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기사  >  [토혈편] 2023년 최신 프런트엔드 면접 질문과 답변(모음)

[토혈편] 2023년 최신 프런트엔드 면접 질문과 답변(모음)

青灯夜游
青灯夜游앞으로
2022-06-29 11:20:0424304검색

이 기사에는 수집할 가치가 있는 일부 웹 프런트엔드 인터뷰 질문이 요약되어 있습니다(답변 포함). 도움이 필요한 친구들이 모두 참고할 수 있기를 바랍니다.

[토혈편] 2023년 최신 프런트엔드 면접 질문과 답변(모음)

JS 부분 면접 질문


JS 데이터 유형(데이터 유형 관련) )

기본 데이터 유형

ES5의 5가지 유형: Null, 정의되지 않음, Boolean, Number, String, ES6 new: Symbol은 고유한 값을 나타냅니다. ES10 new: BigInt는 임의의 큰 정수를 나타냅니다.

참조 데이터 유형 : (Essential 위의 구성은 다음과 같습니다. 순서가 지정되지 않은 키-값 쌍 집합)

참조 데이터 유형: 객체. 객체, 배열, 함수, 날짜, RegExp를 포함합니다. JavaScript는 사용자 정의 유형의 데이터 생성을 지원하지 않습니다. 즉, JavaScript의 모든 값은 위의 8가지 유형 중 하나에 속합니다.

null과 정의되지 않음의 차이점은 무엇인가요?

동일:

if 문에서 null과 undefine은 항등 연산자와 비교할 때 둘 다 동일합니다.

우선, Undefined와 Null은 모두 기본 데이터 유형입니다. 이 두 가지 기본 데이터 유형은 각각 undefound와 null 값을 하나만 가집니다.

은 다릅니다.

정의되지 않음은 정의되지 않음을 의미하고,

은 형식 매개변수를 정의하고 실제 전달하지 않음을 의미합니다. 매개변수, 정의되지 않음 표시

일반적으로 변수를 선언했지만 아직 정의되지 않은 경우에는 정의되지 않은 상태가 반환됩니다.

객체 속성 이름이 없으면 정의되지 않은 상태로 표시됩니다

함수는 반환 값을 작성하지 않습니다. 즉, 반환이 작성되지 않으며, 얻는 내용은 정의되지 않은

null이며, 이는 빈 개체를 의미합니다. 객체 프로토타입 체인

의 끝점으로도 사용되는 null은 주로 객체를 초기화로 반환할 수 있는 일부 변수에 값을 할당하는 데 사용됩니다.

ES10의 새로운 기능: BigInt는 임의의 큰 정수를 나타냅니다.

BigInt데이터 유형의 목적은 Number data 이 유형은 더 넓은 범위의 정수 값을 지원합니다. 임의의 정밀도로 정수를 표현하는 능력은 큰 정수에 대한 수학적 연산을 수행할 때 특히 중요합니다. BigInt을 사용하면 정수 오버플로가 더 이상 문제가 되지 않습니다.

또한 더 정확한 타임스탬프, 큰 정수 ID 등을 해결 방법을 사용하지 않고도 안전하게 사용할 수 있습니다. BigInt는 현재 3단계 제안이며 사양에 추가되면 JS에서 두 번째 숫자 데이터 유형이 되고 JS에서는 8번째 기본 데이터 유형이 됩니다.

要创建BigInt,只需在整数的末尾追加n即可。比较:
console.log(9007199254740995n);    // → 9007199254740995n
console.log(9007199254740995);     // → 9007199254740996

或者,可以调用BigInt()构造函数
BigInt("9007199254740995");    // → 9007199254740995n

// 注意最后一位的数字
9007199254740992 === 9007199254740993;    // → true
console.log(9999999999999999);    // → 10000000000000000

데이터형 저장형과 스택 메모리란 무엇인가요?

기본 데이터형 : 은 스택 메모리에 직접 저장되며 공간을 적게 차지하며 고정되어 있습니다. 크기이며 자주 사용되는 데이터 입니다. 스택 메모리에 저장된 단순 데이터 세그먼트를 나타냅니다. Boolean

참조 데이터 유형: 스택 메모리와 힙 메모리에 모두 저장되며 큰 공간을 차지하고 크기가 고정되지 않습니다.

참조 데이터: 유형은 스택에 포인터를 저장하고 힙에 값을 저장합니다. 객체 값을 다른 변수에 할당하면 복사되는 것은 동일한 메모리 주소를 가리키는 객체의 포인터입니다. 즉, 변수에 저장된 것은 실제로는 포인터일 뿐이며 이 포인터는 다음을 가리킵니다. 메모리 힙의 실제 값, 배열 객체

힙과 스택의 차이점은 무엇인가요?

스택: 는 연속형입니다. 저장된 데이터 구조는 선입후출 의 특성을 가집니다.

일반적인 작업에는 푸시(push), 팝핑 및 스택의 최상위 요소가 포함됩니다. 스택의 요소를 읽으려면 스택에서 그 사이의 모든 요소를 ​​팝해야 합니다.

힙: 은 대기열 우선순위가 있는 비연속 트리 저장 데이터 구조입니다. 각 노드에는 값이 있으며 전체 트리가 정렬됩니다. 특징은 루트 노드의 값이 가장 작은(또는 가장 큰) 것이며 루트 노드의 두 하위 트리도 힙이라는 것입니다. 우선순위 큐를 구현하는 데 자주 사용되며 마음대로 액세스할 수 있습니다.

js 데이터 유형 판단, 조건 분기

if 문과 논리 연산

모든 기본 유형 중 false인 부울 값은 6개뿐입니다. 즉: 0 NaN ' ' null undefine false 참조 유형 부울 값은 모두 true입니다.

조건이 단일 값이면 참 값이면 조건이 참이고, 거짓 값이면 조건이 참이 아니다

논리연산자와 그 연산규칙은?

        && 逻辑与    两边都是true,才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逻辑或    两边只要有一个是true,就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逻辑非   用来取一个布尔值相反的值

데이터 유형 판단

typeof 对于基本数据类型判断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遇到引用数据类型(如:Array)是不起作用
console.log(typeof 2);    // number
console.log(typeof null); // object
`instanceof` 只能正确判断引用数据类型  而不能判断基本数据类型,其内部运行机制是判断在其原型链中能否找到该类型的原型
console.log([] instanceof Array);                    // true
console.log(function(){} instanceof Function);       // true
console.log({} instanceof Object);                   // true
constructor 似乎完全可以应对基本数据类型和引用数据类型 但如果声明了一个构造函数,并且把他的原型指向了 Array 的原型,所以这种情况下,constructor 也显得力不从心
console.log((true).constructor === Boolean); // true
console.log(('str').constructor === String); // true
console.log(([]).constructor === Array); // true
console.log((function() {}).constructor === Function); // true
console.log(({}).constructor === Object); // true
console.log((2).constructor === Number); // true
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 完美的解决方案,可以通过toString() 来获取每个对象的类型,

`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 使用 Object 对象的原型方法 toString 来判断数据类型:

var a = Object.prototype.toString;
 
console.log(a.call(2));
console.log(a.call(true));
console.log(a.call('str'));
console.log(a.call([]));
console.log(a.call(function(){}));
console.log(a.call({}));
console.log(a.call(undefined));
console.log(a.call(null));
补充:基本数据类型赋值的时候  赋的是具体的值   引用数据类型传的是地址,一个变另一个跟着变

js 데이터 유형 변환

이 있습니다 JavaScript에서 유형 변환의 세 가지 상황:

숫자로 변환(Number(),parseInt(),parseFloat() 메소드 호출)

转换为字符串(调用.toString()或String()方法)

转换为布尔值(调用Boolean()方法) 还有隐式转换 注意:null、undefined没有.toString方法

转换为数字
Number():可以把任意值转换成数字,如果要转换的字符串中有不是数字的值,则会返回NaN

Number('1')   // 1
Number(true)  // 1
Number('123s') // NaN
Number({})  //NaN


parseInt(string,radix):解析一个字符串并返回指定基数的十进制整数,radix是2-36之间的整数,表示被解析字符串的基数。
parseInt('2') //2
parseInt('2',10) // 2
parseInt('2',2)  // NaN
parseInt('a123')  // NaN  如果第一个字符不是数字或者符号就返回NaN
parseInt('123a')  // 123


parseFloat(string):解析一个参数并返回一个浮点数

parseFloat('123a')
//123
parseFloat('123a.01')
//123
parseFloat('123.01')
//123.01
parseFloat('123.01.1')
//123.01

隐式转换
let str = '123'
let res = str - 1 //122
str+1 // '1231'
+str+1 // 124

转换为字符串
.toString()  ⚠️注意:null,undefined不能调用

Number(123).toString()
//'123'
[].toString()
//''
true.toString()
//'true'


String() 都能转
String(123)
//'123'
String(true)
//'true'
String([])
//''
String(null)
//'null'
String(undefined)
//'undefined'
String({})
//'[object Object]'


隐式转换:当+两边有一个是字符串,另一个是其它类型时,会先把其它类型转换为字符串再进行字符串拼接,返回字符串

let a = 1
a+'' // '1'
转换为布尔值
0, ''(空字符串), null, undefined, NaN会转成false,其它都是true
Boolean()
Boolean('') //false
Boolean(0) //false
Boolean(1) //true
Boolean(null) //false
Boolean(undefined) //false
Boolean(NaN) //false
Boolean({}) //true
Boolean([]) //true

条件语句

let a
if(a) {
  //...   //这里a为undefined,会转为false,所以该条件语句内部不会执行
}

隐式转换 !!

