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帶給大家怎麼使用vue內diff演算法,使用vue內diff演算法的注意事項有哪些,以下就是實戰案例,一起來看一下。
1. 當資料改變時,vue是怎麼更新節點的?
要知道渲染真實DOM的開銷是很大的,例如有時候我們修改了某個數據,如果直接渲染到真實dom上會引起整個dom樹的重繪和重排,有沒有可能我們只更新我們修改的那一小塊dom而不要更新整個dom呢? diff演算法能夠幫助我們。
我們先根據真實DOM產生一顆virtual DOM
,當virtual DOM
某個節點的資料改變後會產生一個新的Vnode
,然後Vnode
和oldVnode
作對比,發現有不一樣的地方就直接修改在真實的DOM上,然後使oldVnode
的值為Vnode
。
diff的過程就是呼叫名為 patch
的函數,比較新舊節點,一邊比較一邊給 真實的DOM 打補丁。
2. virtual DOM和真實DOM的差別?
virtual DOM是將真實的DOM的資料抽取出來,以物件的形式模擬樹狀結構。例如dom是這樣的:
<p> </p><p>123</p>
對應的virtual DOM(偽代碼):
var Vnode = { tag: 'p', children: [ { tag: 'p', text: '123' } ] };
(溫馨提示: VNode
和oldVNode
都是對象,一定要記住)
3. diff的比較方式?
在採取diff演算法比較新舊節點的時候,比較只會在同層級進行, 不會跨層級比較。
<p> </p><p>123</p>456
上面的程式碼會分別比較同一層的兩個p以及第二層的p和span,但不會拿p和span做比較。在別處看到的一張很形象的圖:
diff流程圖
當資料改變時,set方法會讓呼叫Dep.notify
通知所有訂閱者Watcher,訂閱者就會呼叫patch
給真實的DOM打補丁,更新對應的視圖。
特定分析
#patch
來看看patch
是怎麼打補丁的(程式碼只保留核心部分)
function patch (oldVnode, vnode) { // some code if (sameVnode(oldVnode, vnode)) { patchVnode(oldVnode, vnode) } else { const oEl = oldVnode.el // 当前oldVnode对应的真实元素节点 let parentEle = api.parentNode(oEl) // 父元素 createEle(vnode) // 根据Vnode生成新元素 if (parentEle !== null) { api.insertBefore(parentEle, vnode.el, api.nextSibling(oEl)) // 将新元素添加进父元素 api.removeChild(parentEle, oldVnode.el) // 移除以前的旧元素节点 oldVnode = null } } // some code return vnode }
patch函數接收兩個參數oldVnode
和Vnode
分別代表新的節點和之前的舊節點
判斷兩節點是否值得比較,值得比較則執行patchVnode
function sameVnode (a, b) { return ( a.key === b.key && // key值 a.tag === b.tag && // 标签名 a.isComment === b.isComment && // 是否为注释节点 // 是否都定义了data,data包含一些具体信息,例如onclick , style isDef(a.data) === isDef(b.data) && sameInputType(a, b) // 当标签是<input>的时候,type必须相同 ) }
不值得比較則用Vnode
取代oldVnode
如果兩個節點都是一樣的,那麼就深入檢查他們的子節點。如果兩個節點不一樣那就說明 Vnode
完全被改變了,就可以直接取代 oldVnode
。
雖然這兩個節點不一樣但是他們的子節點一樣怎麼辦?別忘了,diff可是逐層比較的,如果第一層不一樣那麼就不會繼續深入比較第二層了。 (我在想這算是缺點嗎?相同子節點不能重複利用了...)
patchVnode
當我們確定兩個節點值得比較之後我們會對兩個節點指定patchVnode
方法。那麼這個方法做了什麼呢?
patchVnode (oldVnode, vnode) { const el = vnode.el = oldVnode.el let i, oldCh = oldVnode.children, ch = vnode.children if (oldVnode === vnode) return if (oldVnode.text !== null && vnode.text !== null && oldVnode.text !== vnode.text) { api.setTextContent(el, vnode.text) }else { updateEle(el, vnode, oldVnode) if (oldCh && ch && oldCh !== ch) { updateChildren(el, oldCh, ch) }else if (ch){ createEle(vnode) //create el's children dom }else if (oldCh){ api.removeChildren(el) } } }
這個函數做了以下事情:
找到對應的真實dom,稱為
el
-
判斷
Vnode
和oldVnode
是否指向同一個對象, 如果是,那麼直接
return
如果他們都有文字節點且不相等,那麼將el
的文字節點設定為Vnode
的文字節點。如果
oldVnode
有子節點而Vnode
沒有,則刪除el
