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hda5在linux中表示IDE0介面上主磁碟的邏輯分割區。 Linux的所有裝置均表示為「/dev」目錄中的一個文件,而「.dev」目錄下「hd」打頭的裝置是IDE硬碟。設備名稱中第三個字母為a,表示為第一個硬碟(也成為主盤);分區則使用數字來表示,數字1~4用於表示主分區或擴展分區,邏輯分區的編號從5開始。
本教學操作環境:linux7.3系統、Dell G3電腦。
dev/hda5在linux中表示IDE0介面上主碟的邏輯分割區。
Linux的所有裝置都表示為/dev目錄中的一個檔案、.dev目錄下「hd」打頭的裝置是IDE硬碟,「sd」打頭的裝置是SCSI硬碟。
裝置名稱中第三個字母為a,表示為第一個硬碟(也成為主碟),而b表示為第二個硬碟(也成為從磁碟)。
分區則使用數字來表示,數字1~4用來表示主分區或擴充分區,邏輯分區的編號從5開始。 IDE0介面上主磁碟的主分割區稱為/dev/hda1;而/dev/hda2表示IDE0介面上主磁碟的擴充分割區;IDE0介面上主碟的第一個邏輯分割區稱為/dev/hda5
#linux邏輯分割區
當我們需要更多的分割區的時候,需要放棄其中一個主分割區,一般是建立三個主分割區以後,將第四個分區劃分為擴展分區,載將擴展分區劃分為若干個邏輯分區來使用。
1、示範建立四個主分割區後的效果
1)建立四個分割區(具體步驟請見上一篇文章)
//进入分区工具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sdb
欢迎使用 fdisk (util-linux 2.23.2)。
更改将停留在内存中,直到您决定将更改写入磁盘。
使用写入命令前请三思。
命令(输入 m 获取帮助):n
Partition type:
p primary (3 primary, 0 extended, 1 free)
e extended
Select (default e): p
已选择分区 4
起始 扇区 (5015552-10485759,默认为 5015552):
将使用默认值 5015552
Last 扇区, +扇区 or +size{K,M,G} (5015552-10485759,默认为 10485759):
将使用默认值 10485759
分区 4 已设置为 Linux 类型,大小设为 2.6 GiB
命令(输入 m 获取帮助):w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
WARNING: Re-reading the partition table failed with error 16: 设备或资源忙.
The kernel still uses the old table. The new table will be used at
the next reboot or after you run partprobe(8) or kpartx(8)
正在同步磁盘。
2)嘗試建立第五個分割區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sdb
欢迎使用 fdisk (util-linux 2.23.2)。
更改将停留在内存中,直到您决定将更改写入磁盘。
使用写入命令前请三思。
//创建第五个分区提示需要放弃一个主分区创建一个扩展分区
命令(输入 m 获取帮助):n
If you want to create more than four partitions, you must replace a
primary partition with an extended partition first.
命令(输入 m 获取帮助):p //展示分区表
磁盘 /dev/sdb:5368 MB, 5368709120 字节,10485760 个扇区
Units = 扇区 of 1 * 512 = 512 bytes
扇区大小(逻辑/物理):512 字节 / 512 字节
I/O 大小(最小/最佳):512 字节 / 512 字节
磁盘标签类型:dos
磁盘标识符:0x6928af85
设备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2048 4196351 2097152 83 Linux
/dev/sdb2 4196352 4605951 204800 83 Linux
/dev/sdb3 4605952 5015551 204800 83 Linux
/dev/sdb4 5015552 10485759 2735104 83 Linux
命令(输入 m 获取帮助):
3)刪除第四個主分割區,將其分成擴充分割區
命令(输入 m 获取帮助):d //输入d删除分区 分区号 (1-4,默认 4):4 //选择删除4号分区 分区 4 已删除 命令(输入 m 获取帮助):n //现在可以创建分区了 Partition type: p primary (3 primary, 0 extended, 1 free) e extended Select (default e): e //选择创建扩展分区 已选择分区 4 //自动选择最后4号分区 起始 扇区 (5015552-10485759,默认为 5015552): 将使用默认值 5015552 //直接回车表示将剩余所有空间分给扩展分区 Last 扇区, +扇区 or +size{K,M,G} (5015552-10485759,默认为 10485759): 将使用默认值 10485759 分区 4 已设置为 Extended 类型,大小设为 2.6 GiB 命令(输入 m 获取帮助):p 磁盘 /dev/sdb:5368 MB, 5368709120 字节,10485760 个扇区 Units = 扇区 of 1 * 512 = 512 bytes 扇区大小(逻辑/物理):512 字节 / 512 字节 I/O 大小(最小/最佳):512 字节 / 512 字节 磁盘标签类型:dos 磁盘标识符:0x6928af85 设备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2048 4196351 2097152 83 Linux /dev/sdb2 4196352 4605951 204800 83 Linux /dev/sdb3 4605952 5015551 204800 83 Linux /dev/sdb4 5015552 10485759 2735104 5 Extended 命令(输入 m 获取帮助):在分割表可看到sdb4的類型是extended(擴展分區),擴展分區是不能存放資料的,要使用,需要將其劃分若干邏輯分區,這個邏輯分區沒有數量限制。
4)建立邏輯分區
命令(输入 m 获取帮助):n //创建分区
All primary partitions are in use
添加逻辑分区 5 //默认直接创建5号逻辑分区
起始 扇区 (5017600-10485759,默认为 5017600):
将使用默认值 5017600
Last 扇区, +扇区 or +size{K,M,G} (5017600-10485759,默认为 10485759):+200M //大小设置200M
分区 5 已设置为 Linux 类型,大小设为 200 MiB
命令(输入 m 获取帮助):p //查看分区表
磁盘 /dev/sdb:5368 MB, 5368709120 字节,10485760 个扇区
