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web前端 >js教程 >實例分享Vue全家桶實作專案總結

實例分享Vue全家桶實作專案總結

小云云
小云云原創
2017-12-28 09:44:502685瀏覽

從前端的角度看,Vue可以說是目前最理想的前端MVVM框架,一切為介面服務,上手難度低,本文將記錄使用Vue全家桶(Vue+Vue-router+Vuex)重構一個jQuery+template專案的過程,以及期間的收穫。本文主要介紹了Vue全家桶實作專案總結(推薦),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也給大家做個參考。一起跟著小編過來看看吧,希望能幫助大家。

入門

Vue的官方文件就是學習Vue的最佳教程,沒有之一,可能因為框架作者是設計出身,沒有後端背景,因此各種抽象概念在Vue裡都得以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被恰到好處的闡述,這裡只簡單介紹Vue、Vue-router、Vuex的概念,要全面學習建議去官方文件。

Vue

Vue的核心功能是雙向綁定,可以自動實現介面驅動資料變化和資料驅動介面變化,這能大幅降低前端富交互應用的開發成本。同類框架不只Vue一個,但Vue的實作借助ES5原生特性,在效能方面有一定優勢。

Vue-router

Vue-router是官方路由,用來組織url和元件間的映射關係,並自動將url的變化回應到元件中去,使開發者只需將關注點放在元件開發上,路由幫你解決相關的瑣碎問題。

Vuex

Vuex提供一個集中式的資料管理模式,用以因應資料流向複雜的情況,例如多個元件共用資料卻各自為營,可能導致該同步的資料沒有同步,或者由於js中Object物件的鉤子在記憶體中指向同一實例,導致一旦操作原資料就會污染到其他元件,這時就需要一套更有條理的資料操作模式,那就是Vuex。

技術選型

跟jQuery比較

在了解Vue的基本概念之後,一定會不自覺的拿他們跟jQuery技術堆疊做對比,想知道這些東西對我的業務是否真的有必要。

首先MVVM解決的問題能不能用jQuery解決?答案是肯定的,還記得最初做表單提交時用jQuery從一個一個的input裡取值嗎?這就是介面驅動資料;如果做過任何非同步互動功能的話,應該都有過用jQuery將Ajax資料填入介面中各個元素的經驗,這就是資料驅動介面。雖然能做,但有點繁瑣,即便用上表單驗證插件和前端模板引擎,也仍然需要在各個運行節點手動調用驗證方法和渲染方法,做個網站頁面還好,可當需求復雜到一定程度時,這將是很大的負擔。

然後是路由,路由的本質是透過操作url實現介面切換和介面保持,單頁應用必備,這個其實跟技術堆疊沒關係,只要產生了路由需求,即使是基於jQuery的專案也不過是再造了一個路由而已,只不過jQuery時代很少做單頁應用。

Vuex完全是基於雙向綁定延伸出來的東西,相當於在數據和組件之間加了一個經紀人,組件不能直接操作數據,只能像經紀人提交操作需求,由經紀人去實施操作,以此解決人多手雜造成的各種不可預料的問題,並且數據被從應用中挪了出去,專門建立了一個Store,這樣就杜絕了組件之間數據污染的問題。 jQuery應該說不太會有這個需求,因為jQuery完全是手動操作數據,根本沒有意料之外的情況。

適用場景

經過跟jQuery的比較之後,Vue的適用場景就很明顯了,從開發角度講交互越複雜的專案越適合,單頁最適合,內容類網站最不適合,如果網站中個別頁面有需求也可以局部使用,例如購物車頁面。

當然,這一切都要建立在不相容IE8的前提下,對於這一點我有點疑惑,因為見到有些2C的站點都在使用Vue,這些前端er是怎麼把老闆忽悠瘸的?