let str = '111'
console.log(!!str) // true


{}和[]的valueOf和toString的返回结果?
valueOf:返回指定对象的原始值

对象                  返回值 
Array               返回数组对象本身。
Boolean             布尔值。
Date                存储的时间是从 1970 年 1 月 1 日午夜开始计的毫秒数 UTC。
Function            函数本身。
Number              数字值。
Object              对象本身。这是默认情况。
String              字符串值。
                    Math 和 Error 对象没有 valueOf 方法。

toString:返回一个表示对象的字符串。默认情况下,toString() 方法被每个 Object 对象继承。如果此方法在自定义对象中未被覆盖,
toString() 返回 "[object type]",其中 type 是对象的类型。

({}).valueOf()   //{}
({}).toString()  //'[object Object]'
[].valueOf()    //[]
[].toString()   //''

数据类型相比较objected .is ==和===

=== 属于严格判断直接判断两者类型是否相同,如果两边的类型不一致时,不会做强制类型准换,不同则返回false如果相同再比较大小,不会进行任何隐式转换对于引用类型来说,比较的都是引用内存地址,所以===这种方式的比较,除非两者存储的内存地址相同才相等,反之false

== 二等表示值相等。判断操作符两边对象或值是否相等类型可以不同,如果两边的类型不一致,则会进行强制类型转化后再进行比较,使用Number()转换成Number类型在进行判断。例外规则,null==undefined,null/undefined进行运算时不进行隐式类型转换。通常把值转为Boolean值,进行条件判断。Boolean(null)===Boolean(undefined)>false===false 结果为true

Object.is()在===基础上特别处理了NaN,-0,+0,保证-0与+0不相等,但NaN与NaN相等

==操作符的强制类型转换规则

字符串和数字之间的相等比较,将字符串转换为数字之后再进行比较。
其他类型和布尔类型之间的相等比较,先将布尔值转换为数字后,再应用其他规则进行比较。
null 和 undefined 之间的相等比较,结果为真。其他值和它们进行比较都返回假值。
对象和非对象之间的相等比较,对象先调用 ToPrimitive 抽象操作后,再进行比较。
如果一个操作值为 NaN ,则相等比较返回 false( NaN 本身也不等于 NaN )。
如果两个操作值都是对象,则比较它们是不是指向同一个对象。如果两个操作数都指向同一个对象,则相等操作符返回true,否则,返回 false。

    '1' == 1 // true
    '1' === 1 // false
    NaN == NaN //false
    +0 == -0 //true
    +0 === -0 // true
    Object.is(+0,-0) //false
    Object.is(NaN,NaN) //true

typeof null 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

typeof null 的结果是Object。

在 JavaScript 第一个版本中,所有值都存储在 32 位的单元中,每个单元包含一个小的 类型标签(1-3 bits) 以及当前要存储值的真实数据。类型标签存储在每个单元的低位中,共有五种数据类型:

000: object   - 当前存储的数据指向一个对象。
  1: int      - 当前存储的数据是一个 31 位的有符号整数。
010: double   - 当前存储的数据指向一个双精度的浮点数。
100: string   - 当前存储的数据指向一个字符串。
110: boolean  - 当前存储的数据是布尔值。

有两种特殊数据类型:

  • undefined的值是 (-2)30(一个超出整数范围的数字);

  • null 的值是机器码 NULL 指针(null 指针的值全是 0)

那也就是说null的类型标签也是000,和Object的类型标签一样,所以会被判定为Object。

事件的故事

什么是事件?

事件是文档和浏览器窗口中发生的特定的交互瞬间,事件就发生了。

一是直接在标签内直接添加执行语句,

二是定义执行函数。

addeventlistener 监听事件

事件类型分两种:事件捕获、事件冒泡。

事件捕获就是:网景公司提出的事件流叫事件捕获流,由外往内,从事件发生的顶点开始,逐级往下查找,一直到目标元素。

事件冒泡:IE提出的事件流叫做事件冒泡就是由内往外,从具体的目标节点元素触发,逐级向上传递,直到根节点。

什么是事件流?

事件流就是,页面接受事件的先后顺序就形成了事件流。

自定义事件

自定义事件,就是自己定义事件类型,自己定义事件处理函数。

事件委托

事件委托,又名事件代理。事件委托就是利用事件冒泡,就是把子元素的事件都绑定到父元素上。如果子元素阻止了事件冒泡,那么委托也就没法实现了

阻止事件冒泡

event.stopPropagation() .stop修饰符

addEventListener(‘click',函数名,true/false) 默认值为false(即 使用事件冒泡)true 事件捕获

好处:提高性能,减少了事件绑定,从而减少内存占用

应用场景 在vue中事件委托:

我们经常遇到vue中v-for一个列表,列表的每一项都绑定了@click处理事件。我们都知道绑定这么多监听,从性能方面来说是不太好的。那我们我们可以通过把每个item的click事件委托给父元素的形式来实现

封装事件绑定

我们在封装这个函数的时候可以用addEventListener(事件监听)来实现 ,封装的函数有三个参数,第一个是要绑定事件的元素,第二个是要绑定的事件类型,第三个是事件的执行函数。 调用这个函数 就可以实现给某个元素绑定一个事件了。

Javascript 的作用域和作用域链

作用域: 作用域是定义变量的区域,它有一套访问变量的规则,这套规则来管理浏览器引擎如何在当前作用域以及嵌套的作用域中根据变量(标识符)进行变量查找。简单说:函数内部局部作用域,函数外面全局作用域。

作用域就是一个变量可以使用的范围,主要分为全局作用域和函数作用域

全局作用域就是Js中最外层的作用域,在哪里都可以访问

函数作用域是js通过函数创建的一个独立作用域,只能在函数内部访问,函数可以嵌套,所以作用域也可以嵌套

Es6中新增了块级作用域(由大括号包裹,比如:if(){},for(){}等)

防抖节流

防抖:所谓防抖,就是指触发事件后在 n 秒内函数只能执行一次,如果在 n 秒内又触发了事件,则会重新计算函数执行时间。

节流:所谓节流,就是指连续触发事件但是在 n 秒中只执行一次函数。两种方式可以实现,分别是时间戳版和定时器版。

鼠标事件 mouseenter与mouseover区别

mouseenter: 鼠标进入被绑定事件监听元素节点时触发一次,再次触发是鼠标移出被绑定元素,再次进入时。而当鼠标进入被绑定元素节点触发一次后没有移出,即使鼠标动了也不再触发。

mouseover: 鼠标进入被绑定事件监听元素节点时触发一次,如果目标元素包含子元素,鼠标移出子元素到目标元素上也会触发。

mouseenter 不支持事件冒泡 mouseover 会冒泡

引用数据类型 object

object的方法

Object.is() 是一种判断两个值是否相同的方法。
语法:Object.is(value1, value2);
参数:value1:要比较的第一个值。value2:要比较的第二个值。
返回值:一个布尔表达式,指示两个参数是否具有相同的值。

Object.assign() 方法用于将所有可枚举的自身属性从一个或多个源对象复制到目标对象。
语法:Object.assign(target, ...sources)
参数:target:目标对象——应用源属性的对象,修改后返回。sources:源对象——包含你要应用的属性的对象。
返回值:修改后的目标对象。


Object.entries() ES8的Object.entries是把对象转成键值对数组, [key, value] 对的数组。
语法:Object.entries(obj)
参数:obj:要返回其自己的可枚举字符串键属性 [key, value] 对的对象。返回值:给定对象自己的可枚举字符串键属性 [key, value] 对的数组。
Object.fromEntries则相反,是把键值对数组转为对象

Object.values() 方法返回给定对象自己的可枚举属性值的数组,其顺序与 for...in 循环提供的顺序相同。
语法:Object.values(obj)
参数:obj:要返回其可枚举自身属性值的对象。返回值:包含给定对象自己的可枚举属性值的数组。

Object.prototype.hasOwnProperty()
hasOwnProperty() 方法返回一个布尔值,指示对象是否具有指定的属性作为它自己的属性。
如果指定的属性是对象的直接属性,则该方法返回 true — 即使值为 null 或未定义。如果该属性是继承的或根本没有声明,则返回 false。
语法:hasOwnProperty(prop)
参数:prop:要测试的属性的字符串名称或符号。
返回值:如果对象将指定的属性作为自己的属性,则返回true;否则为false。

Object.keys()
Object.keys() 方法用于返回给定对象自己的可枚举属性名称的数组,以与普通循环相同的顺序迭代。
语法:Object.keys(obj)
参数:obj:要返回可枚举自身属性的对象。
返回值:表示给定对象的所有可枚举属性的字符串数组。

Object.prototype.toString()
toString() 方法返回一个表示对象的字符串。当对象将被表示为文本值或以期望字符串的方式引用对象时,将自动调用此方法 id。默认情况下,toString() 方法由从 Object 继承的每个对象继承。
语法:toString()
返回值:表示对象的字符串。

Object.freeze()
Object.freeze() 方法冻结一个对象,这意味着它不能再被更改。冻结对象可防止向其添加新属性,防止删除现有属性,防止更改现有属性的可枚举性、可配置性或可写性,并防止更改现有属性的值。它还可以防止其原型被更改。
语法:Object.freeze(obj)
参数:obj:要冻结的对象。返回值:传递给函数的对象。

Object.create()方法创建一个新对象,使用现有的对象来提供新创建的对象的__proto__。 (请打开浏览器控制台以查看运行结果。)
语法:const me = Object.create(person);
参数:
proto:新创建对象的原型对象。
propertiesObject
可选。需要传入一个对象,该对象的属性类型参照Object.defineProperties()的第二个参数。如果该参数被指定且不为 undefined,该传入对象的自有可枚举属性(即其自身定义的属性,而不是其原型链上的枚举属性)将为新创建的对象添加指定的属性值和对应的属性描述符。
返回值
一个新对象,带着指定的原型对象和属性。

