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後端開發Python教學Python读写文件方法总结

本文实例总结了Python读写文件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分析如下:

1.open

使用open打开文件后一定要记得调用文件对象的close()方法。比如可以用try/finally语句来确保最后能关闭文件。

file_object = open('thefile.txt')
try:
   all_the_text = file_object.read( )
finally:
   file_object.close( )

注:不能把open语句放在try块里,因为当打开文件出现异常时,文件对象file_object无法执行close()方法。

2.读文件

读文本文件

input = open('data', 'r')
#第二个参数默认为r
input = open('data')

读二进制文件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input = open('data', 'rb')

读取所有内容

file_object = open('thefile.txt')
try:
   all_the_text = file_object.read( )
finally:
   file_object.close( )

读固定字节

file_object = open('abinfile', 'rb')
try:
  while True:
     chunk = file_object.read(100)
    if not chunk:
      break
     do_something_with(chunk)
finally:
   file_object.close( )

读每行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list_of_all_the_lines = file_object.readlines( )

如果文件是文本文件,还可以直接遍历文件对象获取每行:

for line in file_object:
   process line

3.写文件

写文本文件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output = open('data', 'w')

写二进制文件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output = open('data', 'wb')

追加写文件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output = open('data', 'w+')

写数据

file_object = open('thefile.txt', 'w')
file_object.write(all_the_text)
file_object.close()

写入多行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file_object.writelines(list_of_text_strings)

注意,调用writelines写入多行在性能上会比使用write一次性写入要高。

在处理日志文件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日志文件巨大,不可能一次性把整个文件读入到内存中进行处理,例如需要在一台物理内存为 2GB 的机器上处理一个 2GB 的日志文件,我们可能希望每次只处理其中 200MB 的内容。
在 Python 中,内置的 File 对象直接提供了一个 readlines(sizehint) 函数来完成这样的事情。以下面的代码为例:

file = open('test.log', 'r')
sizehint = 209715200  # 200M
position = 0
lines = file.readlines(sizehint)
while not file.tell() - position < 0:
    position = file.tell()
    lines = file.readlines(sizehint)

每次调用 readlines(sizehint) 函数,会返回大约 200MB 的数据,而且所返回的必然都是完整的行数据,大多数情况下,返回的数据的字节数会稍微比 sizehint 指定的值大一点(除最后一次调用 readlines(sizehint) 函数的时候)。通常情况下,Python 会自动将用户指定的 sizehint 的值调整成内部缓存大小的整数倍。

file在python是一个特殊的类型,它用于在python程序中对外部的文件进行操作。在python中一切都是对象,file也不例外,file有file的方法和属性。下面先来看如何创建一个file对象:

file(name[, mode[, buffering]])
file()函数用于创建一个file对象,它有一个别名叫open(),可能更形象一些,它们是内置函数。来看看它的参数。它参数都是以字符串的形式传递的。name是文件的名字。
mode是打开的模式,可选的值为r w a U,分别代表读(默认) 写 添加支持各种换行符的模式。用w或a模式打开文件的话,如果文件不存在,那么就自动创建。此外,用w模式打开一个已经存在的文件时,原有文件的内容会被清空,因为一开始文件的操作的标记是在文件的开头的,这时候进行写操作,无疑会把原有的内容给抹掉。由于历史的原因,换行符在不同的系统中有不同模式,比如在 unix中是一个/n,而在windows中是‘/r/n',用U模式打开文件,就是支持所有的换行模式,也就说‘/r' '/n' '/r/n'都可表示换行,会有一个tuple用来存贮这个文件中用到过的换行符。不过,虽说换行有多种模式,读到python中统一用/n代替。在模式字符的后面,还可以加上+ b t这两种标识,分别表示可以对文件同时进行读写操作和用二进制模式、文本模式(默认)打开文件。
buffering如果为0表示不进行缓冲;如果为1表示进行“行缓冲“;如果是一个大于1的数表示缓冲区的大小,应该是以字节为单位的。

file对象有自己的属性和方法。先来看看file的属性。

closed #标记文件是否已经关闭,由close()改写
encoding #文件编码
mode #打开模式
name #文件名
newlines #文件中用到的换行模式,是一个tuple
softspace #boolean型,一般为0,据说用于print

file的读写方法:

F.read([size]) #size为读取的长度,以byte为单位
F.readline([size])
#读一行,如果定义了size,有可能返回的只是一行的一部分
F.readlines([size])
#把文件每一行作为一个list的一个成员,并返回这个list。其实它的内部是通过循环调用readline()来实现的。如果提供size参数,size是表示读取内容的总长,也就是说可能只读到文件的一部分。
F.write(str)
#把str写到文件中,write()并不会在str后加上一个换行符
F.writelines(seq)
#把seq的内容全部写到文件中。这个函数也只是忠实地写入,不会在每行后面加上任何东西。
file的其他方法:

