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使用 'utf-8'編解碼器解碼字串導致「UnicodeDecodeError:無效的連續位元組」異常,但成功並顯示「latin-1」編解碼器。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
代碼:
o = "a test of \xe9 char" v = o.decode("utf-8")
解:
UTF-8 與UTF-8 Latin-UT 1 編碼
UTF-8編碼使用多個位元組來表示字符,而Latin-1是單字節編碼。在 Latin-1 中,位元組 0xe9 表示字元 é。
無效的連續位元組
在UTF-8 中,位元組0xe9 是連續位元組,用於指示前一個位元組是多位元組字符的一部分。然而,在我們的字串中,位元組 0xe9 顯示為獨立字節,這在 UTF-8 中是不允許的。
使用 Latin-1
因為 Latin-1將 0xe9 解釋為字元而不是連續字節,解碼成功並使用「latin-1」編解碼器。但是,這種方法並不理想,因為如果預期的編碼實際上是 UTF-8,則可能會導致錯誤。
其他上下文
讀取時可能會出現此錯誤來自未明確指定編碼的來源的資料或使用使用 Latin-1編碼的遺留系統時的資料data.
解決方案:
要解決此問題,請確保使用正確的編碼來解碼和編碼資料。對於具有已知或預期 UTF-8 編碼的文件,請在開啟文件和解碼文字時使用 UTF-8。對於從不受信任的來源或編碼未知的系統收到的數據,請考慮使用通用編解碼器(例如“utf-8-sig”或“chardet”)來自動檢測正確的編碼。
以上是為什麼使用'utf-8”解碼字串會導致'UnicodeDecodeError:無效的連續位元組”,而'latin-1”成功?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