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讓大家體驗一下響應式和自適應的差異,請放大縮小螢幕嘗試
自適應的體驗http://m.ctrip.com/html5/
響應式的體驗http://www.php.cn/
整理了幾篇自適應和響應式的文章,摘抄並修改了一下,請大家欣賞:
起初,網頁設計者都會設計固定寬度的頁面,最開始的電腦顯示器解析度種類不多,因為當時電腦本來就少,即使有變化也是800 850 870 880。例如 開源中國的網頁就是固定寬度為998來客製的。至於為什麼是 998,
後來隨著顯示器越來越多,以及筆記本的普及,這種方式的頁面出現了問題。於是出現了一種新的佈局方式寬度自適應佈局。我們平時談論的自適應佈局,大多指的是寬度自適應佈局。
在這個佈局下,出現了兩派:
百分比寬度佈局
串流佈局
題主說的是第一派,寬度使用百分比,文字使用em,現在也很多開始使用rem了,也就是所謂的高清方案。第二派的佈局以 iGoogle 為代表(已經停止)。
一開始沒有響應式佈局這個詞語,但慢慢出現了一個詞-漸進增強,新詞的出現總是伴隨的舊詞一起出現。就好比 3G 出現之前,沒人管自己的手機叫 2G,所以,3G 和 2G 兩個字是一起出現的(技術上當然2G技術先出現)。同理,漸進增強出現後,另一個字「優雅降級」也隨之出現了。
字的意思可以自己看 wiki、Google,我只在這兒舉一個例子,gmail 和 qqmail。
他兩個的寬度都是 100%,都是自適應。但是:
qqmail 就是css hack 的完美體現,你用任何一個瀏覽器,幾乎可以看到同一個樣子的郵箱,騰訊的前端工程師們用各種css hack 技術來展示郵箱頁面,為的是統一的使用者體驗。
而 gmail 使用了漸進增強,你的瀏覽器越強,你看到的效果就越好,使用者體驗就越好。
再後來,就是大家都熟知的 Google 發佈了 android,於是網路大戰從 PC 打到了手機。還有 HTML5 標準的發布。
手機雖然螢幕變小了,但卻提供了更豐富的功能。還記得以前用諾基亞上 QQ 的事兒嗎?我們造訪的是 3g.qq.com,當時我使用的是中興的手機,造訪 wap.qq.com,後來的智慧型手機都是造訪 m.qq.com。
不禁有人問「真的需要為每個手機分別設計一個網頁嗎?」、「真的需要為手機和電腦設計不同的網頁嗎?」,解決方法當然有很多種,可以看看css zen garden(《Css秘密花園》還是很不錯的一本書.
最終的解決方案勝出者是響應式佈局。
響應式佈局被大家熟知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twitter 開源了bootstrap。Google 第一次完成了從先驅到烈士。
自適應是為了解決如何才能在不同大小的裝置上呈現同樣的網頁
如果螢幕寬度在600像素到1300像素之間,則6張圖片分成兩行。
如果螢幕寬度在400像素到600像素之間,則導覽列會移到網頁頭部。
如果螢幕寬度在400像素以下,則6張圖片分成三行。
mediaqueri.es上面有更多這樣的例子。
說了一大堆其實大家可能更多的是關心如何實現。下面來聊聊實作方式:
1.允許網頁寬度自動調整
「自適應網頁設計」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其實並不難。
首先,在網頁程式碼的頭部,加入一行viewport元標籤。
print?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
viewport是網頁預設的寬度和高度,上面這行程式碼的意思是,網頁寬度預設等於螢幕寬度(width=device-width),原始縮放比例(initial-scale=1)為1.0 ,即網頁初始大小佔螢幕面積的100%。
所有主流瀏覽器都支援這個設置,包括IE9。對於那些老式瀏覽器(主要是IE6、7、8),需要使用css3-mediaqueries.js。
print? <!–[if lt IE 9]> <script src=“http://css3-mediaqueries-js.googlecode.com/svn/trunk/css3-mediaqueries.js”></script> <![endif]–> <!--[if lt IE 9]> <script src="http://css3-mediaqueries-js.googlecode.com/svn/trunk/css3-mediaqueries.js"></script> <![endif]-->
2、盡量少使用絕對寬度
由於網頁會根據螢幕寬度調整佈局,所以不能使用絕對寬度的佈局,也不能使用具有絕對寬度的元素。這一條非常重要。
具體地說,CSS程式碼不能指定像素寬度:
print? width:xxx px; width:xxx px;
透過指定百分比寬度來取代:同時也可以配合css的cal,進行計算寬度
width: xx%; width: xx%;
或
print? width:auto; width:auto;
3、相對大小的字體
字體也不能使用絕對大小(px),而只能使用相對大小(em)或高清方案(rem),rem不限於字體大小,前面的寬度width也可以使用,取代百分比。
print? body { font: normal 100%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 body { font: normal 100%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
上面的程式碼指定,字體大小是頁面預設大小的100%,即16像素。
print? h1 { font-size: 1.5em; } h1 { font-size: 1.5em; }
然後,h1的大小是預設大小的1.5倍,即24像素(24/16=1.5)。
print? small { font-size: 0.875em; } small { font-size: 0.875em; }