对象和面向对象

对象:属性和方法的集合叫做对象(万物皆对象)。

面向对象:首先就是找对象,如果该对象不具备所需要的方法或属性,那就给它添加。 面向对象是一种编程思维的改变。通过原型的方式来实现面向对象编程。

创建对象的方式(4种):new Object、字面量、构造函数、原型。

什么是深拷贝,浅拷贝,浅拷贝 赋值的区别,如何实现

深拷贝和浅拷贝是针对复杂数据类型来说的,浅拷贝只拷贝一层,而深拷贝是层层拷贝。

1.浅拷贝:

  • 将原对象或原数组的引用直接赋给新对象,新数组,新对象只是对原对象的一个引用,而不复制对象本身,新旧对象还是共享同一块内存

  • 如果属性是一个基本数据类型,拷贝就是基本类型的值如果属性是引用类型,拷贝的就是内存地址,

2.深拷贝:

  • 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和数组,将原对象的各项属性的“值”(数组的所有元素)拷贝过来,是“值”而不是“引用”

  • 深拷贝就是把一个对象,从内存中完整的拷贝出来,从堆内存中开辟了新区域,用来存新对象,并且修改新对象不会影响原对象

3、赋值:

当我们把一个对象赋值给一个新的变量时,赋的是该对象在栈中的内存地址,而不是堆中的数据。也就是两个对象

具体实现看开头的手写系列

浅拷贝的实现方式:
   1、object.assign()
   2、lodash 里面的 _.clone 
   3、...扩展运算符
   4、 Array.prototype.concat 
   5、 Array.prototype.slice

    深拷贝的实现方式
    1、 JSON.parse(JSON.stringify())
    2、递归操作
    3、cloneDeep
    4、Jquery.extend()

数组

数组的方法

1、sort( ):sort 排序 如果下面参数的正反 控制 升序和降序 ,返回的是从新排序的原数组
2、splice( ):向数组的指定index处插入 返回的是被删除掉的元素的集合,会改变原有数组;截取类 没有参数,返回空数组,原数组不变;一个参数,从该参数表示的索引位开始截取,直至数组结束,返回截取的 数组,原数组改变;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表示开始截取的索引位,第二个参数表示截取的长度,返回截取的 数组,原数组改变;三个或者更多参数,第三个及以后的参数表示要从截取位插入的值。会改变原数据
3、pop( ):从尾部删除一个元素 返回被删除掉的元素,改变原有数组。
4、push( ):向数组的末尾追加 返回值是添加数据后数组的新长度,改变原有数组。
5、unshift( ):向数组的开头添加 返回值是添加数据后数组的新长度,改变原有数组。
6、shift( ):从头部删除一个元素 返回被删除掉的元素,改变原有数组。
7、reverse( ): 原数组倒序  它的返回值是倒序之后的原数组
8、concat( ):数组合并。
9、slice( ):数组元素的截取,返回一个新数组,新数组是截取的元素,可以为负值。从数组中截取,如果不传参,会返回原数组。如果只传入一个参数,会从头部开始删除,直到数组结束,原数组不会改变;传入两个参数,第一个是开始截取的索引,第二个是结束截取的索引,不包含结束截取的这一项,原数组不会改变。最多可以接受两个参数。
10、join( ):讲数组进行分割成为字符串  这能分割一层在套一层就分隔不了了
11、toString( ):数组转字符串;
12、toLocaleString( ):将数组转换为本地数组。
13、forEach( ):数组进行遍历;
14、map( ):没有return时,对数组的遍历。有return时,返回一个新数组,该新数组的元素是经过过滤(逻辑处理)过的函数。
15、filter( ):对数组中的每一运行给定的函数,会返回满足该函数的项组成的数组。
16、every( ):当数组中每一个元素在callback上被返回true时就返回true。(注:every其实类似filter,只不过它的功能是判断是不是数组中的所有元素都符合条件,并且返回的是布尔值)。
17、some( ):当数组中有一个元素在callback上被返回true时就返回true。(注:every其实类似filter,只不过它的功能是判断是不是数组中的所有元素都符合条件,并且返回的是布尔值)。
18、reduce( ):回调函数中有4个参数。prev(之前计算过的值),next(之前计算过的下一个的值),index,arr。把数组列表计算成一个
19.isArray() 判断是否是数组
20. indexOf  找索如果找到了就会返回当前的一个下标,若果没找到就会反回-1
21. lastIndexOf 它是从最后一个值向前查找的 找索如果找到了就会返回当前的一个下标,若果没找到就会反回-1
22. Array.of() 填充单个值
23. Array.from() 来源是类数组    
24.fill填充方法 可以传入3各参数 可以填充数组里的值也就是替换 如果一个值全部都替换掉 ,    第一个参数就是值 第二个参数 从起始第几个 第三个参数就是最后一个
find  查找这一组数 符合条件的第一个数 给他返回出来
findIndex() 查找这一组数 符合条件的第一数的下标 给他返回出来     没有返回 -1  
keys 属性名  values属性值  entries属性和属性值
forEach 循环遍历 有3个参数 无法使用 break continue , 参数一就是每个元素 参数二就是每个下标 参数三就是每个一项包扩下标和元素

 
### 改变数组本身的api
1. `pop()`  尾部弹出一个元素
2. `push()` 尾部插入一个元素
3. `shift()`  头部弹出一个元素
4. `unshift()`  头部插入一个元素
5. `sort([func])` 对数组进行排序,func有2各参数,其返回值小于0,那么参数1被排列到参数2之前,反之参数2排在参数1之前
6. `reverse()` 原位反转数组中的元素
7. `splice(pos,deleteCount,...item)`  返回修改后的数组,从pos开始删除deleteCount个元素,并在当前位置插入items
8. `copyWithin(pos[, start[, end]])` 复制从start到end(不包括end)的元素,到pos开始的索引,返回改变后的数组,浅拷贝
9. `arr.fill(value[, start[, end]])` 从start到end默认到数组最后一个位置,不包括end,填充val,返回填充后的数组
其他数组api不改变原数组




map 映射关系的数组  map 主要就是有返回值可以return 数组   判断的会返回boolean 
1、map()方法返回一个新数组,新数组中的元素为原始数组中的每个元素调用函数处理后得到的值。
2、map()方法按照原始数组元素顺序依次处理元素。

注意:
map()不会对空数组进行检测。
map()不会改变原始数组。
map() 函数的作用是对数组中的每一个元素进行处理,返回新的元素。
filter 满足条件的都能返回 是一个数组
some返回boolean 循环数组 只要有一个成员通过了就会返回 true 反而 false
every返回boolean 循环数组 只有全部成员通过了就会返回 true 反而 false 
reduce() 累加器 把上一次计算的值,给下一次计算进行相加
set 对象允许你存储任何类型的唯一值,无论是原始值或者是对象引用  
delete  [1] delete 可以删除数组中的一向
**Array.isArray()** 用于确定传递的值是否是一个 [`Array`](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Global_Objects/Array)。
flat  扁平化 将嵌套的数组 “拉平”,变成一维数组。该方法返回一个新数组,对原数据没有影响。// 参数写的就是代表要扁平到第几层



//1、every()
var arr = [1,56,80,5];
var main = arr.every(n => n > 0);
console.log(main)   //输出:true

//2、some()
var arr = [1,-56,80,-5];
var main = arr.some(n => n > 0);
console.log(main)    //输出:true

//3、reducer()
var arr = [10,20,30,40]
let result = arr.reduce(function(prev,next,index,arr){
	return prev + next;
})
console.log(result);  //输出:100

// 4、filter  返回满足要求的数组项组成的新数组
var arr3 = [3,6,7,12,20,64,35]
var result3 = arr3.filter((item,index,arr)=>{
    return item > 3
})
console.log(result3)  //[6,7,12,20,64,35]

// 5、map  返回每次函数调用的结果组成的数组
var arr4 = [1,2]
var result4 = arr4.map((item,index,arr)=>{
    return `45a2772a6b6107b401db3c9b82c049c2${item}54bdf357c58b8a65c66d7c19c8e4d114`
})
console.log(result4)  
/*[ '45a2772a6b6107b401db3c9b82c049c2154bdf357c58b8a65c66d7c19c8e4d114',
  '45a2772a6b6107b401db3c9b82c049c2254bdf357c58b8a65c66d7c19c8e4d114', ]*/


ES6数组的常用方法:

1、Array.from( ):将对象或字符串转成数组,注意得有length。
2、Array.of( ): 将一组值转换为数组。
3、copyWithin(target,start(可选),end(可选)):数组内数据的复制替换
	target:从该位置开始替换数据;
	start:从该位置开始读取数据,默认为0;
	end:到该位置停止数据的读取,默认为数组的长度
4、find( ):用于找出第一个符合条件的数组成员。
5、findIndex( ):返回第一个符合条件的数组成员的位置,如果所有成员都不符合条件,则返回-1。
6、fill(value,start,end):使用给定值,填充一个数组。
	value:填充的值;
	start:开始填充的位置;
	end:填充结束的位置。
7、keys( ):对键名的遍历。
8、values( ):对键值的遍历。
9、entries( ):对键值对的遍历。
10、includes( ):数组原型的方法,查找一个数值是否在数组中,只能判断一些简单类型的数据,对于复杂类型的数据无法判断。该方法接受两个参数,分别是查询的数据和初始的查询索引值。
11、flat( ):用于数组扁平,数组去除未定义。可以去除空项。
12、flatMap( ):对原数组的每个成员执行一个函数。
13、Map( ):是一组键值对的结构,具有极快的查找速度。
14、Set( ):Set和Map类似,也是一组key的集合,但不存储value。由于key不能重复,所以,在Set中,没有重复的key。


//1、Array.from()  --   Array.of()
	var  arrayLink = {
		"0":"a",
		"1":"b",
		"2":"c",
		length:3
	}
	var arr = Array.from(arrayLink)
	console.log(arr)   // 输出: [a,b,c]
	console.log(Array.from("abcdefg"))  //输出:["a", "b", "c", "d", "e", "f", "g"]
	console.log(Array.of(1,2,3,4,5))  //输出: [1, 2, 3, 4, 5]

