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 應該從關鍵字的數量、原始檔、變數定義或宣告位置、函數、預設參數幾個面向來比較,如果你總是搞混,看了這篇文章會幫助到你。
C/C 從以下幾個方面的比較:
#關鍵字的數量:
C語言:C99版本,32個關鍵字
C :C98版本,63個關鍵字來源檔:
C原始檔後綴.c,C 原始檔後綴.cpp,如果在建立來源檔案時什麼都不給,則預設是.cpp##變數定義或宣告位置: C語言必須在第一行定義;C 不做要求
函數: (1)傳回值
C語言中,如果一個函數沒有指定回傳值類型,預設會傳回int型;
C 中,對於函數傳回值的偵測更加嚴格,如果一個函數沒有傳回值,則必須指定為void.
(2)參數列表
C語言中,如果函數沒有指定參數列表時,預設可以接受任意多個參數;但在C 中,因為嚴格的參數類型檢測,沒有參數列表的函數,預設為void,不接受任何參數。預設值: 預設參數是宣告或定義函數時為函數的參數指定一個預設值。在呼叫函數時,如果沒有指定實參則採用該預設值,否則,使用指定的實參。
//1.实现缺省参数void Test(int a = 50){ cout << a << endl; } int main(){ Test(); // 输出50 Test(100); // 输出100}
// 实现全缺省参数void Test(int a = 1,int b = 2,int c = 3) { cout << a << "" <<" "<< b << "" <<" "<< c << endl; }int main() { Test();//1 2 3 Test(100);//100 2 3 Test(100, 200);//100 200 3 Test(100, 200, 300);//100 200 300}(2)半預設參數:規定,預設值只能從右往左傳//代碼
// 实现半缺省参数 注:缺省值只能从右往左传void Test1(int a = 1, int b = 2, int c = 3) { cout << a << "" << " " << b << "" << " " << c << endl; }void Test2(int a , int b = 2, int c = 3) { cout << a << "" << " " << b << "" << " " << c << endl; }void Test3(int a , int b , int c = 3) { cout << a << "" << " " << b << "" << " " << c << endl; }void Test4(int a = 1, int b , int c = 3)//不能通过编译,因为它违背了缺省值只能从右往左依次来给这一规定{ cout << a << "" << " " << b << "" << " " << c << endl; }void Test5(int a = 1, int b = 2, int c )//不能通过编译,因为它违背了缺省值只能从右往左依次来给这一规定{ cout << a << "" << " " << b << "" << " " << c << endl; }void Test6(int a = 1, int b , int c )//不能通过编译,因为它违背了缺省值只能从右往左依次来给这一规定{ cout << a << "" << " " << b << "" << " " << c << endl; }void Test7(int a , int b = 2, int c )//不能通过编译,因为它违背了缺省值只能从右往左依次来给这一规定{ cout << a << "" << " " << b << "" << " " << c << endl; }int main() { Test1();//1 2 3}注意:
a. 带缺省值的参数必须放在参数列表的最后面。 b. 缺省参数不能同时在函数声明和定义中出现,只能二者则其一,最好放在函数声明中。 c. 缺省值必须是常量或全局变量。
C語言不支援預設參數
函數重載- 函數重載指在同一作用域中宣告幾個功能類似的同名函數,這些同名函數的形參列表(個數、類型、類型的次序)必須不同。
//函数重载void Add();void Add(int a);//行参个数不一样void Add(char b);//行参类型不同void Add(int a, char b);void Add(char a, int b);//行参类型的次序不同
- 僅僅傳回值的型別不同,是不能構成函數重載的。
//仅仅返回值的类型不同,是不能构成函数重载的void Add(int a, int b) {}int Add(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int main() { Add(1, 2);//因为这样会造成调用不明确,两函数都可以被调用 return 0; }
- C 支援函數重載的原因:VS編輯器在底層將函數參數的類型編譯到函數的名字中,因此原始函數名稱被換成了另外一個獨一無二的名字。
int Add(int a, int b); // ?Add@@YAHHH@Zchar Add(int a, int b); // ?Add@@YADHH@Zchar Add(char a, char b); // ?Add@@YADDD@Z
- C語言不支援函數重載的原因:所產生的新的函數名稱還是相同的。只是在函數名稱前面加了_
- C 中將函數按C語言風格編譯,只要在函數前面加上
extern “c”
extern "C" int Add(char a, int b);引用C語言中函數有兩種傳參方式:
傳值和傳址
傳值:在函數呼叫過程中會產生一份臨時變數用形參代替,最後把實參的值傳遞給新分配的臨時變數即形參。
傳值優點:函數的副作用不會影響到外部實參。
傳值缺點:不能透過修改參數來改變外部實參。
傳指:在函數呼叫過程中會產生一份臨時變數用形參代替,最終把實參的位址傳遞給新分配的臨時變數。
傳指優點:節省空間,效率高,改變參數可以改變外部實參。
傳指缺點:指標不安全,函數的副作用會影響外部實參。
C 中:
#引用: (1)概念:引用不是新定義一個變量,而是給已存在變量取了一個別名,編譯器不會為引用變數開闢記憶體空間,它和它的引用變數共用同一塊記憶體空間。
(2)形式:
類型& 引用變數名稱=引用實體
//引用int main() { int a = 10; int& ra = a; printf("%p\n", a); printf("%p\n", ra);//ra和a的地址相同,说明ra和a是同一个实体,他们共用同一块内存空间 ra = 3; printf("%d\n", a);//3 return 0; }註:
a. 引用在定义时,必须初始化。 b. 一个变量可以被多次引用。 c. 引用一旦引用了一个实体,就不能在引用其他实体。 d. 引用变量的生命周期比实体的生命周期短。(3)常引用
常引用int main() { const int a = 1; //int& ra = a;//编译会出错,因为实体a是常量 const int& ra = a; double b = 12.34; //int& rb = b;//编译会出错,因为类型不同 const int& rb = b; printf("rb=%d\n", rb);//rb=12 b = 5.0; printf("b=%f\n", b);//b=5.0 printf("rb=%d\n", rb);//rb=12 //b的值改变,但rb的值并没有随之改变,说明rb和b是两个不同的实体}(4)陣列引用
//数组引用int a[10];//数组a的类型为 int[10]int(&ra)[10] = a;(5)引用場景:
