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推薦:《nodejs 教學》
說到中間件,許多開發者都會想到Koa.js,其中間件設計無疑是前端中間件思想的典型代表之一。
最近重新溫習這部分內容,按奈不住想要和各位看官聊聊其中絕妙!
Koa用起來非常方便-比之express,它「完美中間件」的設計讓功能之間看起來非常簡潔!筆者在專案中就曾這樣使用過:
const Koa=require('koa') const app=new Koa() const Router=require('koa-router') const router=new Router() const cors=require('koa2-cors') const koaBody=require('koa-body') const ENV='test-mpin2' app.use(cors({ origin:['http://localhost:9528'], // 也可以写为:['*'] credentials:true })) app.use(koaBody({ multipart:true })) app.use(async(ctx,next)=>{ console.log('访问全局中间件') ctx.state.env=ENV // 全局缓存 await next() }) const playlist=require('./controller/playlist.js') router.use('/playlist',playlist.routes()) const blog=require('./controller/blog.js') router.use('/blog',blog.routes()) app.use(router.routes()).use(router.allowedMethods()) app.listen(3000,()=>{ console.log('服务已开启') })
它將路由router抽離出去作為單獨的中間件使用,則app只負責全局處理。還例如:
// 最外层中间件,可以用于兜底 Koa 全局错误 app.use(async (ctx, next) => { try { // 执行下一个中间件 await next(); } catch (error) { console.log(`[koa error]: ${error.message}`) } }); // 第二层中间件,可以用于日志记录 app.use(async (ctx, next) => { const { req } = ctx; console.log(`req is ${JSON.stringify(req)}`); await next(); console.log(`res is ${JSON.stringify(ctx.res)}`); });
簡單實作一個Koa吧!
如上程式碼,我們看Koa 實例,透過use方法註冊和串聯中間件,其原始碼的簡單實作可以表述為:
use(fn) { this.middleware.push(fn); return this; }
我們將中間件儲存到this.middleware
數組中,那麼中間件是如何被執行的呢?參考下面原始碼:
// 通过 createServer 方法启动一个 Node.js 服务 listen(...args) { const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this.callback()); server.listen(...args); }
Koa 框架透過http 模組的createServer
方法建立一個Node.js 服務,並傳入this.callback()
方法, callback原始碼簡單實作如下:
callback(){ const fn=compose(this.middlewareList) return (req,res)=>{ const ctx=createContext(req,res) return this.handleRequest(ctx,fn) } } handleRequest(ctx, fn) { const onerror = err => ctx.onerror(err); // 将 ctx 对象传递给中间件函数 fn return fn(ctx).catch(onerror); }
如上程式碼,我們將Koa 一個中間件組合和執行流程梳理為以下步驟:
透過一個方法(我們稱為compose)組合各種中間件,回傳一個中間件組合函數
fn
-
請求過來時,會先呼叫
handleRequest
方法,該方法完成:- 呼叫
createContext
方法,對該次請求封裝出一個ctx物件; - 接著呼叫
this.handleRequest(ctx, fn)
處理該次請求。
- 呼叫
#其中,核心過程就是使用compose方法組合各種中間件 —— 這是一個單獨的方法,它應該不受Koa其餘方法的約束。其原始碼簡單實作為:
// 组合中间件 // 和express中的next函数意义一样 function compose(middlewareList){ // return function意思是返回一个函数 return function(ctx,next){ // 各种中间件调用的逻辑 function dispatch(i){ const fn=middlewareList[i] || next if(fn){ try{ // koa中都是async,其返回的是一个promise(对象) return Promise.resolve(fn(ctx,function next(){ return dispatch(i+1) })) }catch(err){ return Promise.reject(err) } }else{ return Promise.resolve() } } return dispatch(0) } }