//2、copyWithin()
	var arr = [1,2,3,4,5];
	var main = arr.copyWithin(0,3);
	console.log(main);   //输出:[4,5,3,4,5]

//3、find()
	var arr = [1,-5,2,9,-6];
	var main = arr.find(n =>  n 788715c23006879a68a868f93172df61 984Kib能装的进<code>栈内存</code>吗?<p><strong>字符串的内容存于堆内存中,指针存于栈内存中,且相同的字符串指向同一个堆内存地址</strong></p><p><strong>新增或者修改字符串后,如果是一个之前不存在的字符串,则新开辟内存空间,如果是已有的,则直接使用已有的内存空间</strong></p><p>当我们新建一个字符串时,V8会从内存中查找一下是否已经有存在的一样的字符串,找到的话直接复用。如果找不到的话,则开辟一块新的内存空间来存这个字符串,并把地址赋给变量。</p><h3><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8px;">javascript函数</span></strong></h3>
  • 声明函数的几种方式

函数声明
function 函数名(参数1,参数2,...){   //要执行的语句 } 
函数表达式
var func2=function(b){}//函数表达式
var func3=function func4(c){}//命名式函数表达式
var func5=(function(n1,n2){})();//立即执行的函数表达式
return function(){ };//作为返回值的函数表达式
Function构造器
var 变量名 = new Function("参数1","参数2",...,"参数n","函数体");  
立即执行函数
var func5=(function(n1,n2){})();//立即执行的函数表达式 ()()
  • 函数声明与函数表达式的区别

函数声明会将那个函数提升到最前面(即使你写代码的时候在代码块最后才写这个函数),成为全局函数。

函数声明要指定函数名,而函数表达式不用,可以用作匿名函数。

  • 函数调用的几种方式

1.直接调用 函数名加上括号 ()

2.函数表达式 变量名()

  • 函数的长度

函数的length属性,将返回没有指定默认值的参数个数。也就是说,指定了默认值后,length属性将失真。

function fun1(a) { }
function fun2(a, b) { }
function fun3(a, b, c) { }
function fun4(a, b, c, d) { }
function fun5(...args) { }
function fun6(a = 1, b, c, d) { }

console.log(fun1.length) // 1
console.log(fun2.length) // 2
console.log(fun3.length) // 3
console.log(fun4.length) // 4
console.log(fun5.length) // 0
console.log(fun6.length) // 0
  • 立即执行函数(iife)和使用场景

立即执行函数:( function( ){ })( ) 返回值可以为基本数据类型,也能返会任何类型的值。

写法原因:因为在 javascript 里,括号内部不能包含语句,当解析器对代码进行解释的时候,先碰到了(), 然后碰到function关键字就会自动将()里面的代码识别为函数表达式而不是函数声明。

作用:立即执行函数会形成一个单独的作用域,我们可以封装一些临时变量或者局部变量,避免污染全局变量。

使用场景: ①代码在页面加载完成之后,不得不执行一些设置工作,比如时间处理器,创建对象等等。 ②所有的这些工作只需要执行一次,比如只需要显示一个时间。

③需要一些临时的变量,但是初始化过程结束之后,就再也不会被用到,我们可以用立即执行函数——去将我们所有的代码包裹在它的局部作用域中, 不会让任何变量泄露成全局变量。

arguments 的对象是什么?

arguments 当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个参数传进来的时候就用 arguments 来接收,是一个类似于数组的对象,他有length属性,可以arguments[ i ]来访问对象中的元素, 但是它不能用数组的一些方法。 例如push、pop、slice等。arguments虽然不是一个数组,但是它可以转成一个真正的数组。

取之可以用 展开运算符来 数组和类数组类数组: ①拥有length属性,其它属性(索引)为非负整数;箭头函数里没有arguments ②不具有数组所具有的方法; ③类数组是一个普通对象,而真实的数组是Array类型。

常见的类数组:arguments,document.querySelectorAll得到的列表,jQuery对象($("div"));

this指向的问题(高频)

在全局的环境下this是指向window 的

普通函数调用直接调用中的this 会指向 window, 严格模式下this会指向 undefined,自执行函数 this 指向 window,定时器中的 this 指向 window

在对象里调用的this,指向调用函数的那个对象,

在构造函数以及类中的this,构造函数配合 new 使用, 而 new 关键字会将构造函数中的 this 指向实例化对象,所以构造函数中的 this 指向 当前实例化的对象

方法中的this谁调用就指向谁。

箭头函数没有自己的 this,箭头函数的this在定义的时候,会继承自外层第一个普通函数的this

函数式编程含义:

函数式编程是一种强调以函数为主的软件开发风格。通过组合纯函数,避免共享状态、可变作用和副作用来构建软件的过程。 目的:使用函数来抽象作用在数据之上的控制流和操作,从而在系统中消除副作用并减少对状态的改变。

闭包

1、闭包的概念就是:只有权利访问另一个函数作用域中的变量,一般就是函数包裹着函数。

3、闭包可以重用一个变量,且保证这个变量不会被污染的一种机制。这些变量的值始终保持在内存中,不会被垃圾回收机制处理

4、闭包的缺点:由于闭包会使得函数中的变量都被保存在内存中,内存消耗很大,所以不能滥用闭包,否则会造成网页的性能问题,在IE中可能导致内存泄露。解决方法是,在退出函数之前,将不使用的局部变量全部删除。

5、为什么要用闭包:使用场景 : 防抖、节流、函数套函数避免全局污染

闭包原理
函数执行分成两个阶段(预编译阶段和执行阶段)。

    1.在预编译阶段,如果发现内部函数使用了外部函数的变量,则会在内存中创建一个“闭包”对象并保存对应变量值,
      如果已存在“闭包”,则只需要增加对应属性值即可。
    2.执行完后,函数执行上下文会被销毁,函数对“闭包”对象的引用也会被销毁,但其内部函数还持用该“闭包”的引用,
      所以内部函数可以继续使用“外部函数”中的变量

利用了函数作用域链的特性,一个函数内部定义的函数会将包含外部函数的活动对象添加到它的作用域链中,函数执行完毕,其执行作用域链销毁,
但因内部函数的作用域链仍然在引用这个活动对象,所以其活动对象不会被销毁,直到内部函数被烧毁后才被销毁。

call、apply、bind封装与区别

都是来改变this指向和函数的调⽤,实际上call与apply的功能是相同的,只是两者的传参方式不一样,

call⽅法跟的是⼀个参数列表,

apply跟⼀个 数组作为参数,call⽅法和apply使⽤后就直接调⽤

bind 传参后不会立即执行,而是返回一个改变了this指向的函数,这个函数可以继续传参,且执行,需要类似于bind()()两个括号才能调⽤。

  • call 的性能要比apply好一点(尤其是当函数传递参数超过3个的时候)后期开发 call 多多一点

  • call 用扩展运算符就可以吧 apply 来代替了

bind 返回的函数可以作为构造函数吗?

不可以,会报错的哦,   ERROR > Uncaught TypeError: s is not a constructor

函数柯里化(卡瑞化、加里化)?

概念:把接受多个参数的函数变换成接受一个单一参数(最初函数的第一个参数)的函数,并且返回接受余下的参数而且返回结果的新函数的技术。 容易理解的概念:Currying概念其实很简单,只传递给函数一部分参数来调用它,让它返回一个函数去处理剩下的参数(主要是利用闭包实现的)。

特点:

①接收单一参数,将更多的参数通过回调函数来搞定;

②返回一个新函数,用于处理所有的想要传入的参数;

③需要利用call/apply与arguments对象收集参数;

④返回的这个函数正是用来处理收集起来的参数。

作用:能进行部分传值,而传统函数调用则需要预先确定所有实参。如果你在代码某一处只获取了部分实参,然后在另一处确定另一部分实参,这个时候柯里化和偏应用就能派上用场。

用途:我认为函数柯里化是对闭包的一种应用形式,延迟计算、参数复用、动态生成函数(都是闭包的用途)。

柯里化函数例子

柯里化函数:把一个多参数的函数转化为单参数函数的方法。并且返回接受余下的参数而且返回结果的新函数的技术。

我的理解就是将一个接受多个参数的函数,转化为接收一个参数,并且不改变输出结果的一种办法。我觉得这就是js的柯里化函数

// 简单的相加函数
var add = function (x,y) {
    return x + y
}
// 调用:
add(1,2)

// 柯里化以后
var add = function (x) { //柯里化函数(闭包)
    return function (y) {
        return x + y
    }
}
add(1)(2)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我得理解是在需要的情况下生成一个中间工具,简化代码,并且清晰代码。

什么是高阶函数?

