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語言,或者漢語編程,不是什麼新鮮事物,用“非英語編程語言”來進行編程也並非只有中國才有,這裡有個叫“nadeshiko”的日語編程開發工具:https: //code.google.com/p/nadesiko/,我相信還有很多其它「非英語」程式語言,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沒用過中文程式語言可以試試,國內有很多類似的東西,要指出的一點是,中文程式語言的所謂「輸入的問題「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它們往往自帶一個開發環境,只需要輸入一個詞語的拼音首字母即可完成輸入(比如輸入b就會彈出一個補全菜單,裡面有「播放音樂「、」保存頁面「等等選項,和你在常見IDE裡按下.看到的一樣)。 (推薦學習:web前端視訊教學)
以C語言為例,C語言所處的環境是,軟體用彙編語言開發無法在各個不同硬體上移植,但是那個時期的硬體往往效能都比較低下,所以出現了剛好電腦編譯器(早期是解釋器)能辨識(編譯或解釋),同時滿足了當時開發作業系統直接操作記憶體的需求(具備有算術運算能力的指針)。
如果你細心可以發現C語言的許多特徵迎合了那個時代的需求,C語言裡有register、auto、inline關鍵字,說明當時的編譯器水平很差,還不能做到高效處理暫存器分配和內聯。
int、short、long、char、unsigned、signed等等也正好描述了那個時代寄存器處理的數字常見類型有哪些。
易語言
再以易語言為例,寫一個Hello World程式:
#包含 "某语言系统.接口" 整数类型 主函数() { 输出("你好世界"); 返回 0; }
其實本質和C語言: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printf("Hello World"); return 0; }
外形幾乎沒有區別,能看得到的區別也就在關鍵字和標誌符被「漢化」了。
那麼這些漢化到底能對「不懂英文」的人起到多少幫助呢?
可以嘗試拿上面的「中文版C語言程式」給一個沒學過程式設計的人看,他幾乎是不可能看懂的,也不可能立刻用這種語言寫個其他類似的程序,因為漢化了的那幾個關鍵字和標誌符儘管寫成了漢字,但還是沒有描述他們在實際的電腦程式中表示的是什麼。
例如#include ,#開頭的往往是預處理宏,而預處理宏程式的功能是在編譯前對程式進行的所謂預處理,例如include功能就類似與把stdio.h裡聲明的東西都「複製」到目前文件,讓目前文件可以看到stdio.h裡的函數原型等等內容。
而int表示的是整數類型,或是目前電腦系統C語言編譯器認為的預設寬度的整數類型,而不是無限精確度的任意整數類型。
那麼把這兩個換成「包含」和「整數」類型之後呢?
包含的含義和include的含義還是相同,理解了include處理過程的人(或僅僅理解它有什麼作用的人)固然是會毫無顧忌地寫下這行程式碼,而不懂的人還是不會寫,其他的標識符和關鍵字的漢化也是一樣,說到底,關於寫程序的人,不是因為理解了這些符號在中文或者英文中的含義所以才會用中文或者英文程式語言寫程序,而是因為他理解了這些符號在這個電腦系統和程式語言環境中的意義。
不要覺得這兩種語句幾乎一模一樣語言對應起來很搞笑,其實很多所謂「中文程式語言」真的就是在預處理器上改改,把關鍵字和標準函式庫的一些函數弄成中文,然後做個圖形介面的開發環境就發布了,沒有什麼非常重大的科技含量。
它們的底層(尤其是後端)本質還是現有常見程式語言的常見實作(例如GCC或Mono之類的),有的甚至在不遵循自己引用的開源軟體許可證的情況下,閉源還賣錢。
以上是易語言是很糟糕的語言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