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和1977年分別出現了大規模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由大規模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組裝成的計算機,稱為第四代電子計算機。
美國ILLIAC-IV計算機,是第一台全面使用大規模積體電路作為邏輯元件和記憶體的計算機,它標誌著計算機的發展已到了第四代。
1975年,美國阿姆爾公司研發成470V/6型計算機,接著日本富士通公司生產M-190機,是比較具代表性的第四代計算機。 (推薦學習:web前端視訊教學)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1968年開始研發第四代機。 1974年研發成功ICL2900計算機,1976年研發成功DAP系列機。 1973年,德國西門子公司、法國國際資訊公司與荷蘭飛利浦公司聯合成立了統一資料公司。共同研發出Unidata7710系列機。
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71~1973年,微處理器有4004、4040、8008。 1971年Intel公司研發出MCS4微型電腦(CPU為4040,四位機)。後來又推出以8008為核心的MCS-8型。
第二階段是1973~1977年,微型電腦的發展與改進階段。微處理器有8080、8085、M6800、Z80。初期產品有Intel公司的MCS一80型(CPU為8080,八位機)。後期有TRS-80型(CPU為Z80)和APPLE-II型(CPU為6502),在八十年代初期曾經風靡世界。
第三階段是1978~1983年,十六位微型電腦的發展階段,微處理器有8086、8088、80186、80286、M68000、Z8000。微型計算機代表產品是IBM-PC(CPU為8086)。本階段的頂峰產品為APPLE公司的Macintosh(1984年)和IBM公司的PC/AT286(1986年)微型計算機。
第四階段便是從1983年開始為32位元微型電腦的發展階段。微處理器相繼推出80386、80486。386、486微型計算機是初期產品。 1993年, 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或稱P5(中文譯為「奔騰」)的微處理器,它具有64位元的內部資料通道。 Pentium III(也有人稱P7)微處理器己成為了主流產品,預計Pentium IV 將在2000年10月推出。
由此可見,微型電腦的效能主要取決於它的核心元件-微處理器(CPU)的效能。
第四代電腦的另一個重要分支是以大規模、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為基礎發展的微處理器和微型電腦。
第四代電腦微處理器的組成是由運算器和控制器組成。運算器是電腦處理資料形成資訊的加工廠,它的主要功能是對資料進行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控制器是電腦的指揮中心,它統一控制電腦的各個部件。
以上是第四代計算機微處理器的組成是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