的子節點如果
oldVnode
没有子节点而Vnode
有,则将Vnode
的子节点真实化之后添加到el
如果两者都有子节点,则执行updateChildren
函数比较子节点,这一步很重要
其他几个点都很好理解,我们详细来讲一下updateChildren
updateChildren
代码量很大,不方便一行一行的讲解,所以下面结合一些示例图来描述一下。
updateChildren (parentElm, oldCh, newCh) { let oldStartIdx = 0, newStartIdx = 0 let oldEndIdx = oldCh.length - 1 let oldStartVnode = oldCh[0] let oldEndVnode = oldCh[oldEndIdx] let newEndIdx = newCh.length - 1 let newStartVnode = newCh[0] let newEndVnode = newCh[newEndIdx] let oldKeyToIdx let idxInOld let elmToMove let before while (oldStartIdx oldEndIdx) { before = newCh[newEndIdx + 1] == null ? null : newCh[newEndIdx + 1].el addVnodes(parentElm, before, newCh, newStartIdx, newEndIdx) }else if (newStartIdx > newEndIdx) { removeVnodes(parentElm, oldCh, oldStartIdx, oldEndIdx) } }
先说一下这个函数做了什么
将
Vnode
的子节点Vch
和oldVnode
的子节点oldCh
提取出来oldCh
和vCh
各有两个头尾的变量StartIdx
和EndIdx
,它们的2个变量相互比较,一共有4种比较方式。如果4种比较都没匹配,如果设置了key
,就会用key
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变量会往中间靠,一旦StartIdx>EndIdx
表明oldCh
和vCh
至少有一个已经遍历完了,就会结束比较。
图解updateChildren
终于来到了这一部分,上面的总结相信很多人也看得一脸懵逼,下面我们好好说道说道。(这都是我自己画的,求推荐好用的画图工具...)
粉红色的部分为oldCh和vCh
我们将它们取出来并分别用s和e指针指向它们的头child和尾child
现在分别对 oldS、oldE、S、E
两两做 sameVnode
比较,有四种比较方式,当其中两个能匹配上那么真实dom中的相应节点会移到Vnode相应的位置,这句话有点绕,打个比方
如果是oldS和E匹配上了,那么真实dom中的第一个节点会移到最后
如果是oldE和S匹配上了,那么真实dom中的最后一个节点会移到最前,匹配上的两个指针向中间移动
如果四种匹配没有一对是成功的,那么遍历
oldChild
,S
挨个和他们匹配,匹配成功就在真实dom中将成功的节点移到最前面,如果依旧没有成功的,那么将S对应的节点
插入到dom中对应的oldS
位置,oldS
和S
指针向中间移动。
再配个图
第一步
oldS = a, oldE = d; S = a, E = b;
oldS
和 S
匹配,则将dom中的a节点放到第一个,已经是第一个了就不管了,此时dom的位置为:a b d
第二步
oldS = b, oldE = d; S = c, E = b;
oldS
和 E
匹配,就将原本的b节点移动到最后,因为 E
是最后一个节点,他们位置要一致,这就是上面说的: 当其中两个能匹配上那么真实dom中的相应节点会移到Vnode相应的位置 ,此时dom的位置为:a d b
第三步
oldS = d, oldE = d; S = c, E = d;
oldE
和 E
匹配,位置不变此时dom的位置为:a d b
第四步
oldS++; oldE--; oldS > oldE;
遍历结束,说明 oldCh
先遍历完。就将剩余的 vCh
节点根据自己的的index插入到真实dom中去,此时dom位置为:a c d b
一次模拟完成。
这个匹配过程的结束有两个条件:
oldS > oldE
表示 oldCh
先遍历完,那么就将多余的 vCh
根据index添加到dom中去(如上图) S > E
表示vCh先遍历完,那么就在真实dom中将区间为 [oldS, oldE]
的多余节点删掉
下面再举一个例子,可以像上面那样自己试着模拟一下
当这些节点 sameVnode
成功后就会紧接着执行 patchVnode
了,可以看一下上面的代码
if (sameVnode(oldStartVnode, newStartVnode)) { patchVnode(oldStartVnode, newStartVnode) }
就这样层层递归下去,直到将oldVnode和Vnode中的所有子节点比对完。也将dom的所有补丁都打好啦。那么现在再回过去看updateChildren的代码会不会容易很多呢?
总结
以上为diff算法的全部过程,放上一张文章开始就发过的总结图,可以试试看着这张图回忆一下diff的过程。
相信看了本文案例你已经掌握了方法,更多精彩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以上是如何使用vue內diff演算法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JavaScript是現代網站的核心,因為它增強了網頁的交互性和動態性。 1)它允許在不刷新頁面的情況下改變內容,2)通過DOMAPI操作網頁,3)支持複雜的交互效果如動畫和拖放,4)優化性能和最佳實踐提高用戶體驗。

