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蘋果公司聯合創辦人賈伯斯已經離開我們6年多,但IPhone X 一上市,瞬間掀起搶購熱潮。
他持續不斷的創新力、對藝術與科技融合的狂熱追求,到現在都一直指引著資訊產業的發展方向。
他所做的並非是普通的產品,而是在消費者還沒有意識到需求的時候,就為其提供了全新的設備和服務。
但他並非是眾人可以模仿的榜樣。他既是天才,也是魔鬼,他的喜怒無常會讓人陷入絕望。
1984年1月24日,Mac發表會與蘋果年度股東大會同期舉行,可容納2,600人的美國密西根州弗林特禮堂被擠得水洩不通。
蘋果董事長賈伯斯穿著一件藍色雙排扣西裝,裡面是一件筆挺的白襯衫,打著淺綠色領結。
「我想用迪倫——鮑勃迪倫20年前的一首歌來開場。」賈伯斯笑了笑,然後低頭開始誦讀《時代在變》的第二段。
Come writers and critics
who prophecise with your pen.
來吧,用筆預言的作家和批評家們。
And keep your eyes wide,
請睜大你們的雙眼,
the chance won't come again.
機會不會再來。
And don't speak too soon,
不必太快做出結論,
for the wheel's still in spin.
因為車輪正在飛馳。
And there's no tellin'
who that it's namin'.
誰被提名還未可知。
他聲音高亢,語速很快,直至結尾:
For the loser now
will be later to win.
此刻的失敗者終將勝利。
For 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
因為時代在變。
賈伯斯歷數了競爭對手IBM的錯誤,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突然,整個觀眾席陷入了黑暗,「1984」電視廣告出現在螢幕上。
廣告中的女主角是意圖挫敗老大哥(指高度集權統治者)世界的反抗者,她穿著純白色背心,上面印有一台Mac電腦。廣告片以金屬灰色調為主,渲染了一種冷漠的工業環境,誘發人們聯想到《銀翼殺手》的反烏托邦氛圍。
當老大哥在螢幕上宣布「我們必勝」時,女主角的錘子擊碎了螢幕,一切都在閃光和煙霧中消失。
全場起立,歡聲雷動。
接著,螢幕上展現了不同字體、文件、圖表、圖畫、象棋比賽、電子表格,以及一張賈伯斯的渲染圖——圖中他的腦海裡浮現出一台Mac電腦。 Mac甚至開口說話介紹自己。
眼前的這一切,人們都是第一次見到,激動地又蹦又跳,瘋狂地揮舞著拳頭。
賈伯斯緩緩地點了點頭,雙唇緊閉但笑得很開心,接著他低下頭開始哽咽。掌聲持續了將近5分鐘。
他知道,自己將開創資訊產業的奇蹟。
佛教禪宗與嬉皮文化
賈伯斯一直都把鮑伯‧迪倫當作自己的偶像,後者被認為是美國1960年代反主流文化的代言人。 1972年,17歲的賈伯斯來到以自由精神和嬉皮文化著稱的里德學院,就隨身帶著一台雙捲盤錄音設備,還有大量迪倫的錄音帶。
嬉皮源自於英文“hippie”,指一個明白的人、一個知道的人 ,有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優越感,敢於挑戰正統文化的真理和權威。
當時,校園中對越戰、徵兵的政治熱潮逐漸褪去,學生們都在談論如何實現自我價值。賈伯斯迷上了佛教禪宗。
他開始尋找自己生存的意義,尋求覺悟。他和大學同學丹尼爾·科特基及其女友分享禪宗書籍,也一起開闢了冥想室,裡面佈置了印度花布、薰香,幾個人在坐墊上冥想。
1974年初,他和科特基踏上了印度之旅。 7個月的時間,他在印度四處遊蕩,尋找傳授智慧的導師,透過苦行體驗、克制物慾和返璞歸真來尋求覺悟。
回到美國,他又認識了曹宗洞禪師乙川弘文,他們常常在一起修禪。很長一段時間,他都蓄著長髮和鬍鬚,披著印度的袍子,光著腳到處走。
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右21歲)和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左26歲)
賈伯斯的一些性格特質,都吸收自里德學院的一個畢業生羅伯特‧弗里德蘭。他教了史蒂夫現實扭曲力場。
