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1、需求分析;2、概念結構設計;3、邏輯結構設計;4、實體結構設計;5、資料庫的實作和資料庫的運作與維護。
【影片教學推薦:MySQL教學】
資料庫設計的主要內容
1、需求分析:
調查並分析使用者的業務活動和資料的使用情況,弄清楚所用資料的種類、範圍、數量以及它們在業務活動中交流的情況,確定使用者對資料庫系統的使用要求和各種約束條件等,形成使用者需求規約。
需求分析是在使用者調查的基礎上,透過分析,逐步明確使用者對系統的需求,包括資料需求、圍繞這些資料的業務處理需求、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
2、概念結構設計:
對使用者需求描述的現實世界(可能是一個工廠、一個商場或一個學校等),透過資料抽象,進行綜合、歸納與抽象,建立抽象的概念資料模型,一般為E-R模型。
這個概念模型應反映現實世界各部門的資訊結構、資訊流動狀況、資訊間的互相制約關係以及各部門對資訊儲存、查詢與加工的要求等。
3、邏輯結構設計:
將概念結構轉換為某個DBMS所支援的資料模型(例如關係模型),並對其進行最佳化。
4、實體結構設計:
設計資料的儲存結構和存取方法,如索引的設計;將概念結構轉換為某個DBMS所支援的資料模型(例如關係模型),並對其進行最佳化。
5、資料庫的實作:
運用DBMS提供的資料語言(例如SQL)及其宿主語言(例如C),根據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的結果建立資料庫,編制與調試應用程序,組織資料入庫、編制應用程式、並進行試運行。
6、資料庫的運作與維護:
資料庫應用系統經過試運行後即可投入正式運作。在資料庫系統運作過程中需要進行長期的維護工作,必須不斷地進行評估、調整與修改。
說明:一個完善的資料庫應用系統的設計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往往是不斷的反覆進行上述六個階段。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全部內容,希望能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更多精彩內容大家可以追蹤php中文網相關教學欄位! ! !
以上是資料庫設計主要包括哪些內容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