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web前端 >js教程 >使用vue如何實作grid-layout功能

使用vue如何實作grid-layout功能

亚连
亚连原創
2018-06-13 15:52:334067瀏覽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使用vue實作grid-layout功能的程式碼講解,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

1.先clone專案到本地。

2.git reset --hard commit 指令可以讓目前head指向某個commit。

完成html的基本佈局

點擊複製按鈕來複製整個commit id。然後在專案根路徑下運行 git reset 。用瀏覽器開啟index.html來預覽效果,外掛程式的html主要結果如下:

<!-- 节点容器 -->
<p class="dragrid">
 <!-- 可拖拽的节点,使用translate控制位移 -->
 <p class="dragrid-item" style="transform: translate(0px, 0px)">
 <!-- 通过slot可以插入动态内容 -->
 <p class="dragrid-item-content">
  
 </p>
 <!-- 拖拽句柄 -->
 <p class="dragrid-drag-bar"></p>
 <!-- 缩放句柄 -->
 <p class="dragrid-resize-bar"></p>
 </p>
</p>

#使用vue完成nodes簡單排版

先切換commit,安裝需要的套件,執行以下指令:

git reset --hard 83842ea107e7d819761f25bf06bfc545102b2944
npm install
<!-- 启动,端口为7777,在package.json中可以修改 -->
npm start

這一步一個是搭建環境,這個直接看webpack.config.js設定檔就可以了。

另一個就是節點的排版(layout),主要想法是把節點容器看成一個網格,每個節點就可以透過橫座標(x)和縱座標(y)來控制節點的位置,左上角座標為(0, 0);透過寬(w)和高(h)來控制節點大小;每個節點也必須有一個唯一的id。這樣節點node的資料結構就為:

{
 id: "uuid",
 x: 0,
 y: 0,
 w: 6,
 h: 8
}

其中w和h的值為所佔網格的格數,例如容器是24格,且寬度為960px,每格寬度就為40px,則上面節點渲染為240px * 320px, 且在容器左上角。

來看dragrid.vue與之對應的邏輯:

computed: {
 cfg() {
 let cfg = Object.assign({}, config);
 cfg.cellW = Math.floor(this.containerWidth / cfg.col);
 cfg.cellH = cfg.cellW; // 1:1
 return cfg;
 }
},
methods: {
 getStyle(node) {
 return {
  width: node.w * this.cfg.cellW + &#39;px&#39;,
  height: node.h * this.cfg.cellH + &#39;px&#39;,
  transform: "translate("+ node.x * this.cfg.cellW +"px, "+ node.y * this.cfg.cellH +"px)"
 };
 }
}

其中cellW、cellH為每個格子的寬和高,這樣計算節點的寬和高及位移就很容易了。

完成單一節點的拖曳

拖曳事件

1.使用mousedown、mousemove、mouseup來實現拖曳拽。

2.這些事件綁定在document上,只需要綁定一次就可以。

執行流程大致如下:

滑鼠在拖曳句柄上按下,onMouseDown 方法觸發,在eventHandler中儲存一些值之後,滑鼠移動則觸發onMouseMove 方法,第一次進入時eventHandler.drag 為false,其中isDrag方法會根據位移來判斷是否是拖曳行為(橫向或縱向移動5像素),如果是拖曳行為,則將drag屬性設為true,同時執行dragdrop.dragStart 方法(一次拖曳行為只會執行一次),之後滑鼠繼續移動,就開始執行dragdrop.drag 方法了。最後滑鼠放開後,會執行 onMouseUp 方法,將一些狀態重設為初始狀態,同時執行 dragdrop.dragEnd 方法。

拖曳節點

拖曳節點的邏輯都封裝在dragdrop.js這個檔案裡,主要方法是 dragStart 、 drag 、 dragEnd 。

dragStart

在一次拖曳行為中,該方法只執行一次,因此適合做一些初始化工作,此時程式碼如下:

dragStart(el, offsetX, offsetY) {
 // 要拖拽的节点
 const dragNode = utils.searchUp(el, &#39;dragrid-item&#39;);
 // 容器
 const dragContainer = utils.searchUp(el, &#39;dragrid&#39;);
 // 拖拽实例
 const instance = cache.get(dragContainer.getAttribute(&#39;name&#39;));
 // 拖拽节点
 const dragdrop = dragContainer.querySelector(&#39;.dragrid-dragdrop&#39;);
 // 拖拽节点id
 const dragNodeId = dragNode.getAttribute(&#39;dg-id&#39;);
 // 设置拖拽节点
 dragdrop.setAttribute(&#39;style&#39;, dragNode.getAttribute(&#39;style&#39;));
 dragdrop.innerHTML = dragNode.innerHTML;
 instance.current = dragNodeId;
 const offset = utils.getOffset(el, dragNode, {offsetX, offsetY});
 // 容器偏移
 const containerOffset = dragContainer.getBoundingClientRect();
 // 缓存数据
 this.offsetX = offset.offsetX;
 this.offsetY = offset.offsetY;
 this.dragrid = instance;
 this.dragElement = dragdrop;
 this.dragContainer = dragContainer;
 this.containerOffset = containerOffset;
}

