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帶給大家Vue頁面骨架螢幕注入步驟詳解,Vue頁面骨架螢幕注入的注意事項有哪些,下面就是實戰案例,一起來看一下。
作為與使用者聯繫最密切的前端開發者,使用者體驗是最值得關注的問題。關於頁面loading狀態的展示,主流的主要有loading圖和進度條兩種。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APP採用了「骨架螢幕」的方式去展示未載入內容,給予了使用者煥然一新的體驗。隨著SPA在前端界的逐漸流行,首屏加載的問題也困擾著開發者。那麼有沒有一個辦法,也能讓SPA用上骨架螢幕呢?這就是這篇文章將要探討的問題。
文章相關程式碼已經同步到Github ,歡迎查閱~
一、何為骨架螢幕
簡單來說,骨架螢幕就是在頁面內容未載入完成的時候,先使用一些圖形進行佔位,待內容載入完成之後再把它替換掉。
這個技術在一些以內容為主的APP和網頁應用較多,接下來我們以一個簡單的Vue工程為例,一起探索如何在基於Vue的SPA專案中實作骨架螢幕。
二、分析Vue頁面的內容載入流程
為了簡單起見,我們使用vue-cli 搭配webpack-simple 這個模板來新建項目:
vue init webpack-simple vue-skeleton
這時我們就獲得了一個最基本的Vue專案:
├── package.json ├── src │ ├── App.vue │ ├── assets │ └── main.js ├── index.html └── webpack.conf.js
安裝了依賴以後,便可以透過 npm run dev
去執行這個專案了。但是,在運行專案之前,我們先看看入口的html檔案裡面都寫了些什麼。
nbsp;html> <meta> <title>vue-skeleton</title> <p></p> <script></script>
可以看到,DOM裡
面有且僅有一個p#app ,當js被執行完成之後,此p#app 會被整個替換掉,因此,我們可以來做實驗,在此p裡面添加一些內容:
<p> </p><p>Hello skeleton</p> <p>Hello skeleton</p> <p>Hello skeleton</p>
打開chrome的開發者工具,在Network 裡面找到throttle 功能,調節網速為“Slow 3G”,刷新頁面,就能看到頁面先是展示了三句“Hello skeleton”,待js加載完了才會替換為原本要展示的內容。
現在,我們對於如何在Vue頁面實現骨架屏,已經有了一個很清晰的思路——在p#app 內直接插入骨架屏相關內容即可。
三、易於維護的方案
顯然,手動在p#app 裡面寫入骨架螢幕內容是不科學的,我們需要一個擴展性強且自動化的易於維護方案。既然是在Vue專案裡,我們當然希望所謂的骨架螢幕也是一個 .vue 文件,它能夠在建置時由工具自動注入到 p#app 裡面。
首先,我們在/src 目錄下新建一個Skeleton.vue 文件,其內容如下:
<template> <p> </p> <p></p> <p></p> <ul> <li><span></span></li> </ul> <p></p> <p></p> </template> <style> .skeleton { position: relative; height: 100%; overflow: hidden; padding: 15px; box-sizing: border-box; background: #fff; } .skeleton-nav { height: 45px; background: #eee; margin-bottom: 15px; } .skeleton-swiper { height: 160px; background: #eee; margin-bottom: 15px; } .skeleton-tabs { list-style: none; padding: 0; margin: 0 -15px; display: flex; flex-wrap: wrap; } .skeleton-tabs-item { width: 25%; height: 55px; box-sizing: border-box;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5px; } .skeleton-tabs-item span { display: inline-block; width: 55px; height: 55px; border-radius: 55px; background: #eee; } .skeleton-banner { height: 60px; background: #eee; margin-bottom: 15px; } .skeleton-productions { height: 20px; margin-bottom: 15px; background: #eee; } </style>
接下來,再新建一個skeleton.entry.js 入口文件: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Skeleton from './Skeleton.vue' export default new Vue({ components: { Skeleton }, template: '<skeleton></skeleton>' })
在完成了骨架螢幕的準備之後,就輪到一個關鍵插件vue-server-renderer 登場了。該插件本用於服務端渲染,但是在這個例子裡,我們主要利用它能夠把.vue 檔案處理成html 和css 字串的功能,來完成骨架螢幕的注入,流程如下:
四、方案實作
根據流程圖,我們也需要在根目錄中新建一個webpack .skeleton.conf.js 文件,以專門用來進行骨架螢幕的建置。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const nodeExternals = require('webpack-node-externals') const VueSSRServerPlugin = require('vue-server-renderer/server-plugin') module.exports = { target: 'node', entry: { skeleton: './src/skeleton.js' }, output: { path: path.resolve(dirname, './dist'), publicPath: '/dist/', filename: '[name].js', libraryTarget: 'commonjs2' }, module: { rules: [ { test: /\.css$/, use: [ 'vue-style-loader', 'css-loader' ] }, { test: /\.vue$/, loader: 'vue-loader' } ] }, externals: nodeExternals({ whitelist: /\.css$/ }), resolve: { alias: { 'vue$': 'vue/dist/vue.esm.js' }, extensions: ['*', '.js', '.vue', '.json'] }, plugins: [ new VueSSRServerPlugin({ filename: 'skeleton.json' }) ] }
