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常見問題 >在資料庫發展史中出現的資料模型有哪些

在資料庫發展史中出現的資料模型有哪些

尚
原創
2020-03-30 11:42:276362瀏覽

在資料庫發展史中出現的資料模型有哪些

資料庫技術發展至今,主要有三種資料模型:層次資料模型、網狀資料模型、關聯式資料模型。這三種模型是按其資料結構而命名的。

層次模型

它將資料組織成一對多關係的結構,層次結構採用關鍵字來存取其中每一層次的每一部分。優點是存取方便且速度快;結構清晰,容易理解;資料修改和資料庫擴展容易實現;檢索關鍵屬性十分方便。缺點是結構呆板,缺乏彈性;同一屬性資料要儲存多次,資料冗餘大(如公共邊);不適合於拓樸空間資料的組織。

網狀模型

它用連接指令或指標來決定資料間的明確連接關係,是具有多對多類型的資料組織方式。優點是能明確且方便地表示資料間的複雜關係;資料冗餘小。缺點在於網狀結構的複雜,增加了使用者查詢和定位的困難;需要儲存資料間聯繫的指針,使得資料量增大;資料的修改不方便(指針必須修改)。

關係模型

它以記錄群組或資料表的形式組織數據,以便於利用各種地理實體與屬性之間的關係進行儲存和變換,不分層也無指針,是建立空間資料和屬性資料之間關係的一種非常有效的資料組織方法。優點在於結構特別靈活,概念單一,滿足所有布林邏輯運算和數學運算規則形成的查詢要求;能搜尋、組合和比較不同類型的資料;增加和刪除資料非常方便;具有更高的資料獨立性、更好的安全保密性。缺點是資料庫大時,尋找符合特定關係的資料費時;對空間關係無法滿足。

以上是在資料庫發展史中出現的資料模型有哪些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陳述: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