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web前端  >  javascript原型鏈的一道面試題的分析(詳細)

javascript原型鏈的一道面試題的分析(詳細)

不言
不言原創
2018-09-19 17:12:065600瀏覽

這篇文章帶給大家的內容是關於javascript原型鏈的一道面試題的分析(詳細),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在基礎面前,一切技巧都是浮雲。

題目是這樣的

要求寫出控制台的輸出.

function Parent() {
            this.a = 1;
            this.b = [1, 2, this.a];
            this.c = { demo: 5 };
            this.show = function () {
                console.log(this.a , this.b , this.c.demo );
            }
        }
function Child() {
    this.a = 2;
    this.change = function () {
        this.b.push(this.a);
        this.a = this.b.length;
        this.c.demo = this.a++;
    }
}
        Child.prototype = new Parent(); 
        var parent = new Parent();
        var child1 = new Child();
        var child2 = new Child();
        child1.a = 11;
        child2.a = 12;
        parent.show();
        child1.show();
        child2.show();
        child1.change();
        child2.change();
        parent.show();
        child1.show();
        child2.show();

題目涉及的知識點

  • this的指向

  • 原型機原型鏈

  • 類別的繼承

  • 原始類型和引用類型的區別
    每一個知識點都可以拿出來做單獨的專題研究。

解題所需的知識點細節

1.建構函數,都有一個prototype屬性,指向建構函數的原型對象,實例會共享同一個原型物件;

2.實例產生時,會在記憶體中產生一塊新的堆內存,對實例的一般操作將不影響其他實例,因為在堆內存裡佔據不同空間,互不影響;

3.每一個實例都有一個隱式原型__proto__指向建構函數的原型物件;

4.this的指向問題,常見的情況包含以下幾種:

4.1 作為物件方法時,誰呼叫就指向誰(本題中主要涉及這一)

4.2 作為函數呼叫時,指向全域頂層變數window

4.3 作為構造函數呼叫時,即new運算元產生實例時,建構函式中的this指向實例

4.4 call和apply方法中,顯示指定this的綁定為指定上下文

5.字面量的方式(也有資料將literal翻譯為直接量,個人認為後一種翻譯其實更直觀更形象)進行對象和數組賦值(數組本質也是對象)時,都是引用,即在堆內存生成資源,在堆疊記憶體產生變量,然後變數指向資源的位址。

6.原型鏈的查找規則遵循最短路徑原則,即先查找實例屬性,然後順著原型鏈去查找指定的屬性,直至原型鏈末端的Object.prototype和null,如果實例本身及整個原型鏈都不存在所尋找的屬性則傳回undefined

7.賦值語句對於原始值賦值和引用型別賦值時的細節差異.

#

開始剖題

1.parent.show()

#基本上沒什麼好解釋的。
直接取值就能得到答案1 [1,2,1] 5;

2.child1.show()

Child的建構子原本是指向Child
javascript原型鏈的一道面試題的分析(詳細)
題目中明確將Child類別的原型物件指向了Parent類別的一個實例,這是javascript物件導向程式設計中常見的繼承方式之一。這裡需要注意Child.prototype指向的是Parent的實例parent,而不是指向Parent這個類別
javascript原型鏈的一道面試題的分析(詳細)
直接在控制台操作輸出答案可得11 [1,2,1] 5
javascript原型鏈的一道面試題的分析(詳細)

##此處令人困惑的是this.b指向的陣列最後一列為什麼是

1而不是11?

先來看一下child1的樣子:


javascript原型鏈的一道面試題的分析(詳細)

當執行child1.show()這個方法時,由於child1作為Child的實例,是擁有a這個屬性的,所以show()方法中的this.a會直接指向這個屬性的值,也就是11,而不會繼續沿原型鏈取到__proto__所指的物件上的a屬性;

接著尋找this.b,由於child1是沒有b這個屬性的,所以會沿原型鏈取到parent上的b屬性,其值是一個數組,前2項是常數沒什麼好說的,數組的最後一項是一個引用,而此處的指針並不是一個動態指向,因為在new Parent()這一步的時候它已經被執行過一次,確定指向了parent.a所指向的資源,也就是child1.__proto__中的a屬性所指向的資源,即數值1。

延伸思考
要注意的是:

  1. #從程式碼上看,child1.__proto__.b陣列的第三項是指向child1.__proto__.a的,那我們此時修改child1.__proto__.a的值,是否會影響child1.show()的結果呢:

    javascript原型鏈的一道面試題的分析(詳細)

    答案是木頭有影響,為什麼看起來指向同一個位址的屬性卻出現值不一樣的情形?因為parent實例產生的時候,this.a指向了一個原始值2,所以this.b中的第三項實際上是被賦值了一個原始值,故此處乍看起來像是引用類型的賦值,實則不是。原始值賦值會開啟新的儲存空間,使得this.a和this.b[2]的值相等,但是卻指向了堆記憶體裡的不同位址。更多詳細解釋可以參考【延伸閱讀】中推薦的部落格文章。


2.那怎麼讓child1.__proto__.b數組的第三項也輸出11呢?