可以看到,该配置文件和普通的配置文件基本完全一致,主要的区别在于其 target: 'node' ,配置了 externals ,以及在 plugins 里面加入了 VueSSRServerPlugin 。在 VueSSRServerPlugin 中,指定了其输出的json文件名。我们可以通过运行下列指令,在 /dist 目录下生成一个 skeleton.json 文件:
webpack --config ./webpack.skeleton.conf.js
这个文件在记载了骨架屏的内容和样式,会提供给 vue-server-renderer 使用。
接下来,在根目录下新建一个 skeleton.js ,该文件即将被用于往 index.html 内插入骨架屏。
const fs = require('fs') const { resolve } = require('path') const createBundleRenderer = require('vue-server-renderer').createBundleRenderer // 读取`skeleton.json`,以`index.html`为模板写入内容 const renderer = createBundleRenderer(resolve(dirname, './dist/skeleton.json'), { template: fs.readFileSync(resolve(dirname, './index.html'), 'utf-8') }) // 把上一步模板完成的内容写入(替换)`index.html` renderer.renderToString({}, (err, html) => { fs.writeFileSync('index.html', html, 'utf-8') })
注意,作为模板的 html 文件,需要在被写入内容的位置添加 占位符,本例子在 p#app 里写入:
<p> <!--vue-ssr-outlet--> </p>
接下来,只要运行 node skeleton.js ,就可以完成骨架屏的注入了。运行效果如下:
<meta> <title>vue-skeleton</title> <style> .skeleton { position: relative; height: 100%; overflow: hidden; padding: 15px; box-sizing: border-box; background: #fff; } .skeleton-nav { height: 45px; background: #eee; margin-bottom: 15px; } .skeleton-swiper { height: 160px; background: #eee; margin-bottom: 15px; } .skeleton-tabs { list-style: none; padding: 0; margin: 0 -15px; display: flex; flex-wrap: wrap; } .skeleton-tabs-item { width: 25%; height: 55px; box-sizing: border-box;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5px; } .skeleton-tabs-item span { display: inline-block; width: 55px; height: 55px; border-radius: 55px; background: #eee; } .skeleton-banner { height: 60px; background: #eee; margin-bottom: 15px; } .skeleton-productions { height: 20px; margin-bottom: 15px; background: #eee; } </style> <p> </p><p></p><p></p> <p></p>
可以看到,骨架屏的样式通过 标签直接被插入,而骨架屏的内容也被放置在 p#app 之间。当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处理,把这些内容都压缩一下。改写 skeleton.js ,在里面添加 html-minifier :
...
+ const htmlMinifier = require('html-minifier') ... renderer.renderToString({}, (err, html) => { + html = htmlMinifier.minify(html, { + collapseWhitespace: true, + minifyCSS: true + }) fs.writeFileSync('index.html', html, 'utf-8') })
来看看效果:
效果非常不错!至此,Vue页面接入骨架屏已经完全实现了。
如果还有任何更好的实现思路,也欢迎和我探讨,有机会我也会总结基于 React 的骨架屏注入实践,敬请期待!
相信看了本文案例你已经掌握了方法,更多精彩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以上是Vue頁面骨架螢幕注入步驟詳解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Python和JavaScript在社區、庫和資源方面的對比各有優劣。 1)Python社區友好,適合初學者,但前端開發資源不如JavaScript豐富。 2)Python在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庫方面強大,JavaScript則在前端開發庫和框架上更勝一籌。 3)兩者的學習資源都豐富,但Python適合從官方文檔開始,JavaScript則以MDNWebDocs為佳。選擇應基於項目需求和個人興趣。

