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mah > Artikel > pangkalan data > 基于MongoDB进行分布式数据存储的步骤
MongoDB的1.6版本中auto-sharding功能基本稳定并可以尝试放到生产环境下使用。因为其是auto-sharding,即mongodb通过mongos(一个
本文是研究Mongodb分布式数据存储的副产品,通过本文的相关步骤可以将一个大表中的数据分布到几个mongo服务器上。
MongoDB的1.6版本中auto-sharding功能基本稳定并可以尝试放到生产环境下使用。因为其是auto-sharding,即mongodb通过mongos(一个自动分片模块,用于构建一个大规模的可扩展的数据库集群,这个集群可以并入动态增加的机器)自动建立一个水平扩展的数据库集群系统,将数据库分表存储在sharding的各个节点上。
一个mongodb集群包括一些shards(包括一些mongod进程),mongos路由进程,一个或多个config服务器
(注:本文的测试用例需求64位的mongo程序,因为我在32位的mongo没成功过)。
下面是一些相关词汇说明:
Shards : 每一个shard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和存储数据的mongod进程(mongod是MongoDB数据的核心进程)典型的每个shard开启多个服务来提高服务的可用性。这些服务/mongod进程在shard中组成一个复制集
Chunks: Chunk是一个来自特殊集合中的一个数据范围,(collection,minKey,maxKey)描叙一个chunk,它介于minKey和maxKey范围之间。例如chunks 的maxsize大小是100M,如果一个文件达到或超过这个范围时,会被切分到2个新的chunks中。当一个shard的数据过量时,chunks将会被迁移到其他的shards上。同样,chunks也可以迁移到其他的shards上
Config Servers : Config服务器存储着集群的metadata信息,包括每个服务器,每个shard的基本信息和chunk信息Config服务器主要存储的是chunk信息。每一个config服务器都复制了完整的chunk信息。
接着看一下要配置的测试环境信息:
模拟2个shard服务和一个config服务, 均运行在10.0.4.85机器上,只是端口不同:
Shard1:27020
Shard2:27021
Config:27022
Mongos启动时默认使用的27017端口
在C,D,E磁盘下分别建立如下文件夹:
mongodb\bin
mongodb\db
然后用CMD命令行依次打开相应文件夹下的mongd文件:
(注:config配置服务器)
启动mongos时,默认开启了27017端口:
然后打开mongo:
E:\mongodb\bin>mongo 回车 (有时加端口会造成下面的addshard命令出问题)
注:如果要移除sharding,,可用下面写法
db.runCommand( { removeshard : "localhost:10000" } );
> db.runCommand({listshards:1}); 查看shard节点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