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體驗五要素:1、使用者需要,使用者和經營者分別想從這個產品中獲得什麼;2、範圍功能,這個產品有哪些功能;3、流程設計,可分為互動設計和資訊架構兩個大的部分,互動設計描述“可能的使用者行為”,資訊架構關注如何將資訊表達給使用者;4、原型設計,決定某個板塊或按鈕等互動元素應該放在頁面的什麼地方;5、感知設計,是將內容、功能和美學匯集在一起來產生一個最終設計,從而滿足其他層面的所有目標。
本教學操作環境:windows7系統、Dell G3電腦。
使用者體驗(User Experience,簡稱UE/UX)是使用者在使用產品過程中建立的一種純主觀感受。但是對於一個界定明確的使用者群體來講,其使用者體驗的共通性是能夠經由良好設計實驗來認識。電腦科技與網際網路的發展,使科技創新形態正在轉變,以使用者為中心、以人為本越來越受到重視,使用者體驗也因此被稱做創新2.0模式的精髓。
使用者體驗五要素包含哪些內容:
#整體展現:
1.策略層(strategy)
#策略層,就是使用者和經營者分別想從這個產品中得到什麼。
經營者想要獲得的,就是“商業目標”,這是來自公司內部的需求,可以是用戶數量目標、品牌宣傳目的或盈利目的。總之,老闆或團隊想要獲得的,也屬於策略層的內容。
2、範圍層(Scope)#範圍層,就是這個產品有哪些功能,這個產品可以做些什麼。
- 工具型產品要考慮的是功能規格,對產品的功能組合進行詳細描述。功能規格的描述語言應:樂觀、具體、客觀。
- 樂觀:防止做什麼,而不是不能做什麼。例如:論壇不允許未登入使用者發言->如果使用者發言時未登錄,系統應該引導使用者登入並返回; ##具體:盡可能解釋清楚。例如:論壇發言需要過濾敏感詞語->發言中包含附件中詞語的需要替換為*號,詞庫可更新;
- 客觀:避免主觀語氣。例如:介面的風格應該是時尚的->產品外觀應該符合企業品牌AI指南。
內容型產品要考慮的是內容需求,對各種內容元素的要求進行詳細描述。
內容可以包括文字、圖像、音訊、視訊等。在確定產品要提供的內容後,要根據使用者需求、產品目標(策略層的內容)和可行性來評定內容的優先順序。在產品運作過程中,要安排日常的維運工作,而內容的更新頻率則要符合使用者的期望。因此,內容的維護工作要根據策略目標來安排。如:你期望用戶多久造訪一次?從使用者需求來看,他們希望多久更新一次。此外,也要根據不同使用者準備不同特性的內容。 3、結構層(Structure)
#######在收集用戶需求並將其排列好優先順序後,需要將這些分散的片段組成一個整體,這就是結構層:創建產品功能和內容之間的關係。
結構層分為互動設計和資訊架構兩個大的部分。
互動設計是:描述“可能的使用者行為”,定義“系統如何配合與回應”這些使用者行為。不要讓使用者去適應產品,而是讓產品與使用者互相適應,預測對方的下一步。
資訊架構是:專注於如何將資訊表達給用戶,著重於設計組織分類和導航結構,讓用戶容易找到。
互動設計應該至少包含概念模型和錯誤處理。
資訊架構有兩種分類體系:從上到下和從下到上。其結構可以有層級結構、矩陣結構、自然結構和線性結構。一般來說,網站都是以上多種結構的綜合,一種結構為主,其他結構為輔。
1)層級結構
也稱為樹狀結構或中心輻射(hub-and spoke)結構,即節點與其他相關節點之間存在父級/子級的關係。這種結構最常見。
2)自然結構
不會遵循任何一致的模式,適合探索一系列關係不明確或一直在演變的主題,如鼓勵使用者自由探險的某些娛樂網站。但如果使用者下次還需要依賴同樣的路徑去找到相同的內容,則不太適合。
3)矩陣結構
通常幫助那些帶著不同需求而來的用戶,使他們能在相同內容中,尋找各自想要的東西,如:使用者可以選擇透過顏色或尺寸來瀏覽產品。
4)線性結構
常用於小規模的結構,如單篇文章或專題;大規模的結構則被用來限制那些需要呈現的內容順序對於符合使用者需求非常關鍵的應用程式。
4、框架層(Skeleton)
#框架層決定某個板塊或按鈕等交互元素應該放在頁面的什麼地方。結構層中形成了大量的需求,框架層中,我們要更進一步地提煉這些需求,確定詳細的介面外觀、導航和資訊設計,使晦澀的結構變得實在。
在設計框架層的內容時,要遵循兩個原則:遵循使用者日常使用習慣和適當使用生活中的比喻。
框架層包含介面設計、導航設計和資訊設計三個面向。
介面設計為使用者提供做某些事的能力。做介面設計時,要選擇合適的元素,讓使用者一眼就能看到最重要的東西。
導航設計提供使用者去某個地方的能力。做導航設計時,要提供網頁之間的跳轉方法,傳達元素與內容的關係,傳達內容與頁面的關係。
訊息設計是將想法傳達給使用者。資訊設計是將各種設計元素聚合在一起,反映使用者的思路,支持他們的任務和目標。包括視覺、分組等各個面向。
5、表現層(Surface)
#表現層是使用者所能看見的一切,字體的大小,導航的顏色,整體給人的感覺。在這一層,內容、功能和美學匯集在一起來產生一個最終設計,從而滿足其他層面的所有目標。
成功的介面設計有兩個特點:
1)他們遵循的是一條流暢的路徑。用戶在瀏覽過程中有流暢感,不會被阻礙。
2)在不需要用太多細節來嚇倒使用者的前提下,提供使用者有效選擇的、某種可能的「引導」。
更多相關知識,請造訪常見問題欄位!
以上是使用者體驗五要素是什麼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熱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慧驅動的應用程序,用於創建逼真的裸體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於從照片中去除衣服的線上人工智慧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費脫衣圖片

Clothoff.io
AI脫衣器

Video Face Swap
使用我們完全免費的人工智慧換臉工具,輕鬆在任何影片中換臉!

熱門文章

熱工具

VSCode Windows 64位元 下載
微軟推出的免費、功能強大的一款IDE編輯器

ZendStudio 13.5.1 Mac
強大的PHP整合開發環境

MantisBT
Mantis是一個易於部署的基於Web的缺陷追蹤工具,用於幫助產品缺陷追蹤。它需要PHP、MySQL和一個Web伺服器。請查看我們的演示和託管服務。

記事本++7.3.1
好用且免費的程式碼編輯器

mPDF
mPDF是一個PHP庫,可以從UTF-8編碼的HTML產生PDF檔案。原作者Ian Back編寫mPDF以從他的網站上「即時」輸出PDF文件,並處理不同的語言。與原始腳本如HTML2FPDF相比,它的速度較慢,並且在使用Unicode字體時產生的檔案較大,但支援CSS樣式等,並進行了大量增強。支援幾乎所有語言,包括RTL(阿拉伯語和希伯來語)和CJK(中日韓)。支援嵌套的區塊級元素(如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