專案分析

專案背景

#這次重構的專案是為上一家公司開發的前端元件管理系統,選擇重構這個項目是因為對需求比較熟悉,這是一個典型的單頁應用,而且複雜度適中,比較適合用作上手練習。

專案背景是外包類別建置公司裡,設計環節沉澱了大量可重複使用元件,設計師往往只需要微調元件就拼湊出頁面,交付給前端,理論上這些元件在前端也可以復用,但實際上前端每次都要重新實現整個頁面,浪費很多人力。

功能需求

#

這個專案的想法是,將所有元件開發出來,統一錄入到一個平台上管理,設計師可以到平台上挑選元件,並即時預覽和調整元件,整個過程所見即所得,平台會將調整結果產生一串程式碼,只要將程式碼交給前端,就可以用這串程式碼在平台上重現設計師修改後的元件,並能一鍵複製元件的html/css/js程式碼,快速套用到專案中去,使組件部分的前端開發成本接近零。平台需要實作以下幾個功能:

  1. 管理元件,支援分類、搜尋、排序

  2. 展示元件,支援元件線上預覽/編輯

  3. 元件交接,支援產生元件程式碼和基於程式碼重現元件

  4. #使用統計,支援統計元件的使用情況,以便進一步最佳化元件

功能分析

第一版是用jQuery+template實現的,這個技術堆疊太靈活了,優點是什麼需求都好做,缺點是怎麼做都行,不利於理清思路,往往伴隨著邊做邊改。

元件被統一放在一個widgets/資料夾裡,被稱作元件庫,因為是純前端專案沒有文件操作能力,因此元件的讀取依賴於一個靜態json文件,這個文件充當元件庫的目錄,其中包括元件分類、標籤、名稱、日期等所有信息,資料結構大概是這樣:


#
[{
 "title": "导航类",
 "list": [{
 "widget": "bread-1",
 "title": "图标面包屑",
 "tag": "面包屑/图标",
 "author": "UI",
 "date": "2015-06-04"
 }, 
 ...]
},
...]

元件在元件庫中以欄位/編號二級文件夾的形式存放,同時約定以存放目錄作為組件代號,例如組件bread-1意味著該組件存放地址是widgets/bread/1/資料夾。

當然元件的內部檔案結構也必須約定下來,如下:


widgets
  |-bread
    |-1
      |-album.jpg   //缩略图
      |-config.json  //配置文件
      |-script.js   //脚本模板
      |-style.css   //样式模板
      `-temp.htm   //界面模板

有了這些約定,程式就可以透過目錄檔案得到所有元件的訊息,組件的取得、展示、檢索也就可以實現了。

元件裡最關鍵的是config.json文件,這裡麵包含該元件的可設定項及其預設值,平台在展示元件時會讀取這個設定文件,根據設定資訊產生設定面板,這裡面可以定義元件介面、樣式、腳本中的所有變量,設定檔大概長這樣:


{
 "cssConfig": {
 "fontSize": {
  "name": "字号",
  "value": "12px",
  "type": "text"
 },
 ...
 },
 "jsConfig": {
    ...
 },
 "showConfig": {
 "viewWidth": {
  "name": "栅格宽度",
  "value": 12,
  "type": "number"
 },
 ...
 }
}

設定檔裡的cssConfig、showConfig、jsConfig三個分支,就是元件中所有可以修改的變數集合,想將這些變數應用到元件上,需要藉助前端模板引擎,所以元件的三大件在開發的時候是用模板語法寫的,經過模板引擎的解析,就能得到配置後的實際html/css/js內容,例如樣式模板大概是這樣的:


#
.widget-bread-1 {
  font-size: ${fontSize.value}; 
  color: ${textColor.value}; 
}
.widget-bread-1 a { 
  color: ${textColor.value};
}
.widget-bread-1 a:hover{
  color:${hoverColor.value};
}
.widget-bread-1 .ion { 
  font-size: ${iconSize.value}; 
  margin: 0 ${iconMargin.value};
}

