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web前端 >js教程 >前端基礎進階(六):在chrome開發者工具中觀察函數呼叫堆疊、作用域鏈與閉包

前端基礎進階(六):在chrome開發者工具中觀察函數呼叫堆疊、作用域鏈與閉包

阿神
阿神原創
2017-02-22 14:00:272351瀏覽

在前端開發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能,叫做斷點調試。

在chrome的開發者工具中,透過斷點調試,我們能夠非常方便的一步一步的觀察JavaScript的執行過程,直觀感知函數調用棧,作用域鏈,變量對象,閉包,this等關鍵訊息的變化。因此,斷點偵錯對於快速定位程式碼錯誤,快速了解程式碼的執行過程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也是我們前端開發者必不可少的一個高階技能。

當然如果你對JavaScript的這些基礎概念[執行上下文,變數對象,閉包,this等]了解還不夠的話,想要透徹掌握斷點調試可能會有一些困難。但好在前面幾篇文章,我都對這些概念進行了詳細的概述,因此要掌握這個技能,對大家來說,應該是比較輕鬆的。

為了幫助大家對於this與閉包有更好的了解,也因為上一篇文章裡對閉包的定義有一點偏差,因此這篇文章裡我就以閉包有關的例子來進行斷點調試的學習,以便大家及時修正。在這裡認個錯,誤導大家了。


一、基礎概念回顧

##函數在被呼叫執行時,會建立一個目前函數的執行上下文。在該執行上下文的建立階段,變數物件、作用域鏈、閉包、this指向會分別被確定。而一個JavaScript程式中一般來說會有多個函數,JavaScript引擎使用函數呼叫堆疊來管理這些函數的呼叫順序。函數呼叫棧的呼叫順序與堆疊資料結構一致。


二、認識斷點偵錯工具

在盡量新版的chrome瀏覽器中(不確定你用的舊版與我的一致),調出chrome瀏覽器的開發者工具。

瀏覽器右上角豎立的三點 -> 更多工具 -> 開發者工具 -> Sources


介面如圖。

前端基礎進階(六):在chrome開發者工具中觀察函數呼叫堆疊、作用域鏈與閉包

在我的demo中,我把程式碼放在app.js中,然後在index.html中引入。我們暫時只需要注意截圖中紅色箭頭的地方。在最左側上方,有一排圖示。我們可以透過使用他們來控制函數的執行順序。從左到右他們依序是:

● resume/pause script execution

恢復/暫停腳本執行

● step over next function call

跨過,實際表現是不遇到函數時,執行下一步。遇到函數時,不進入函數直接執行下一步。

● step into next function call

跨入,實際表現是不遇到函數時,執行下一步。遇到函數時,進入函數執行上下文。

● step out of current function

跳出目前函數

#● deactivate breakpoints

停用斷點

● don't pause on exceptions

#不暫停異常捕獲

其中跨過,跨入,跳出是我使用最多的三個操作。

上圖左側第二個紅色箭頭指向的是函數呼叫堆疊(call Stack),這裡會顯示程式碼執行過程中,呼叫堆疊的變化。

左側第三個紅色箭頭指向的是作用域鏈(Scope),這裡會顯示目前函數的作用域鏈。其中Local表示目前的局部變數對象,Closure表示目前作用域鏈中的閉包。借助此處的作用域鏈展示,我們可以很直觀的判斷出一個例子中,到底誰是閉包,對於閉包的深入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幫助作用。


三、斷點設定

在顯示程式碼行數的地方點擊,即可設定一個斷點。斷點設定有以下幾個特點:

在單獨的變數宣告(如果沒有賦值),函數宣告的那一行,無法設定斷點。

設定斷點後重新整理頁面,JavaScript程式碼會執行到斷點位置處暫停執行,然後我們就可以使用上邊介紹過的幾個操作開始偵錯了。

當你設定多個斷點時,chrome工具會自動判斷從最早執行的那個斷點開始執行,因此我通常都是設定一個斷點就行了。


四、實例
##接下來,我們借助一些實例,來使用斷點偵錯工具,看一看,我們的demo函數,在執行過程中的具體表現。

// demo01

var fn;
function foo() {
    var a = 2;
    function baz() { 
        console.log( a );
    }
    fn = baz; 
}
function bar() {
    fn(); 
}

foo();
bar(); // 2

在向下閱讀之前,我們可以停下來思考一下,在這個例子中,誰是閉包?

这是来自《你不知道的js》中的一个例子。由于在使用断点调试过程中,发现chrome浏览器理解的闭包与该例子中所理解的闭包不太一致,因此专门挑出来,供大家参考。我个人更加倾向于chrome中的理解。

● 第一步:设置断点,然后刷新页面。

前端基礎進階(六):在chrome開發者工具中觀察函數呼叫堆疊、作用域鏈與閉包


● 第二步:点击上图红色箭头指向的按钮(step into),该按钮的作用会根据代码执行顺序,一步一步向下执行。在点击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观察下方call stack 与 scope的变化,以及函数执行位置的变化。

