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我們來了解下hooks,聊聊為什麼vue和react都選擇它,為什麼我們需要 hooks ,以及vue 和 react 自訂 Hook 的異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閱讀本文,你將:
#初步了解
Hooks
在vue
與react
的現況聽一聽本文作者關於
Hooks
的定義與總結弄清楚「為什麼我們需要
Hooks
」進行一些簡單的
Hooks
實踐
一、hooks: 什麼叫大勢所趨?
2019年初,react
在 16.8.x
版本正式具備了 hooks
能力。
2019年6月,尤雨溪在 vue/github-issues 裡提出了關於 vue3 Component API
的提案。 (vue hooks的基礎)
在後續的react
和vue3
相關版本中,相關版本hooks
能力都開始被更多人所接受。 【相關推薦:vuejs影片教學】
除此之外,solid.js
、 preact
等框架,也是開始選擇加入hooks
大家庭。
可以預見,雖然目前仍然是class Component
和hooks api
並駕齊驅的場面,但未來幾年裡,hooks
極有可能取代class Component
成為業界真正的主流。
二、什麼是 hooks
?
年輕時你不懂我,就像後來我不懂
hooks
。
2.1 hooks
的定義
"hooks" 直譯是“鉤子”,它並不僅是react
,甚至不僅是前端界的專用術語,而是整個產業所熟知的用語。通常指:
系統運行到某一時期時,會呼叫被註冊到該時機的回呼函數。
比較常見的鉤子有:windows
系統的鉤子能監聽到系統的各種事件,瀏覽器提供的onload
或addEventListener
能註冊在瀏覽器各種時機被呼叫的方法。
以上這些,都可以被稱一聲 "hook"。
但是很顯然,在特定領域的特定話題下,hooks
這個字被賦予了一些特殊的意義。
在 react@16.x
之前,當我們談論 hooks
時,我們可能談論的是「元件的生命週期」。
但現在,hooks
則有了全新的意義。
以react
為例,hooks
是:
一系列以
「use」
開頭的方法,它們提供了讓你可以完全避開class式寫法
,在函數式元件中完成生命週期、狀態管理、邏輯復用等幾乎全部元件開發工作的能力。
簡化一下:
一系列方法,提供了在函數式元件中完成開發工作的能力。
(記住這個關鍵字: 函數式元件)
import { useState, useEffect, useCallback } from 'react'; // 比如以上这几个方法,就是最为典型的 Hooks
而在 vue
中,hooks
的定義可能更模糊,姑且總結一下:
在
vue
組合式API裡,以“use”
作為開頭的,一系列提供了元件復用、狀態管理等開發能力的方法。
(關鍵字:組合式API)
import { useSlots, useAttrs } from 'vue'; import { useRouter } from 'vue-router'; // 以上这些方法,也是 vue3 中相关的 Hook!
如:useSlots
、 useAttrs
、 useRouter
等。
但主觀來說,我認為vue
組合式API本身就是「vue hooks」的關鍵一環,起到了react hooks
裡對生命週期、狀態管理的核心角色。 (如 onMounted
、 ref
等等)。
如果按這個標準來看的話,vue
和react
中hooks
的定義,似乎都差不多。
那為什麼要提到是以 「use」
作為開頭的方法呢?
2.2 命名規範和指導思想
通常來說,hooks
的命名都是以use
作為開頭,這個規範也包括了那麼我們自訂的hooks
。
為什麼?
因为(爱情 误)约定。
在 react
官方文档里,对 hooks
的定义和使用提出了 “一个假设、两个只在” 核心指导思想。(播音腔)
一个假设: 假设任何以 「use
」 开头并紧跟着一个大写字母的函数就是一个 Hook
。
第一个只在: 只在 React
函数组件中调用 Hook
,而不在普通函数中调用 Hook
。(Eslint
通过判断一个方法是不是大坨峰命名来判断它是否是 React
函数)
第二个只在: 只在最顶层使用 Hook
,而不要在循环,条件或嵌套函数中调用 Hook。
因为是约定,因而 useXxx
的命名并非强制,你依然可以将你自定义的 hook
命名为 byXxx
或其他方式,但不推荐。
因为约定的力量在于:我们不用细看实现,也能通过命名来了解一个它是什么。
以上 “一个假设、两个只在” 总结自 react
官网:
https://zh-hans.reactjs.org/docs/hooks-rules.html
https://zh-hans.reactjs.org/docs/hooks-faq.html#what-exactly-do-the-lint-rules-enforce
三、为什么我们需要 hooks
?
3.1 更好的状态复用
怼的就是你,
mixin
!
在 class
组件模式下,状态逻辑的复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假设有如下需求:
当组件实例创建时,需要创建一个
state
属性:name
,并随机给此name
属性附一个初始值。除此之外,还得提供一个setName
方法。你可以在组件其他地方开销和修改此状态属性。
更重要的是: 这个逻辑要可以复用,在各种业务组件里复用这个逻辑。
在拥有 Hooks
之前,我首先会想到的解决方案一定是 mixin
。
代码如下:(此示例采用 vue2 mixin
写法 )
// 混入文件:name-mixin.js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name: genRandomName() // 假装它能生成随机的名字 } }, methods: { setName(name) { this.name = name } } }
// 组件:my-component.vue <template> <div>{{ name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nameMixin from './name-mixin'; export default { mixins: [nameMixin], // 通过mixins, 你可以直接获得 nameMixin 中所定义的状态、方法、生命周期中的事件等 mounted() { setTimeout(() => { this.setName('Tom') }, 3000) } } <script>
粗略看来,mixins
似乎提供了非常不错的复用能力,但是,react官方文档直接表明:
为什么呢?
因为 mixins
虽然提供了这种状态复用的能力,但它的弊端实在太多了。
弊端一:难以追溯的方法与属性!