small元素的大小是預設大小的0.875倍,即14像素(14/16=0.875)。
4、流動佈局(fluid grid)
「流動佈局」的意思是,各個區塊的位置都是浮動的,不是固定不變的。更多內容請查看流動版面的文章。
print? .main { float: right; width: 70%; } .leftBar { float: left; width: 25%; } .main { float: right; width: 70%; } .leftBar { float: left; width: 25%; }
float的好處是,如果寬度太小,放不下兩個元素,後面的元素會自動滾動到前面元素的下方,不會在水平方向overflow(溢出),避免了水平滾動條的出現。
另外,絕對定位(position: absolute)的使用,也要非常小心。
5、選擇載入CSS
「自適應網頁設計」的核心,就是CSS3引進的Media Query模組。
它的意思是,自動探測螢幕寬度,然後載入對應的CSS檔案。
print?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and (max-device-width: 400px)” href=“tinyScreen.css” />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and (max-device-width: 400px)" href="tinyScreen.css" />
上面的程式碼意思是,如果螢幕寬度小於400像素(max-device-width: 400px),就載入tinyScreen.css檔。
print?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and (min-width: 400px) and (max-device-width: 600px)” href=“smallScreen.css” />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and (min-width: 400px) and (max-device-width: 600px)" href="smallScreen.css" />
如果螢幕寬度在400像素到600像素之間,則載入smallScreen.css檔案。
除了用html標籤載入CSS文件,還可以在現有CSS文件中載入。
print? @import url(“tinyScreen.css”) screen and (max-device-width: 400px); @import url("tinyScreen.css") screen and (max-device-width: 400px);
6、CSS的@media規則
同一個CSS檔案中,也可以根據不同的螢幕分辨率,選擇應用不同的CSS規則。
print? @media screen and (max-device-width: 400px) { .column { float: none; width:auto; } #sidebar { display:none; } } @media screen and (max-device-width: 400px) { .column { float: none; width:auto; } #sidebar { display:none; } }
上面的程式碼意思是,如果螢幕寬度小於400像素,則column區塊取消浮動(float:none)、寬度自動調整(width:auto),sidebar區塊不顯示(display:none)。
7、圖片的自適應(fluid image)
除了佈局和文本,」自適應網頁設計」還必須實現圖片的自動縮放。
這只要一行CSS程式碼:
print? img { max-width: 100%;} img { max-width: 100%;}
這行程式碼對於大多數嵌入網頁的影片也有效,所以可以寫成:
print? img, object { max-width: 100%;} img, object { max-width: 100%;}
舊版的IE不支援max -width,所以只好寫成:
print? img { width: 100%; } img { width: 100%; }
此外,windows平台縮放圖片時,可能會出現影像失真現象。這時,可以嘗試使用IE的專有指令:
print? img { -ms-interpolation-mode: bicubic; } img { -ms-interpolation-mode: bicubic; }
或者,Ethan Marcotte的imgSizer.js。
print? addLoadEvent(function() { var imgs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imgSizer.collate(imgs); }); addLoadEvent(function() { var imgs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imgSizer.collate(imgs); });
不過,有條件的話,最好還是根據不同大小的螢幕,載入不同解析度的圖片。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到這一條,伺服器端和客戶端都可以實現。
以上是響應式和自適應有什麼區別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HTML5是構建現代網頁的關鍵技術,提供了許多新元素和功能。 1.HTML5引入了語義化元素如、、等,增強了網頁結構和SEO。 2.支持多媒體元素和,無需插件即可嵌入媒體。 3.表單增強了新輸入類型和驗證屬性,簡化了驗證過程。 4.提供了離線和本地存儲功能,提升了網頁性能和用戶體驗。

