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常見問題 >電子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四代,其劃分依據是什麼?

電子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四代,其劃分依據是什麼?

青灯夜游
青灯夜游原創
2020-11-17 14:31:2879963瀏覽

電子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四代,其劃分依據是「構成計算機的電子元件」;第1代計算機的採用真空電子管,第2代計算機採用晶體管,第3代計算機採用中、小規模積體電路,第4代電腦採用大規模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

電子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四代,其劃分依據是什麼?

電腦(computer)俗稱電腦,是現代一種用於高速運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存儲記憶功能。是能夠依照程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大量資料的現代化智慧電子設備。

電子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四代,其劃分依據是「構成電腦的電子元件」。

第1代:電子管數位機(1946—1958年)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的是真空電子管,主記憶體採用汞延遲線、陰極射線示波管靜電記憶體、磁鼓、磁芯;外部記憶體採用的是磁帶。軟體方面採用的是機器語言、組合語言。應用領域以軍事和科學計算為主。

缺點是體積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為每秒數千次至數萬次)、價格昂貴,但為日後的電腦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2代:電晶體數位機(1958—1964年)

軟體方面的作業系統、高階語言及其編譯程式應用領域以科學計算與事務處理為主,開始進入工業控制領域。特點是體積縮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運算速度提高(一般為每秒數10萬次,可高達300萬次)、效能比第1代電腦有很大的提升。

第3代:積體電路數位機(1964—1970年)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中、小規模積體電路(MSI、SSI),主記憶體仍採用磁芯。軟體方面出現了分時作業系統以及結構化、規模化程式設計方法。特點是速度更快(一般為每秒數百萬次至數千萬次),而且可靠性有了顯著提高,價格進一步下降,產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標準化等。應用領域開始進入文字處理和圖形影像處理領域。

第4代:大規模積體電路電腦(1970年至今)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大規模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LSI和VLSI) 。軟體方面出現了資料庫管理系統、網路管理系統和物件導向語言等。 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處理器在美國矽谷誕生,開創了微型電腦的新時代。應用領域從科學計算、事務管理、流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以上是電子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四代,其劃分依據是什麼?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陳述: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