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為大家帶來了關於Redis的相關知識,其中主要介紹了關於遍歷鍵和資料庫管理的相關內容,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推薦學習:Redis影片教學
1.1 全量遍歷鍵
有時候我們需要全量遍歷所有的鍵,那麼就需要用到keys pattern這個指令,而這個指令支援pattern符合
127.0.0.1:6379> mset name luke neme josh OK
若是想要遍歷所有的鍵則可以使用指令keys *
127.0.0.1:6379> keys * 1) "name" 2) "neme"
pattern使用的是glob風格的通配符,其中:
127.0.0.1:6379> keys n[a,e]me 1) "name" 2) "neme"也可以這樣操作
127.0.0.1:6379> keys n?me 1) "name" 2) "neme"但是當redis資料庫中有大量的鍵的時候,keys會阻塞redis。 若是我們有需求需要遍歷鍵那麼該怎麼辦呢? 一般我們生產環境是多節點的,那麼我們可以找一個不對外提供服務的redis從節點進行遍歷數據,但是若是數據量大還是會阻塞redis,但是對於從節點來說,只是影響到了主從複製。 若是確定redis上的鍵並不多的時候,可以直接執行。
1.2 漸進式遍歷
#漸進式遍歷就是每次遍歷部分key,然後返回,下一次接著遍歷之後的資料。這樣即可以遍歷所有數據,也不會阻塞redis服務。scan cursor [MATCH pattern] [COUNT count]其中的參數解釋如下:
127.0.0.1:6379> mset a 1 b 1 c 1 d 1 e 1 f 1 g 1 h 1 i 1 g 1 k 1 l 1 m 1 n 1 o 1 p 1 q 1 r 1 s 1 t 1 u 1 v 1 w 1 x 1 y 1 z 1 OK我們使用scan進行遍歷,第一次執行返回如下:
127.0.0.1:6379> scan 0 1) "1" 2) 1) "l" 2) "f" 3) "k" 4) "y" 5) "c" 6) "e" 7) "w" 8) "d" 9) "b" 10) "o" 11) "q"第二次使用第一次返回的1進行遍歷,又可以遍歷到10個key
127.0.0.1:6379> scan 1 1) "23" 2) 1) "v" 2) "u" 3) "z" 4) "g" 5) "n" 6) "s" 7) "i" 8) "a" 9) "r" 10) "t"第三次使用第二次返回的23進行遍歷,當返回為0的時候,則表示遍歷完成
127.0.0.1:6379> scan 23 1) "0" 2) 1) "x" 2) "h" 3) "m" 4) "p"同時還有針對於哈希類型的hscan,針對集合類型的sscan,和針對有序集合的zscan,使用方法與scan都是相同的2 資料庫管理redis還有幾個面向資料庫操作的指令:dbsize,select,flushdb/flushall
##2.1 切換資料庫,selectselect dbIndexdbIndex是對應的資料庫序號,redis預設配置中是有16個資料庫,select幾就切換到幾號資料庫。
例如在預設的0號資料庫設定一個key
127.0.0.1:6379> set name luke OK
然後我們切換到1號資料庫來取得這個key,並不能取得到,表示一個redis服務內各個資料庫之間是不互通的。
127.0.0.1:6379> select 1 OK 127.0.0.1:6379[1]> get name (nil)
那麼是不是可以當成多個redis來使用呢,當然不可以。雖然庫變多了,但是由於redis是單線程的,其實還是一個CPU,若是一個數據庫有一條命令執行很慢,其他庫也是會受到影響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若是被其他庫阻塞,對於使用某個函式庫的開發人員,很難分析出是什麼問題。
2.2 flushall/flushdbflushall和flushdb的差別在於,flushall會清除所有函式庫的所有數據,而flushdb只會清除當前資料庫的。
這個很容易理解,我們就不舉例子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兩個命令會清除所有數據,一旦誤操作後果不堪想像。而且當key特別多的時候,也會阻塞redis,所以使用這兩個指令的時候一定要慎之又慎。
推薦學習:
Redis影片教學以上是Redis遍歷鍵與資料庫管理詳解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