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腦術語中,bit的中文意義是位。在計算機中的二進制數係統中,位,簡記為b,也稱為比特,每個0或1就是一個位(bit)。計算機中的CPU位數指的是CPU一次能處理的最大位數。
二進位數係統中,位元簡記為b,也稱為位元,每個二進位數字0或1就是一個位元(bit)。位元是資料儲存的最小單位,其中8 bit 就稱為一個位元組(Byte)。計算機中的CPU位數指的是CPU一次能處理的最大位數。例如32位元電腦的CPU一個機器週期內可以處理32位元二進位資料的計算。 (推薦學習:PHP影片教學)
位元概念
二進位數係統中,每個0或1就是一個位元(bit) ,位元是資料儲存的最小單位。其中8bit就稱為一個位元組(Byte)。計算機中的CPU位數指的是CPU一次能處理的最大位數。例如32位元電腦的CPU一次最多能處理32位元資料。
Bit,是Binary digit(二進位數)位元的縮寫,是數學家John Wilder Tukey提議的術語(可能是1946年提出,但有資料稱1943年就提出了)。這個術語第一次被正式使用,是在香農著名的《資訊理論》,即《通信的數學理論》(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論文之第1頁。
事例
假設一事件以A或B的方式發生,且A、B發生的機率相等,都為0.5,則一個二進位可用於代表A或B之一。例如:
1)二進位可以用來表示一個簡單的正/負的判斷
2)有兩種狀態的開關(如電燈開關) ,
3)三極管的通斷,
4)某根導線上電壓的有無,或
5)一個抽象的邏輯上的然/否,等等。
由於轉換成二進制後長度會發生變化,不同數制下一位的信息量並不總是一個二進位,其對應關係為對數關係,例如八進制的一位數字,八進位,相當於3個二進位。除二進位外,在電腦上常用的還有八進制,十進制,和十六進制等的八進位,十進位,和十六進位等。
歷史
在由Joseph Marie Jacquard(1804)開發的Basile Bouchon和Jean-Baptiste Falcon(1732)發明的穿孔卡中使用了由離散位元編碼的數據,後來被Semen Korsakov,Charles Babbage,Hermann Hollerith和早期採用。 IBM等電腦製造商。該想法的另一種變體是穿孔紙帶。在所有這些系統中,介質(卡或磁帶)在概念上承載了一系列孔位置;每個位置可以穿或不穿,因此攜帶一點資訊。按位編碼文字也用於摩斯電碼(1844)和早期數位通訊機器,例如電傳和股票代碼機(1870)。
拉爾夫·哈特利建議在1928年使用對數度量資訊。克勞德·E·香農(Claude E. Shannon)在1948年開創性的論文「交流數學理論」(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中首次使用了bit這個詞。他把自己的起源歸功於1947年1月9日寫過貝爾實驗室備忘錄的John W. Tukey,他將「二進位資訊數字」簡稱為「比特」。有趣是,Vannevar Bush在1936年撰寫了“資訊點”,可以儲存在當時機械計算機中使用的打孔卡上。由Konrad Zuse建造的第一台可程式計算機使用二進位表示法編號。
更多PHP相關技術文章,請造訪PHP圖文教學欄位進行學習!
以上是在電腦術語中bit的中文意義是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