试想一下,如果出现这种代码,你是否会怀疑人生:
export default { mixins: [ a, b, c, d, e, f, g ], // 当然,这只是表示它混入了很多能力 mounted() { console.log(this.name) // mmp!这个 this.name 来自于谁?我难道要一个个混入看实现? } }
又或者:
a.js mixins: [b.js] b.js mixins: [c.js] c.js mixins: [d.js] // 你猜猜看, this.name 来自于谁? // 求求你别再说了,我血压已经上来了
弊端二:覆盖、同名?贵圈真乱!
当我同时想混入 mixin-a.js
和 mixin-b.js
以同时获得它们能力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由于这两个 mixin
功能的开发者惺惺相惜,它们都定义了 this.name 作为属性。
这种时候,你会深深怀疑,mixins
究竟是不是一种科学的复用方式。
弊端三:梅开二度?代价很大!
仍然说上面的例子,如果我的需求发生了改变,我需要的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状态 name
,而是分别需要 firstName
和 lastName
。
此时 name-mixin.js
混入的能力就会非常尴尬,因为我无法两次 mixins
同一个文件。
当然,也是有解决方案的,如:
// 动态生成mixin function genNameMixin(key, funcKey) { return { data() { return { [key]: genRandomName() } }, methods: { [funcKey]: function(v) { this.[key] = v } } } } export default { mixins: [ genNameMixin('firstName', 'setFirstName'), genNameMixin('lastName', 'setLastName'), ] }
确实通过动态生成 mixin
完成了能力的复用,但这样一来,无疑更加地增大了程序的复杂性,降低了可读性。
因此,一种新的 “状态逻辑复用” 就变得极为迫切了——它就是 Hooks
!
Hook 的状态复用写法:
// 单个name的写法 const { name, setName } = useName(); // 梅开二度的写法 const { name : firstName, setName : setFirstName } = useName(); const { name : secondName, setName : setSecondName } = useName();
相比于 mixins
,它们简直太棒了!
- 方法和属性好追溯吗?这可太好了,谁产生的,哪儿来的一目了然。
- 会有重名、覆盖问题吗?完全没有!内部的变量在闭包内,返回的变量支持定义别名。
- 多次使用,没开N度?你看上面的代码块内不就“梅开三度” 了吗?
就冲 “状态逻辑复用” 这个理由,Hooks
就已经香得我口水直流了。
3.2 代码组织
熵减,宇宙哲学到编码哲学。
项目、模块、页面、功能,如何高效而清晰地组织代码,这一个看似简单的命题就算写几本书也无法完全说清楚。
但一个页面中,N件事情的代码在一个组件内互相纠缠确实是在 Hooks
出现之前非常常见的一种状态。
那么 Hooks
写法在代码组织上究竟能带来怎样的提升呢?
(假设上图中每一种颜色就代码一种高度相关的业务逻辑)
无论是 vue
还是 react
, 通过 Hooks
写法都能做到,将“分散在各种声明周期里的代码块”,通过 Hooks
的方式将相关的内容聚合到一起。
这样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高度聚合,可阅读性提升”。伴随而来的便是 “效率提升,bug变少”。
按照“物理学”里的理论来说,这种代码组织方式,就算是“熵减”了。
3.3 比 <span style="font-size: 16px;">class</span>
组件更容易理解
尤其是
this
。
在 react
的 class
写法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 .bind(this)
。(甚至官方文档里也有专门的章节描述了“为什么绑定是必要的?”这一问题)
vue
玩家别笑,computed: { a: () => { this } }
里的 this
也是 undefined
。
很显然,绑定虽然“必要”,但并不是“优点”,反而是“故障高发”地段。
但在Hooks
写法中,你就完全不必担心 this
的问题了。
因为: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Hooks
写法直接告别了 this
,从“函数”来,到“函数”去。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忘记写 bind
了。
3.4 友好的渐进式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渐进式的含义是:你可以一点点深入使用。
无论是 vue
还是 react
,都只是提供了 Hooks
API,并将它们的优劣利弊摆在了那里。并没有通过无法接受的 break change
来强迫你必须使用 Hooks
去改写之前的 class
组件。
你依然可以在项目里一边写 class
组件,一边写 Hooks
组件,在项目的演进和开发过程中,这是一件没有痛感,却悄无声息改变着一切的事情。
但是事情发展的趋势却很明显,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 Hooks
和 组合式API
的大军。
四、如何开始玩 hooks
?
4.1 环境和版本
在 react
项目中, react
的版本需要高于 16.8.0
。
而在 vue
项目中, vue3.x
是最好的选择,但 vue2.6+
配合 @vue/composition-api
,也可以开始享受“组合式API”的快乐。
4.2 react 的 <span style="font-size: 16px;">Hooks</span>
写法
因为 react Hooks 仅支持“函数式”组件,因此需要创建一个函数式组件 my-component.js
。
// my-component.js import { useState, useEffect } from 'React' export default () => { // 通过 useState 可以创建一个 状态属性 和一个赋值方法 const [ name, setName ] = useState('') // 通过 useEffect 可以对副作用进行处理 useEffect(() => { console.log(name) }, [ name ]) // 通过 useMemo 能生成一个依赖 name 的变量 message const message = useMemo(() => { return `hello, my name is ${name}` }, [name]) return <div>{ message }</div> }