一步一步执行,当函数执行到上例子中

前端基礎進階(六):在chrome開發者工具中觀察函數呼叫堆疊、作用域鏈與閉包

我们可以看到,在chrome工具的理解中,由于在foo内部声明的baz函数在调用时访问了它的变量a,因此foo成为了闭包。这好像和我们学习到的知识不太一样。我们来看看在《你不知道的js》这本书中的例子中的理解。

前端基礎進階(六):在chrome開發者工具中觀察函數呼叫堆疊、作用域鏈與閉包

书中的注释可以明显的看出,作者认为fn为闭包。即baz,这和chrome工具中明显是不一样的。

而在备受大家推崇的《JavaScript高级编程》一书中,是这样定义闭包。

前端基礎進階(六):在chrome開發者工具中觀察函數呼叫堆疊、作用域鏈與閉包

前端基礎進階(六):在chrome開發者工具中觀察函數呼叫堆疊、作用域鏈與閉包

这里chrome中理解的闭包,与我所阅读的这几本书中的理解的闭包不一样。具体这里我先不下结论,但是我心中更加偏向于相信chrome浏览器。

我们修改一下demo01中的例子,来看看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变化。

// demo02
var fn;
var m = 20;
function foo() {
    var a = 2;
    function baz(a) { 
        console.log(a);
    }
    fn = baz; 
}
function bar() {
    fn(m); 
}

foo();
bar(); // 20

这个例子在demo01的基础上,我在baz函数中传入一个参数,并打印出来。在调用时,我将全局的变量m传入。输出结果变为20。在使用断点调试看看作用域链。

前端基礎進階(六):在chrome開發者工具中觀察函數呼叫堆疊、作用域鏈與閉包

是不是结果有点意外,闭包没了,作用域链中没有包含foo了。我靠,跟我们理解的好像又有点不一样。所以通过这个对比,我们可以确定闭包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

● 在函数内部创建新的函数;

● 新的函数在执行时,访问了函数的变量对象;

还有更有意思的。

我们继续来看看一个例子。

// demo03

function foo() {
    var a = 2;

    return function bar() {
        var b = 9;

        return function fn() {
            console.log(a);
        }
    }
}

var bar = foo();
var fn = bar();
fn();

在这个例子中,fn只访问了foo中的a变量,因此它的闭包只有foo。

前端基礎進階(六):在chrome開發者工具中觀察函數呼叫堆疊、作用域鏈與閉包

修改一下demo03,我们在fn中也访问bar中b变量试试看。

// demo04

function foo() {
    var a = 2;

    return function bar() {
        var b = 9;

        return function fn() {
            console.log(a, b);
        }
    }
}

var bar = foo();
var fn = bar();
fn();

前端基礎進階(六):在chrome開發者工具中觀察函數呼叫堆疊、作用域鏈與閉包

这个时候,闭包变成了两个。分别是bar,foo。

我们知道,闭包在模块中的应用非常重要。因此,我们来一个模块的例子,也用断点工具来观察一下。

// demo05
(function() {

    var a = 10;
    var b = 20;

    var test = {
        m: 20,
        add: function(x) {
            return a + x;
        },
        sum: function() {
            return a + b + this.m;
        },
        mark: function(k, j) {
            return k + j;
        }
    }

    window.test = test;

})();

test.add(100);
test.sum();
test.mark();

var _mark = test.mark();
_mark();

前端基礎進階(六):在chrome開發者工具中觀察函數呼叫堆疊、作用域鏈與閉包

1前端基礎進階(六):在chrome開發者工具中觀察函數呼叫堆疊、作用域鏈與閉包

1前端基礎進階(六):在chrome開發者工具中觀察函數呼叫堆疊、作用域鏈與閉包


1前端基礎進階(六):在chrome開發者工具中觀察函數呼叫堆疊、作用域鏈與閉包

注意:这里的this指向显示为Object或者Window,大写开头,他们表示的是实例的构造函数,实际上this是指向的具体实例

上面的所有调用,最少都访问了自执行函数中的test变量,因此都能形成闭包。即使mark方法没有访问私有变量a,b。

我们还可以结合点断调试的方式,来理解那些困扰我们很久的this指向。随时观察this的指向,在实际开发调试中非常有用。

// demo06

var a = 10;
var obj = {
    a: 20
}

function fn () {
    console.log(this.a);
}

fn.call(obj); // 20

1前端基礎進階(六):在chrome開發者工具中觀察函數呼叫堆疊、作用域鏈與閉包

更多的例子,大家可以自行尝试,总之,学会了使用断点调试之后,我们就能够很轻松的了解一段代码的执行过程了。这对快速定位错误,快速了解他人的代码都有非常巨大的帮助。大家一定要动手实践,把它给学会。

最後,根據以上的摸索情況,再次總結一下閉包:

閉包是在函數被呼叫執行的時候才被確認創建的。

閉包的形成,與作用域鏈的存取順序有直接關係。

只有內部函數存取了上層作用域鏈中的變數物件時,才會形成閉包,因此,我們可以利用閉包來存取函數內部的變數。

chrome中理解的閉包,與《你不知道的js》與《JavaScript高級編程》中的閉包理解有很大不同,我個人更傾向於相信chrome。這裡就不妄下結論了,大家可以根據我的思路,探索後自行確認。在之前一篇文中我根據從書中學到的下了定義,應該是錯了,目前已經修改,對不起大家了。

陳述: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