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ular專案過大,怎麼合理拆分它?以下這篇文章跟大家介紹一下合理分割Angular專案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Angular 讓人詬病的一點就是打包後體積很大,一不小心main.js
就大的離譜,其實遇到類似的問題,不管是體積大、資料大、還是流量大,就一個思路:拆分。再配合瀏覽器的快取機制,能很好的最佳化專案存取速度。 【相關教學推薦:《angular教學》】
本文相關程式碼在:https://github.com/Vibing/angular-webpack
分割想法
整個專案包括:強烈依賴函式庫(Angular框架本身)、UI元件庫及第三方程式庫、業務程式碼部分;
使用者行為維度:使用者的所有存取基於路由,一個路由一個頁面;
從以上兩點可以進行拆分,基於第1點可以把強依賴函式庫和幾乎不會變動的函式庫打包成一個vendor_library
,裡面可以包含@angular/common
、@angular/core
、@angular/forms
、@angular/router
等類似的包,UI元件庫或lodash
這類庫不建議一起打包,因為我們要運用TreeShaking ,沒必要把不用的程式碼也打包進來,否則只會增加體積。
強依賴套件搞定了,以下基於第 2 點思路打包業務代碼。我們使用基於路由的 code spliting
來打包。想法很簡單,使用者造訪哪個頁面,就把該頁面對應的js 下載下來,沒必要把沒訪問的頁面一起打包,那樣不僅造成體積增大,還會增加下載時間,用戶體驗也會隨之變差。
自訂webpack配置
我們要想使用DLL 將強依賴套件打進一個vendor 裡就要使用webpack 的功能,Angular CLI 中已經內嵌了webpack,但這些配置對我們來說是黑盒子。
Angular 允許我們自訂webpack 配置,步驟如下
#安裝
@angular-builders/custom-webpack
和@angular- devkit/build-angular
新建一個webpack.extra.config.ts 用於webpack 配置
在angular.json 中做以下修改
... "architect": { "build": { "builder": "@angular-builders/custom-webpack:browser", "options": { ... "customWebpackConfig": { // 引用要拓展的 webpack 配置 "path": "./webpack.extra.config.ts", // 是否替换重复插件 "replaceDuplicatePlugins": true } } }, "serve": { "builder": "@angular-builders/custom-webpack:dev-server", "options": { "browserTarget": "angular-webpack:build" } } ...
使用DLL
#可以自訂webpack 設定後,新建webpack.dll.js 檔案來寫DLL 的設定: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module.exports = { mode: "production", entry: { vendor: [ "@angular/platform-browser", "@angular/platform-browser-dynamic", "@angular/common", "@angular/core", "@angular/forms", "@angular/router" ], }, output: {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ll"), filename: "[name].dll.js", library: "[name]_library", }, plugins: [ new webpack.DllPlugin({ context: path.resolve(__dirname, "."), path: path.join(__dirname, "./dll", "[name]-manifest.json"), name: "[name]_library", }), ], };
然後在webpack.extra.config.ts 中進行dll 引入
import * as path from 'path'; import * as webpack from 'webpack'; export default { plugins: [ new webpack.DllReferencePlugin({ manifest: require('./dll/vendor-manifest.json'), context: path.resolve(__dirname, '.'), }) ], } as webpack.Configuration;
最後在package.json 中加入一條打包dll 的命令:"dll": "rm - rf dll && webpack --config webpack.dll.js"
,執行npm run dll
後在專案根部就會有dll 的資料夾,裡面就是打包的內容:
打包完成後,我們要在專案中使用vendor.dll.js
,在angular.json
中進行設定:
"architect": { ... "build": { ... "options": { ... "scripts": [ { "input": "./dll/vendor.dll.js", "inject": true, "bundleName": "vendor_library" } ] } } }
打包後可以看到講vendor_library.js
已經引入進來了:
DLL 的用途是將不會頻繁更新的強依賴包打包合併為一個js 文件,一般用於打包Angular 框架本身的東西。使用者第一次造訪時瀏覽器會下載vendor_library.js
並會將其緩存,以後每次造訪直接從快取拿,瀏覽器只會下載業務程式碼的js 而不會再下載框架相關的程式碼,大幅提升應用程式載入速度,提升使用者體驗。
ps: vendor_library 後面的 hash 只有打包時裡面程式碼有變動才會重新改變 hash,否則不會改變。
路由級CodeSpliting
DLL 把框架部分的程式碼管理好了,下面我們來看看如何在 Angular 中實作路由層級的頁面按需載入。
這裡打個岔,在 React 或 Vue 中,是如何做路由級程式碼拆分的?大概是這樣:
{ path:'/home', component: () => import('./home') }
這裡的home 指向的是對應的component,但在Angular 中無法使用這種方式,只能以module 為單位進行程式碼拆分:
{ path:'/home', loadChild: ()=> import('./home.module').then(m => m.HomeModule) }