1.參數el為拖曳句柄元素,offsetX為滑鼠距離拖曳句柄的橫向偏移,offsetY為滑鼠距離拖曳句柄的縱向偏移。

2.透過el可以向上遞歸查找到拖曳節點(dragNode),及拖曳容器(dragContainer)。

3.dragdrop元素是真正滑鼠控制拖曳的節點,同時與之對應的佈局節點會變成佔位節點(placeholder),視覺上顯示為陰影效果。

4.設定拖曳節點其實就將點選的dragNode的innerHTML設定到dragdrop中,同時將樣式也套用過去。

5.拖曳實例,其實就是dragrid.vue實例,它在created鉤子函數中將其實例緩存到cache中,在這裡根據name就可以從cache中得到該實例,從而可以調用該實例中的方法了。

6.instance.current = dragNodeId; 設定之後,dragdrop節點及placeholder節點的樣式就套用了。

7.快取資料中的offsetX、offsetY是拖曳句柄相對於節點左上角的偏移。

drag

發生拖曳行為之後,滑鼠move都會執行該方法,透過不斷更新拖曳節點的樣式來是節點發生移動效果。

drag(event) {
 const pageX = event.pageX, pageY = event.pageY;
 const x = pageX - this.containerOffset.left - this.offsetX,
  y = pageY - this.containerOffset.top - this.offsetY;
 this.dragElement.style.cssText += &#39;;transform:translate(&#39;+ x +&#39;px, &#39;+ y +&#39;px)&#39;;
}

主要是計算節點相對於容器的偏移:滑鼠距離頁面距離-容器偏移-滑鼠距離拽節點距離就為節點距離容器的距離。

dragEnd

主要是重置狀態。邏輯比較簡單,就不再細說了。

到這裡已經單一節點已經可以跟著滑鼠進行移動了。

使placeholder可以跟隨拖曳節點運動

本節是要講佔位節點(placeholder陰影部分)跟隨拖曳節點一起移動。主要想法是:

透過拖曳節點距離容器的偏移(drag方法中的x, y),可以將其轉換為對應網格的座標。

轉換後的座標如果發生變化,則更新佔位節點的座標。

drag方法中增加的程式碼如下:

// 坐标转换
const nodeX = Math.round(x / opt.cellW);
const nodeY = Math.round(y / opt.cellH);
let currentNode = this.dragrid.currentNode;
// 发生移动
if(currentNode.x !== nodeX || currentNode.y !== nodeY) {
 currentNode.x = nodeX;
 currentNode.y = nodeY;
}

nodes重排及上移

本節核心點有兩個:

用一個二維數組來表示網格,這樣節點的位置資訊就可以在此二維數組中標記出來了。

nodes中只要某個節點發生變化,就要重新排版,要將每個節點盡可能地移。

二維陣列的建構

getArea(nodes) {
 let area = [];
 nodes.forEach(n => {
 for(let row = n.y; row < n.y + n.h; row++){
  let rowArr = area[row];
  if(rowArr === undefined){
  area[row] = new Array();
  }
  for(let col = n.x; col < n.x + n.w; col++){
  area[row][col] = n.id;
  }
 }
 });
 return area;
}

按需可以动态扩展该二维数据,如果某行没有任何节点占位,则实际存储的是一个undefined值。否则存储的是节点的id值。

布局方法

dragird.vue中watch了nodes,发生变化后会调用layout方法,代码如下:

/**
 * 重新布局
 * 只要有一个节点发生变化,就要重新进行排版布局
 */
layout() {
 this.nodes.forEach(n => {
 const y = this.moveup(n);
 if(y < n.y){
  n.y = y;
 }
 });
},
// 向上查找节点可以冒泡到的位置
moveup(node) {
 let area = this.area;
 for(let row = node.y - 1; row > 0; row--){
 // 如果一整行都为空,则直接继续往上找
 if(area[row] === undefined) continue;
 for(let col = node.x; col < node.x + node.w; col++){
  // 改行如果有内容,则直接返回下一行
  if(area[row][col] !== undefined){
  return row + 1;
  }
 }
 }
 return 0;
}

