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编写express后台,经常要有许多异步IO的处理。在远古时代,我们都是用chunk函数处理,也就是我们最熟悉的那种默认第一个参数是error
的函数。我们来模拟一个Mongo数据库的操作,感受一下。
本文主要介绍NodeJs通过async/await处理异步的方法,内容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也给大家做个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mongoDb.open(function(err, db){ if(!err){ db.collection("users", function(err, collection){ if(!err){ let person = {name: "yika", age: 20}; collection.insert(person, function(err, result){ if(!err){ console.log(result); } }); } }) } });
这个也就是被我们所诟病的callback hell
,一堆横向金字塔,如果将回调拆分成函数,则会变得非常支离破碎。为了防止到恶心到大家,我甚至没有写关于错误的处理,正常来说,每一个异步的操作都需要都它的error
进行相应的显示或处理的。
Promise时代
后来进入了好一点的时代就是Promise,我们也可以称作链式操作。关于Promise,我也是之前有专门写过一系列的博文,有兴趣可以回头翻一下。这里来看看,将以上改写之后的状况。
let person = {name: "yika"}; mongoDb .open() .then(function(database){ return database.collection("users"); }) .then(function(collection){ return collection.insert(person); }) .then(function(result){ console.log(result); }) .catch(function(e){ throw new Error(e); })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将金字塔已经平铺成一条线状结构了。相比之前恶心难以维护的chunk函数,变成了promise函数,并且错误的处理也变得十分优雅。但是我们仍然不可忽视某些问题,例如我们必须忍受各个逻辑被一个又一个的then()
包裹起来,每一个函数都有其独立的作用域,如果为了共享某个数据就必须挂在最外层,最重要的还是,它与我们熟悉的同步编程仍然有差别。
Generator时代
TJ大神,借着ES6的Generator迭代器,最早实现了异步编程同步化的功能,也就是最为我们所熟知的co
库。我们通过co(function *(){})
可以使函数内部通过迭代器来控制。而co
在这里则是充当了启动器的角色。关于Generator和co我在之前的博文也同样说过。
let co = require("co"); co(function *(){ let db, collection, result; let person = {name: "yika"}; try{ db = yield mongoDb.open(); collection = yield db.collection("users"); result = yield collection.insert(person); }catch(e){ console.error(e.message); } console.log(result); });
我们已经非常接近同步编程了,在co包裹的函数内部,只有一个异步执行完毕,才会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并且错误的处理也是通过try and catch
进行实现的。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迭代器终究不是为异步而存在的。里面的yield
和*
的语义也并不代表的就是异步函数标志。并且迭代器是需要co去驱动的,它和我们想象中的函数多少有一点点不同。
async/await时代
我们关注到ES7的async/await,才发现这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将上面的代码小小改写一下。
async function insertData(person){ let db, collection, result; try{ db = await mongoDb.open(); collection = await db.collection("users"); result = await collection.insert(person); }catch(e){ console.error(e.message); } console.log(result); } insertData({name: "yika"});
我们可以看到inserData
是一个真正的函数,是我们可以直接去调用而无需启动器驱动的。当然内部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处理yield
变成了await
以外,并没有很大区别。async/await,更符合我们异步编程的语义。
那么问题来了,how to use it?
使用
我们一开始就说过,babel已经支持async的transform了,所以我们使用的时候引入babel就行。当然server端和browser端,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在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引入以下的package,preset-stage-3里就有我们需要的async/await的编译文件。
$ npm install babel-core --save $ npm install babel-preset-es2015 --save $ npm install babel-preset-stage-3 --save
Browser端
Babel一开始的出现就是为了让旧浏览器也能支持新的ES6特性,提升我们的开发体验。所以在Babel一开始就是可以通过babel-cli终端进行编译的。或者引入babel文件在浏览器端进行编译。当然这些都不是我最推荐的,所以我就带过不说啦。在前端静态资源配置里,webpack是现在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它支持静态资源的模块依赖,打包合并,还有语言的预处理,当然在这里我们就是指babel的处理。
// webpack.config.js // 省略上面的文件输入输出的配置,直接看模块加载器的配置 module: { loaders: [ { test: /\.js$/, exclude: /(node_modules|bower_components)/, loader: "babel", query: { presets: ['es2015', 'stage-3'] } }, ] }
这样我们就可以愉快的使用了。
Server端
相对来说,后端比前端需要处理的异步IO地方多得多,也是更加需要这个。那我们在Server端又如何引入babel呢?
其实最简单也是最麻烦的方法就是,直接把js文件通过babel编译出新的文件再来使用。当然也就免不了冗余文件了,眼不见心不烦,还是换一个方法吧。
我们使用官方提供的require hook方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require进来后,接下来的文件进行require的时候都会经过Babel的处理。因为我们知道CommonJs是同步的模块依赖,所以也是可行的方法。我们需要多一个用于启动的js文件,一个真正执行程序的js文件。
// index.js // 用于引入babel,并且启动app.js require("babel-core/register"); require("./app.js");
配置完hook之后,我们就配置babel的.babelrc文件,它是一个json格式的文件。es2015看情况配置,如果是已经是Node5.0版本,就无需再进行编译。
{ "presets": ["stage-3", "es2015"] }
最后我们的异步函数代码,写在app.js里即可。
相关推荐:
以jQuery中$.Deferred对象为例讲解promise对象是如何处理异步问题_jquery
以上是NodeJs透過async和await處理非同步的方法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JavaScript是現代網站的核心,因為它增強了網頁的交互性和動態性。 1)它允許在不刷新頁面的情況下改變內容,2)通過DOMAPI操作網頁,3)支持複雜的交互效果如動畫和拖放,4)優化性能和最佳實踐提高用戶體驗。