F.close()
#关闭文件。python会在一个文件不用后自动关闭文件,不过这一功能没有保证,最好还是养成自己关闭的习惯。如果一个文件在关闭后还对其进行操作会产生ValueError
F.flush()
#把缓冲区的内容写入硬盘
F.fileno()
#返回一个长整型的”文件标签“
F.isatty()
#文件是否是一个终端设备文件(unix系统中的)
F.tell()
#返回文件操作标记的当前位置,以文件的开头为原点
F.next()
#返回下一行,并将文件操作标记位移到下一行。把一个file用于for ... in file这样的语句时,就是调用next()函数来实现遍历的。
F.seek(offset[,whence])
#将文件打操作标记移到offset的位置。这个offset一般是相对于文件的开头来计算的,一般为正数。但如果提供了whence参数就不一定了,whence可以为0表示从头开始计算,1表示以当前位置为原点计算。2表示以文件末尾为原点进行计算。需要注意,如果文件以a或a+的模式打开,每次进行写操作时,文件操作标记会自动返回到文件末尾。
F.truncate([size])
#把文件裁成规定的大小,默认的是裁到当前文件操作标记的位置。如果size比文件的大小还要大,依据系统的不同可能是不改变文件,也可能是用0把文件补到相应的大小,也可能是以一些随机的内容加上去。

希望本文所述对大家的Python程序设计有所帮助。

陳述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
Python中的合併列表:選擇正確的方法Python中的合併列表:選擇正確的方法May 14, 2025 am 12:11 AM

Tomergelistsinpython,YouCanusethe操作員,estextMethod,ListComprehension,Oritertools

如何在Python 3中加入兩個列表?如何在Python 3中加入兩個列表?May 14, 2025 am 12:09 AM

在Python3中,可以通過多種方法連接兩個列表:1)使用 運算符,適用於小列表,但對大列表效率低;2)使用extend方法,適用於大列表,內存效率高,但會修改原列表;3)使用*運算符,適用於合併多個列表,不修改原列表;4)使用itertools.chain,適用於大數據集,內存效率高。

Python串聯列表字符串Python串聯列表字符串May 14, 2025 am 12:08 AM

使用join()方法是Python中從列表連接字符串最有效的方法。 1)使用join()方法高效且易讀。 2)循環使用 運算符對大列表效率低。 3)列表推導式與join()結合適用於需要轉換的場景。 4)reduce()方法適用於其他類型歸約,但對字符串連接效率低。完整句子結束。

Python執行,那是什麼?Python執行,那是什麼?May 14, 2025 am 12:06 AM

pythonexecutionistheprocessoftransformingpypythoncodeintoExecutablestructions.1)InternterPreterReadSthecode,ConvertingTingitIntObyTecode,whepythonvirtualmachine(pvm)theglobalinterpreterpreterpreterpreterlock(gil)the thepythonvirtualmachine(pvm)

Python:關鍵功能是什麼Python:關鍵功能是什麼May 14, 2025 am 12:02 AM

Python的關鍵特性包括:1.語法簡潔易懂,適合初學者;2.動態類型系統,提高開發速度;3.豐富的標準庫,支持多種任務;4.強大的社區和生態系統,提供廣泛支持;5.解釋性,適合腳本和快速原型開發;6.多範式支持,適用於各種編程風格。

Python:編譯器還是解釋器?Python:編譯器還是解釋器?May 13, 2025 am 12:10 AM

Python是解釋型語言,但也包含編譯過程。 1)Python代碼先編譯成字節碼。 2)字節碼由Python虛擬機解釋執行。 3)這種混合機制使Python既靈活又高效,但執行速度不如完全編譯型語言。

python用於循環與循環時:何時使用哪個?python用於循環與循環時:何時使用哪個?May 13, 2025 am 12:07 AM

UseeAforloopWheniteratingOveraseQuenceOrforAspecificnumberoftimes; useAwhiLeLoopWhenconTinuingUntilAcIntiment.forloopsareIdealForkNownsences,而WhileLeleLeleLeleLeleLoopSituationSituationsItuationsItuationSuationSituationswithUndEtermentersitations。

Python循環:最常見的錯誤Python循環:最常見的錯誤May 13, 2025 am 12:07 AM

pythonloopscanleadtoerrorslikeinfiniteloops,modifyingListsDuringteritation,逐個偏置,零indexingissues,andnestedloopineflinefficiencies

See all articles

熱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慧驅動的應用程序,用於創建逼真的裸體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AI Clothes Remover

用於從照片中去除衣服的線上人工智慧工具。

Undress AI Tool

Undress AI Tool

免費脫衣圖片

Clothoff.io

Clothoff.io

AI脫衣器

Video Face Swap

Video Face Swap

使用我們完全免費的人工智慧換臉工具,輕鬆在任何影片中換臉!

熱門文章

熱工具

SecLists

SecLists

SecLists是最終安全測試人員的伙伴。它是一個包含各種類型清單的集合,這些清單在安全評估過程中經常使用,而且都在一個地方。 SecLists透過方便地提供安全測試人員可能需要的所有列表,幫助提高安全測試的效率和生產力。清單類型包括使用者名稱、密碼、URL、模糊測試有效載荷、敏感資料模式、Web shell等等。測試人員只需將此儲存庫拉到新的測試機上,他就可以存取所需的每種類型的清單。

SublimeText3 英文版

SublimeText3 英文版

推薦:為Win版本,支援程式碼提示!

SublimeText3 Linux新版

SublimeText3 Linux新版

SublimeText3 Linux最新版

VSCode Windows 64位元 下載

VSCode Windows 64位元 下載

微軟推出的免費、功能強大的一款IDE編輯器

SublimeText3 Mac版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級程式碼編輯軟體(SublimeTex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