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帶給大家前端框架管理,前端框架管理的注意事項有哪些,下面就是實戰案例,一起來看一下。
當今前端最火的三個框架要數Angular2+、Vue、React。它們全部都用到了組件化、模組化的思想,讓前端開發變得更規範。
但缺點也是明顯的。除了文件不齊全、缺乏案例、學習成本高以外,組件之間的狀態管理也是一個大問題。組件化是好事,但是如果沒有處理好元件之間的資料流動,就會造成專案混亂、維護困難的負面影響。
先來說說為什麼要進行狀態管理:
比如說兩張清單都引用了同一個資料來源,使用者在其中一張清單上做修改,另外一張清單上的數據也要跟著變。用angular1的時候要解決很簡單,使用$rootScope即可。但到了三大框架,沒有$rootScope這個概念,想要實現資料的同步更新,怎麼辦?
有人可能會說,這簡單,使用者在第一張表做修改的時候我們發一個訊息給第二張表,讓它把對應的資料改了不就完事了。但如果有10張表,20張表呢?都去一張張通知嗎?要是其他元件也有用到這個資料來源,也都去通知更新嗎?
所以這個方案在專案簡單的時候或許可行,但是專案一複雜,問題立刻就會暴露出來。為了以防未來專案推翻重來,我們還是應該一開始就考慮好。
狀態管理這個概念,就是為了因應複雜的資料流。
三大框架實作狀態管理的方法分別為:
Vue:Vuex
React:Redux(dva.js)
Angular2+:Redux( ngrx)
雖然三大框架實現狀態管理的方案不同,但是底層的想法都是一致的。這裡大致的來講一下:
專案為了實現狀態管理,新增了幾個模組:reducers、effects、services、models。如果是angular2+的話還有actions。
先來說說這幾個模組的作用:
models:資料模型。存放了資料本身和修改資料的方法。在angular2+中models存放的是實體(entity)。學過後端的應該會很熟悉。是對數據的一種聲明。
reducers:負責進行同步的操作。例如把請求來的表單資料存到資料模型中,使用者新增/刪除了某條數據,對原有資料進行修改。
services:對請求資料這一動作的封裝,一般包含取得資料的方法。如getList(),getUsers()。
effects:負責進行非同步操作。例如接到使用者的請求動作後,呼叫service,向伺服器請求數據,成功了就呼叫reducers保存數據,如果失敗了就執行另一個動作。
angular2+中還抽像出了一層actions,是對各種動作的封裝。例如載入數據,數據載入成功,用戶刪除數據等。包含了資料的type以及payload(修改資料用到的資料)
一個使用者操作,例如搜尋對應商品,當使用者按下確認鍵的時候,整個流程可以概括為:
使用者發出指令-> dispatch呼叫redurcers修改狀態,對應元件進入loading狀態-> effects呼叫services取得資料-> 取得資料成功,呼叫redurces儲存資料並結束loading -> 渲染到視圖。
當呼叫reducers更新資料的時候,所有跟model綁定的視圖都會同步更新,每個處理邏輯也變得相當清晰明了。雖然在專案複雜度上會增加,但是維護起來肯定是要方便很多的。
如果覺得難以理解,可以先從這兩個案例著手:
vuex 計數器+清單展示:http://www.cnblogs.com/axel10/p/8536688.html
dva.js 計數器+清單展示:http://www.cnblogs.com/axel10/p/8503782.html
其中最適合入門的是Vue,然後是React(使用dva.js),最難的是angular2+。 angular2+涉及Rxjs和TypeScript,知識點較多。無論難或不難,永遠記得由淺入深,不要幻想一步登天。如果你連angular1都用不熟,那就請你先用好angular1,好好理解mvc思想,再去涉足三大框架,不然很有可能事倍功半,浪費大量時間。
身為前端工程師,如果有條件還是建議學習一門後端語言,例如java,c#,這對理解前端框架有很大的幫助。
相信看了本文案例你已經掌握了方法,更多精彩請關注php中文網其它相關文章!
推薦閱讀:
以上是前端框架管理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