Units = 扇区 of 1 * 512 = 512 bytes
扇区大小(逻辑/物理):512 字节 / 512 字节
I/O 大小(最小/最佳):512 字节 / 512 字节
磁盘标签类型:dos
磁盘标识符:0x6928af85
设备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2048 4196351 2097152 83 Linux
/dev/sdb2 4196352 4605951 204800 83 Linux
/dev/sdb3 4605952 5015551 204800 83 Linux
/dev/sdb4 5015552 10485759 2735104 5 Extended
/dev/sdb5 5017600 5427199 204800 83 Linux //逻辑分区创建成功
命令(输入 m 获取帮助):n //继续创建分区
All primary partitions are in use
添加逻辑分区 6 //默认添加逻辑分区
起始 扇区 (5429248-10485759,默认为 5429248):
将使用默认值 5429248
Last 扇区, +扇区 or +size{K,M,G} (5429248-10485759,默认为 10485759)://将剩余空间全分配给6号逻辑分区
将使用默认值 10485759
分区 6 已设置为 Linux 类型,大小设为 2.4 GiB
命令(输入 m 获取帮助):p //查看分区表
磁盘 /dev/sdb:5368 MB, 5368709120 字节,10485760 个扇区
Units = 扇区 of 1 * 512 = 512 bytes
扇区大小(逻辑/物理):512 字节 / 512 字节
I/O 大小(最小/最佳):512 字节 / 512 字节
磁盘标签类型:dos
磁盘标识符:0x6928af85
设备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2048 4196351 2097152 83 Linux
/dev/sdb2 4196352 4605951 204800 83 Linux
/dev/sdb3 4605952 5015551 204800 83 Linux
/dev/sdb4 5015552 10485759 2735104 5 Extended
/dev/sdb5 5017600 5427199 204800 83 Linux
/dev/sdb6 5429248 10485759 2528256 83 Linux
命令(输入 m 获取帮助):w //保存分区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
WARNING: Re-reading the partition table failed with error 16: 设备或资源忙.
The kernel still uses the old table. The new table will be used at
the next reboot or after you run partprobe(8) or kpartx(8)
正在同步磁盘。
[root@localhost ~]#
2、刷新分區表、格式化、進行掛載
這裡講的都是臨時掛載,重啟計算機將沒有掛載信息,只是為了方便學習了解磁碟,永久掛載需要將掛載指令卸載寫在etc/fstab裡,以後會講。
和上篇文章操作一樣對分割區表刷新、格式化,建立待掛載資料夾,將分割區掛載到指定的資料夾。
注意:擴充分割區不能夠掛載,只能將其分割的邏輯分割區進行掛載。
//1、刷新分区表
//直接查看分区表,发现刚刚创建的分区没有显示出来。
[root@localhost ~]# lsblk
NAME MAJ:MIN RM SIZE RO TYPE MOUNTPOINT
sda 8:0 0 20G 0 disk
├─sda1 8:1 0 1000M 0 part /boot
└─sda2 8:2 0 19G 0 part
├─centos-root 253:0 0 17G 0 lvm /
└─centos-swap 253:1 0 2G 0 lvm [SWAP]
sdb 8:16 0 5G 0 disk
├─sdb1 8:17 0 2G 0 part
├─sdb2 8:18 0 200M 0 part /mnt/disk2
└─sdb3 8:19 0 200M 0 part /mnt/fisk3
sdc 8:32 0 5G 0 disk
sdd 8:48 0 5G 0 disk
sde 8:64 0 5G 0 disk
sdf 8:80 0 5G 0 disk
sdg 8:96 0 5G 0 disk
sdh 8:112 0 5G 0 disk
sdi 8:128 0 5G 0 disk
sr0 11:0 1 4.4G 0 rom /run/media/root/CentOS 7 x86_64
//刷新分区表
[root@localhost ~]# partprobe /dev/sdb
//刷新之后查看分区表,发现刚刚创建的所有分区都显示出来了
[root@localhost ~]# lsblk
NAME MAJ:MIN RM SIZE RO TYPE MOUNTPOINT
sda 8:0 0 20G 0 disk
├─sda1 8:1 0 1000M 0 part /boot
└─sda2 8:2 0 19G 0 part
├─centos-root 253:0 0 17G 0 lvm /
└─centos-swap 253:1 0 2G 0 lvm [SWAP]
sdb 8:16 0 5G 0 disk
├─sdb1 8:17 0 2G 0 part
├─sdb2 8:18 0 200M 0 part /mnt/disk2
├─sdb3 8:19 0 200M 0 part /mnt/fisk3
├─sdb4 8:20 0 512B 0 part
├─sdb5 8:21 0 200M 0 part
└─sdb6 8:22 0 2.4G 0 part
sdc 8:32 0 5G 0 disk
sdd 8:48 0 5G 0 disk
sde 8:64 0 5G 0 disk
sdf 8:80 0 5G 0 disk
sdg 8:96 0 5G 0 disk
sdh 8:112 0 5G 0 disk
sdi 8:128 0 5G 0 disk
sr0 11:0 1 4.4G 0 rom /run/media/root/CentOS 7 x86_64
//2、格式化
//格式化sbd5和sdb6,用分号隔开直接运行两个命令。
[root@localhost ~]# mkfs.ext4 /dev/sdb5;mkfs.ext4 /dev/sdb6
mke2fs 1.42.9 (28-Dec-2013)
文件系统标签=
OS type: Linux
块大小=1024 (log=0)
分块大小=1024 (log=0)
Stride=0 blocks, Stripe width=0 blocks
51200 inodes, 204800 blocks
10240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第一个数据块=1
Maximum filesystem blocks=33816576
25 block groups
8192 blocks per group, 8192 fragments per group