科特基回憶說:「我第一次見到史蒂夫,他羞澀又謙遜,非常內斂。而弗里德蘭極富魅力,也會騙人,可以讓事態屈從於他的超強意志。他很機智,充滿自信,還有點獨斷專行。史蒂夫對此很欽佩,和弗里德蘭時間久了,也變成了這個樣子。」
一天,賈伯斯走進了拉里·凱尼恩的辦公室隔間,他是負責Mac作業系統的工程師。賈伯斯抱怨,開機啟動時間太長了。
凱尼恩開始解釋,但賈伯斯打斷了他,問道:「如果能救人一命的話,你願意想辦法讓啟動時間縮短10秒鐘嗎?」凱尼恩說也許可以。
賈伯斯走到一塊白板前開始展示,如果有500萬人使用Mac,而每天開機都要多用10秒,加起來每年就要浪費大約3億分鐘,相當於至少100個人的終身壽命。這番話讓凱尼恩十分震驚。
幾週過後,賈伯斯再來看的時候,啟動時間縮短了28秒。
賈伯斯的現實扭曲力場激勵自己的團隊,在掌握的資源遠不及施樂及IBM的情況下,改變了電腦產業的進程。 「那是一種自我實現的扭曲,你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因為你並沒有意識到那是不可能完成的。」Mac成員黛比·科爾曼說。
除了弗里德蘭的影響,現實扭曲力場的根源在於,賈伯斯內心深處不可動搖的信念:世界上的規則都不適用於他。
小時候,他就表現得叛逆固執,常常可以讓現實屈服於自己的慾望。他覺得自己很特別:他是被上天選中的,他是覺悟者。
「他認為有些人是很特別的——比如愛因斯坦、甘地以及他在印度遇到的那些導師——而他就是其中之一,」Mac工程師赫茨菲爾德說, 「有一次他甚至暗示我,他是受過上天啟示的。」
# 「科技創新中深藏人文精神」
蘋果之所以能與人們產生共鳴,是因為在我們的創新中深藏著一種人文精神。
小的時候,賈伯斯一直以為自己是個適合人文學科的人,但同時又喜歡電子設備。他看到了他的偶像之一,寶麗來的創始人埃德溫·蘭德說的一些話,是關於既擅長人文又能駕馭科學的人的重要性的。他決定,要成為這樣的人。
佛教對直覺的強調也深深影響了賈伯斯。 「我開始意識到,基於直覺的理解和意識,比抽象思考和邏輯分析更重要。」
從里德學院一退學,賈伯斯並沒有離開校園,而是去上一些「有趣的課」。
其中有一門書法課非常吸引他,他學到了襯線字體和無襯線字體,怎樣調整字母間距,做出完美的版面設計。 「這其中所蘊含的美、歷史意味和藝術精妙之處是科學無法捕捉的,這讓我陶醉。」
「如果我大學沒有上過那門課,Mac計算機裡絕對不會有這麼多字形以及間距安排合理的字體,其他的個人電腦上也不會有這些。」(Windows複製了Mac的字形字體)
他創造出的所有產品,科技必定與完美的外觀設計、精緻手感、人性化體驗甚至浪漫結合在一起。
他是追求友善圖形使用者介面的先鋒,以施樂公司無法做到的方式設計了Mac;他感受到把1000首歌曲放進口袋裡的樂趣,就以索尼遙不可及的方式創造了iPod 。
iPhone最初的設計是將玻璃螢幕嵌入鋁合金外殼。一個週一的早晨,賈伯斯走到首席設計師艾夫面前說:「我昨晚一夜沒睡,因為我意識到我就是不喜歡這個設計。」
iPhone的重點是螢幕顯示,而當時的設計是金屬外殼和螢幕並重。整個設計感覺太男性化,太注重效能,是一款任務驅動型產品。
「夥伴們,在過去9個月,你們為了這個設計拼死拼活,恨不得殺了自己,但是我們要改掉它。」賈伯斯告訴艾夫的團隊,「我們要沒日沒夜沒有週末地工作,如果你們願意,我現在就給你們發幾把槍,把我們全幹掉。」然而,團隊成員沒有遲疑,同意修改。
「這是我在蘋果最值得驕傲的時刻之一。」賈伯斯回憶道。
新手機的設計出來了,手機的正面完全
是金剛玻璃,一直延伸到邊緣,與薄薄的不銹鋼斜邊相連接。手機的每個零件似乎都是為了螢幕而服務。新設計的外觀簡樸而親切,讓人忍不住想要撫摸。
這也意味著,必須重新設計製作手機內部的電路板、天線和處理器,賈伯斯認可了這樣的改變。
「他總是以纖薄為美,」蘋果現任CEO蒂姆·庫克說,「從我們所有的產品上就可以看出。我們有最薄的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 iPad也很薄,而且以後會更薄。」
# 絕不是好丈夫、好爸爸
#從十幾歲開始,賈伯斯就成為了嚴格的素食主義者,再加上難以控制的暴怒和急躁情緒,他的身體漸漸被拖垮,患上了胰腺癌。
有天,他的女兒莉莎親眼目睹了賈伯斯知道湯裡有奶油後,把一大口湯吐了出來。
莉薩很小的時候就意識到,他的飲食癖好反映了一種人生哲學:苦行和極簡將會使人更加敏銳。 「他相信匱乏即是富足,自律產生喜悅。」她說,「他知道大多數人不知道的道理:物極必反。」
