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接觸到RPC(遠端過程呼叫),就是可以在本地呼叫遠端機子上的程式的方法,看到一個簡單的nodejs實現,用來學習RPC的原理很不錯:nodejs light_rpc
使用範例:
Sample client:
簡單說說整個過程:
1.server端啟動程序,偵聽端口,實作提供給client呼叫的函數(如上述例子的combine和multiply),保存在一個物件裡。
2.client端啟動程序,連接服務端,連接完成後發送describe指令,要求server回傳它能提供呼叫的函數名稱。
3.server端接收到describe指令,把自己可供呼叫的函式名稱包裝好寄出去(“combine”, “multiply”)
4.client端接收到server傳送的函式名,註冊到自己的物件裡,給每個函式名稱包裝一個方法,讓本機呼叫這些函式時實際上是向server端傳送請求:
5.client端呼叫server端的函式:
1) 給傳入的callback函數產生一個唯一ID,稱為callbackId,記錄到client的一個物件裡。
2) 包裝好以下資料傳送給server端:呼叫函數名,JSON序列化後的參數列表,callbackId
6.server端接收到上述訊息,解析數據,對參數清單反序列化,根據函數名稱和參數呼叫函數。
7.函數執行完成後,把結果序列化,連同之前收到的callbackId傳回client端
8.client端接收到函數運行結果和callbackId,根據callbackId取出回呼函數,把運行結果傳入回調函數中執行。
9.整個過程完成,詳見原始碼:https://github.com/romulka/nodejs-light_rpc
幾個注意的點:
1.整個過程中client和server一直保持連接,不像http協議發送和接收完就斷開鏈接,所以不能以斷開鏈接判斷一次數據的傳送完成。為了判斷資料接收完成,client和server傳送的資料遵循一個簡單的協定:在資料前加上資料包的長度和分隔符,如定分隔符為n:[資料包長度 資料],這樣在收到資料後先取出資料包的長度,再不斷判斷累計已接收到的資料包是否等於或超過這個長度,若是則一次資料傳送完成,可以開始解析擷取資料。
2.這個RPC簡單在於沒有考慮參數裡有函數類型的情況,例如有參數是一個object,這個object下有函數成員,JSON序列化時會把函數忽略,在server端是執行不了這個函數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進行複雜的處理:
1.深度遍歷每個要發送給遠端的參數,把函數成員抽出來,給這個函數生成唯一id,放到本地一個物件裡,把這個函數成員替換成這個id字串,並標識這個成員其實是一個函數。這樣這個物件就可以序列化送出去了。
2.server接收到調用,當要使用參數object裡的函數時,判斷到這是一個經過client處理過的函數,有一個id,把這個id發送回client端,並用同樣的方法把自身的回調函數id傳給client,等待client端的回呼。
3.client端接收到這個函式id,找到這個函式實體,調用,完成後根據server端給的回呼id傳回給server端
4.server端收到結果,找到回呼函數,繼續執行,完成。
函數的記錄方法可以用其他方式完成,大體思路就是把函數替換成可序列化的東西,記錄函數以便remote端調用時能在本地找到這個函數。可以參考dnode的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