其功能可以表示為這樣(非原始碼):
async function middleware1() { //... await (async function middleware2() { //... await (async function middleware3() { //... }); //... }); //... }
到這裡我們其實可以「初窺」其原理,有兩點:
- Koa 的中間件機制被社群形像地總結為洋蔥模型;
#所謂洋蔥模型,就是指每一個Koa 中間件都是一層洋蔥圈,它即可以掌管請求進入,也可以掌管回應返回。換句話說:外層的中介軟體可以影響內層的請求與回應階段,內層的中介軟體只能影響外層的回應階段。
- dispatch(n)對應第n 個中間件的執行,在使用中即第n 個中間件可以透過await next()來「插入」執行下一個中間件,同時在最後一個中間件執行完成後,仍有恢復執行的能力。即:透過洋蔥模型,await next()控制呼叫後面的中間件,直到全域沒有可執行的中間件且堆疊執行完畢,最終「原路返回」至第一個執行next的中間件。 這種方式有個優點,特別是對於日誌記錄以及錯誤處理等全域功能需要非常友善。
Koa1 的中間件實作利用了 Generator 函數 co 函式庫(一個基於 Promise 的 Generator 函數流程管理工具),來實現協程運行。本質上,Koa v1 中間件和 Koa v2 中間件思想是類似的,只不過 Koa v2 改用了 Async/Await 來替換 Generator 函數 co 庫,整體實現更加巧妙,代碼更加優雅。 —— from《狼書》
經過上述部分原始碼的描述,我們就可以採用es6的方式將其組合起來:
// myKoa.js文件 const http=require('http') function compose(){} //见上 class LikeKoa2{ constructor() { this.middlewareList=[] } use(){} //见上 // 把所有的req,res属性、事件都交给ctx(这里只是简写) createContext(req,res){ const ctx={ req, res } // 比如 ctx.query=req,query return ctx } handleRequest(){} //见上 callback(){} //见上 listen(){} //见上 } // koa和express的不同之一: // express在调用时直接调用函数:const app=express();所以暴露出去new过的对象——具体见下面链接中代码 // 但是koa调用时以类的方式:const app=new Koa();所以直接暴露出去 module.exports=LikeKoa2
那use方法和其餘方法並不相通,它是如何被執行的呢?執行了createServer後是不是相當於建立了一個通道、掛載了一個監聽函數呢?
這一點恐怕就要到Node的源碼中一探究竟了…
比較Koa,聊聊Express 原理
說起Node. js 框架,我們一定忘不了Express —— 不同於Koa,它繼承了路由、靜態伺服器和模板引擎等功能,雖然比之Koa顯得「臃腫」了許多,但看上去比Koa 更像是一個框架。透過學習 Express 原始碼,筆者簡單的總結了它的工作機制:
透過app.use方法註冊中間件。
一個中間件可以理解為一個 Layer 對象,其中包含了目前路由匹配的正規資訊以及 handle 方法。
所有中間件(Layer 物件)使用stack陣列儲存起來。
當一個請求過來時,會從req 取得請求path,根據path 從stack中找到匹配的Layer,具體匹配過程由
router.handle
函數實現。-
router.handle
函數透過next()
方法遍歷每一個 layer 進行比對:-
next()
方法通过闭包维持了对于 Stack Index 游标的引用,当调用next()
方法时,就会从下一个中间件开始查找; - 如果比对结果为 true,则调用
layer.handle_request
方法,layer.handle_request
方法中会调用next()方法 ,实现中间件的执行。
-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到,Express 其实是通过 next()
方法维护了遍历中间件列表的 Index 游标,中间件每次调用next()
方法时,会通过增加 Index 游标的方式找到下一个中间件并执行。它的功能就像这样:
((req, res) => { console.log('第一个中间件'); ((req, res) => { console.log('第二个中间件'); (async(req, res) => { console.log('第三个中间件'); await sleep(2000) res.status(200).send('hello') })(req, res) console.log('第二个中间件调用结束'); })(req, res) console.log('第一个中间件调用结束') })(req, res)
如上代码,Express 中间件设计并不是一个洋葱模型,它是基于回调实现的线形模型,不利于组合,不利于互操,在设计上并不像 Koa 一样简单。而且业务代码有一定程度的侵扰,甚至会造成不同中间件间的耦合。
express的简单实现笔者已上传至腾讯微云,需要者可自行查看&下载:express的简单实现
更多编程相关知识,请访问:编程视频!!
以上是比較一下nodejs中間件Koa和Express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JavaScript在瀏覽器和Node.js環境中運行,依賴JavaScript引擎解析和執行代碼。 1)解析階段生成抽象語法樹(AST);2)編譯階段將AST轉換為字節碼或機器碼;3)執行階段執行編譯後的代碼。