他永遠不是一個好父親和好丈夫。莉薩是他和前女友的孩子,在她10歲之前,賈伯斯幾乎沒有管過她。後來,賈伯斯與蘿倫鮑威爾結婚,投入工作時常常會忽略他們的三個孩子,喜怒無常的脾氣會把家裡的氣氛弄得很緊張。
賈伯斯妻子勞倫鮑威爾
在旅遊和吃美食的時候,孩子們才覺得和父親在一起很放鬆。 2010年7月,賈伯斯夫婦帶著女兒埃琳到日本京都旅遊。他們發現了一家小小的壽司店,賈伯斯在他的iPhone上給它加了標籤:我吃過的最棒的壽司。埃琳也這樣認為。
他們也一起參觀了京都有名的佛教禪宗寺廟。埃琳最喜歡西芳寺,「因為它在金色池塘的周圍生長了100多種苔蘚」。這次旅行幫助改善了父女之間一向緊張的關係。
「跟許多有非凡天賦的人一樣,他並不是所有方面都同樣優秀。」鮑威爾說,「他沒有社交風度,不會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但是他高度關注如何發揮人性的作用、讓人們獲得力量,如何使人類進步,並給人類創造正確的工具去追求進步。”
瘋狂追求完美極致,創造偉大的產品
「禪宗對史蒂夫的影響非常深。這一點你可以從他極簡主義的美學觀點和執著的個性上看出來。」科特基說。
賈伯斯的執著,也來自於他的養父保羅‧賈伯斯的影響。小時候,一家人住在山景城。為家裡的院子搭建柵欄時,父親對他說,把櫃子和柵欄的背面製作好也十分重要。 「他喜歡追求完美,即使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他也會很關心。」賈伯斯回憶道。
這份追求完美與極致的熱情,被他運用到了每一個產品中。
生產Mac電腦的時候,賈伯斯會仔細檢查放在內部、沒人會看到的印刷電路板。
他會從美學角度批判:「看看這些記憶體晶片,真難看。這些線靠得太近了。」
一名新手工程師打斷他:「只要機器能運行起來就行,沒人會去看電路板的。」
賈伯斯像往常一樣回答:「優秀的木匠不會用劣質木板去做櫃子的背板,即使沒人會看到,你自己知道它就在那裡。如果你想晚上睡得安穩的話,就要保證外觀和質量都足夠好。」
軟體和硬體是一體化還是碎片化,是資訊產業的核心分歧。從Mac到iPad,賈伯斯一直堅持端到端的軟硬體結合,與微軟和谷歌的軟體開放策略激烈競爭了數十年。
「不是因為我們是控制狂,」他解釋說,「我們想創造偉大的產品,因為我們關心用戶,願意為全部的體驗負責,而不是去做別人做的那些垃圾。 」
在談到自己希望留下什麼樣的遺產時,賈伯斯說,我的熱情是在打造一家可以傳世的公司,這家公司裡的人動力十足地創造偉大的產品,其他一切都是第二位的。
他最擅長的就是發現一群天才,和他們一起創造東西。 「有些人說,消費者想要什麼就給他們什麼。但那不是我的方式。我們的責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們將來想要什麼。」
高中時,賈伯斯對一本名叫《全球概覽》的雜誌著了迷。在1971年的停刊號封底上,有一幅清晨鄉間小路的照片,就是那種如果你有冒險精神,會在搭便車旅行時遇到的景象。
照片下方有一行字: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靠著對完美的狂熱追求,他顛覆了個人電腦、動畫電影、音樂、手機、平板電腦和數位出版六大產業。
在賈伯斯的葬禮上, 播放了1997年他重回蘋果時幫助設計的「非同凡響」廣告詞,這是未經公開的、他自己配音的版本。
他的聲音盤旋在陽光庭院上方,像幽靈向世人宣告自己的墓誌銘:給瘋狂的人。他們特立獨行。他們桀騁不馴。他們惹是生非。他們格格不入。
他們用與眾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們不喜歡墨守成規。他們也不願安於現狀。
你可以認同他們,反對他們,頌揚或是詆毀他們,但唯獨不能漠視他們。
他們推動了人類向前邁進,或許他們是別人眼中的瘋子,但他們卻是我們眼中的天才。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賈伯斯不會編程,資歷尚淺的他是如何找到融資,創造出Mac電腦的呢?被蘋果拋棄,他如何在低谷中開創了皮克斯動畫王國?重返蘋果,他又是怎樣力挽狂瀾,讓公司重新煥發創造力與生命力?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