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web前端 >css教學 >關於CSS中細節的詳解

關於CSS中細節的詳解

黄舟
黄舟原創
2017-10-31 10:28:561648瀏覽

  這樣寫是沒問題,直到有個子元素需要設定一個不同的字體大小,比如,在這樣的標籤當中: 

The cat sat on the mat.

  如果你要設定span的字體大小為1.2em ,你需要做什麼?拿出計算器,算1.2除以1.4是多少,結果如下: 

p span { font-size: 0.85714em; }

  這個問題不限於em。如果用百分比來建立響應式的串流佈局網站,而百分比是與容器相關的,所以,如果要定義一個元素為它的容器的40%,它的高是75%,寬則需要設定為53.33333% 。 
  很明顯,這很不方便。 
根相關的長度單位 
  為了修正字體大小定義的問題,現在可以使用單位rem(root em)。 rem同樣是相對單位,但是它所對應的是固定的基本值,這個固定的基本值也就是文檔的根元素的字體大小(在HTML文件中,就是html元素)。假設和上個例子一樣,同樣設定10px的字體大小為根元素的大小,那麼CSS這樣寫就OK了: 

p { font-size: 1.4rem; } p span { font-size: 1.2rem; }

  這兩個CSS規則都是相對於根元素的字體大小,這樣的程式碼更優雅簡單,特別是在設定簡單的數值如10px或12px的時候。這樣和使用px值很相似,不同點在於rem是可擴展的。 
  在整篇文章介紹的特性中,rem特性相對來說是相容性比較好,高級瀏覽器都能支持,包括IE9在內,除了Opera Mobile。 
視窗相關的長度單位 
  覺得rem單位很酷吧,如果還有另外一組單位能解決百分比的問題,那就更酷了。它和rem的道理相似,不同點在於,它相對的不是文檔的根元素,而是相對於設備視窗本身的大小。 
  這兩個單位就是vh和vw,也就是相對於視窗大小的高和寬。每個單位在前面加上數字,代表的是多少個百分比。 

p { height: 50vh; }

  在上面的例子,高度設定為視窗高度的一半。 1vh相當於一個百分比的視窗高度,所以50vh即是50%的視窗高度。 
  如果視窗大小改變了,那麼這個值也隨之改變。這相對百分比來說,好處是不需要擔心父容器,不管它的父容器如何,10vw的元素會一直是10%的視窗大小。 
  相應地,有vmin單位,相當於vh或vw的最小值,最近還宣布有vmax單位會被加到規範文檔裡面(雖然在這篇文章發布的時候還沒有)。 
  現在支援這個功能的有IE9+、Chrome和Safari 6。 
運算式的值 
  如果你在做響應式的串流佈局網站,常常會遇到混合單位的問題-用百分比設定柵格,但是又用固定像素寬度設定margin。如: 

p { margin: 0 20px; width: 33%;}

  如果佈局只用到padding和border,你可以使用box-sizing來解決,但是對於margin就無能為力了。更好、更靈活的方法是使用calc()函數,設定不同單位之間的數學方程式,如: 

p { margin: 0 20px; width: calc(33% - 40px);}

  它不僅可以用來計算寬,還可以用來計算長度— —如果有必要,還可以在calc()裡面再加上calc()。 
  這個特性IE9+和Firefox都支持,Firefox需要加上 -moz- 前綴(在版本16或17可能不用加前綴),Chrome和Safari也支持,但需要加上 -webkit- 前綴。然而,行動Webkit還不支援。 
載入字體庫的部分字體 
  優越的效能往往很重要,尤其是市場上各種各樣的行動裝置——導致連接速度的差異和不確定性——更加體現了這個重要性。其中一個加快頁面載入速度的方法,就是減少外部檔案個數,@font-face的一個新屬性unicode-range就是為此而生。 
  這個屬性就是unicode-range(編碼範圍),代表的是編碼字型的參數範圍。在載入外部文件的時候,只有那些被使用的字體才會被加載,而不是整套字體庫。下面的程式碼示範如何從foo.ttf字體庫中只載入三個字體: 

@font-face {font-family: foo;src: url(‘foo.ttf’);unicode-range: U+31-33;}

  这点对于使用字体图标的页面尤其有用。我测试过,使用unicode-range,加载字体文件的时间平均减少了0.85秒,也不是小数目了。当然,你可能不会这么想。 
  这个属性,目前可以在IE9+、Webkit浏览器(如Chrome和Safari)中运行。 
新的伪类 
  单位和值都应该好好利用,但是,让我更兴奋的是选择器和伪类。完善的选择器模式,即使只有少数浏览器支持,都让我兴奋不已。引用乔布斯的话:你要把栅栏的里面修得和外面一样漂亮,即使别人看不到里面——因为你自己知道。 
  我第一次使用:nth-of-type()的时候,简直是一次突破,就像我冲出了思想的桎梏。好吧,我有些夸张了。但有些新的CSS伪类,确实值得狂热一番。 
否定伪类 
  你大概不知道 :not() 伪类的好,除非你亲自实践一番。带有参数的 :not() 其实就是普通的选择器——不是复合选择器。一组元素加上选择器 :not(),表示满足这个参数的元素会被排除出去。听起来有些复杂吧?但是实际上非常简单。 
  假设:要对项目列表的奇数行进行选择,但是最后一行除外。如果是以前,需要这样写: 

li { color: #00F; } li:nth-child(odd) { color: #F00; } li:last-child { color: #00F; }

  现在,通过设定:last-child作为否定伪类的参数,就可以把最后一个元素排除,这样少了一行代码,从而更加的简洁和易维护。 

li { color: #00F; } li:nth-child(odd):not(:last-child) { color: #F00; }

  否定伪类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你可以不用它,但是它还是挺实用的。我曾经把它用在基于Webkit的项目当中,优势还是挺明显的。说实话,它是我最喜欢的伪类之一。 
  是的,我有最喜欢的伪类。 
  在本文提到的特性当中,否定伪类是兼容性最好的,它被IE9+和高级浏览器支持(不需要加浏览器产商前缀)。如果你熟悉jQuery,你可能习惯用它——版本1.0开始就有了,以及相似的not()方法。 
“适用于”伪类 
  :matches() 伪类可以用普通的选择器、复合选择器、逗号隔开的列表或任何的选择器组合作为参数。太棒了!但是,它能做什么? 
  :matches() 伪类最强大的地方就是聚合多行选择器。例如,要选择父容器里面其中几个不同子容器里面的p元素,在这之前,代码或许会写成这样: 

.home header p,.home footer p,.home aside p {color: #F00;}

  有了:matches()伪类,就可以把共同点提取出来,缩减代码量。该例子里面,选择器的共同点是以home为起点、以p为终点,所以可以用:matches()把中间的所有元素集合起来。是不是有些困惑?看看代码就明白了: 

.home :matches(header,footer,aside) p { color: #F00; }

  这其实是CSS4的一部分(确切地说,是CSS选择器第四等级),这份规范文档还提到将会有类似的语法(以逗号隔开的复合选择器)应用于:not()伪类。兴奋ing! 
  目前,:matches()可以在Chrome和Safari浏览器中运行,但是要加上前缀-webkit-,Firefox也支持,但是要按照旧的写法:any(),同时要加上-moz-前缀。 

以上是關於CSS中細節的詳解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陳述: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