细节可参考
react
官方网站:https://react.docschina.org/docs/hooks-intro.html
4.3 vue 的 <span style="font-size: 16px;">Hooks</span>
写法
vue 的 Hooks
写法依赖于 组合式API
,因此本例采用 <script setup></script>
来写:
<template> <div> {{ message }} </div> </template> <script setup> import { computed, ref } from 'vue' // 定义了一个 ref 对象 const name = ref('') // 定义了一个依赖 name.value 的计算属性 const message = computed(() => { return `hello, my name is ${name.value}` }) </script>
很明显,vue
组合式API里完成 useState
和 useMemo
相关工作的 API
并没有通过 useXxx
来命名,而是遵从了 Vue
一脉相承而来的 ref
和 computed
。
虽然不符合 react Hook
定义的 Hook
约定,但 vue
的 api
不按照 react
的约定好像也并没有什么不妥。
参考网址:https://v3.cn.vuejs.org/api/composition-api.html
五、开始第一个自定义 hook
除了官方提供的 Hooks Api
, Hooks
的另外一个重要特质,就是可以自己进行“自定义 Hooks” 的定义,从而完成状态逻辑的复用。
开源社区也都有很多不错的基于 Hooks
的封装,比如 ahooks
(ahooks.js.org/zh-CN/),又比如 vueuse
(vueuse.org/)
我还专门写过一篇小文章介绍
vuehook
:
【一库】vueuse:我不许身为vuer,你的工具集只有lodash!。
https://juejin.cn/post/7030395303433863205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开始撰写 “自定义Hooks” 呢?往下看吧!
5.1 react 玩家看这里
react
官方网站就专门有一个章节讲述“自定义Hook”。(https://react.docschina.org/docs/hooks-custom.html)
这里,我们扔用文章开头那个 useName
的需求为例,希望达到效果:
const { name, setName } = useName(); // 随机生成一个状态属性 name,它有一个随机名作为初始值 // 并且提供了一个可随时更新该值的方法 setName
如果我们要实现上面效果,我们该怎么写代码呢?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export const useName = () => { // 这个 useMemo 很关键 const randomName = React.useMemo(() => genRandomName(), []); const [ name, setName ] = React.useState(randomName) return { name, setName } }
忍不住要再次感叹一次,和 mixins
相比,它不仅使用起来更棒,就连定义起来也那么简单。
可能有朋友会好奇,为什么不直接这样写:
const [ name, setName ] = React.useState(genRandomName())
因为这样写是不对的,每次使用该 Hook
的函数组件被渲染一次时,genRandom()
方法就会被执行一次,虽然不影响 name
的值,但存在性能消耗,甚至产生其他 bug
。
为此,我写了一个能复现错误的demo,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开验证:https://codesandbox.io/s/long-cherry-kzcbqr
2022-02-03日补充更正:经掘友提醒,可以通过 React.useState(() => randomName()) 传参来避免重复执行,这样就不需要 useMemo 了,感谢!
5.2 vue 玩家看这里
vue3
官网没有关于 自定义Hook
的玩法介绍,但实践起来也并不困难。
目标也定位实现一个 useName
方法:
import { ref } from 'vue'; export const useName = () => { const name = ref(genRandomName()) const setName = (v) => { name.value = v } return { name, setName } }
5.3 <span style="font-size: 16px;">vue</span>
和 <span style="font-size: 16px;">react</span>
自定义 <span style="font-size: 16px;">Hook</span>
的异同
相似点: 总体思路是一致的 都遵照着 "定义状态数据","操作状态数据","隐藏细节" 作为核心思路。
差异点:
组合式API
和React函数组件
有着本质差异vue3
的组件里,setup
是作为一个早于 “created” 的生命周期存在的,无论如何,在一个组件的渲染过程中只会进入一次。React函数组件
则完全不同,如果没有被memorized
,它们可能会被不停地触发,不停地进入并执行方法,因此需要开销的心智相比于vue
其实是更多的。
本文转载自:https://juejin.cn/post/7066951709678895141
作者:春哥的梦想是摸鱼
以上是hooks怎麼樣,為什麼vue和react都選擇它!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Netflix在前端技術上的選擇主要集中在性能優化、可擴展性和用戶體驗三個方面。 1.性能優化:Netflix選擇React作為主要框架,並開發了SpeedCurve和Boomerang等工具來監控和優化用戶體驗。 2.可擴展性:他們採用微前端架構,將應用拆分為獨立模塊,提高開發效率和系統擴展性。 3.用戶體驗:Netflix使用Material-UI組件庫,通過A/B測試和用戶反饋不斷優化界面,確保一致性和美觀性。