H5代碼的最佳實踐包括:1.使用正確的DOCTYPE聲明和字符編碼;2.採用語義化標籤;3.減少HTTP請求;4.使用異步加載;5.優化圖像。這些實踐能提升網頁的效率、可維護性和用戶體驗。

Web标准和技术从HTML4、CSS2和简单的JavaScript演变至今,经历了显著的发展。1)HTML5引入了Canvas、WebStorage等API,增强了Web应用的复杂性和互动性。2)CSS3增加了动画和过渡功能,使页面效果更加丰富。3)JavaScript通过Node.js和ES6的现代化语法,如箭头函数和类,提升了开发效率和代码可读性,这些变化推动了Web应用的性能优化和最佳实践的发展。

H5不僅僅是HTML5的簡稱,它代表了一個更廣泛的現代網頁開發技術生態:1.H5包括HTML5、CSS3、JavaScript及相關API和技術;2.它提供更豐富、互動、流暢的用戶體驗,能在多設備上無縫運行;3.使用H5技術棧可以創建響應式網頁和復雜交互功能。

H5與HTML5指的是同一個東西,即HTML5。 HTML5是HTML的第五個版本,帶來了語義化標籤、多媒體支持、畫布與圖形、離線存儲與本地存儲等新功能,提升了網頁的表現力和交互性。

H5referstoHTML5,apivotaltechnologyinwebdevelopment.1)HTML5introducesnewelementsandAPIsforrich,dynamicwebapplications.2)Itsupportsmultimediawithoutplugins,enhancinguserexperienceacrossdevices.3)SemanticelementsimprovecontentstructureandSEO.4)H5'srespo

H5開發需要掌握的工具和框架包括Vue.js、React和Webpack。 1.Vue.js適用於構建用戶界面,支持組件化開發。 2.React通過虛擬DOM優化頁面渲染,適合複雜應用。 3.Webpack用於模塊打包,優化資源加載。

HTML5hassignificantlytransformedwebdevelopmentbyintroducingsemanticelements,enhancingmultimediasupport,andimprovingperformance.1)ItmadewebsitesmoreaccessibleandSEO-friendlywithsemanticelementslike,,and.2)HTML5introducednativeandtags,eliminatingthenee


熱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慧驅動的應用程序,用於創建逼真的裸體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於從照片中去除衣服的線上人工智慧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費脫衣圖片

Clothoff.io
AI脫衣器

AI Hentai Generator
免費產生 AI 無盡。

熱門文章

熱工具

SublimeText3 英文版
推薦:為Win版本,支援程式碼提示!

mPDF
mPDF是一個PHP庫,可以從UTF-8編碼的HTML產生PDF檔案。原作者Ian Back編寫mPDF以從他的網站上「即時」輸出PDF文件,並處理不同的語言。與原始腳本如HTML2FPDF相比,它的速度較慢,並且在使用Unicode字體時產生的檔案較大,但支援CSS樣式等,並進行了大量增強。支援幾乎所有語言,包括RTL(阿拉伯語和希伯來語)和CJK(中日韓)。支援嵌套的區塊級元素(如P、DIV),

MinGW - Minimalist GNU for Windows
這個專案正在遷移到osdn.net/projects/mingw的過程中,你可以繼續在那裡關注我們。 MinGW:GNU編譯器集合(GCC)的本機Windows移植版本,可自由分發的導入函式庫和用於建置本機Windows應用程式的頭檔;包括對MSVC執行時間的擴展,以支援C99功能。 MinGW的所有軟體都可以在64位元Windows平台上運作。

SublimeText3漢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級程式碼編輯軟體(SublimeTex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