2048 inodes per group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8193, 24577, 40961, 57345, 73729
Allocating group tables: 完成
正在写入inode表: 完成
Creating journal (4096 blocks): 完成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完成
mke2fs 1.42.9 (28-Dec-2013)
文件系统标签=
OS type: Linux
块大小=4096 (log=2)
分块大小=4096 (log=2)
Stride=0 blocks, Stripe width=0 blocks
158080 inodes, 632064 blocks
31603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第一个数据块=0
Maximum filesystem blocks=648019968
20 block groups
32768 blocks per group, 32768 fragments per group
7904 inodes per group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32768, 98304, 163840, 229376, 294912
Allocating group tables: 完成
正在写入inode表: 完成
Creating journal (16384 blocks): 完成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完成
//3、挂载
//创建disk5和disk6文件夹
[root@localhost ~]# mkdir /mnt/disk5 /mnt/disk6
//将sdb5挂载到disk5,将sdb6挂载到disk6
[root@localhost ~]# mount -t ext4 /dev/sdb5 /mnt/disk5 ;mount -t ext4 /dev/sdb6 /mnt/disk6
//查看挂载信息
[root@localhost ~]# df -hT
文件系统 类型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tmpfs devtmpfs 470M 0 470M 0% /dev
tmpfs tmpfs 487M 0 487M 0% /dev/shm
tmpfs tmpfs 487M 8.6M 478M 2% /run
tmpfs tmpfs 487M 0 487M 0% /sys/fs/cgroup
/dev/mapper/centos-root xfs 18G 4.2G 13G 25% /
/dev/sda1 xfs 997M 172M 826M 18% /boot
tmpfs tmpfs 98M 24K 98M 1% /run/user/0
/dev/sr0 iso9660 4.4G 4.4G 0 100% /run/media/root/CentOS 7 x86_64
/dev/sdb2 ext4 190M 1.6M 175M 1% /mnt/disk2
/dev/sdb3 ext4 190M 1.6M 175M 1% /mnt/fisk3
/dev/sdb5 ext4 190M 1.6M 175M 1% /mnt/disk5
/dev/sdb6 ext4 2.4G 7.3M 2.2G 1% /mnt/disk6
//挂载成功
3、卸載(取消分割區掛載)
指令:umount /dev/需要卸載的分割區
[root@localhost ~]# df -hT 文件系统 类型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tmpfs devtmpfs 470M 0 470M 0% /dev tmpfs tmpfs 487M 0 487M 0% /dev/shm tmpfs tmpfs 487M 8.6M 478M 2% /run tmpfs tmpfs 487M 0 487M 0% /sys/fs/cgroup /dev/mapper/centos-root xfs 18G 4.2G 13G 25% / /dev/sda1 xfs 997M 172M 826M 18% /boot tmpfs tmpfs 98M 24K 98M 1% /run/user/0 /dev/sr0 iso9660 4.4G 4.4G 0 100% /run/media/root/CentOS 7 x86_64 /dev/sdb2 ext4 190M 1.6M 175M 1% /mnt/disk2 /dev/sdb3 ext4 190M 1.6M 175M 1% /mnt/fisk3 /dev/sdb5 ext4 190M 1.6M 175M 1% /mnt/disk5 /dev/sdb6 ext4 2.4G 7.3M 2.2 1% /mnt/disk6 [root@localhost ~]# umont /dev/sdb6 //取消sbd6挂载 [root@localhost ~]# df -hT //查看挂载信息,没有sbd6的挂载信息了 文件系统 类型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tmpfs devtmpfs 470M 0 470M 0% /dev tmpfs tmpfs 487M 0 487M 0% /dev/shm tmpfs tmpfs 487M 8.6M 478M 2% /run tmpfs tmpfs 487M 0 487M 0% /sys/fs/cgroup /dev/mapper/centos-root xfs 18G 4.2G 13G 25% / /dev/sda1 xfs 997M 172M 826M 18% /boot tmpfs tmpfs 98M 24K 98M 1% /run/user/0 /dev/sr0 iso9660 4.4G 4.4G 0 100% /run/media/root/CentOS 7 x86_64 /dev/sdb2 ext4 190M 1.6M 175M 1% /mnt/disk2 /dev/sdb3 ext4 190M 1.6M 175M 1% /mnt/fisk3 /dev/sdb5 ext4 190M 1.6M 175M 1% /mnt/disk5取消掛載,相當於拔掉U盤,例如我剛剛取消了sdb5在disk5的掛載,這時候相當於我拔掉了sdb5這個U盤,本來存放在disk5內的文件都會消失,因為那些文件都是存放在sdb5的,我拔掉了這個U盤,自然這些檔案就消失了,當重新掛載sdb5,這些檔案將會恢復。
總結
Linux影片教學###》###邏輯分割區的後續格式化以及掛載是和當時主分區是一樣的,唯一不一樣的是邏輯分區可以創建若干個,特別注意的是擴展分區是不能夠掛載,不能夠儲存資料的,需要劃分邏輯分區來使用,這篇文章主要將邏輯分區的劃分。
以上是dev/hda5在linux中表示什麼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Linux中不可或缺的命令包括:1.ls:列出目錄內容;2.cd:改變工作目錄;3.mkdir:創建新目錄;4.rm:刪除文件或目錄;5.cp:複製文件或目錄;6.mv:移動或重命名文件或目錄。這些命令通過與內核交互執行操作,幫助用戶高效管理文件和系統。