在得到元件實際程式碼後,只要將結果插入頁面中並適時更新就行了,其中HTML和css可以直接替換文字內容,js因為是模組化引入的,只替換模組內容不會重載模組,必須將整個模組重命名後進行整體替換,因此js模組的名稱是隨機的。

這裡會有一個問題,有的元件需要在頁面裡多次使用,那麼這個元件的js選擇器就會發生衝突,這個問題的解決正好可以藉助js模組的那個隨機名稱,我們約定在元件開發中id作為保留變量,由平台自動賦值一個隨機字串,這個字串在元件實例內部相同,多次呼叫則不同,這樣只要將${id}作為元件父節點的id或class,就解決了選擇器衝突問題,同時也可以作為元件的css命名空間,讓可能發生的css命名衝突也解決於無形。

以上是專案核心功能。

此外還以localStorage作為儲存方式實現了單機版的資料統計,可以收集當前瀏覽器的元件使用記錄,以及每個使用時的配置情況,這裡主要是對本地儲存的操作,但是專案本身的開發也用到了前端模板,加上組件的模板,都會在第一次加載後用localStorage緩存起來,這些內容的緩存策略不同,用戶資料應該是永久存儲,項目模板應該可以手動更新,組件模板需要視情況而定,存儲的內容多了就需要清理,清理的時候一條一條的去刪除就不現實了,全部刪除可能誤傷其他應用的存儲,這裡的做法是將localStorage操作封裝,存儲方法會在key前面加上一個特殊前綴,刪除時只要遍歷本地儲存的key並且判斷是否匹配前綴就知道是否是應用內的儲存了,對應的取值方法也要逆向的先給key加上前綴再去取值。

另外localStorage是只支援字串存取的,為了方便我們訪問物件類型,封裝方法還支援自動轉換,但這個轉換還不能是盲目的遇到物件就轉字符,取值的時候匹配到可以轉對象就自動轉了對象,因為有時候用戶可能真的就存了一個對象字符串進去,取出的時候也希望原樣拿回來,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做一個小hack,當存儲方法檢測到值為對象時,會轉成字串然後在前面拼上一個標識字串,取值方法只有在檢測到這個標識後才會將後面的字串還原成對象,這種方式雖然可以滿足需求,但不是很保險,因為這個前綴是固定的,理論上總是有可能遇到中獎的,不知道這個問題還有沒有其他的更優解。

專案的主要功能點就是這些。

重構

一次重構

#第一次重構只用了Vue,在重構過程中首先體會到的是各種便捷,本來要呼叫模板引擎做的事框架順便就做了,本來要在js裡綁定事件現在模板裡直接可以綁定,還有其他各種語法糖。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雙向綁定,基於雙向綁定可以讓介面和資料自動的關聯起來,讓人感覺程式具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動性,但為了讓這種自主性正常運作,開發者必須事先規劃好每一步路,這相對jQuery來說就會顯得不那麼自由。拿搬磚頭舉例,jQuery好比一個特別靈活的起重機,可以舉重若輕,可以花式搬磚;Vue則像一個萬能遙控器,你告訴他你要把磚頭從某地搬到某地,期間發生什麼情況要如何處理,按動按鈕就可以自動搬磚了。

兩種方式各有優劣,起重機開的好可以很靈活,路上遇到坑容易躲避,缺點是你要一趟一趟的開它;按鈕可以一次編程自動運行,缺點是你必須事先把路上的坑實地考察好,把別的車全部調度好,所有的情況說清楚,否則就會翻車或撞車,從jQuery轉到Vue一定會感覺到這種束縛感,逼的你必須”謀而後動”,不能先上車再說。

重構期間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建立Vue實例,將散佈在js各個角落的資料收集到data中去,將操作資料的過程一點一點的集中到methods中去,將數據的篩選過程集中到computed中去,這整個過程可以清晰的回顧每一個實現細節,反思每一個實現方式是不是合理,其實也就是將原來開起重機的過程歸納成一個一個的遙控器按鈕,當全部歸納完成後,Vue範例也變成了最終我們的項目,能夠自動運行。