Python和JavaScript的未來趨勢包括:1.Python將鞏固在科學計算和AI領域的地位,2.JavaScript將推動Web技術發展,3.跨平台開發將成為熱門,4.性能優化將是重點。兩者都將繼續在各自領域擴展應用場景,並在性能上有更多突破。

Python和JavaScript在開發環境上的選擇都很重要。 1)Python的開發環境包括PyCharm、JupyterNotebook和Anaconda,適合數據科學和快速原型開發。 2)JavaScript的開發環境包括Node.js、VSCode和Webpack,適用於前端和後端開發。根據項目需求選擇合適的工具可以提高開發效率和項目成功率。

是的,JavaScript的引擎核心是用C語言編寫的。 1)C語言提供了高效性能和底層控制,適合JavaScript引擎的開發。 2)以V8引擎為例,其核心用C 編寫,結合了C的效率和麵向對象特性。 3)JavaScript引擎的工作原理包括解析、編譯和執行,C語言在這些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JavaScript是現代網站的核心,因為它增強了網頁的交互性和動態性。 1)它允許在不刷新頁面的情況下改變內容,2)通過DOMAPI操作網頁,3)支持複雜的交互效果如動畫和拖放,4)優化性能和最佳實踐提高用戶體驗。

C 和JavaScript通過WebAssembly實現互操作性。 1)C 代碼編譯成WebAssembly模塊,引入到JavaScript環境中,增強計算能力。 2)在遊戲開發中,C 處理物理引擎和圖形渲染,JavaScript負責遊戲邏輯和用戶界面。

JavaScript在網站、移動應用、桌面應用和服務器端編程中均有廣泛應用。 1)在網站開發中,JavaScript與HTML、CSS一起操作DOM,實現動態效果,並支持如jQuery、React等框架。 2)通過ReactNative和Ionic,JavaScript用於開發跨平台移動應用。 3)Electron框架使JavaScript能構建桌面應用。 4)Node.js讓JavaScript在服務器端運行,支持高並發請求。

Python更適合數據科學和自動化,JavaScript更適合前端和全棧開發。 1.Python在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中表現出色,使用NumPy、Pandas等庫進行數據處理和建模。 2.Python在自動化和腳本編寫方面簡潔高效。 3.JavaScript在前端開發中不可或缺,用於構建動態網頁和單頁面應用。 4.JavaScript通過Node.js在後端開發中發揮作用,支持全棧開發。


熱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慧驅動的應用程序,用於創建逼真的裸體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於從照片中去除衣服的線上人工智慧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費脫衣圖片

Clothoff.io
AI脫衣器

Video Face Swap
使用我們完全免費的人工智慧換臉工具,輕鬆在任何影片中換臉!

熱門文章

熱工具

PhpStorm Mac 版本
最新(2018.2.1 )專業的PHP整合開發工具

ZendStudio 13.5.1 Mac
強大的PHP整合開發環境

DVWA
Damn Vulnerable Web App (DVWA) 是一個PHP/MySQL的Web應用程序,非常容易受到攻擊。它的主要目標是成為安全專業人員在合法環境中測試自己的技能和工具的輔助工具,幫助Web開發人員更好地理解保護網路應用程式的過程,並幫助教師/學生在課堂環境中教授/學習Web應用程式安全性。 DVWA的目標是透過簡單直接的介面練習一些最常見的Web漏洞,難度各不相同。請注意,該軟體中

Atom編輯器mac版下載
最受歡迎的的開源編輯器

記事本++7.3.1
好用且免費的程式碼編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