NetflixusesAcustomFrameworkcalled“ Gibbon” BuiltonReact,notReactorVuedIrectly.1)TeamSperience:selectBasedonFamiliarity.2)ProjectComplexity:vueforsimplerprojects:reactforforforproproject,reactforforforcompleplexones.3)cocatizationneedneeds:reactoffipicatizationneedneedneedneedneedneeds:reactoffersizationneedneedneedneedneeds:reactoffersizatization needefersmoreflexibleise.4)

Netflix在框架選擇上主要考慮性能、可擴展性、開發效率、生態系統、技術債務和維護成本。 1.性能與可擴展性:選擇Java和SpringBoot以高效處理海量數據和高並發請求。 2.開發效率與生態系統:使用React提升前端開發效率,利用其豐富的生態系統。 3.技術債務與維護成本:選擇Node.js構建微服務,降低維護成本和技術債務。

Netflix主要使用React作為前端框架,輔以Vue用於特定功能。 1)React的組件化和虛擬DOM提升了Netflix應用的性能和開發效率。 2)Vue在Netflix的內部工具和小型項目中應用,其靈活性和易用性是關鍵。

Vue.js是一種漸進式JavaScript框架,適用於構建複雜的用戶界面。 1)其核心概念包括響應式數據、組件化和虛擬DOM。 2)實際應用中,可以通過構建Todo應用和集成VueRouter來展示其功能。 3)調試時,建議使用VueDevtools和console.log。 4)性能優化可通過v-if/v-show、列表渲染優化和異步加載組件等實現。

Vue.js適合小型到中型項目,而React更適用於大型、複雜應用。 1.Vue.js的響應式系統通過依賴追踪自動更新DOM,易於管理數據變化。 2.React採用單向數據流,數據從父組件流向子組件,提供明確的數據流向和易於調試的結構。

Vue.js適合中小型項目和快速迭代,React適用於大型複雜應用。 1)Vue.js易於上手,適用於團隊經驗不足或項目規模較小的情況。 2)React的生態系統更豐富,適合有高性能需求和復雜功能需求的項目。

實現 Vue 中 a 標籤跳轉的方法包括:HTML 模板中使用 a 標籤指定 href 屬性。使用 Vue 路由的 router-link 組件。使用 JavaScript 的 this.$router.push() 方法。可通過 query 參數傳遞參數,並在 router 選項中配置路由以進行動態跳轉。


熱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慧驅動的應用程序,用於創建逼真的裸體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於從照片中去除衣服的線上人工智慧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費脫衣圖片

Clothoff.io
AI脫衣器

AI Hentai Generator
免費產生 AI 無盡。

熱門文章

熱工具

VSCode Windows 64位元 下載
微軟推出的免費、功能強大的一款IDE編輯器

EditPlus 中文破解版
體積小,語法高亮,不支援程式碼提示功能

SublimeText3 Linux新版
SublimeText3 Linux最新版

Dreamweaver CS6
視覺化網頁開發工具

DVWA
Damn Vulnerable Web App (DVWA) 是一個PHP/MySQL的Web應用程序,非常容易受到攻擊。它的主要目標是成為安全專業人員在合法環境中測試自己的技能和工具的輔助工具,幫助Web開發人員更好地理解保護網路應用程式的過程,並幫助教師/學生在課堂環境中教授/學習Web應用程式安全性。 DVWA的目標是透過簡單直接的介面練習一些最常見的Web漏洞,難度各不相同。請注意,該軟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