a.用引用作為函數的參數來改變實參。
void Swap(int* pLeft, int* pRight) { int temp = *pLeft; *pLeft = *pRight; *pRight = temp; } void Swap(int& left, int& right) { int temp = left; left = right; right = temp; } //如果用引用时不想改变实参的值,则给引用前加const void Swap(const int& left, const int& right);int main() { int a = 10; int b = 20; Swap(&a, &b);//通过传地址来改变实参 printf(" a=%d ", a); printf(" b=%d\n", b); Swap(a, b);//通过引用来改变实参 printf(" a=%d ", a); printf(" b=%d\n", b); }b.以引用變數為函數的回傳值 //程式碼
情形1:int& FunTest() { int a = 10; return a; }int main() { int b = FunTest();//将函数的返回值赋给了b printf("b=%d\n", b);//b=10 printf("b=%d\n", b);//b=10 printf("b=%d\n", b);//b=10 return 0; } 情形2:int& FunTest2() { int a = 10; return a; }int main() { int& b=FunTest2();//将函数的返回值作为实体, printf("b=%d\n", b);//b=10 printf("b=%d\n", b);//随机值 printf("b=%d\n", b);//随机值 return 0; } 情形3:int& FunTest3(int& a) { a = 10; return a; }int main() { int b; int& rb = FunTest3(b); printf("b=%d\n", b);//b=10 printf("rb=%d\n", rb);//rb=10 printf("rb=%d\n", rb);//rb=10 printf("rb=%d\n", rb);//rb=10 return 0; } 注意:不能返回栈空间上的引用傳值、傳指、引用效率比較
//比较struct BigType
{ int array[10000];
};void FunTest(BigType bt)//传值或传址{}void FunTest(BigType& bt)//引用{}void TestFunTestRumTime()
{
BigType bt;
size_t Start = GetTickCount(); for (i = 0; i < 1000000; i++)
{
FunTest(bt);//传值或传引用
FunTest(&bt);//传址
}
size_t End = GetTickCount(); printf("%d\n", End - Start);
}//此代码检测出传值最慢,而传址和引用速度快且用时差不多相同
#引用和指標有什麼區別?
相同點:- #列表內容
- #底層的處理方式相同,都是依照指標的方式實現的。
- 引用變數在底層所對應指標的型別:
- #引用變數實體的型別* const
- 引用必須要初始化;指標不作要求。
- 普通類型的指標可以在任何時候指向任何一個同類型物件;而引用一旦引用一個實體,就不能再引用其他實體。
- 指標 :指向下一個位址; 引用 :給數值 。
- 在sizeof中意義不同:引用結果為引用類型的大小;而指標總是 位址*空間所佔位元組個數。
- 指標需要手動定址;而引用通過編譯器尋址。
引用比指针使用起来相对安全。
命名空间
在C++中,变量、函数和类都是大量存在的,这些变量、函数和类的名称将都存在于全局命名空间中,会导致很多冲突,使用命名空间的目的是对标识符的名称进行本地化,以避免命名冲突或名字污染。
命名空间的定义
//命名空间namespace N1 { int a = 30; void FunTest() { printf("N1::FunTest()\n"); } }//N1的命名空间int a = 20;void FunTest() { printf("::FunTest()\n"); }//在全局作用域中int main() { int a = 10; printf("%d\n", a); printf("%d\n", ::a); ::FunTest(); printf("%d\n", N1::a); N1::FunTest(); return 0; }//命名空间的嵌套namespace N2 { int a = 40; void FunTest() { printf("N2::FunTest()\n"); } namespace N3 { int a = 50; void FunTest() { printf("N2::N3::FunTest()\n"); } } }int main() { N2::FunTest(); N2::N3::FunTest(); return 0; }// 在同一个工程里允许存在多个相同名称的命名空间,编译器最后会合成到同一个命名空间中namespace N1 { int b = 70; void Test() { printf("N1::Test()\n"); } }
说明
a.一个命名空间就定义了一个新的作用域,命名空间中的所有内容都局限于该命名空间中。
b.没有名称的命名空间只能在当前文件中使用,它里面定义的变量相当于工程里面的全局变量。命名空间的使用
//命名空间的使用namespace N1 { int a = 1; int b = 2; int c = 3; /*void FunTest1() {} void FunTest2() {}*/}//法二:using N1::b;//法三:using namespace N1;int main() { int a = 4; //法一: printf("a=%d\n", N1::a);//a=1 printf("b=%d\n", b);//b=2 printf("c=%d\n", c);//c=3}
C++输入输出:
//代码
//C++输入输出#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std标准命名空间int main() { int a = 10; double b = 3.14; char c = 'c'; cout << a ; cout << b << '\n'; cout << c << endl; cout << a << " " << b << " " << c << endl; cin >> a ; cin >> b >> c; return 0; }// cout:标准命名空间重输出流对象 <<输出操作符 // cin:标准命名空间重输入流对象 >>输入操作符
相关推荐:
以上是C/C++差別有哪些?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比較方法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C#和.NET運行時緊密合作,賦予開發者高效、強大且跨平台的開發能力。 1)C#是一種類型安全且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旨在與.NET框架無縫集成。 2).NET運行時管理C#代碼的執行,提供垃圾回收、類型安全等服務,確保高效和跨平台運行。

