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是,華為手機快充協定是「SCP/FCP」。華為手機有FCP和SCP兩個快充協議,早期華為採用的是FCP快充協議,具備高壓低電流的特性;而SCP是後面推出的超級快充,支援的輸出功率有兩種,分別是22.5 W快充和40W快充,則電壓電流為4.5V/5A或大於5V4.5A,充電時會提醒超級快充。
本教學操作環境:HarmonyOS 2系統,HONOR V30手機。
為了追求更好的手機續航體驗,除了增加電池容量以外,充電速度也是影響體驗的一方面,而這也讓手機的充電功率不斷增加,現在已商用的手機充電功率已達到了120W,最短僅需15分鐘便可將手機充滿。
不可否認,高功率的充電器確實帶來了更快的手機充電速度,但是由於不同廠商所採用的快充協議不同,各家的快充協議也比較混亂,如果想要體驗快充,必須採用原廠的充電器、充電線,不僅充電變得麻煩,同時也讓家中多餘的充電器變得浪費。
目前市面上的快充協議主要包括華為SCP/FCP快充協議,高通QC協議(代表手機小米)、PD協議(代表手機iPhone)、OPPO的VOOC閃充、VIVO的Flash Charge閃充。
華為SCP/FCP快充協議
FCP和SCP都是華為推出的快充協議,手機快速充電已經出現了幾年,而華為也是擁有兩種快充協議。
華為的SCP快充協定的全名為Super Charge Protocol,而FCP快充協定的全名為是Fast Charge Protocol。早期華為採用的是FCP快充協議,具備高壓低電流的特點,例如早期的9V2A的18W,曾在華為Mate8手機上使用。後續則升級為SCP協議,以高電流的形式實現快充。
簡單來說,FCP是快充,推出的時間較早,支援的輸出功率為18W快充,9V/2A。 SCP是後面推出的超級快充,支援的輸出功率有兩種,分別是22.5W快充和40W快充,則電壓電流為4.5V/5A或大於5V4.5A,充電時會提醒超級快充。
高通QC協定
高通QC協定的全名為Quick Charge,目前市面上搭載驍龍處理器的手機,基本上都支援此快充協議,最初QC1協議支援10W的快充,QC3的18W、通過USB-PD認證的QC4,發展到如今的QC5階段,充電功率已經可以達到了100W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QC快充協定已支援USB-PD的快充標準,而這也意味著使用USB-PD快充協定的充電器可以直接為iOS與Android雙平台設備直接充電。
VOOC閃充
OPPO可以說是國內最早開始著手手機快充的手機廠商,早期的「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的宣傳語,時至今日,依舊耳熟能詳。 VOOC1.0快充發佈於2014年,當時的充電功率是20W,經歷幾代的發展與優化。在2020年的時候,OPPO提出了125W的超級閃充技術。不得不說,OPPO的快充還是有點東西,並不是像其它廠商採用高通QC協議,而是採用自家的VOOC閃充協議,採用的是低電壓、高電流的充電方案。
所以在市面上,大家也看到了一些支援125W快充的機器,其中realme其實本身就與OPPO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支持125W的快充也在情理之中。
VIVO的Flash Charge閃充採用的也是雙電荷泵、雙電芯設計,目前最高充電功率已發展至20V6A的120W,在5分鐘內將4000毫安時的鋰電池充電50% ,13分鐘便可完全充滿。而且現在旗下的iQOO機型早就已經率先商用了120W的充電器。在手機充電這一方面,OPPO與VIVO的技術還是比較先進的。
USB-PD快充協定
USB-PD快充協定的全名為USB Power Delivery,是由USB-IF 組織制定的快速充電規範,是目前主流的快充協議之一。而蘋果正是USB PD快充標準的發起者之一,所以現在也有蘋果手機支援快充,它們採用的正是USB-PD快充協定。
USB-PD快充協定與其它快充協定更像是一個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目前USB-PD 3.0 協定已經包含了高通QC 3.0 與QC4.0 ,華為的SCP 與FCP , MTK 的PE3.0 與PE2.0 ,還有OPPO 的VOOC。所以從整體來看,USB-PD快充協定更有「一統江湖」的優勢。
正是由於不同手機廠商的快充大多是基於自家的快充協議,比較混論,不能為用戶帶來快充的便利。所以前不久,華為、OPPO、VIVO、小米等廠商牽頭髮起了一份《移動終端融合快速充電技術規範》,旨在解決快充兼容性的問題,而一旦該問題解決,屆時用戶便可只需要使用一款快充充電器,便可對不同品牌的終端設備,皆實現快充的體驗。
對消費者來說,手機相容一致性的便利充電才是我們想要的充電體驗,一旦不同手機廠商的快充協定打通,無疑會減少了充電器的使用數量,同時也是一項環保的舉措,相較於iPhone不配送充電器的做法來說,實現充電器的快充相容才是環保有力且可行的措施。
更多相關知識,請造訪常見問題欄位!
以上是華為手機快充協議是QC還是PD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