經過重構,依托Vue的各種功能使邏輯部分的程式碼量減少了,除此之外對專案本身來說並沒有什麼改進,因為沒有路由所以刷新頁面狀態遺失問題仍然存在;因為沒有使用Vuex還遇到一個被資料污染的坑,只能用深拷貝解決;並且基於組件的開發模式,讓程式碼組織更零碎了,這些問題都需要二次重構。

二次重構

二次重構目標是完善路由、Vuex、程式碼組織、野狗雲後端。

雖然有了第一次重構的經驗,但二次重構一開始還是有點茫然,路由和Vuex應該先上哪一個?想了想,路由做的事是”拆”,Vuex做的事是”改”,感覺改完再拆的工作量會小一點,所以先上Vuex。

Vuex的概念憑空理解有點抽象,一旦用上卻覺得的得心應手,而且這個東西不像路由,幾乎不需要區分場景都可以用,引入Vuex後數據污染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而且Vuex帶來的action => mutation => store 流程一旦接受了真的會讓事情變簡單,引入Vuex的過程基本上就是將data轉移到store,將資料操作分散到actions,getters,mutations中去,同時很多同步資料操作都不需要了,從而使程式碼量又減少了一些。

之後開始引入路由,一開始拿不准應該怎麼劃分視圖,大的視圖肯定是登入、註冊、主介面,問題是主介面需不需要再細分,理論上可以分的很細,但結合應用實際使用場景發現,界面的切換相對頻繁,組件頻繁載入和卸載的開銷會很大,而且將耦合緊密的組件拆到不同的視圖,需要記錄很多狀態信息,有點得不償失,最終作罷,沒有將主視圖繼續分下去。考慮到三個視圖的訪問重疊性不高,自然就需要將組件做成異步加載,只在訪問到的時候才加載組件,Vue自身支持異步組件,所以這件事變得非常簡單,只要能返回一個Promise,你可以使用任意方式取得元件。

接下來要接入野狗雲,實現真正的用戶管理和數據統計,野狗雲可以提供用戶鑑權和數據存儲等一系列功能,透過它只需要用js就可以開發一個完整的WEB應用。這樣之前所有對localStorage的操作都要改成對野狗雲的操作,數據到了雲端也變得更可靠了。

至此二次重構就完成了,業務代碼總體感覺減少了很多,但總代碼量估計沒少多少,畢竟還增加了三個框架文件,不過經過重重拆分,文件數量從當初的三兩個js變成了十來個js,模組化方面用的seajs而不是webpack,因為個人對webpack仍然持觀望態度,目前還感覺不到用它的必要性,關鍵是基於webpack開發的程式碼會夾雜很多私貨,讓你的程式碼變得不原生,離了他就運作不起來,這個我不太能接受,而且在多頁面場景seajs配合本地快取比webpack更有優勢,當然了,他們的差異就跟jQuery和Vue的差別一樣,本質不是一個東西,關鍵在於使用場景,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後記

經過兩次重構的實踐與踩坑,對Vue框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Vue想要用的靈活自如,對開發者的專案架構能力有一個最低要求,如果要將Vue引入底層,對基礎設施建設者的規劃能力也有一個最低要求,這些都是jQuery技術棧所不存在的,使用Vue的過程也是接受這些約束的過程,他們能引導開發者建立自己的規則體系,這是好事也是大勢所趨,畢竟真正的自由只存在於規則中。

本文的完整程式碼請見Github。

相關推薦:

使用React全家桶建構一個後台管理系統實例詳解

##Vue2.0全家桶開發的網頁應用程式(參考吾記APP)

實例詳解vue複合元件實作登錄表單功能

以上是實例分享Vue全家桶實作專案總結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陳述: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