從C/C 轉向JavaScript需要適應動態類型、垃圾回收和異步編程等特點。 1)C/C 是靜態類型語言,需手動管理內存,而JavaScript是動態類型,垃圾回收自動處理。 2)C/C 需編譯成機器碼,JavaScript則為解釋型語言。 3)JavaScript引入閉包、原型鍊和Promise等概念,增強了靈活性和異步編程能力。

不同JavaScript引擎在解析和執行JavaScript代碼時,效果會有所不同,因為每個引擎的實現原理和優化策略各有差異。 1.詞法分析:將源碼轉換為詞法單元。 2.語法分析:生成抽象語法樹。 3.優化和編譯:通過JIT編譯器生成機器碼。 4.執行:運行機器碼。 V8引擎通過即時編譯和隱藏類優化,SpiderMonkey使用類型推斷系統,導致在相同代碼上的性能表現不同。

JavaScript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包括服務器端編程、移動應用開發和物聯網控制:1.通過Node.js實現服務器端編程,適用於高並發請求處理。 2.通過ReactNative進行移動應用開發,支持跨平台部署。 3.通過Johnny-Five庫用於物聯網設備控制,適用於硬件交互。

我使用您的日常技術工具構建了功能性的多租戶SaaS應用程序(一個Edtech應用程序),您可以做同樣的事情。 首先,什麼是多租戶SaaS應用程序? 多租戶SaaS應用程序可讓您從唱歌中為多個客戶提供服務

本文展示了與許可證確保的後端的前端集成,並使用Next.js構建功能性Edtech SaaS應用程序。 前端獲取用戶權限以控制UI的可見性並確保API要求遵守角色庫

JavaScript是現代Web開發的核心語言,因其多樣性和靈活性而廣泛應用。 1)前端開發:通過DOM操作和現代框架(如React、Vue.js、Angular)構建動態網頁和單頁面應用。 2)服務器端開發:Node.js利用非阻塞I/O模型處理高並發和實時應用。 3)移動和桌面應用開發:通過ReactNative和Electron實現跨平台開發,提高開發效率。

JavaScript的最新趨勢包括TypeScript的崛起、現代框架和庫的流行以及WebAssembly的應用。未來前景涵蓋更強大的類型系統、服務器端JavaScript的發展、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擴展以及物聯網和邊緣計算的潛力。


熱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慧驅動的應用程序,用於創建逼真的裸體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於從照片中去除衣服的線上人工智慧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費脫衣圖片

Clothoff.io
AI脫衣器

AI Hentai Generator
免費產生 AI 無盡。

熱門文章

熱工具

SAP NetWeaver Server Adapter for Eclipse
將Eclipse與SAP NetWeaver應用伺服器整合。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級程式碼編輯軟體(SublimeText3)

Atom編輯器mac版下載
最受歡迎的的開源編輯器

Dreamweaver CS6
視覺化網頁開發工具

EditPlus 中文破解版
體積小,語法高亮,不支援程式碼提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