高阶函数只是,将函数作为参数 , 函数的返回值返回值是函数

function higherOrderFunction(param,callback){
    return callback(param);
}

构造函数

new的原理

new实际上是在堆内存中开辟一个空间。
    ①创建一个空对象,构造函数中的this指向这个空对象;
    ②这个新对象被执行[ [ 原型 ] ]连接;
    ③执行构造函数方法,属性和方法被添加到this引用的对象中;
    ④如果构造函数中没有返回其它对象,那么返回this,即创建的这个的新对象,否则,返回构造函数中返回的对象。

function _new(){
    let target = {};   //创建的新对象
    let [constructor,...args] = [...arguments];
       //执行[[原型]]连接,target是constructor的实例
    target.__proto__ = constructor.prototype;
        //执行构造函数,将属性或方法添加到创建的空对象上
    let result = constructor.prototype;
    if(result && (typeof (result) == "object" || typeof (result) == "function")){
           //如果构造函数执行的结构返回的是一个对象,那么返回这个对象
        return result;
    }
       //如果构造函数返回的不是一个对象,返回创建的对象
    return target;
}


自己理解的new:         
    new实际上是在堆内存中开辟一个新的空间。首先创建一个空对象obj,然后呢,
    把这个空对象的原型(__proto__)和构造函数的原型对象(constructor.prototype)连接(说白了就是等于);
    然后执行函数中的代码,就是为这个新对象添加属性和方法。最后进行判断其返回值,如果构造函数返回的是一个对象,
    那就返回这个对象,如果不是,那就返回我们创建的对象。

封装一个通用的事件绑定函数

需要点击每个a,来。弹出他们的内容

<div id="div3">
    <a href="#">a1</a><br>
    <a href="#">a2</a><br>
    <a href="#">a3</a><br>
    <a href="#">a4</a><br>
    <button id=&#39;btn1&#39;>加载更多...</button>
</div>

// 封装通用的事件绑定函数
function bindEvent(elem, type, fn) {
    elem.addEventListener(type, fn)
}
//获取父元素
const fu = document.getElementById(&#39;div3&#39;)
bindEvent(fu, &#39;click&#39;, function (event) {
    // console.log(event.target) // 获取触发的元素
    let target=event.target
    event.preventDefault() // 阻止默认行为
    //过滤符合条件的子元素,主要是过滤掉 加载更多 
    if(target.nodeName.toLowerCase()==="A"){
        alert(target.innerHTML;
    }
})

作用域,js的机制

垃圾回收机制和内存机制

垃圾回收

浏览器的js具有自动垃圾回收机制,垃圾回收机制也就是自动内存管理机制,垃圾收集器会定期的找出那些不在继续使用的变量,然后释放内存。但是这个过程不是实时的,因为GC开销比较大并且时停止响应其他操作,所以垃圾回收器会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的执行。

内存泄露

如果 那些不再使用的变量,它们所占用的内存 不去清除的话就会造成内存泄漏

内存泄露其实就是我们的程序中已经动态分配的堆内存,由于某些原因没有得到释放,造成系统内存的浪费导致程序运行速度减慢甚至系统崩溃等严重后果

比如说:

1、闭包:在闭包中引入闭包外部的变量时,当闭包结束时此对象无法被垃圾回收(GC)。

2、DOM:当原有的DOM被移除时,子结点引用没有被移除则无法回收

3、Times计时器泄露

作用域

1、作用域

作用域就是一个变量可以使用的范围,主要分为全局作用域和函数作用域

全局作用域就是Js中最外层的作用域

函数作用域是js通过函数创建的一个独立作用域,函数可以嵌套,所以作用域也可以嵌套

Es6中新增了块级作用域(由大括号包裹,比如:if(){},for(){}等)

2、自由变量

当前作用域外的变量都是自由变量,一个变量在当前作用域没有定义,但是被使用了,就会向上级作用域,一层一层依次查找,直至找到为止,如果全局作用域都没有找到这个变量就会报错。这个自由变量查找的过程就是作用域链。

3、变量提升

每个var声明的变量,function声明的函数存在变量提升。let const不存在变量提升

在js中声明之前未定义,会在js的最上方会形成一个预解析池,用来存储声明了但没有先定义的变量名

4、作用域链:

作用域链的作用是保证对执行环境有权访问的所有变量和函数的有序访问,通过作用域链,我们可以访问到外层环境的变量和 函数 , 简单来说:内部函数访问外部函数的变量这种链式查找的机制被称为作用域链

谈谈JS的运行机制

1. js单线程

JavaScript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单线程,即同一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情。

2. js事件循环

js代码执行过程中会有很多任务,这些任务总的分成两类:

  • 同步任务

  • 异步任务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同步任务和异步任务,任务还可以更加细分为macrotask(宏任务)和microtask(微任务),js引擎会优先执行微任务

微任务包括了 promise 的回调、node 中的 process.nextTick 、对 Dom 变化监听的 MutationObserver。

宏任务包括了 script 脚本的执行、setTimeout ,setInterval ,setImmediate 一类的定时事件,还有如 I/O 操作、UI 渲
染等。
  1. 首先js 是单线程运行的,在代码执行的时候,通过将不同函数的执行上下文压入执行栈中来保证代码的有序执行。

  2. 在执行同步代码的时候,如果遇到了异步事件,js 引擎并不会一直等待其返回结果,而是会将这个事件挂起,继续执行执行栈中的其他任务

  3. 当同步事件执行完毕后,再将异步事件对应的回调加入到与当前执行栈中不同的另一个任务队列中等待执行。

  4. 任务队列可以分为宏任务对列和微任务对列,当当前执行栈中的事件执行完毕后,js 引擎首先会判断微任务对列中是否有任务可以执行,如果有就将微任务队首的事件压入栈中执行。

  5. 当微任务对列中的任务都执行完成后再去判断宏任务对列中的任务。

最后可以用下面一道题检测一下收获:

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1)
}, 0);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console.log(2);
  resolve()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3)
});
process.nextTick(function () {
  console.log(4)
})
console.log(5)

第一轮:主线程开始执行,遇到setTimeout,将setTimeout的回调函数丢到宏任务队列中,在往下执行new Promise立即执行,输出2,then的回调函数丢到微任务队列中,再继续执行,遇到process.nextTick,同样将回调函数扔到为任务队列,再继续执行,输出5,当所有同步任务执行完成后看有没有可以执行的微任务,发现有then函数和nextTick两个微任务,先执行哪个呢?process.nextTick指定的异步任务总是发生在所有异步任务之前,因此先执行process.nextTick输出4然后执行then函数输出3,第一轮执行结束。

第二轮:从宏任务队列开始,发现setTimeout回调,输出1执行完毕,因此结果是25431

JS延迟加载的方式

JavaScript 是单线程(js不走完下面不会走是因为同步)会阻塞DOM的解析,因此也就会阻塞DOM的加载。所以有时候我们希望延迟JS的加载来提高页面的加载速度。

1.把JS放在页面的最底部

2.script标签的defer属性:脚本会立即下载但延迟到整个页面加载完毕再执行。该属性对于内联脚本无作用 (即没有 「src」 属性的脚本)。

3.是在外部JS加载完成后,浏览器空闲时,Load事件触发前执行,标记为async的脚本并不保证按照指定他们的先后顺序执行, 该属性对于内联脚本无作用 (即没有 「src」 属性的脚本)。

4.动态创建script标签,监听dom加载完毕再引入js文件

宏任务和微任务

js中的一个机制,就是遇到宏任务,先将宏任务放入eventqueue,然后在执行微任务。

宏任务:setTimeout,setInterval,Ajax,DOM事件

微任务:Promise async/await

想明白这个机制 就要理解js单线程。因为JS是单线程语言,只能同时做一件事儿。js任务需要排队顺序执行,如果一个任务时间过长,后边的任务也会等着。假如,我们在请求一个网址时,图片加载很慢,网页总不能一直卡不出来,

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异步来解决了,异步的特点不会阻塞代码的执行 ,解决了单线程等待的这个问题

在执行同步代码的时候,如果遇到了异步事件,js 引擎并不会一直等待其返回结果,而是会将这个事件挂起,继续执行执行栈中的其他任务

异步和单线程是相辅相成的,js是一门单线程语言,所以需要异步来辅助。

宏任务macrotask: 可以理解是每次执行栈执行的代码就是一个宏任务(包括每次从事件队列中获取一个事件回调并放到
   执行栈中执行)。
   常见的宏任务:script, setTimeout, setInterval, setImmediate, I/O, UI rendering。
   
微任务microtask(异步): 可以理解是在当前task执行结束后立即执行的任务。

常见的微任务:process.nextTick(Nodejs),Promise.then(), MutationObserver。

线程,进程?
线程是最小的执行单元,进程是最小的资源管理单元一个线程只能属于一个进程,而一个进程可以有多个线程,但至少有一个线程

内存泄露

如果 那些不再使用的变量,它们所占用的内存 不去清除的话就会造成内存泄漏

比如说:

1、闭包:在闭包中引入闭包外部的变量时,当闭包结束时此对象无法被垃圾回收(GC)。

2、DOM:当原有的DOM被移除时,子结点引用没有被移除则无法回收

3、Times计时器泄露

JS预解析(变量提升),它导致了什么问题?

JS代码在执行前,浏览器会对js代码进行扫描,默认的把所有带var和function声明的变量进行提前的声明或者定义,遵循先解析后使用的原则。 变量提升的表现是,在变量或函数声明之前访问变量或调用函数而不会报错。

原因 JavaScript引擎在代码执行前有一个解析的过程(预编译),创建执行上线文,初始化一些代码执行时需要用到的对象。 当访问一个变量时,会到当前执行上下文中的作用域链中去查找,而作用域链的首端指向的是当前执行上下文的变量对象,这个变量对象是执行上下文的一个属性, 它包含了函数的形参、所有的函数和变量声明,这个对象的是在代码解析的时候创建的。

首先要知道,JS在拿到一个变量或者一个函数的时候,会有两步操作,即解析和执行。

1.在解析阶段 JS会检查语法,并对函数进行预编译。解析的时候会先创建一个全局执行上下文环境,先把代码中即将执行的变量、函数声明都拿出来, 变量先赋值为undefined,函数先声明好可使用。在一个函数执行之前,也会创建一个函数执行上下文环境,跟全局执行上下文类似, 不过函数执行上下文会多出this、arguments和函数的参数。

全局上下文:变量定义,函数声明 函数上下文:变量定义,函数声明,this,arguments

2.在执行阶段,就是按照代码的顺序依次执行。

那为什么会进行变量提升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提高性能
2、容错性更好

(1)提高性能 在JS代码执行之前,会进行语法检查和预编译,并且这一操作只进行一次。这么做就是为了提高性能,如果没有这一步,
    那么每次执行代码前都必须重新解析一遍该变量(函数),而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变量(函数)的代码并不会改变,解析一遍就够了。
    
