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網路3.0 >四種移動平均線交易策略

四種移動平均線交易策略

王林
王林原創
2024-07-15 16:17:27804瀏覽

移動平均線 (MA) 是一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指標,可平滑指定時間段內的價格資料。它們可用於交易策略,以識別潛在的趨勢反轉、入場和出場時間點以及支撐位/阻力位 (S/R) 等。本文將探討幾種移動平均線交易策略以及每種策略各自的運作方式和能夠提供的見解。

為什麼要使用移動平均線交易策略?

移動平均線可透過平滑價格數據來過濾市場噪音,有助於交易者有效識別市場趨勢。交易者也可透過觀察多條移動平均線之間的交互作用來判斷市場動量。此外,移動平均線十分靈活,交易者可依不同的市場行情自由調整策略。

1. 雙重移動平均線交叉

雙移動平均線交叉策略需要使用兩條不同週期的移動平均線。交易者通常會使用一條短期移動平均線和一條長期移動平均線,例如 50 天 MA 和 200 天 MA。通常情況下,這兩條移動平均線的類型相同,如均為簡單移動平均線 (SMA)。不過,交易者也可使用兩條不同類型的移動平均線,如一條 SMA 和一條指數移動平均線 (EMA)。

在這種交易策略中,交易者需要注意兩條移動平均線之間的交叉點。當短期移動平均線向上穿過長期移動平均線時(又稱黃金交叉),就會出現看漲訊號,表示可能有買進機會。相反,當短期移動平均線向下穿過長期移動平均線時(又稱死亡交叉),就會出現看跌訊號,表示可能存在賣出機會。

2. 移動平均帶

移動平均帶由多條不同週期的移動平均線組成。一條移動平均帶可由 4 到 8 條 SMA 組成,但具體數量可能因個人偏好而異。交易者也可以對 MA 之間的間隔進行調整,以適應不同的交易環境。例如,預設情況下,移動平均帶由 4 條 SMA 組成,分別為 20 天、50 天、100 天和 200 天 SMA。

使用移動平均帶交易策略時,交易者需要追蹤移動平均帶的擴張和收縮。例如,如果移動平均帶擴張,即在價格上漲期間,短期移動平均線遠離長期移動平均線,表示市場趨勢正在增強。反之,如果移動平均帶收縮,即移動平均線收斂或重疊,則表示即將出現盤整或回調。

3. 移動平均線包絡線

移動平均線包絡線交易策略只需使用一條移動平均線,兩條邊界線設置在該移動平均線上下的固定百分比處,形成包絡線。中間的移動平均線既可以是 SMA,也可以是 EMA,這取決於交易者所需的靈敏度。常見的移動平均線包絡線交易策略採用的是 20 天 SMA,兩條包絡線設定在距離該 SMA 2.5% 或 5% 處。此比例不是固定的,可根據市場波動性進行調整,以捕捉更多的價格波動。

該交易策略可用於確定超買和超賣行情。如果價格越過上包絡線,表示資產可能處於超買狀態,可能存在賣出機會。相反,如果價格跌破下包絡線,則表示資產可能處於超賣狀態,可能存在買入機會。

移動平均線包絡線與布林線(BB) 對比

布林線(BB) 與移動平均線包絡線類似,二者通常都採用20 天SMA 作為中心線,並在該中心線上下設置兩條邊界線。儘管採用的方法類似,但這兩個指標仍有一些不同之處。

移動平均線包絡線由兩條設定在中心移動平均線上下的固定百分比處的兩條邊界線組成。相較之下,布林線使用的是與中心移動平均線相差兩個標準差的兩條軌線。

一般來說,布林線和移動平均線包絡線都可用於識別潛在的超買和超賣行情,但識別方式看起來略有不同。當價格在包絡線向上穿過上包絡線或向下穿過下包絡線時,移動平均線包絡線會發出訊號。而對布林通道而言,當價格靠近或遠離上下軌線時,布林線也可預示超買和超賣行情。不過,當上下軌線收縮或擴張時,布林線還可提供其他關於市場波動性的洞見。

4. 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 (MACD)

MACD 是一種技術指標,由 MACD 線和訊號線(即 MACD 線的 9 日 EMA)兩條主線組成。借助兩條主線的相互作用以及代表二者間差值的長條圖,此交易策略可用於有效分析市場動量變化與潛在趨勢反轉。

交易者可利用 MACD 與價格走勢之間的背離來識別潛在趨勢反轉。背離分為看漲背離與看跌背離。在看漲背離中,價格形成較低的低點,而 MACD 形成較高的低點,預示可能會反轉上漲。相反,在看跌背離中,價格形成較高的高點,而 MACD 形成較低的高點,預示可能會反轉下跌。

此外,交易者還可利用 MACD 交叉。如果 MACD 線向上穿過訊號線,則表示存在上漲動能和潛在買入機會。反之,如果 MACD 線向下穿過訊號線,則表示存在下跌勢頭和潛在賣出機會。

結語

移動平均線交易策略可協助交易者分析市場趨勢和動量變化等行情。然而,僅依賴這些策略可能會有風險,因為它們的解讀帶有主觀性。為了降低潛在風險,交易者可將這些策略與其他市場分析方法結合使用。

以上是四種移動平均線交易策略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陳述: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