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有人用化名中本聰發表了加密貨幣比特幣的設計,提出了初始代碼並活躍在網上
2008年,有人使用化名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發布了加密貨幣比特幣的設計,提出了初始代碼,並在網上活躍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在此期間,他們幫助開發程式碼、回答問題並推廣專案。然後,中本聰聲稱忙於新事物,離開了比特幣工作,可能再也沒有消息了。
HBO 2024 年紀錄片《金錢電力:比特幣之謎》發現,導演卡倫·霍巴克(Cullen Hoback) 正在尋找真正的中本聰,其動機是比特幣“受到民族國家的歡迎”和“納入401(k)s」。
真正的中本聰?
之前曾多次嘗試揭開中本聰的面紗。先前的理論表明,這位難以捉摸的開發者是愛爾蘭研究生 Michael Clear、日裔美國系統工程師 Dorian Nakamoto 或參與比特幣前身的幾位密碼朋克之一:Hal Finney、Nick Szabo 或 Adam Back。
在電影的高潮部分,霍巴克在鏡頭前與他懷疑是中本聰的人對峙:來自多倫多的軟體開發人員彼得·托德。在電影中,托德時而開玩笑說自己是中本聰,時而稱該理論荒唐可笑,也許這迫使他在播出後向媒體明確否認。
這部紀錄片很有趣,但它的播放速度是否快節奏?我想請大家注意三件值得進一步思考的事情。
線上麵包屑路線
雖然沒有聲稱已經最終確定了比特幣的創造者,但霍巴克認為托德曾經在網上對中本聰說過的話是一個錯誤。
背景是這樣的:使用比特幣,用戶留下提示來處理他們的交易。如果小費太低,運行比特幣的電腦將拒絕處理它,交易將陷入比特幣煉獄。更糟的是,犯了這個錯誤的比特幣用戶無法提高費用,否則看起來就像是對系統的攻擊。
在一篇線上貼文中,Nakamoto 表示,如果僅更改費用金額,交易就可以被宣佈為安全。
不久之後,托德插話說,這對比特幣交易的運作方式來說是不可能的。增加的費用必須來自某個地方,即支付金額的減少,這會改變交易。 Todd 的訊息很簡短:「當然,具體來說,如果第二筆交易有交易費用,輸入和輸出就無法*完全*匹配。」
霍巴克思考也許中本聰是想糾正自己,但不知何故無意中使用了他的真實帳戶。
正如紀錄片所講述的那樣,托德很聰明,擁有開發人員經驗,並且從十幾歲起就一直在網上討論數位現金。托德最終將成為實現中本聰描述的功能的人,儘管修復了他指出的問題。
這個理論在電影中表現良好,但遺漏了一些考慮因素。
早期的比特幣愛好者是一個自我選擇的群體,大多數都像中本聰或託德一樣具有技術頭腦。這種技術背景雖小眾,但並不罕見:美國每年有超過 10 萬名電腦科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同時有超過 50 萬名經過認證的安全專家。有許多同樣有能力的人卻不是這兩種人。
鑑於霍巴克為托德提供的證據是間接的,當霍巴克概述他的理論時,重點轉移到了托德在鏡頭前的反應:困惑、嘲笑和憤慨的混合體。影片將這種反應定性為有罪,而其他人則警告不要對其進行任何解讀。
進入以太坊
比特幣由一組開放的志願電腦維護(其操作員透過新的比特幣支付報酬,以驗證交易並將其存儲在稱為區塊鏈的分類帳上),沒有人負責,但仍保持高度安全性。
早期的比特幣愛好者看到了比特幣區塊鏈技術處理金融交易之外的潛力,但掌舵比特幣的開發者(包括托德)認為,如果比特幣保持在自己的軌道上,那就最好了。
多倫多的一些比特幣愛好者隨後聯合起來推出了以太坊。在 21 歲的 Vitalik Buterin 的領導下,以太坊提供了一個平台,任何人只需支付費用並按下按鈕即可在區塊鏈上運行他們的程式碼。該代碼可以是從新的數位貨幣到複雜的金融技術的任何東西。
在霍巴克的紀錄片中,許多受訪者將比特幣及其開發者視為以太坊的競爭對手和對手。
以太坊只有大約兩分鐘的螢幕時間,主要是 Buterin 在會議的主舞台上說唱以太坊,並因其帽子的狩獵襟翼而被嘲笑。
Hoback 的紀錄片強調了以太坊的詐騙代幣,但忽略了在 2021 年捕獲了 640 億美元資產的創新金融服務,以及其在效率和密碼學等領域的進步。
諷刺的是,加密博彩平台 Polymarket 運行的正是以太坊技術,該平台擁有 4400 萬美元的賭池,賭注對象將是 Hob 中的中本聰
以上是比特幣十歲了——這一切是如何開始的以及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麼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