    在解析的过程中,还会为函数生成预编译代码。在预编译时,会统计声明了哪些变量、创建了哪些函数,并对函数的代码进行压缩,去除注释、
    不必要的空白等。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每次执行函数时都可以直接为该函数分配栈空间(不需要再解析一遍去获取代码中声明了哪些变量,创建了哪些函数),
    并且因为代码压缩的原因,代码执行也更快了。
    
(2)容错性更好 变量提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JS的容错性,看下面的代码:

    a = 1
    var a
    console.log(a) //1
    如果没有变量提升,这段代码就会报错导致的问题
var tmp = new Date();

function fn(){
    console.log(tmp);
    if(false){
        var tmp = 'hello nanjiu';
    }
}
fn();  // undefined
        
    在这个函数中,原本是要打印出外层的tmp变量,但是因为变量提升的问题,内层定义的tmp被提到函数内部的最顶部,
    相当于覆盖了外层的tmp,所以打印结果为undefined。
    var tmp = 'hello nan jiu';
    
    for (var i = 0; i 9c0b22ddf039a5bd7cf4662f4c4f5184 this.i++
    }
});
console.log(a == 1 && a == 2 && a == 3);

为什么0.1+0.2 ! == 0.3,如何让其相等

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

let n1 = 0.1, n2 = 0.2
console.log(n1 + n2)  // 0.30000000000000004

这里得到的不是想要的结果,要想等于0.3,就要把它进行转化:

(n1 + n2).toFixed(2) // 注意,toFixed为四舍五入
复制代码
toFixed(num) 方法可把 Number 四舍五入为指定小数位数的数字。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计算机是通过二进制的方式存储数据的,所以计算机计算0.1+0.2的时候,实际上是计算的两个数的二进制的和

es6部分面试题

1、 ES6 新增特性

  1. 新增了块级作用域(let,const)

  2. 提供了定义类的语法糖(class)

  3. 新增了一种基本数据类型(Symbol)

  4. 新增了变量的解构赋值

  5. 函数参数允许设置默认值,引入了 rest 参数,新增了箭头函数

  6. 数组新增了一些 API,如 isArray / from / of 方法;数组实例新增了entries(),keys() 和 values() 等方法

  7. 对象和数组新增了扩展运算符

  8. ES6 新增了模块化(import/export)

  9. ES6 新增了 Set 和 Map 数据结构

  10. ES6 原生提供 Proxy 构造函数,用来生成 Proxy 实例

  11. ES6 新增了生成器(Generator)和遍历器(Iterator)

2、require与import的区别和使用(CommonJS规范和es6规范)

1、import是ES6中的语法标准也是用来加载模块文件的,import函数可以读取并执行一个JavaScript文件,然后返回该模块的export命令指定输出的代码。export与export default均可用于导出常量、函数、文件、模块export可以有多个,export default只能有一个。

2、require 定义模块module变量代表当前模块,它的exports属性是对外的接口。通过exports可以将模块从模块中导出,其他文件加载该模块实际上就是读取module.exports变量,他们可以是变量、函数、对象等。在node中如果用exports进行导出的话系统会系统帮您转成module.exports的,只是导出需要定义导出名。

require与import的区别

1,require是CommonJS规范的模块化语法,import是ECMAScript 6规范的模块化语法;

2,require是运行时加载,import是编译时加载;

3,require可以写在代码的任意位置,import只能写在文件的最顶端且不可在条件语句或函数作用域中使用;

4,require通过module.exports导出的值就不能再变化,import通过export导出的值可以改变;

5;require通过module.exports导出的是exports对象,import通过export导出是指定输出的代码;

6,require运行时才引入模块的属性所以性能相对较低,import编译时引入模块的属性所所以性能稍高。

3、箭头函数

js中我们在调⽤函数的时候经常会遇到this作⽤域的问题,这个时候ES6给我们提箭头函数

1、 箭头函数是匿名函数不能作为构造函数,不能使用new

2、 箭头函数不绑定arguments,取而代之用rest参数…解决,

3、 this指向不同,箭头函数的this在定义的时候继承自外层第一个普通函数的this

4、 箭头函数通过call()或apply()调用一个函数,只传入了一个参数,对this并没有影响.

5、 箭头函数没有prototype(原型),所以箭头函数本身没有this

6、 箭头函数不能当做Generator函数,不能使用yield关键字、

7、 写法不同,箭头函数把function省略掉了 ()=> 也可以吧return 省略调 写法更简洁

8、箭头函数不能通过call()、apply()、bind()方法直接修改它的this指向。

4、简述 let const var 的区别 以及使用场景

  • var let 是用来声明变量的,而const是声明常量的 var
1.var声明的变量存在变量提升,即变量可以在声明之前调用,值为undefined    
2、一个变量可多次声明,后面的声明会覆盖前面的声明    
3、在函数中使用var声明变量的时候,该变量是局部的作用域只在函数内部,而如果在函数外部使用 var,该变量是全局的
  • let
1、不存在变量提升,let声明变量前,该变量不能使用。就是 let 声明存在暂时性死区       
2、let命令所在的代码块内有效,在块级作用域内有效,作用域只是在花括号里面       
3、let不允许在相同作用域中重复声明,注意是相同作用域,不同作用域有重复声明不会报错
  • const
1、const声明一个只读的常量,声明后,值就不能改变      
2、let和const在同一作用域不允许重复声明变量const声明一个只读的常量。一旦声明,常量的值就不能改变,但对于对象和数据这种  引用类型,内存地址不能修改,可以修改里面的值。    
3、let和const不存在变量提升,即它们所声明的变量一定要在声明后使用,否则报错

4、能用const的情况下尽量使用const,大多数情况使用let,避免使用var。 const > let > var const声明的好处,一让阅读代码的人知道该变量不可修改,二是防止在修改代码的过程中无意中修改了该变量导致报错,减少bug的产生

5、map和forEach的区别

相同点

都是循环遍历数组中的每一项 forEach和map方法里每次执行匿名函数都支持3个参数,参数分别是item(当前每一项)、index(索引值)、arr(原数组),需要用哪个的时候就写哪个 匿名函数中的this都是指向window 只能遍历数组

注意:forEach对于空数组是不会调用回调函数的。

不同点

map方法返回一个新的数组,数组中的元素为原始数组调用函数处理后的值。(原数组进行处理之后对应的一个新的数组。) map()方法不会改变原始数组 map()方法不会对空数组进行检测 forEach()方法用于调用数组的每个元素,将元素传给回调函数.(没有return,返回值是undefined)

6、promise的解释

1、Promise 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案,主要用于异步计算,支持链式调用,可以解决回调地狱 的问题,自己身上有all、reject、resolve、race 等方法,原型上有then、catch等方法。

2、可以将异步操作队列化,按照期望的顺序执行,返回符合预期的结果,可以在对象之间传递和操作 promise,帮助我们处理队列

3、promise 有三个状态:pending[待定]初始状态,fulfilled[实现]操作成功,rejected[被否决]操作失败

4、Promise 对象状态改变:从pending变为fulfilled和从pending变为rejected。只要这两种情况发生,状态就凝固了,不会再变了

5、如果不设置回调函数,Promise内部抛出的错误,不会反应到外部,但是写了then 和 catch ,会被then的第二个参数 或 catch所捕获

  • promise 的 then 为什么可以支持链式调用

promise 的then会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对象,能保证 then 方 可以进行链式调用

补充:

Promise.all哪怕一个请求失败了也能得到其余正确的请求结果的解决方案

Promise.all默认只要有一个错误就直接返回错误。promise.all中任何一个promise 出现错误的时候都会执行reject,导致其它正常返回的数据也无法使用
Promise.all(
  [
    Promise.reject({ code: 500, msg: "服务异常" }),
    Promise.resolve({ code: 200, list: [] }),
    Promise.resolve({ code: 200, list: [] })
  ].map(p => p.catch(e => e))
)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res);
  })
  .catch(error => {
    console.log("error=>", error);
  });
res=> [ { code: 500, msg: '服务异常' },
  { code: 200, list: [] },
  { code: 200, list: [] } ]
核心内容是map方法,map的每一项都是promise,catch方法返回值会被promise.reslove()包裹,这样传进promise.all的数据都是resolved状态的。

// 使用Promise.all 其中id为69的商品,返回失败,会导致整个Promise接受到reject状态.
// 所以进行改造, p catch 得到的err  为返回失败抛出的信息, 进行置空
.map(p => p.catch(err => '')))

6、async、await的原理

Async 和 await 是一种同步的写法,但还是异步的操作,两个必须配合一起使用

함수 앞의 async 키워드는 함수 내부에 비동기 작업이 있음을 나타냅니다. 이 함수가 호출되면 Promise 객체가 즉시 반환됩니다.

await는 표현식을 형성하는 데 사용되는 연산자입니다. Wait 표현식의 결과는 그것이 Promise인 경우 결과를 반환할 때까지 기다립니다. , 일반 함수에 직접 연결할 수 있습니다.

await는 async와 함께 사용해야 합니다. 비동기 메소드 차단

await 뒤에 Promise 객체가 없으면 해당 값이 직접 반환되며, 이는 비동기 함수에만 나타날 수 있습니다. 직접 사용

await 문 후 Promise 객체가 거부 상태가 되면 전체 비동기 기능이 중단되고 후속 프로그램이 더 이상 실행되지 않습니다

사용 시나리오:

내 프로젝트에서: 요구 사항: 첫 번째 단계를 실행하고 첫 번째 단계의 결과를 두 번째 단계로 반환하여 사용합니다. ajax에서는 먼저 인터페이스의 반환 데이터를 가져온 다음 첫 번째 단계에서 반환된 데이터를 사용하여 두 번째 단계의 인터페이스 호출을 실행하여 비동기 작업을 수행합니다.

7. 구조 분해 할당

ES6에서는 특정 조건에 따라 배열과 객체에서 값을 추출할 수 있습니다. 패턴, 구조 분해 할당이라고 하는 변수에 값을 할당합니다.

