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為大家帶來了關於mysql的相關知識,其中主要介紹了關於索引結構的相關問題,那麼,索引的結構是什麼樣的呢?為什麼索引可以這麼快?下面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推薦學習:mysql教學
首先我們要知道,由於為了實現持久化,只能將索引儲存在硬碟上,透過索引來進行查詢的時候就會產生硬碟的I/O 操作,因此,設計索引時需要盡可能減少的查找次數,從而減少I/O 耗時。
此外還需要知道一個很重要的原理:資料庫管理儲存空間的基本單位是頁(Page)
,一個頁中儲存多條行記錄(Row)。
電腦系統對磁碟I/O 會做預讀
優化,當一次I/O時,除了目前磁碟位址的資料以外,還會將相鄰的資料也讀取到記憶體緩衝池中,每一次I/O 讀取的資料成為一頁,InnoDB 預設的頁大小是16KB。
連續的64 個頁組成一個區(Extent)
,一個或多個區組成一個段(Segment)
,一個或多個段組成表空間(Tablespace)
。 InnoDB 有兩種表空間類型,共享表空間表示多張表共享一個表空間,獨立表空間表示每張表的資料和索引全部存在獨立的表空間中。
資料頁結構如下(圖來源:極客時間《MySQL 必知必會》):
資料頁的7 個結構內容可以大致分為以下三類:
#詳情可參考淘寶的資料庫核心月報
很自然的,我們會想到尋找演算法中涉及到的一些常用資料結構,例如二元查找樹,二叉平衡樹等等,實際上,Innodb 的索引是用B樹
來實現的,下面我們來看看為何會選擇這個索引結構。
先簡單回顧一下二元搜尋樹(Binary Search Tree)的定義,在二叉搜尋樹中,如果要尋找的key 大於根節點,則在右子樹中搜索,如果key 小於根節點,則在左子樹中搜索,直到找到key 為止,時間複雜度為O(logn)。例如數列[4,2,6,1,3,5,7],會產生如下二元搜尋樹:
但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二元樹的深度會非常大,例如[1,2,3,4,5,6,7],則會產生如下的樹:
在下面這種情況中,最壞的情況下需要查7 次才能夠查到想要的結果,查詢時間變成了O(n)。
為了優化這個情況,就有了平衡二元搜尋樹(AVL 樹),AVL 樹是指左右子樹的高度相差不超過1 的樹,搜尋時間複雜度為O(logn) ,這已經是比較理想的搜尋樹了,但是在動輒幾千萬行記錄的資料庫中,樹的深度還是會很高,依然不是最理想的結構。
那麼,如果從二元樹擴展到N 叉樹呢,很容易想像到,N 叉樹可以大大的減少樹的深度,實際上,4 層樹結構就已經可以支撐幾十T 的數據了。
B 樹(Balance Tree)就是這樣的一種N 叉樹, B 樹也稱為B- 樹,滿足如下定義:
設k 為B 樹的度(degree, 表示每個節點最多能有多少個子節點),
k - 1
個關鍵字和k
個子節點的指標上面已經提到,每一次I/O 會預讀一個磁碟區塊的數據,大小為一頁,用一個磁碟區塊的內容表示一次I/O,B 樹的結構如下圖(圖源:極客時間SQL 必知必會):
B 樹也是有順序的,由於子節點指標一定比關鍵字多1,所以剛好可以用關鍵字劃分子節點的區段,如圖中的例子,每個節點有2 個關鍵字,3 個子節點,如磁碟區塊2 ,第一個字節點的關鍵字3,5 小於自身的第一個子節點8 ,第二個子節點的9,10 在8 和12 之間,第三個子節點的值13,15 大於自身的第二個子節點12。
假設我們現在要查找9,步驟如下:
可以看到,雖然做了很多次比較的操作,但是由於進行了預讀,所以在磁碟區塊內部的比較是在記憶體中進行的,不耗費磁碟I/O,上述操作只需要進行3 次I/O 即可完成,已經是比較理想的結構了。
B 樹在B 樹的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B 樹和B 樹的差異有以下幾點:
假設若要找出關鍵字16,找出步驟如下:
自動建立一個Hash 索引,來提高查詢效能。
自適應 Hash 索引可以理解為一種 “索引的索引”,採用 Hash 索引儲存 B 樹索引中的頁面位址,迅速定位到對應的葉子節點。可以透過 innodb_adaptive_hash_index
變數來查看。
推薦學習:mysql教學
以上是深入了解MySQL索引結構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