C 和JavaScript通過WebAssembly實現互操作性。 1)C 代碼編譯成WebAssembly模塊,引入到JavaScript環境中,增強計算能力。 2)在遊戲開發中,C 處理物理引擎和圖形渲染,JavaScript負責遊戲邏輯和用戶界面。

JavaScript在網站、移動應用、桌面應用和服務器端編程中均有廣泛應用。 1)在網站開發中,JavaScript與HTML、CSS一起操作DOM,實現動態效果,並支持如jQuery、React等框架。 2)通過ReactNative和Ionic,JavaScript用於開發跨平台移動應用。 3)Electron框架使JavaScript能構建桌面應用。 4)Node.js讓JavaScript在服務器端運行,支持高並發請求。

Python更適合數據科學和自動化,JavaScript更適合前端和全棧開發。 1.Python在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中表現出色,使用NumPy、Pandas等庫進行數據處理和建模。 2.Python在自動化和腳本編寫方面簡潔高效。 3.JavaScript在前端開發中不可或缺,用於構建動態網頁和單頁面應用。 4.JavaScript通過Node.js在後端開發中發揮作用,支持全棧開發。

C和C 在JavaScript引擎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主要用于实现解释器和JIT编译器。1)C 用于解析JavaScript源码并生成抽象语法树。2)C 负责生成和执行字节码。3)C 实现JIT编译器,在运行时优化和编译热点代码,显著提高JavaScript的执行效率。

JavaScript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包括前端和後端開發。 1)通過構建TODO列表應用展示前端應用,涉及DOM操作和事件處理。 2)通過Node.js和Express構建RESTfulAPI展示後端應用。

JavaScript在Web開發中的主要用途包括客戶端交互、表單驗證和異步通信。 1)通過DOM操作實現動態內容更新和用戶交互;2)在用戶提交數據前進行客戶端驗證,提高用戶體驗;3)通過AJAX技術實現與服務器的無刷新通信。

理解JavaScript引擎內部工作原理對開發者重要,因為它能幫助編寫更高效的代碼並理解性能瓶頸和優化策略。 1)引擎的工作流程包括解析、編譯和執行三個階段;2)執行過程中,引擎會進行動態優化,如內聯緩存和隱藏類;3)最佳實踐包括避免全局變量、優化循環、使用const和let,以及避免過度使用閉包。


熱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慧驅動的應用程序,用於創建逼真的裸體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於從照片中去除衣服的線上人工智慧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費脫衣圖片

Clothoff.io
AI脫衣器

Video Face Swap
使用我們完全免費的人工智慧換臉工具,輕鬆在任何影片中換臉!

熱門文章

熱工具

EditPlus 中文破解版
體積小,語法高亮,不支援程式碼提示功能

記事本++7.3.1
好用且免費的程式碼編輯器

SublimeText3漢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Dreamweaver Mac版
視覺化網頁開發工具

MinGW - Minimalist GNU for Windows
這個專案正在遷移到osdn.net/projects/mingw的過程中,你可以繼續在那裡關注我們。 MinGW:GNU編譯器集合(GCC)的本機Windows移植版本,可自由分發的導入函式庫和用於建置本機Windows應用程式的頭檔;包括對MSVC執行時間的擴展,以支援C99功能。 MinGW的所有軟體都可以在64位元Windows平台上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