布局方法layout中遍历所有节点,moveup方法返回该节点纵向可以上升到的位置坐标,如果比实际坐标小,则进行上移。moveup方法默认从上一行开始找,直到发现二维数组中存放了值(改行已经有元素了),则返回此时行数加1。

到这里,拖拽节点移动时,占位节点会尽可能地上移,如果只有一个节点,那么占位节点一直在最上面移动。

相关节点的下移

拖拽节点移动时,与拖拽节点发生碰撞的节点及其下发的节点,都先下移一定距离,这样拖拽节点就可以移到相应位置,最后节点都会发生上一节所说的上移。

请看dragrid.vue中的overlap方法:

overlap(node) {
 // 下移节点
 this.nodes.forEach(n => {
 if(node !== n && n.y + n.h > node.y) {
  n.y += node.h;
 }
 });
}

n.y + n.h > node.y 表示可以与拖拽节点发生碰撞,以及在拖拽节点下方的节点。

在dragdrop.drag中会调用该方法。

注意目前该方法会有问题,没有考虑到如果碰撞节点比较高,则 n.y += node.h 并没有将该节点下沉到拖拽节点下方,从而拖拽节点会叠加上去。后面会介绍解决方法。

缩放

上面的思路都理解之后,缩放其实也是一样的,主要还是要进行坐标转换,坐标发生变化后,就会调用overlap方法。

resize(event) {
 const opt = this.dragrid.cfg;
 // 之前
 const x1 = this.currentNode.x * opt.cellW + this.offsetX,
  y1 = this.currentNode.y * opt.cellH + this.offsetY;
 // 之后
 const x2 = event.pageX - this.containerOffset.left,
  y2 = event.pageY - this.containerOffset.top;
 // 偏移
 const dx = x2 - x1, dy = y2 - y1;
 // 新的节点宽和高
 const w = this.currentNode.w * opt.cellW + dx,
  h = this.currentNode.h * opt.cellH + dy;
 // 样式设置
 this.dragElement.style.cssText += &#39;;width:&#39; + w + &#39;px;height:&#39; + h + &#39;px;&#39;;
 // 坐标转换
 const nodeW = Math.round(w / opt.cellW);
 const nodeH = Math.round(h / opt.cellH);
 let currentNode = this.dragrid.currentNode;
 // 发生移动
 if(currentNode.w !== nodeW || currentNode.h !== nodeH) {
  currentNode.w = nodeW;
  currentNode.h = nodeH;
  this.dragrid.overlap(currentNode);
 }
}

根据鼠标距拖拽容器的距离的偏移,来修改节点的大小(宽和高),其中x1为鼠标点击后距离容器的距离,x2为移动一段距离之后距离容器的距离,那么差值dx就为鼠标移动的距离,dy同理。

到这里,插件的核心逻辑基本上已经完成了。

[fix]解决碰撞位置靠上的大块,并没有下移的问题

overlap修改为:

overlap(node) {
 let offsetUpY = 0;
 // 碰撞检测,查找一起碰撞节点里面,位置最靠上的那个
 this.nodes.forEach(n => {
 if(node !== n && this.checkHit(node, n)){
  const value = node.y - n.y;
  offsetUpY = value > offsetUpY ? value : offsetUpY;
 }
 });
 // 下移节点
 this.nodes.forEach(n => {
 if(node !== n && n.y + n.h > node.y) {
  n.y += (node.h + offsetUpY);
 }
 });
}

offsetUpY 最终存放的是与拖拽节点发生碰撞的所有节点中,位置最靠上的节点与拖拽节点之间的距离。然后再下移过程中会加上该offsetUpY值,确保所有节点下移到拖拽节点下方。

这个插件的核心逻辑就说到这里了,读者可以自己解决如下一些问题:

  1. 缩放限制,达到最小宽度就不能再继续缩放了。

  2. 拖拽控制滚动条。

  3. 拖拽边界的限制。

  4. 向下拖拽,达到碰撞节点1/2高度就发生换位。

上面是我整理给大家的,希望今后会对大家有帮助。

相关文章:

在JavaScript中如何实现读取和写入cookie

在vue中scroller返回页面并且记住滚动位置如何实现

vue+springboot如何实现单点登录跨域问题(详细教程)

以上是使用vue如何實作grid-layout功能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陳述: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