要開始C#.NET開發,你需要:1.了解C#的基礎知識和.NET框架的核心概念;2.掌握變量、數據類型、控制結構、函數和類的基本概念;3.學習C#的高級特性,如LINQ和異步編程;4.熟悉常見錯誤的調試技巧和性能優化方法。通過這些步驟,你可以逐步深入C#.NET的世界,並編寫高效的應用程序。

C#和.NET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但它們不是一回事。 C#是一門編程語言,而.NET是一個開發平台。 C#用於編寫代碼,編譯成.NET的中間語言(IL),由.NET運行時(CLR)執行。

C#.NET依然重要,因為它提供了強大的工具和庫,支持多種應用開發。 1)C#結合.NET框架,使開發高效便捷。 2)C#的類型安全和垃圾回收機制增強了其優勢。 3).NET提供跨平台運行環境和豐富的API,提升了開發靈活性。

C#.NETisversatileforbothwebanddesktopdevelopment.1)Forweb,useASP.NETfordynamicapplications.2)Fordesktop,employWindowsFormsorWPFforrichinterfaces.3)UseXamarinforcross-platformdevelopment,enablingcodesharingacrossWindows,macOS,Linux,andmobiledevices.

C#和.NET通過不斷的更新和優化,適應了新興技術的需求。 1)C#9.0和.NET5引入了記錄類型和性能優化。 2).NETCore增強了雲原生和容器化支持。 3)ASP.NETCore與現代Web技術集成。 4)ML.NET支持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 5)異步編程和最佳實踐提升了性能。

c#.netissutableforenterprise-levelapplications withemofrosoftecosystemdueToItsStrongTyping,richlibraries,androbustperraries,androbustperformance.however,itmaynotbeidealfoross-platement forment forment forment forvepentment offependment dovelopment toveloperment toveloperment whenrawspeedsportor whenrawspeedseedpolitical politionalitable,

C#在.NET中的編程過程包括以下步驟:1)編寫C#代碼,2)編譯為中間語言(IL),3)由.NET運行時(CLR)執行。 C#在.NET中的優勢在於其現代化語法、強大的類型系統和與.NET框架的緊密集成,適用於從桌面應用到Web服務的各種開發場景。


熱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慧驅動的應用程序,用於創建逼真的裸體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於從照片中去除衣服的線上人工智慧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費脫衣圖片

Clothoff.io
AI脫衣器

AI Hentai Generator
免費產生 AI 無盡。

熱門文章

熱工具

PhpStorm Mac 版本
最新(2018.2.1 )專業的PHP整合開發工具

WebStorm Mac版
好用的JavaScript開發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級程式碼編輯軟體(SublimeText3)

SublimeText3 Linux新版
SublimeText3 Linux最新版

SAP NetWeaver Server Adapter for Eclipse
將Eclipse與SAP NetWeaver應用伺服器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