在Linux中,文件和目錄管理使用ls、cd、mkdir、rm、cp、mv命令,權限管理使用chmod、chown、chgrp命令。 1.文件和目錄管理命令如ls-l列出詳細信息,mkdir-p遞歸創建目錄。 2.權限管理命令如chmod755file設置文件權限,chownuserfile改變文件所有者,chgrpgroupfile改變文件所屬組。這些命令基於文件系統結構和用戶、組系統,通過系統調用和元數據實現操作和控制。

MaintenancemodeInuxisAspecialBootenvironmentforforcalsystemmaintenancetasks.itallowsadMinistratorStoperFormTaskSlikerSettingPassingPassingPasswords,RepairingFilesystems,andRecoveringFrombootFailuresFailuresFailuresInamInimAlenimalenimalenrenmentrent.ToEnterMainterMainterMaintErmaintErmaintEncemememodeBoode,Interlecttheboo

Linux的核心組件包括內核、文件系統、Shell、用戶空間與內核空間、設備驅動程序以及性能優化和最佳實踐。 1)內核是系統的核心,管理硬件、內存和進程。 2)文件系統組織數據,支持多種類型如ext4、Btrfs和XFS。 3)Shell是用戶與系統交互的命令中心,支持腳本編寫。 4)用戶空間與內核空間分離,確保系統穩定性。 5)設備驅動程序連接硬件與操作系統。 6)性能優化包括調整系統配置和遵循最佳實踐。