몇 가지 일반적인 방법은

1입니다. 2.변수 교환

3. 남은 배열을 변수에 할당

구조체 배열과 객체 문자열의 차이점

object Destructuring은 배열과 비슷하지만 다릅니다. 배열의 요소는 순서대로 정렬되며 변수의 값은 위치에 따라 결정됩니다.

객체의 속성에는 순서가 없습니다. 올바른 값을 얻으려면 변수의 이름이 속성과 동일해야 합니다. 문자열은 구조를 해제하고 값을 할당할 수도 있습니다. 문자열은 배열형 객체로 변환됩니다.

내 프로젝트에서

: 대상 객체 또는 배열에서 원하는 변수를 추출합니다. 가장 일반적으로 사용되는 시나리오는 다음과 같습니다. element-ui 및 vant-ui는 요청 시 도입되어 인터페이스에 데이터 반환을 요청하고 원하는 데이터를 추출합니다.

8. for...in iteration과 for...of의 차이점은 무엇인가요?

1. 객체 속성 반복, for...in을 사용하고 배열을 순회할 때 for...of를 사용합니다.

2. for in은 배열의 인덱스를 순회하는 반면, for of는 배열 요소 값을 순회합니다.

3. for...of는 일반 객체를 반복할 수 없으며 Object를 전달해야 합니다. Keys()는

4와 함께 사용됩니다. 순회 순서는 숫자가 먼저이고 기호 속성은 순회 객체의 관점에서 볼 수 있습니다. , for···in은 객체의 키를 순회하지만 for···of는 직접 오류를 보고합니다.

9. 발전기에 대해 알고 계시나요?

Generator도 ES6에서 제공하는 비동기 프로그래밍 솔루션입니다. 구문 동작은 기존 함수 function *(){}
    과 완전히 다릅니다.
  • 생성기 기능은 여러 내부 상태를 캡슐화하는 상태 기계이며, 탐색 객체 생성 기능이기도 합니다.

  • Generator는 섹션 단위로 실행되며, Yield를 일시정지하고 다음 메소드를 시작할 수 있습니다. 각 반환은 Yield 이후의 표현식 결과이므로

    함수는 비동기 작업을 동기화하는 데 매우 적합합니다.
  • GeneratorGenerator

  • Interator` 인터페이스...)
  • 并不是为异步而设计出来的,它还有其他功能(对象迭代、控制输出、部署

    함수는
  • 개체를 반환하므로
  • 을 통해 순회할 수도 있습니다. 기본 개체에는 순회 인터페이스가 없으므로 기능 이 인터페이스를 사용하면

    을 사용하여 GeneratorIteratorfor...ofGeneratorfor...of

    promise, Generator, async/await 비교를 순회할 수 있습니다.

Promise와 async/await는 비동기 작업을 처리하는 데 특별히 사용됩니다. Generator는 비동기 작업용으로 설계되지 않았습니다. 다른 기능(객체 반복, 제어 출력, Interator 인터페이스 배포...)이 있습니다.

Promise 작성 코드는 Generator 및 async보다 더 복잡하고 읽기가 약간 어렵습니다.
Generator와 async는 비동기 상황을 처리하기 위해 Promise 개체와 쌍을 이루어야 합니다.

Async는 본질적으로 Generator의 구문 설탕입니다. Generator 함수를 자동으로 실행하는 방법 비동기는 사용하기 더 간결합니다. 동기 형식으로 비동기 코드를 작성하는 것이 비동기 프로그래밍의 궁극적인 솔루션입니다

10、js构造函数的静态成员和实例成员

js的构造函数(在别的后台语言上叫做类)上可以添加一些成员,可以在构造函数内部的this上添加,可以在构造函数本身上添加,通过这两种方式添加的成员,就分别称为实例成员和静态成员

实例成员:构造函数中this上添加的成员 静态成员:构造函数本身上添加的成员

实例成员,只能由实例化的对象来访问 静态成员,只能由构造函数本身来访问 实例化对象的proto指向构造函数的prototype属性指向的对象,实例化的对象可以访问到它后者身上的成员

构造函数生成实例的执行过程:使用面向对象编程时,new关键字做了什么?

  1. 新建了一个Object对象

  2. 修改构造函数this的指向,是其指向新建的Object对象,并且执行构造函数

  3. 为Object对象添加了一个proto属性,是其指向构造函数的prototype属性

  4. 将这个Object对象返回出去

11、set和map数据结构有哪些常用的属性和方法?

set数据的特点是数据是唯一的

const set1 = new Set()

增加元素 使用 add
set2.add(4)

是否含有某个元素 使用 has
console.log(set2.has(2)) 

查看长度 使用 size
console.log(set2.size) 

删除元素 使用 delete
set2.delete(2)

size: 返回Set实例的成员总数。
add(value):添加某个值,返回 Set 结构本身。
delete(value):删除某个值。
clear():清除所有成员,没有返回值。

Set的不重复性

传入的数组中有重复项,会自动去重
const set2 = new Set([1, 2, '123', 3, 3, '123'])

Set`的不重复性中,要注意`引用数据类型和NaN
两个对象都是不用的指针,所以没法去重
const set1 = new Set([1, {name: '孙志豪'}, 2, {name: '孙志豪'}])

如果是两个对象是同一指针,则能去重
const obj = {name: '我们一样'}
const set2 = new Set([1, obj, 2, obj])

NaN !== NaN,NaN是自身不等于自身的,但是在Set中他还是会被去重
const set = new Set([1, NaN, 1, NaN])

map数据结构

Map`对比`object`最大的好处就是,key不受`类型限制

定义map
const map1 = new Map()

新增键值对 使用 set(key, value)
map1.set(true, 1)

判断map是否含有某个key 使用 has(key)
console.log(map1.has('哈哈')) 

获取map中某个key对应的value
console.log(map1.get(true)) 

删除map中某个键值对 使用 delete(key)
map1.delete('哈哈')


定义map,也可传入键值对数组集合
const map2 = new Map([[true, 1], [1, 2], ['哈哈', '嘻嘻嘻']])
console.log(map2) // Map(3) { true => 1, 1 => 2, '哈哈' => '嘻嘻嘻' }

12、proxy 的理解

Proxy 对象用于创建一个对象的代理,从而实现基本操作的拦截和自定义(如属性查找、赋值、枚举、函数调用等)。

Proxy 可以理解成,在目标对象之前架设一层“拦截”,外界对该对象的访问,都必须先通过这层拦截,因此提供了一种机制,可以对外界的访问进行过滤和改写。Proxy 这个词的原意是代理,用在这里表示由它来“代理”某些操作,可以译为“代理器”。

13、Es6中新的数据类型symbol

symbol 是es6 加入的,是一个基本数据类型,它代表的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值,SYMBOL 值是由 SYMBOL函数生成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定义对象的属性名字可以是原有的字符串 也可以是 symbol 类型的,symbol 可以保证不与其他属性名冲突,减少了bug的产生,

如果那 symbol 对比的话 就是会返回 false

symbol 他是一个原始类型的值就,不可以使用 new 关键字,symbol不是对象 没有迭代器的接口 不能去添加属性值,他是类似于字符串的一种类型

symbol 不能用来四则运算,否则会报错,只能用显示的方式转为字符串

symbol 参数里的 a 表示一种修饰符 对当前创建的 symbol 的一种修饰,作为区分 ,否则会混淆

14、iterator == iteration (遍历器的概念)

遍历器(Iterator)就是这样一种机制。它是一种接口,为各种不同的数据结构提供统一的访问机制。任何数据结构只要部署 Iterator 接口,就可以完成遍历操作

Iterator 的作用有三个:一是为各种数据结构,提供一个统一的、简便的访问接口;二是使得数据结构的成员能够按某种次序排列;三是 ES6 创造了一种新的遍历命令for...of循环,Iterator 接口主要供for...of消费。

其实iteration == iterator 有三个作用:

  1. 为各种数据结构,提供一个统一的、简便的访问接口;

  2. 使得数据结构的成员能够按某种次序排列;

  3. 主要供for...of消费

15、Object.assign

Object.assign可以实现对象的合并。它的语法是这样的: Object.assign(target, ...sources)

Object.assign会将source里面的可枚举属性复制到target。如果和target的已有属性重名,则会覆盖。同时后续的source会覆盖前面的source的同名属性。

Object.assign复制的是属性值,如果属性值是一个引用类型,那么复制的其实是引用地址,就会存在引用共享的问题

Array.from()方法就是将一个类数组对象或者可遍历对象转换成一个真正的数组。

那么什么是类数组对象呢?所谓类数组对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具有length属性的对象。

  • 将类数组对象转换为真正数组:

let arrayLike = {
    0: 'tom', 
    1: '65',
    2: '男',
    3: ['jane','john','Mary'],
    'length': 4
}
let arr = Array.from(arrayLike)
console.log(arr) // ['tom','65','男',['jane','john','Mary']]

那么,如果将上面代码中 length 属性去掉呢?实践证明,答案会是一个长度为0的空数组。

这里将代码再改一下,就是具有 length 属性,但是对象的属性名不再是数字类型的,而是其他字符串型的,代码如下:

let arrayLike = {
    'name': 'tom', 
    'age': '65',
    'sex': '男',
    'friends': ['jane','john','Mary'],
    length: 4
}
let arr = Array.from(arrayLike)
console.log(arr)  // [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

会发现结果是长度为4,元素均为 undefined 的数组

由此可见,要将一个类数组对象转换为一个真正的数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该类数组对象必须具有 length 属性,用于指定数组的长度。如果没有 length 属性,那么转换后的数组是一个空数组。

2、该类数组对象的属性名必须为数值型或字符串型的数字

16、谈谈你对模块化开发的理解?

