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mah > Artikel > hujung hadapan web > webpack后端渲染详解
本文主要介绍了webpack配置之后端渲染详解,小编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也给大家做个参考。一起跟随小编过来看看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webpack配置之后端渲染2017年, vue, react, angular 已经占据前端的主流, 不得不承认这也是前端的未来发展方向. 但是后端渲染的开发方式仍然很常见, 不管是个人项目还是商业项目, 后端渲染搞起来真是糙猛快. 但是借着前端发展的东风, 后端渲染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这里就介绍一下我自己的实践经验: 前后端不分离的情况下实现热加载以及一定程度下的前端主导开发. 这里以koa为例, 但是仓库里也有django版. 理论上所有语言都可以实现. 有兴趣可以看下, 仓库地址在文末.
效果图
原理
原理说起来还是很简单的:
1、独立启动静态资源服务器打包生成资源列表(manifest)
通过webpack-manifest-plugin插件生成manifest.json文件
new ManifestPlugin({ writeToFileEmit: true, publicPath: 'http://localhost:5000/static/' })
文件结果如图:
服务器读取资源列表加载到模板文件中
app.use(async (ctx, next) => { const manifest = await fs.readFile(path.resolve(__dirname, 'assets/bundles/manifest.json')) ctx.state = { static: JSON.parse(manifest.toString()) } await next() })
这个中间件通过读去manifest.json将资源列表挂载到ctx.state(模板变量)中, 之后就可以直接在模板中引用静态资变量了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title>{{ title }}</title> <link rel="stylesheet" href="{{static['test.css']}}" rel="external nofollow" > </head> <body> <h1>Hello, World</h1> <script src="{{static['test.js']}}"></script> </body> </html>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后端渲染的一般是多入口, 所以只需要在对应的模板中引入需要的入口文件.
热加载
热加载其实也有很多解决方案: browsersync, live reload 等等, 但是这些都是full reload 只是减少了f5的频率, webpack的热加载就方便很多了通过websocket(具体我也不清楚), 配置起来也很简单.
在入口文件中加上
hot: 'webpack/hot/only-dev-server', devServerClient: 'webpack-dev-server/client?http://0.0.0.0:5000' /** 完整版 entry: { index: './assets/index.js', test: './assets/test.js', hot: 'webpack/hot/only-dev-server', devServerClient: 'webpack-dev-server/client?http://0.0.0.0:5000' }, */
插件中加上: new webpack.HotModuleReplacementPlugin()
需要注意的有两点:
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加上之后就无法hot reload, 开发配置不要加上这个插件
根据webpack的文档, 每个入口文件都需要加上下面一段代码才能实现 js的hot reload
if (module.hot) { module.hot.accept() }
完整配置和代码这里就不贴了, 仓库地址(django部分代码在master分支): https://github.com/xiadd/wepack-mutipage
相关推荐:
Atas ialah kandungan terperinci webpack后端渲染详解. Untuk maklumat lanjut, sila ikut artikel berkaitan lain di laman web China 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