將最新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搜尋中,但具體形態也未可知。

3、想給大家整個大活兒卻被「偷家」了

在這場對弈開始前,沒有人料到,在AI和搜尋引擎領域,和Google狹路相逢的微軟會拔得頭籌。

不過試著梳理一下,可以發現,面對「激進」的微軟,「保守」的谷歌其實栽得一點也不冤。

Google之所以如此保守,主要可歸為以下幾點:

其一,盡量低調,迴避AI倫理爭議。近年來GoogleAI倫理鬧劇頻出,演算法偏見、解僱少數族裔女性研究員、AI意識覺醒事件等話題屢屢引發爭議,為重建信譽需要保持謹慎。

其二,得不償失,與主打商業模式相反。谷歌的主要營收來自廣告,但聊天機器人中如果包含廣告頁面展示,那無疑極為“齣戲”,對用戶體驗來說糟糕至極。如何尋找新的商業模式對Google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

其三,成本龐大,很難找到平衡。搜尋與人工智慧的結合並不新鮮,但這種結合實則並不深入。因為搜尋本身需要大量的算力支持,而像ChatGPT這樣的模型進行單輪回答的成本或許不高,但如果疊加到搜尋引擎每天數億次的搜尋中時,其回答成本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這種模式還無法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

簡言之,雖然Google在生成式AI和大語言模型的投入上從來捨得花血本,但顧慮過多、瞻前顧後之餘,技術優勢並沒有尋找到可行的落地路徑。在搜尋產業中獨大的谷歌也許正籌謀著整個大活兒,卻沒想到被橫空出世的ChatGPT「偷家」了。

而微軟同樣身為巨頭,為何敢於率先推動Bing必應和ChatGPT的深度合作呢?

據猜測,關鍵還在於Bing和Google搜尋的市場佔有率有顯著差距。統計顯示,目前全球搜尋市場中Bing的市佔率不超過10%,而Google的市佔率保守估計也不低於80%。正因為這種體積的不同,Bing的同期收入要遠低於Google的搜尋業務。也就是說,由於利潤率較低,Bing不用承擔過多的營收壓力。

船大固然抗壓,船小卻更好掉頭。微軟必應敢於進行這種更有突破性的嘗試,就是因為更能承擔試錯成本。而且像ChatGPT這樣的聊天機器人進入大規模商用場景後會發生什麼化學反應,也沒人可以預見。賭局已開,勝負未定,但萬一成就了某個爆點,那麼就可以在新時代來臨之際體會一下穩坐釣魚台的愜意。

4、ChatGPT的另一面作弊利器、謠言傳播者、廢棄物製造機…

ChatGPT帶來的熱度節攀升,此前從未有一項AI技術能實現這種破圈效應。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大概有1億人玩過ChatGPT,學生黨用它寫作業、查書單;創意工作者用它來寫策劃、開腦洞;程式設計師用它來查資料、寫程式;甚至一些企業試用後也覺得意外給力,用它來產生文案,產出稿件…

從功能性來看,ChatGPT無疑是強大的,既可以是實用性極高的生產工具,又可以是娛樂性十足的創意玩具。比爾蓋茲如是評價:「ChatGPT出現的重大歷史意義,不亞於網路和個人電腦的誕生。」

##這種刷屏式的「狂歡」似乎來到了沸點,當Google推出Bard時,人們同樣抱以厚望,但Bard在演示現場犯錯,卻像當頭一瓢冷水,讓不少人開始生疑。

先前,ChatGPT也被發現提供不準確或過時的回复,但在群體狂熱中並沒有太多提及這一點的聲音。它的強大和新奇足以讓人忽視這一點「瑕疵」。反正很多人工智慧都像人工智障,人們往往不會對機器「奢求過多」。

沒有人能否認ChatGPT的作用,但事情遠非如此簡單。它的另一面不是那麼美好,甚至有點讓人驚悚然而驚。畢竟它只是工具,不只可能被濫用,還可能被動機不純的人利用。

比如,學術造假。 ChatGPT的出現衝擊了現有的學術誠信體系。

#

不久前,北密西根大學哲學教授Antony Aumann在進行課程評分時發現,全班第一的論文竟然是學生用ChatGPT寫的。隨後教授決定,之後學生在撰寫論文初稿時必須處於在監控下,且在限制上網的瀏覽器中撰寫;如果草稿有改動,學生必須給出合理的解釋。

還有多家期刊禁止將ChatGPT列為論文合著者。 《科學》明確禁止將ChatGPT列為合著者,且不允許在論文中使用ChatGPT所生產的文本。

再比如,謠言傳播。 OpenAI首席技術長米拉・穆拉蒂曾在接受美國《時代》雜誌採訪時表示,ChatGPT可能會“編造事實”,這與其他基於語言模型的人工智慧工具沒有什麼區別。

近日,美國新聞可信度評估與研究機構NewsGuard對ChatGPT進行了測試,研究人員對ChatGPT提出充斥陰謀論和誤導性敘述的問題,發現它能在幾秒鐘內改編訊息,產生大量令人信服卻無信源的內容。他們表示,目前沒有辦法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這將導致ChatGPT或成傳播網路謠言最強工具。

還有最可怕的,「廢物」製造。過去的搜尋會讓我們獲得一張搜尋結果列表,ChatGPT則會整合資訊、梳理線索,提供唯一答案。這看起來很美,但也會讓我們的「觸覺」進一步退化。

「網路的普及,使得資訊的收集變得越來越方便快捷。但是突破自我、不斷創新的精神卻悄悄消失了。由於一切知識都變得唾手可得,反而失去了許多殫精竭慮、獨立思考的機會。」

知名設計師山本耀司的這一觀點同樣適用於當下,就像社群媒體的出現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人們的社交能力,搜尋引擎的革新也在一定意義上了削弱人們蒐集資訊、接近真相的能力。

當我們習慣“拿來即用”,當事實和虛構在資訊流中混淆得天衣無縫,唯一的真相就消失在龐大的噪音中,我們也就成為了被馴化的「廢物」。

當然,因噎廢食也不可取。畢竟ChatGPT做到了真正的場景落地,它的出圈是AI技術的勝利,雖然不完美,但卻擁有無限潛力。只是要警惕,不要讓它淪為惡念的載體,不要讓科技的怪獸從秩序的牢籠中出來。

參考連結:

https://www.theregister.com/2023/02/08/ai_battle_microsoft_google/?td=rt-3a

https://blog.google/technology/ai/bard-google-ai-search-updates/

#https://www.tmtpost.com/6403782.html

以上是週鴻禕:搭不上這班車容易被淘汰!張朝陽補充:沒能力,別亂進!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陳述:
本文轉載於:51cto.com。如有侵權,請聯絡admin@php.cn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