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 「局部」樣式
sass、less 透過@import
,部分解決的css 模組化的問題。
由於 css 是全域的,在被引入的檔案和目前檔案出現重名的情況下,前者樣式就會被後者覆寫。
在引進一些公用元件,或是多人合作開發同一頁的時候,就需要考慮樣式會不會被覆蓋,這很麻煩。
// file A .name { color: red } // file B @import "A.scss"; .name { color: green }
css 全域樣式的特點,導致 css 難以維護,所以需要 css “局部”樣式的解。
也就是徹底的 css 模組化,@import
進來的 css 模組,需要隱藏自己的內部作用域。
CSS Modules 原理
透過在每個 class 名後帶一個獨一無二 hash 值,這樣就不有存在全域命名衝突的問題了。這樣就相當於偽造了「局部」樣式。
// 原始样式 styles.css .title { color: red; } // 原始模板 demo.html import styles from 'styles.css'; <h1 class={styles.title}> Hello World </h1> // 编译后的 styles.css .title_3zyde { color: red; } // 编译后的 demo.html <h1 class="title_3zyde"> Hello World </h1>
webpack 與 CSS Modules
webpack 自帶的 css-loader
元件,自帶了 CSS Modules,透過簡單的設定即可使用。
{ test: /\.css$/, loader: "css?modules&localIdentName=[name]__[local]--[hash:base64:5]" }
命名規格是從 BEM 擴展而來。
Block: 對應模組名稱
[name]
#Element: 對應節點名稱
[local]
Modifier: 對應節點狀態
[hash:base64:5]
使用__ 和--是為了區塊內單字的分割節點區分開來。
最終 class 名稱為 styles__title--3zyde
。
在生產環境中使用
在實際生產中,結合 sass 使用會更加便利。以下是結合 sass 使用的 webpack 的設定檔。
{ test: /\.scss$/, loader: "style!css?modules&importLoaders=1&localIdentName=[name]__[local]--[hash:base64:5]!sass?sourceMap=true&sourceMapContents=true" }
通常除了局部樣式,還需要全域樣式,例如 base.css 等基礎檔。
將公用樣式檔案和元件樣式檔分別放入到兩個不同的目標下。如下。
. ├── app │ ├── styles # 公用样式 │ │ ├── app.scss │ │ └── base.scss │ │ │ └── components # 组件 ├── Component.jsx # 组件模板 └── Component.scss # 组件样式
然後透過 webpack 配置,將在 app/styles
資料夾的外的(exclude) scss 檔案"局部"化。
{ test: /\.scss$/, exclude: path.resolve(__dirname, 'app/styles'), loader: "style!css?modules&importLoaders=1&localIdentName=[name]__[local]--[hash:base64:5]!sass?sourceMap=true&sourceMapContents=true" }, { test: /\.scss$/, include: path.resolve(__dirname, 'app/styles'), loader: "style!css?sass?sourceMap=true&sourceMapContents=true" }
有時候,一個元素有多個 class 名,可以透過 join(" ")
或字串模版的方式來為元素增加多個 class 名。
// join-react.jsx <h1 className={[styles.title,styles.bold].join(" ")}> Hello World </h1> // stringTemp-react.jsx <h1 className={`${styles.title} ${styles.bold}`}> Hello World </h1>
如果只寫一個 class 就能把樣式定義好,那麼最好把所有樣式寫在一個 class 中。
所以,如果我們使用了多個 class 定義樣式,通常會帶一些邏輯判斷。這時候寫起來就會麻煩不少。
引入 classnames ,也就是可以解決給元素寫多個 class 名的問題,也可以解決寫邏輯判斷的麻煩問題。
classNames('foo', 'bar'); // => 'foo bar' classNames('foo', { bar: true }); // => 'foo bar' classNames({ 'foo-bar': true }); // => 'foo-bar' classNames({ 'foo-bar': false }); // => '' classNames({ foo: true }, { bar: true }); // => 'foo bar' classNames({ foo: true, bar: true }); // => 'foo bar' // lots of arguments of various types classNames('foo', { bar: true, duck: false }, 'baz', { quux: true }); // => 'foo bar baz quux' // other falsy values are just ignored classNames(null, false, 'bar', undefined, 0, 1, { baz: null }, ''); // => 'bar 1'
引入CSS Modules 的樣式模組,每個class 每次都要寫styles.xxx
也是很麻煩,在《深入React技術棧》提到了react-css -modules
的函式庫,來減少程式碼的書寫,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研究下。
推薦學習:《css影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