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寬屏顯示器提供了更大的屏幕空間,視覺上減少了雜亂感。但對我來說,遊戲中的額外挫折和許多應用程序中浪費的屏幕空間最終讓我受夠了。多年使用超寬屏後,切換到32英寸4K 16:9顯示器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
超寬屏的優點
我於2018年2月購買了我的第一台超寬屏顯示器。它徹底改變了我的使用體驗。我從兩台27英寸16:9顯示器切換到一台34英寸21:9顯示器,並且非常喜歡它。
它幾乎提供了與兩台獨立顯示器相同的屏幕空間,但沒有中間的邊框線。我非常喜歡這一點。它在遊戲中也表現出色。
超寬屏比例讓我在視頻編輯和玩某些遊戲時能夠一次看到更多內容。
在我的桌面上只使用一台超寬屏顯示器也減少了多顯示器帶來的雜亂。我不再需要兩個顯示器支架、兩根顯示線、兩根電源線和兩塊巨大的屏幕佔據我的桌面。只有一台顯示器,這與之前兩塊屏幕的雜亂設置相比,是一個不錯的改變。
超寬屏的缺點
雖然我喜歡我的超寬屏設置,但它並非沒有缺點。
大多數應用在21:9超寬屏比例下運行良好,但並非所有應用都如此。在遊戲中,我處理的像素數量比標準16:9屏幕要多得多。普通的1440p 16:9顯示器擁有3,686,400個像素,而1440p 21:9顯示器則擁有4,953,600個像素。相比之下,16:9的4K顯示器大約有8,294,400個像素,相當於同時運行21:9和16:9 1440p顯示器。
這大約增加了50%的GPU驅動像素數量。在普通任務中,這不是問題。然而,在遊戲中,如果你的GPU不夠強大,可能會導致幀數顯著下降。
然而,在遊戲中,不僅僅是性能下降是我的一個缺點。並非所有遊戲都完全原生支持21:9的縱橫比。有些遊戲支持,但有些遊戲會簡單地拉伸UI和遊戲元素以填充屏幕。這並不能帶來良好的體驗。
當我第一次獲得我的超寬屏時,這是一個比今天更大的問題。大多數遊戲確實原生支持21:9(甚至32:9)的比例。然而,並非所有具有官方支持的遊戲都能很好地做到這一點。所以,請記住這一點。
我為什麼選擇回到16:9
最終,我選擇在我的桌面上回到16:9顯示器。我開始使用我已有的16:9遊戲顯示器,這是一款來自保時捷設計的27英寸1440p 240Hz屏幕。
使用這款顯示器讓我明白,16:9實際上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並且更適合我的工作任務。在我的超寬屏顯示器上全屏顯示Obsidian(我選擇的寫作應用程序)相當特別,它佔據了整個21:9的比例,而我只是在中間打字。有很多空間被浪費了。在16:9顯示器上我沒有這個問題。
16:9顯示器對我來說看起來也更合適(如果這是正確的表達方式的話)。遊戲感覺又對了,視頻編輯感覺又對了,照片編輯感覺又對了。一切感覺都又對了。我不確定該如何表達,但我直到回到16:9才意識到我錯過了多少。
最終,從單一的21:9顯示器切換到單一的16:9顯示器,我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
為什麼32英寸16:9顯示器是一個不錯的替代方案
雖然我真的很喜歡保時捷設計的顯示器,但事實上我不能像我的超寬屏那樣安裝VESA支架,這促使我尋找其他東西。這時,我在Facebook Marketplace上以極低的價格找到了一台32英寸4K 144Hz顯示器。
一旦我切換到32英寸4K 16:9屏幕,我就知道我找到了歸宿。當我從21:9 1440p降到16:9時,我的整體屏幕空間略有減少,但4K(和更大的尺寸)確實彌補了這一點。
使用了32英寸4K顯示器幾週後,我老實說不想再換回去了。如果有什麼不同的話,我會再買一台32英寸4K顯示器,然後回到雙16:9的配置。為什麼?因為我可以選擇是否要在兩台顯示器上擴展我的遊戲(這是可能的),或者只在16:9顯示器上玩遊戲,而將另一台用於其他用途。我可以選擇是否要打開更多應用程序。而這正是我真正想要的:選擇權。
如果你之前嘗試過從34英寸超寬屏降到27英寸標準顯示器,然後又回到超寬屏,我建議你嘗試一下32英寸的屏幕。這對我來說真的是決定性的因素,也是我未來可預見的時間內堅持使用16:9的主要原因。
##### 技嘉M32U
原價$730,現價$500,節省$230 技嘉M32U 4K 144Hz顯示器非常適合任何遊戲或生產力設置。更大的32英寸尺寸與4K分辨率相結合,提供了充足的屏幕空間,同時又不顯得過於龐大。其144Hz刷新率提供流暢的視覺效果,使其尤其適合遊戲玩家。憑藉10位色彩和123% sRBG色域覆蓋率,以及VESA DIsplayHDR 400認證,這款顯示器也非常適合內容創作。再加上內置的USB-C KVM和USB 3.0集線器,以及雙HDMI 2.1端口和DisplayPort 1.4,您將擁有一款功能強大的全能顯示器。
亞馬遜售價$500
以上是更寬並不總是更好:為什麼我從Ultrawide回到16:9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