然後在具體的模組中使用路由存取特定的元件:
import { HomeComponent } from './home.component' { path:'', component: HomeComponent }
雖然不能直接在router 中import()
元件,但Angular 提供了元件動態導入的功能:
@Component({ selector: 'app-home', template: ``, }) export class HomeContainerComponent implements OnInit { constructor( private vcref: ViewContainerRef, private cfr: ComponentFactoryResolver ){} ngOnInit(){ this.loadGreetComponent() } async loadGreetComponent(){ this.vcref.clear(); // 使用 import() 懒加载组件 const { HomeComponent } = await import('./home.component'); let createdComponent = this.vcref.createComponent( this.cfr.resolveComponentFactory(HomeComponent) ); } }
這樣在路由造訪某個頁面時,只要讓被造訪的頁面內容使用import() 配合元件動態導入,不就能達到頁面lazyLoad 的效果了嗎?
答案是可以的。但是这样会有一个大问题:被 lazyLoad 的组件中,其内容仅仅是当前组件的代码,并不包含引用的其他模块中组件的代码。
原因是 Angular 应用由多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中需要的功能可能来自其他模块,比如 A 模块里要用到 table
组件,而 table
需取自于 ng-zorro-antd/table
模块。打包时 Angular 不像 React 或 Vue 可以把当前组件和用到的其他包一起打包,以 React 为例:在 A 组件引入 table 组件,打包时 table 代码会打包到 A 组件中。而 Angular 中,在 A 组件中使用 table 组件时,并且使用 imprt()
对 A 组件进行动态加载,打包出来的 A 组件并不包含 table 的代码, 而是会把 table 代码打包到当前模块中去,如果一个模块中包含多个页面,这么多页面用了不少UI组件,那么打包出来的模块肯定会很大。
那么就没有别的方法了吗?答案是有的,那就是把每个页面拆成一个 module,每个页面所用到的其他模块或组件由当前页面对应的模块所承担。
上图中 dashboard
作为一个模块,其下有两个页面,分别是 monitor
和 welcome
dashboard.module.ts:
import { NgModule } from '@angular/core'; import { CommonModule } from '@angular/common'; import { RouterModule, Routes } from '@angular/router'; const routes: Routes = [ { path: 'welcome', loadChildren: () => import('./welcome/welcome.module').then((m) => m.WelcomeModule), }, { path: 'monitor', loadChildren: () => import('./monitor/monitor.module').then((m) => m.MonitorModule), }, ]; @NgModule({ imports: [CommonModule, RouterModule.forChild(routes)], exports: [RouterModule], declarations: [], }) export class DashboardModule {}
在模块中使用路由 loadChildren 来 lazyLoad 两个页面模块,现在再看看 WelcomeModule:
import { NgModule } from '@angular/core'; import { CommonModule } from '@angular/common'; import { WelcomeComponent } from './welcome.component'; import { RouterModule, Routes } from '@angular/router'; const routes: Routes = [ { path: '', component: WelcomeComponent } ]; @NgModule({ declarations: [WelcomeComponent], imports: [RouterModule.forChild(routes), CommonModule] }) export class WelcomeModule {}
就是这么简单,就把页面级的 lazyLoad 完成了。当需要使用外部组件时,比如 table 组件,只要在 imports 引入即可:
import { NzTableModule } from 'ng-zorro-antd/table'; @NgModule({ ... imports: [..., NzTableModule] }) export class WelcomeModule {}
题外话:我更喜欢 React 的拆分方式,举个例子:React 中使用 table 组件,table 组件本身代码量比较大,如果很多页面都使用 table,那么每个页面都会有 table 代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可以配合 import()
把 table
组件单拉出来,打包时 table
作为单独的 js
被浏览器下载并提供给需要的页面使用,所有页面共享这一份 js
即可。但 Angular 做不到,它无法在模块的 imports
中使用 import()
的模块 。
后续
以上都是对项目代码做了比较合理的拆分,后续会对 Angular 性能上做合理的优化,主要从编译模式、变更检测、ngFor、Worker等角度来阐述。
更多编程相关知识,请访问:编程视频!!
以上是專案過大怎麼辦?如何合理拆分Angular項目?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Python和JavaScript在開發環境上的選擇都很重要。 1)Python的開發環境包括PyCharm、JupyterNotebook和Anaconda,適合數據科學和快速原型開發。 2)JavaScript的開發環境包括Node.js、VSCode和Webpack,適用於前端和後端開發。根據項目需求選擇合適的工具可以提高開發效率和項目成功率。