實例化後修改

由於在在 Parent類別定義中,b屬性數組的第三項是指向a屬性的值的,意味著在Parent實例化之前這個引用是動態指向的,所以只要在Parent實例化之前改變類別定義中this.a的值,就可以達到想要的效果,如果在Parent已經實例化,則只能明確修改*.b[2]這個屬性的值。

get/set方法同步

另一種方式是透過為a屬性設定get/set方法,是的每當a屬性的值改變時,同步修改b[2]的值,程式碼與執行結果如下所示:

  • javascript原型鏈的一道面試題的分析(詳細)
    javascript原型鏈的一道面試題的分析(詳細)

3.child2.show( )
如果理解了上面的解釋,那麼此處同理可得出答案:12 [1,2,1] 5

#接著程式碼執行了: child1.change(); child2.change();

#4.parent.show()
parent是一個Parent類別的實例,Child.prorotype指向的是Parent類別的另一個實例,兩者在堆內存中是兩份資源,互不影響,所以上述操作不影響parent實例,

輸出結果保持不變:1 [1,2,1] 5;

5.child1.show(),child2.show()

child1執行了change()方法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this.b.push(this.a)
由於this的動態指向特性,this.b會指向Child.prototype上的b數組,this.a會指向child1的a屬性,所以Child.prototype.b變成了[1,2,1,11];

this.a = this.b.length
這語句中this.a與this.b的指向與上一句一致,故結果為child1.a變成4;

#this.c.demo = this.a
由於child1自身屬性並沒有c這個屬性,所以此處的this.c會指向Child.prototype.c,this.a值為4,為原始類型,故賦值操作時會直接賦值,Child.prototype.c. demo的結果為4,而this.a隨後自增為5(4 1 = 5).

接著,child2執行了change()方法,而child2和child1都是Child類別的實例,所以他們的原型鏈指向同一個原型物件Child.prototype,也就是同一個parent實例,所以child2.change()中所有影響到原型物件的語句都會影響child1的最終輸出結果

this.b.push(this.a)

由於this的動態指向特性,this.b會指向Child.prototype上的b數組,this.a會指向child2的a屬性,所以Child.prototype.b變成

[1,2,1, 11,12];

this.a = this.b.length
這句語句中this.a和this.b的指向與上句一致,故結果為child2.a變成5;

this.c.demo = this.a
由於child2自身屬性並沒有c這個屬性,所以此處的this.c會指向Child.prototype.c,故執行結果為Child.prototype.c.demo的值變為child2.a的值5,而child2.a最終自增為6(5 1 = 6).

#接下來執行輸出指令,最終結果將輸出:
child1.show():5 [1,2,1,11,12] 5
child2.show() :6 [1,2,1,11,12] 5

延伸思考
自己在解題時,在this.c.demo = this.a 出錯,本以為這裡會傳引用,但實際上是傳了值,分析後明白因為this.a指向的是一個原始值,故此處相當於將原始值賦值給對象屬性,所以賦值後child.c.demo的值不會再受到child.a的變化的影響。如果child.a是引用類型,那麼結果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我們對原始碼做一些修改,將child.a指向一個物件(即參考類型):javascript原型鏈的一道面試題的分析(詳細)
然後運行後就會發現,Child.prototype.c的值會隨著child1.a的變化而變化,因為此時child1.a的值是一個引用類型,賦值過程會使得Child.prototype.c和child1.a指向同一份資源的記憶體空間位址。對於原始類型和引用類型更詳細的解說,可以參考篇尾擴展閱讀中的部落格。

收穫與反思

1.基礎知識本來就是零散的細節,必須以死磕到底的心態進行學習。

2.基礎知識是最枯燥的,也是真正拉開人和人之間差距的東西,也是你想進入大廠必須要跨過的門檻,重要卻不緊急。同樣是菜鳥,有的人3-5年後成為了前端架構師,有的人3-5年後還在用層出不窮的新框架給按鈕綁事件,想成為怎樣的人,就要付出怎樣的努力,大多時候都是沒毛病的。基礎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以上是javascript原型鏈的一道面試題的分析(詳細)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陳述: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