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四層模型的功能
TCP/IP模型共分四層,分別為應用層、傳輸層、網路層和主機到網路層。
各層實現特定的功能,提供特定的服務和存取接口,並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1、主機到網路層(第一層)
這一層的功能是將資料從主機傳送到網路上,相當於OSI模型中的物理層和資料鏈路層。
2、網路層
網路層是TCP/IP模型中的第二層。最初是希望當網路中部分設備無法正常運作時,網路服務不會中斷,已經建立的網路連線依然可以有效地傳輸資料;換言之,只要來源主機和目標主機處於正常狀態,就要求網路可以完成傳輸任務。網路層正是在這些嚴苛的設計目標下選擇了分組交換(Packer Switching)技術作為解決方案。
分組交換技術不僅使分組發送到任意的網路後可以獨立地漫遊到目標主機,而且可確保目標主機接收到順序被打亂的分組後,將其傳送到最高層重新排定分組順序。網路層定義了標準的分組格式和介面參數,只要符合這樣的標準,分組就可以在不同網路間進行漫遊。
3、傳輸層
TCP/IP模型中的傳輸層不僅可以提供不同服務等級、不同可靠性保證的傳輸服務,還可以協調發送端和接收端之間的傳輸速度差異。同OSI傳輸層
4、應用層
第四層。由於並不是所有的網路服務都需要會話層和表示層的功能,因此這些功能逐漸被整合到TCP/IP模型中應用層的那些特定的網路服務中。應用層是網絡操作者的應用接口,正像發件人將信件放進郵筒一樣,網絡操作者只需在應用程序中按下發送數據按鈕,其餘的任務都由應用層以下的層完成。
以上是TCP/IP四層模型的功能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