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给大家带来如何使用webpack4+SplitChunksPlugin,使用webpack4+SplitChunksPlugin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下面就是实战案例,一起来看一下。
写在前面
前面写了一篇有关webpack4的不完全升级指南以及在webpack3.x迁移的时候遇到的问题,有兴许可以看一下。
0. 参数介绍
先对参数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虽然撸了很多遍官方的更新文档,但是还是去参看了一下新的wbepack源码,下面是各种参数及含义:
chunks: 表示显示块的范围,有三个可选值:
initial
(初始块)、async
(按需加载块)、all
(全部块),默认为all
;minSize: 表示在压缩前的最小模块大小,默认为0;
minChunks: 表示被引用次数,默认为1;
maxAsyncRequests: 最大的按需(异步)加载次数,默认为1;
maxInitialRequests: 最大的初始化加载次数,默认为1;
name: 拆分出来块的名字(Chunk Names),默认由块名和hash值自动生成;
cacheGroups: 缓存组。
对于缓存组是一个对象,处了可以有上面的chunks
、minSize
、minChunks
、maxAsyncRequests
、maxInitialRequests
、name
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参数:
如果不在缓存组中重新赋值,缓存组默认继承上面的选项,但是还有一些参数是必须在缓存组进行配置的。
priority: 表示缓存的优先级;
test: 缓存组的规则,表示符合条件的的放入当前缓存组,值可以是
function
、boolean
、string
、RegExp
,默认为空;reuseExistingChunk: 表示可以使用已经存在的块,即如果满足条件的块已经存在就使用已有的,不再创建一个新的块。
1. 基本使用
首先,在新版本的webpack会默认对代码进行拆分,拆分的规则是:
模块被重复引用或者来自
node_modules
中的模块在压缩前最小为30kb
在按需加载时,请求数量小于等于5
在初始化加载时,请求数量小于等于3
小于30kb的模块不值得再单独发送一次请求,在很小的模块的前提下,相比与多次打包,减少请求次数成本要低。
当然也可以不使用默认的配置,比如这样:
new webpack.optimize.SplitChunksPlugin({ chunks: "all", minSize: 20000, minChunks: 1, maxAsyncRequests: 5, maxInitialRequests: 3, name: true )}
上面的代码就表示,在所有代码中,引用模块大小最小为20kb,引用次数最少为1次,按需加载最大请求次数为5,初始化加载最大请求次数为3的所有模块就行拆分到一个单独的代码块中,name
表示代码的名字,设置为true
则表示根据模块和缓存组秘钥自动生成。
2. 使用缓存组(Cache Groups)
如果想继续细分代码,可以使用缓存组(Cache Groups)。同样的,缓存组也有默认的配置;缓存组默认将node_modules
中的模块拆分带一个叫做vendors
的代码块中,将最少重复引用两次的模块放入default
中。
这是一段官方里面的代码:
splitChunks: { chunks: "async", minSize: 30000, minChunks: 1, maxAsyncRequests: 5, maxInitialRequests: 3, name: true, cacheGroups: { default: { minChunks: 2, priority: -20 reuseExistingChunk: true, }, vendors: { test: /[\\/]node_modules[\\/]/, priority: -10 } } }
上面是缓存组的默认配置,可以通过default:false
禁用默认的缓存组,然后就可以自定义缓存组,将初始化加载时被重复引用的模块进行拆分,就像这样:
cacheGroups: { commons: { name: "commons", chunks: "initial", minChunks: 2 } }
之后就随心所欲,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创建多个缓存组:
cacheGroups: { a: { // ... }, b: { // ... } // ... }
相信看了本文案例你已经掌握了方法,更多精彩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以上是如何使用webpack4+SplitChunksPlugin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JavaScript在瀏覽器和Node.js環境中運行,依賴JavaScript引擎解析和執行代碼。 1)解析階段生成抽象語法樹(AST);2)編譯階段將AST轉換為字節碼或機器碼;3)執行階段執行編譯後的代碼。

Python和JavaScript的未來趨勢包括:1.Python將鞏固在科學計算和AI領域的地位,2.JavaScript將推動Web技術發展,3.跨平台開發將成為熱門,4.性能優化將是重點。兩者都將繼續在各自領域擴展應用場景,並在性能上有更多突破。

Python和JavaScript在開發環境上的選擇都很重要。 1)Python的開發環境包括PyCharm、JupyterNotebook和Anaconda,適合數據科學和快速原型開發。 2)JavaScript的開發環境包括Node.js、VSCode和Webpack,適用於前端和後端開發。根據項目需求選擇合適的工具可以提高開發效率和項目成功率。

是的,JavaScript的引擎核心是用C語言編寫的。 1)C語言提供了高效性能和底層控制,適合JavaScript引擎的開發。 2)以V8引擎為例,其核心用C 編寫,結合了C的效率和麵向對象特性。 3)JavaScript引擎的工作原理包括解析、編譯和執行,C語言在這些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JavaScript是現代網站的核心,因為它增強了網頁的交互性和動態性。 1)它允許在不刷新頁面的情況下改變內容,2)通過DOMAPI操作網頁,3)支持複雜的交互效果如動畫和拖放,4)優化性能和最佳實踐提高用戶體驗。

C 和JavaScript通過WebAssembly實現互操作性。 1)C 代碼編譯成WebAssembly模塊,引入到JavaScript環境中,增強計算能力。 2)在遊戲開發中,C 處理物理引擎和圖形渲染,JavaScript負責遊戲邏輯和用戶界面。

JavaScript在網站、移動應用、桌面應用和服務器端編程中均有廣泛應用。 1)在網站開發中,JavaScript與HTML、CSS一起操作DOM,實現動態效果,並支持如jQuery、React等框架。 2)通過ReactNative和Ionic,JavaScript用於開發跨平台移動應用。 3)Electron框架使JavaScript能構建桌面應用。 4)Node.js讓JavaScript在服務器端運行,支持高並發請求。

Python更適合數據科學和自動化,JavaScript更適合前端和全棧開發。 1.Python在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中表現出色,使用NumPy、Pandas等庫進行數據處理和建模。 2.Python在自動化和腳本編寫方面簡潔高效。 3.JavaScript在前端開發中不可或缺,用於構建動態網頁和單頁面應用。 4.JavaScript通過Node.js在後端開發中發揮作用,支持全棧開發。


熱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慧驅動的應用程序,用於創建逼真的裸體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於從照片中去除衣服的線上人工智慧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費脫衣圖片

Clothoff.io
AI脫衣器

Video Face Swap
使用我們完全免費的人工智慧換臉工具,輕鬆在任何影片中換臉!

熱門文章

熱工具

EditPlus 中文破解版
體積小,語法高亮,不支援程式碼提示功能

記事本++7.3.1
好用且免費的程式碼編輯器

禪工作室 13.0.1
強大的PHP整合開發環境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級程式碼編輯軟體(SublimeText3)

Atom編輯器mac版下載
最受歡迎的的開源編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