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web前端 >js教程 >express與koa的使用對比

express與koa的使用對比

小云云
小云云原創
2018-01-27 09:58:252753瀏覽

Express和koa都是服務端的開發框架,服務端開發的重點是對HTTP Request和HTTP Response兩個物件的封裝和處理,應用的生命週期維護以及視圖的處理等。

提到Node.js開發,不得不提起目前炙手可熱的2大框架express和koa。 Express誕生已有時日,是一個簡潔而靈活的web開發框架,使用簡單而強大。 Koa相對更為年輕,是Express框架原班人馬基於ES6新特性重新開發的敏捷開發框架,現在可謂風頭正勁,大有趕超Express之勢。

Express主要基於Connect中間件框架,功能豐富,隨取隨用,並且框架本身封裝了大量便利的功能,例如路由、視圖處理等等。而koa主要基於co中間件框架,框架本身並沒集成太多功能,大部分功能需要用戶自行require中間件去解決,但是由於其基於ES6 generator特性的中間件機制,解決了長期詬病的“callback hell 」和麻煩的錯誤處理的問題,大受開發者歡迎。

以前其實寫過一篇express和koa的對比, 但是後來發現裡面有不少謬誤. 所以一直惦記著糾正一下之前的錯誤, 尤其關於中間件部分的對比.

這裡的express就拿更加簡單的connect代替

connect的執行流程
通常我們都說connect的中間件模型是線性的, 也就是一個一個往下執行的, 如下圖:

這麼說當然是沒錯的, 但是當我們執行下面程式碼的時候可能會有那麼一點小小的困惑:

const connect = require('connect')
const app = connect()
app.use(function m1 (req, res, next) {
 console.log('m1')
 next()
 console.log('m1 end')
})
app.use(function m2 (req, res, next) {
 console.log('m2')
 next()
 console.log('m2 end')
})
app.use(function m3 (req, res, next) {
 console.log('m3')
 res.end('hello')
})
app.listen(8080)

當我們訪問http://127.0.0.1:8080的時候, 控制台會印如下:

m1
m2
m3
m2 end
m1 end

這麼個結果跟我們上面的模型似乎有點出入, 不是說線性的嗎, 為什麼next後面的程式碼還會繼續執行? 當然這個我們再之前已經有過結論了, 有興趣的可以詳細瞧瞧, 我們現在直接拿來結果, connect的中間件模型偽代碼表示如下:

http.createServer(function (req, res) {
 m1 (req, res) {
 m2 (req, res) {
 m3 (req, res) {}
 }
 }
})

可以看到就是一層一層嵌套的回調, 那麼再把我們之前有點疑問的程式碼簡化一下:

http.createServer(function (req, res) {
 console.log('m1')
 m1 (req, res) {
 console.log('m2')
 m2 (req, res) {
 m3 (req, res) {
 console.log('m3')
 res.end('hello')
 }
 }
 console.log('m2 end')
 }
 console.log('m1 end')
})

千萬別被上面的回調繞暈了, 就是很簡單的回呼函數, 一切都解釋的通了: 即使res.end之後, 我們的代碼還是要繼續往下走的, 可以這麼說connect的中間件其實也是洋蔥形的, 但是因為作為同步代碼, 一般不回這麼做罷了, 那麼上面我們可以重現描述一下connect的中間件模型了:

Koa的執行流程

同樣我們再Koa源碼分析, 也是說過Koa的中間件模型: 洋蔥形


以下面程式碼為例:

const Koa = require('koa')
const app = new Koa()
app.use(async function m1 (ctx, next) {
 console.log('m1')
 await next()
 console.log('m1 end')
})
app.use(async function m2 (ctx, next) {
 console.log('m2')
 await next()
 console.log('m2 end')
})
app.use(async function m3 (ctx) {
 console.log('m3')
 ctx.body = 'hello'
})
app.listen(8080)

存取服務, 輸出:

m1
m2
m3
m2 end
m1 end

# emm 看起來跟connect沒差別,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 實驗到這裡得到了一個koa和express的中間件模型沒差別的結論, 包括我也是很迷惑, 當然是有差別的, 結論後面講. 同樣這裡直接拿出koa中間件的簡化模型:

Promise.resolve(async m1 () {
 console.log(m1)
 await Promise.resolve(async m2 () {
 console.log(m2)
 await Promise.resolve(async m3 () {
 console.log(m3)
 ctx.body = 'xxx'
 })
 console.log(m2 end)
 })
 console.log(m1 end)
})

我們知道async/await的作用是'同步化'異步操作(看上去如此, 其實不是, 但是我們不需要去管), 那這裡的Promise理所當然的被'同步'了, 也就是說console.log(m3 end)的一切異步操作都可以'同步化'.

結論

說出結論之前我們其實可以想一下, 既然connect的中間件也是洋蔥形的, 那麼跟koa一樣的用法似乎也沒啥毛病, 那麼我來設想一下, 我們的服務需要取數據庫裡的一個用戶假設是getUser吧, getUser當然是異步的. 分別來看看connect和koa的做法吧:

// connect
app.use(function (req, res) {
 getUser(user => res.end(user))
})
// Koa
app.use(async (ctx) => {
 const user = await getUser()
 ctx.body = user
})

#當然這麼看似乎沒啥差別. 那直接給出結論吧(憋): connect的中間件是同步, 不會'等'其他非同步操作, koa則可以'等'非同步操作. 當然你不等也沒啥問題。

相關推薦:

比較express與koa中間件模式的差異與聯繫

以上是express與koa的使用對比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陳述: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