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帶大家了解一下InnoDB邏輯儲存結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在InnoDB中我們建立的資料表還有對應的索引資料都儲存在副檔名為.ibd 的檔案中,這個檔案路徑可以先透過查mysql變數datadir
來得到,然後進入對應的資料庫名稱目錄,會看到很多ibd,檔案名稱就是表名,這裡有兩種類型的表空間,共享表空間(或稱為系統表空間)和獨立表空間檔。 【相關推薦:mysql影片教學】
對於共享表空間,所有的表資料和對應索引都存放在這裡,而獨立表空間,就是每個表的資料和索引都存放在一個單獨的ibd檔案中,在目前的MySQL版本中,預設都是使用的獨立表空間。
共享表空間檔案名稱可以透過innodb_data_file_path
得到,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data_file_path';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innodb_data_file_path | ibdata1:12M:autoextend | +-----------------------+------------------------+ 1 row in set (0.00 sec)
獨立和共享表空間可以透過innodb_file_per_table
切換,如果啟用了他,那麼每張表內的數據就單獨放在一個表空間文件中,還需要注意,每個表的表空間只存儲數據、索引,其他類的數據,如回滾信息、系統事務資訊、二次寫緩衝仍儲存在原始共用表空間中。
下面語句可以查看innodb_file_per_table
的狀態。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file_per_table';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innodb_file_per_table | ON | +-----------------------+-------+ 1 row in set (0.01 sec)
修改innodb_file_per_table
狀態
set global innodb_file_per_table=0;
如果在innodb_file_per_table
等於0的情況下,也就是OFF關閉情況下,建立的表都會存放的系統共享的表空間中,例如下面的列子。
1.创建database_1数据库 mysql> create database database_1; Query OK, 1 row affected (0.02 sec) 2. 当前状态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file_per_table';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innodb_file_per_table | ON | +-----------------------+-------+ 1 row in set (0.01 sec) 3. 创建表 mysql> create table t1(id int(11));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1 warning (0.05 sec) 4. 查看ibd文件 root@hxl-PC:/var/lib/mysql/database_1# ls t1.ibd root@hxl-PC:/var/lib/mysql/database_1# 5. 关闭innodb_file_per_table后在创建表 mysql> set global innodb_file_per_table=0;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1 sec) mysql> create table t2(id int(11));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1 warning (0.05 sec) 6. 查看ibd文件 root@hxl-PC:/var/lib/mysql/database_1# ls t1.ibd
可以發現在關閉後,沒有建立新的ibd檔。
表格空間又由段(segment)、區(extent)、頁(page)組成,引入一張網路圖片。
表空間由段組成,他是一個邏輯結構,用來管理物理文件,常見的段有資料段、索引段、回滾段,每個段由N個區和32個零散的頁組成。
InnoDB儲存引擎表是索引組織的,所以數據就是索引,索引就是數據,通常情況下,創建一個索引的同時就會創建兩個段,分別為非葉子節點和葉子節點段。
區是由連續的頁組成的空間,無論如何,每個區的大小都是1MB。為了確保區域內頁面的連續性,InnoDB儲存引擎一次從磁碟申請4-5個區域。預設情況下,InnoDB儲存引擎的頁面大小為16KB,也就是有64個連續頁面,16*64=1024=1M。
InnoDB1.2.x版本增加了參數innodb_page_size
#,這個參數允許設定預設頁大小為4K、8K,
頁是InnoDB儲存引擎磁碟管理的最小單位,預設為16kb,可以透過參數innodb_page_size
設定頁大小為4K、8K、16K 。 InnoDB為了實現不同的目的而設計了許多種頁,InnoDB 儲存引擎中常見的頁面類型有:
資料頁
mysql> show status like 'innodb_page_size';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Innodb_page_size | 16384 | +------------------+-------+ 1 row in set (0.00 sec) mysql>下面是InnoDB資料頁結構,它由七個部分組成。
記錄了頁頭的一些訊息,cheksum、Ppervious和next page的記錄 | |
#記錄了頁的狀態訊息和儲存資訊、首個記錄的position | |
InnoDB每個資料頁有兩個虛擬行記錄,用來限定記錄邊界 | |
實際儲存的行資料資訊 | |
空閒空間,也是鍊錶結構 |
InnoDB存储引擎是面向行的,页里面又记录着行记录的信息,也就是数据是按照行存储的。行记录数据又是按照行格式进行存放的。每个页存放的行记录也是有硬性定义的,最多允许存放16KB/2-200行,也就是7992行。
InnoDB存储引擎有两种文件格式,一种叫Antelops,另外一种叫Barracuda。
在Antelope文件格式下,有compact和redundant两种行记录格式。
在Barracuda文件格式下,有compressed和dynamic两种行记录格式。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查看当前格式,其中Row_format就是对应行格式存储类型。
mysql> show table status \G; *************************** 1. row *************************** Name: t1 Engine: InnoDB Version: 10 Row_format: Dynamic Rows: 15 Avg_row_length: 1092 Data_length: 16384 Max_data_length: 0 Index_length: 0 Data_free: 0 Auto_increment: NULL Create_time: 2021-08-24 09:43:29 Update_time: 2021-08-24 14:43:35 Check_time: NULL Collation: utf8mb4_0900_ai_ci Checksum: NULL Create_options: Comment:
原文地址:https://juejin.cn/post/6999936914119720996
作者:i听风逝夜
更多编程相关知识,请访问:编程视频!!
以上是深入學習MySQL,了解InnoDB的邏輯儲存結構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