Linux系統的五個基本組件是:1.內核,2.系統庫,3.系統實用程序,4.圖形用戶界面,5.應用程序。內核管理硬件資源,系統庫提供預編譯函數,系統實用程序用於系統管理,GUI提供可視化交互,應用程序利用這些組件實現功能。

Linux的維護模式可以通過GRUB菜單進入,具體步驟為:1)在GRUB菜單中選擇內核並按'e'編輯,2)在'linux'行末添加'single'或'1',3)按Ctrl X啟動。維護模式提供了一個安全環境,適用於系統修復、重置密碼和系統升級等任務。

進入Linux恢復模式的步驟是:1.重啟系統並按特定鍵進入GRUB菜單;2.選擇帶有(recoverymode)的選項;3.在恢復模式菜單中選擇操作,如fsck或root。恢復模式允許你以單用戶模式啟動系統,進行文件系統檢查和修復、編輯配置文件等操作,幫助解決系統問題。

Linux的核心組件包括內核、文件系統、Shell和常用工具。 1.內核管理硬件資源並提供基本服務。 2.文件系統組織和存儲數據。 3.Shell是用戶與系統交互的接口。 4.常用工具幫助完成日常任務。


熱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慧驅動的應用程序,用於創建逼真的裸體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於從照片中去除衣服的線上人工智慧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費脫衣圖片

Clothoff.io
AI脫衣器

Video Face Swap
使用我們完全免費的人工智慧換臉工具,輕鬆在任何影片中換臉!

熱門文章

熱工具

SAP NetWeaver Server Adapter for Eclipse
將Eclipse與SAP NetWeaver應用伺服器整合。

mPDF
mPDF是一個PHP庫,可以從UTF-8編碼的HTML產生PDF檔案。原作者Ian Back編寫mPDF以從他的網站上「即時」輸出PDF文件,並處理不同的語言。與原始腳本如HTML2FPDF相比,它的速度較慢,並且在使用Unicode字體時產生的檔案較大,但支援CSS樣式等,並進行了大量增強。支援幾乎所有語言,包括RTL(阿拉伯語和希伯來語)和CJK(中日韓)。支援嵌套的區塊級元素(如P、DIV),

DVWA
Damn Vulnerable Web App (DVWA) 是一個PHP/MySQL的Web應用程序,非常容易受到攻擊。它的主要目標是成為安全專業人員在合法環境中測試自己的技能和工具的輔助工具,幫助Web開發人員更好地理解保護網路應用程式的過程,並幫助教師/學生在課堂環境中教授/學習Web應用程式安全性。 DVWA的目標是透過簡單直接的介面練習一些最常見的Web漏洞,難度各不相同。請注意,該軟體中

Atom編輯器mac版下載
最受歡迎的的開源編輯器

禪工作室 13.0.1
強大的PHP整合開發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