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諾依曼結構計算機的五大部分:1、輸入資料和程式的“輸入設備”,例如滑鼠、鍵盤;2、記憶程式和資料的“記憶體”,例如記憶體;3、完成資料加工處理的“運算器”;4、控製程式執行的“控制器”;5、輸出處理結果的“輸出設備”,可將資料或程式的處理結果展示給用戶,例如顯示器、印表機。
本文操作環境:Windows7系統,Dell G3電腦。
馮諾依曼結構計算機,簡稱馮諾依曼計算機,根據馮諾依曼提出的儲存程式概念設計的計算機。主要特徵是:指令與資料都以二進位形式儲存在記憶體中;指令根據其儲存的順序執行。
美籍匈牙利科學家馮諾依曼最先提出程式儲存的思想,並成功將其運用在電腦的設計之中,根據這一原理製造的電腦被稱為馮諾依曼結構計算機。由於他對現代電腦技術的傑出貢獻,因此馮·諾依曼又被稱為「現代電腦之父」。
根據馮諾依曼體系結構構成的計算機,必須具有以下功能:
把需要的程式和資料送到計算機中。
必須具備長期記憶程式、資料、中間結果及最終運算結果的能力。
能夠完成各種算術、邏輯運算和資料傳送等資料加工處理的能力。
能夠依照需求控製程式走向,並能依照指令控制機器的各部件協調操作。
能夠依照要求將處理結果輸出給使用者。
為了完成上述的功能,電腦必須具備五大基本組成零件,包括:
1、輸入資料和程式的輸入裝置;
2、記憶程式和資料的記憶體;
3、完成資料加工處理的運算器;
4、控製程式執行的控制器;
#5、輸出處理結果的輸出設備。
即,馮諾依曼結構的電腦系統由五大基本元件組成:
1、運算器:用於完成各種算術運算、邏輯運算和資料傳送等資料加工處理。
2、控制器:用來控製程式的執行,是電腦的大腦。運算器和控制器組成電腦的中央處理器(CPU)。控制器根據存放在記憶體中的指令序列(程式)進行工作,並由一個程式計數器控制指令的執行。控制器具有判斷能力,能根據計算結果選擇不同的工作流程。
3、記憶體:用於記憶程式和數據,例如:記憶體。程式和資料以二進位代碼形式不加區別地存放在記憶體中,存放位置由位址決定。
4、輸入裝置:用於將資料或程式輸入到電腦中,例如:滑鼠、鍵盤。
5、輸出裝置:將資料或程式的處理結果顯示給用戶,例如:顯示器、印表機。
五大基本組成部件之間透過指令控制,並在不同部件之間進行資料的傳遞。
相關推薦:《程式設計入門》
以上是馮諾依曼結構計算機包括哪五大部分?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