C 和JavaScript通過WebAssembly實現互操作性。 1)C 代碼編譯成WebAssembly模塊,引入到JavaScript環境中,增強計算能力。 2)在遊戲開發中,C 處理物理引擎和圖形渲染,JavaScript負責遊戲邏輯和用戶界面。

JavaScript在網站、移動應用、桌面應用和服務器端編程中均有廣泛應用。 1)在網站開發中,JavaScript與HTML、CSS一起操作DOM,實現動態效果,並支持如jQuery、React等框架。 2)通過ReactNative和Ionic,JavaScript用於開發跨平台移動應用。 3)Electron框架使JavaScript能構建桌面應用。 4)Node.js讓JavaScript在服務器端運行,支持高並發請求。

Python更適合數據科學和自動化,JavaScript更適合前端和全棧開發。 1.Python在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中表現出色,使用NumPy、Pandas等庫進行數據處理和建模。 2.Python在自動化和腳本編寫方面簡潔高效。 3.JavaScript在前端開發中不可或缺,用於構建動態網頁和單頁面應用。 4.JavaScript通過Node.js在後端開發中發揮作用,支持全棧開發。

C和C 在JavaScript引擎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主要用于实现解释器和JIT编译器。1)C 用于解析JavaScript源码并生成抽象语法树。2)C 负责生成和执行字节码。3)C 实现JIT编译器,在运行时优化和编译热点代码,显著提高JavaScript的执行效率。

JavaScript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包括前端和後端開發。 1)通過構建TODO列表應用展示前端應用,涉及DOM操作和事件處理。 2)通過Node.js和Express構建RESTfulAPI展示後端應用。

JavaScript在Web開發中的主要用途包括客戶端交互、表單驗證和異步通信。 1)通過DOM操作實現動態內容更新和用戶交互;2)在用戶提交數據前進行客戶端驗證,提高用戶體驗;3)通過AJAX技術實現與服務器的無刷新通信。

理解JavaScript引擎內部工作原理對開發者重要,因為它能幫助編寫更高效的代碼並理解性能瓶頸和優化策略。 1)引擎的工作流程包括解析、編譯和執行三個階段;2)執行過程中,引擎會進行動態優化,如內聯緩存和隱藏類;3)最佳實踐包括避免全局變量、優化循環、使用const和let,以及避免過度使用閉包。


熱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慧驅動的應用程序,用於創建逼真的裸體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於從照片中去除衣服的線上人工智慧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費脫衣圖片

Clothoff.io
AI脫衣器

Video Face Swap
使用我們完全免費的人工智慧換臉工具,輕鬆在任何影片中換臉!

熱門文章

熱工具

禪工作室 13.0.1
強大的PHP整合開發環境

Dreamweaver CS6
視覺化網頁開發工具

EditPlus 中文破解版
體積小,語法高亮,不支援程式碼提示功能

SublimeText3 英文版
推薦:為Win版本,支援程式碼提示!

MinGW - Minimalist GNU for Windows
這個專案正在遷移到osdn.net/projects/mingw的過程中,你可以繼續在那裡關注我們。 MinGW:GNU編譯器集合(GCC)的本機Windows移植版本,可自由分發的導入函式庫和用於建置本機Windows應用程式的頭檔;包括對MSVC執行時間的擴展,以支援C99功能。 MinGW的所有軟體都可以在64位元Windows平台上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