是的,JavaScript的引擎核心是用C語言編寫的。 1)C語言提供了高效性能和底層控制,適合JavaScript引擎的開發。 2)以V8引擎為例,其核心用C 編寫,結合了C的效率和麵向對象特性。 3)JavaScript引擎的工作原理包括解析、編譯和執行,C語言在這些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JavaScript是現代網站的核心,因為它增強了網頁的交互性和動態性。 1)它允許在不刷新頁面的情況下改變內容,2)通過DOMAPI操作網頁,3)支持複雜的交互效果如動畫和拖放,4)優化性能和最佳實踐提高用戶體驗。

C 和JavaScript通過WebAssembly實現互操作性。 1)C 代碼編譯成WebAssembly模塊,引入到JavaScript環境中,增強計算能力。 2)在遊戲開發中,C 處理物理引擎和圖形渲染,JavaScript負責遊戲邏輯和用戶界面。

JavaScript在網站、移動應用、桌面應用和服務器端編程中均有廣泛應用。 1)在網站開發中,JavaScript與HTML、CSS一起操作DOM,實現動態效果,並支持如jQuery、React等框架。 2)通過ReactNative和Ionic,JavaScript用於開發跨平台移動應用。 3)Electron框架使JavaScript能構建桌面應用。 4)Node.js讓JavaScript在服務器端運行,支持高並發請求。

Python更適合數據科學和自動化,JavaScript更適合前端和全棧開發。 1.Python在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中表現出色,使用NumPy、Pandas等庫進行數據處理和建模。 2.Python在自動化和腳本編寫方面簡潔高效。 3.JavaScript在前端開發中不可或缺,用於構建動態網頁和單頁面應用。 4.JavaScript通過Node.js在後端開發中發揮作用,支持全棧開發。

C和C 在JavaScript引擎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主要用于实现解释器和JIT编译器。1)C 用于解析JavaScript源码并生成抽象语法树。2)C 负责生成和执行字节码。3)C 实现JIT编译器,在运行时优化和编译热点代码,显著提高JavaScript的执行效率。

JavaScript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包括前端和後端開發。 1)通過構建TODO列表應用展示前端應用,涉及DOM操作和事件處理。 2)通過Node.js和Express構建RESTfulAPI展示後端應用。


熱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慧驅動的應用程序,用於創建逼真的裸體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於從照片中去除衣服的線上人工智慧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費脫衣圖片

Clothoff.io
AI脫衣器

Video Face Swap
使用我們完全免費的人工智慧換臉工具,輕鬆在任何影片中換臉!

熱門文章

熱工具

mPDF
mPDF是一個PHP庫,可以從UTF-8編碼的HTML產生PDF檔案。原作者Ian Back編寫mPDF以從他的網站上「即時」輸出PDF文件,並處理不同的語言。與原始腳本如HTML2FPDF相比,它的速度較慢,並且在使用Unicode字體時產生的檔案較大,但支援CSS樣式等,並進行了大量增強。支援幾乎所有語言,包括RTL(阿拉伯語和希伯來語)和CJK(中日韓)。支援嵌套的區塊級元素(如P、DIV),

SublimeText3漢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記事本++7.3.1
好用且免費的程式碼編輯器

VSCode Windows 64位元 下載
微軟推出的免費、功能強大的一款IDE編輯器

SAP NetWeaver Server Adapter for Eclipse
將Eclipse與SAP NetWeaver應用伺服器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