我对模块的理解是,一个模块是实现一个特定功能的一组方法。在最开始的时候,js 只实现一些简单的功能,所以并没有模块的概念 ,但随着程序越来越复杂,代码的模块化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由于函数具有独立作用域的特点,最原始的写法是使用函数来作为模块,几个函数作为一个模块,但是这种方式容易造成全局变量的污 染,并且模块间没有联系。

后面提出了对象写法,通过将函数作为一个对象的方法来实现这样解决了直接使用函数作为模块的一些缺点,但是这种办法会暴露所 有的所有的模块成员,外部代码可以修改内部属性的值。

现在最常用的是立即执行函数的写法,通过利用闭包来实现模块私有作用域的建立,同时不会对全局作用域造成污染。

17、js 的几种模块规范?

js 中现在比较成熟的有四种模块加载方案:

  • 第一种是 CommonJS 方案,它通过 require 来引入模块,通过 module.exports 定义模块的输出接口。这种模块加载方案是服务器端的解决方案,它是以同步的方式来引入模块的,因为在服务端文件都存储在本地磁盘,所以读取非常快,所以以同步的方式加载没有问题。但如果是在浏览器端,由于模块的加载是使用网络请求,因此使用异步加载的方式更加合适。

  • 第二种是 AMD 方案,这种方案采用异步加载的方式来加载模块,模块的加载不影响后面语句的执行,所有依赖这个模块的语句都定义在一个回调函数里,等到加载完成后再执行回调函数。require.js 实现了 AMD 规范。

  • 第三种是 CMD 方案,这种方案和 AMD 方案都是为了解决异步模块加载的问题,sea.js 实现了 CMD 规范。它和require.js的区别在于模块定义时对依赖的处理不同和对依赖模块的执行时机的处理不同。

  • 第四种方案是 ES6 提出的方案,使用 import 和 export 的形式来导入导出模块。

加油快通关了,通关了你会有收获的。

vue面试题


核心原理部分

mvc mvvm和mvp的区别

MVVM 就是 Model-View-ViewModel 的缩写,MVVM 将视图和业务逻辑分开。

View:视图层,Model 数据模型,而 ViewModel 是把两者建立通信的桥梁。

MVVM 프레임워크에서는 View와 Model이 직접 연결되지 않지만 ViewModel을 통해 상호 작용합니다. View와 ViewModel, Model과 ViewModel 사이의 상호 작용은 양방향이므로 View 데이터의 변경 사항이 Model에 동기화되고 Model 데이터의 변경 사항이 View에 즉시 반영됩니다. 두 사람은 실시간으로 업데이트되며 서로에게 영향을 미친다고 할 수 있다. ViewModel은 양방향 데이터 바인딩을 통해 View 레이어와 Model 레이어를 연결하며, View와 Model 간의 동기화는 완전 자동으로 이루어집니다. 따라서 개발자는 비즈니스 로직에만 집중하면 되며, 수동으로 조작할 필요가 없습니다. DOM이며 데이터 상태의 동기화에 주의할 필요가 없습니다. 이는 모두 MVVM ,

에서 관리됩니다. 전반적으로 MVVM은 MVC 간의 종속성을 단순화할 뿐만 아니라 비즈니스와 인터페이스뿐 아니라 데이터 문제도 해결합니다. 잦은 업데이트 문제를 해결하기 위해 더 이상 DOM 요소를 조작하기 위해 선택기를 사용할 필요가 없습니다. MVVM에서는 View가 Model의 존재를 알지 못하고 Model과 ViewModel이 View를 관찰할 수 없기 때문에 이러한 낮은 결합 모드는 코드의 재사용성을 향상시킵니다.

[장점]

데이터 소스와 뷰는 양방향 바인딩을 구현하여 데이터 일관성을 매우 잘 달성합니다. 여러 뷰 레이어로.

[단점]

dataBinding을 사용하기 때문에 메모리 오버헤드가 많이 추가되고, 프로그램의 컴파일 시간도 늘어납니다. 데이터 바인딩으로 인해 버그 디버깅이 어려워집니다. 인터페이스에 이상이 보이는 경우, View 코드에 버그가 있을 수도 있고, Model 코드에 문제가 있을 수도 있습니다.

MVC의 정식 명칭은 Model View Controller, - View - Controller의 약어, 소프트웨어 설계 모델
- Model: 애플리케이션의 데이터 로직을 처리하는데 사용되는 부분입니다. 일반적으로 모델 객체는 데이터베이스
의 데이터에 액세스하는 역할을 담당합니다. - 보기: 데이터 표시를 처리하는 애플리케이션의 일부입니다. 일반적으로 뷰는 모델 데이터를 기반으로 생성됩니다
- 컨트롤러: 사용자 상호작용을 처리하는 애플리케이션의 일부입니다. 일반적으로 컨트롤러는 뷰에서 데이터를 읽고, 사용자 입력을 제어하고, 모델에 데이터를 보내는 역할을 담당합니다. 또한 뷰

[장점]

을 사용하여 모델 데이터를 표시할 수도 있습니다. 유지관리가 간편하고 분업이 용이하며 협업이 용이하고 재사용성이 높다

[단점]

프로젝트 아키텍처가 복잡해지고 개발자 요구사항이 높다

MVP MVP 도출 클래식 모델 MVC Evolved와 기본 아이디어는 비슷합니다. Controller/Presenter는 논리 처리를 담당하고, Model은 데이터를 제공하며, View는 표시를 담당합니다. MVP에서는 View가 Model을 직접 사용하지 않습니다. (MVC에서).

Vue 기본 구현 원칙

vue.js는 게시자-구독자와 결합된 데이터 하이재킹을 사용합니다. 모델 방식으로 Object.defineProperty()를 통해 각 속성의 setter 및 getter를 하이재킹하고, 데이터가 변경되면 구독자에게 메시지를 게시하고, 해당 청취 콜백을 트리거합니다. Vue는 일반적인 MVVM 프레임워크이며 모델(Model)은 단지 일반 JavaScript 개체를 수정하면 보기가 자동으로 업데이트됩니다. 이 디자인은 상태 관리를 매우 간단하고 직관적으로 만듭니다.

Observer(데이터 리스너): Observer의 핵심은 Object.defineProprtty()를 통해 데이터 변경을 모니터링하는 것입니다. 이 함수 내에서 setter를 정의할 수 있습니다. 및 getter가 있으며, 데이터가 변경될 때마다 setter가 트리거됩니다. 이때 Observer는 Watcher인 구독자에게 알림을 보냅니다

컴파일(명령어 파서): 컴파일이 하는 주요 작업은 템플릿 명령어를 구문 분석하고 변수를 바꾸는 것입니다. 그런 다음 렌더링 페이지 보기를 초기화하고 각 명령에 해당하는 노드에 업데이트 기능을 바인딩한 다음 식별 데이터에 대한 구독자를 추가하면 알림을 받고 보기를 업데이트합니다

Watcher(구독 작성자): Observer와 Compile 간의 통신 브릿지로서 Watcher 구독자는 주로 다음 작업을 수행합니다.

  1. 다음과 같은 경우 속성 구독자(dep)로 이동합니다. 인스턴스화합니다.

  2. update() 메서드가 있어야 합니다.

  3. dep.notice()에서 속성 변경 알림을 받으면 자신만의 update() 메소드를 호출할 수 있으며 Compile

Vue 템플릿 컴파일 원칙에 바인딩된 콜백을 트리거합니다.

vue의 템플릿은 브라우저 표준에 속하지 않고 올바른 HTML 구문이 아니기 때문에 브라우저에서 구문 분석하고 렌더링할 수 없습니다. 브라우저가 이 함수를 실행하고 해당 HTML 요소를 렌더링할 수 있도록 JavaScript 함수로 변환되어 보기가 실행될 수 있습니다.

Vue의 컴파일 과정은 템플릿을 렌더링 함수로 변환하는 것입니다. 이 과정은 다음 세 단계로 나누어집니다.

첫 번째 단계는 템플릿 문자열을 요소 AST( 파서)

두 번째 단계는 주로 가상 DOM 렌더링 최적화에 사용되는 AST를 정적으로 표시하는 것(옵티마이저)

세 번째 단계는 요소 AST를 사용하여 렌더링 함수 코드를 생성하는 것입니다. 문자열(코드 생성기)

vue虚拟dom,diff算法

虚拟 DOM,其实就是用对象的方式取代真实的 DOM 操作,把真实的 DOM 操作放在内存当中,在内存中的对象里做模拟操作。当页面打开时浏览器会解析 HTML 元素,构建一颗 DOM 树,将状态全部保存起来,在内存当中模拟我们真实的 DOM 操作,操作完后又会生成一颗 dom 树,两颗 DOM 树进行比较,根据 diff 算法比较两颗 DOM 树不同的地方,只渲染一次不同的地方。

(个人理解)虚拟dom他不并不是真实的 dom ,是根据模板生成一个js对象(使用createElement,方法),根据这个js对象再去生成真实的dom,对复杂的文档DOM结构,提供一种方便的工具,进行最小化的DOM操作 ,是可以快速的渲染和高效的更新元素,提高浏览器的性能,

例如,一个 ul 标签下很多个 li 标签,其中只有一个 li 有变化,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新的 ul 去替代旧的 ul,因为这些不必要的 DOM 操作而造成了性能上的浪费,但是如果直接使用虚拟节点覆盖旧节点的话,减少了很多的不必要的 DOM 操作。

我们在渲染页面的时候 会对新的虚拟dom和旧的虚拟dom进行对比 只渲染不同的地方,而不再是像之前只要发生变化,全部的真实dom都要重新渲染,所以提高了渲染的效率。

缺点:首次渲染大量DOM时,由于多了一层虚拟DOM的计算,会比innerHTML插入慢

diff算法

diff 算法是一种通过同层的树节点进行比较的高效算法,比较方式:diff整体策略为:深度优先,同层比较

diff算法 当data发生改变 会根据新的数据生成一个新的虚拟dom ,新的虚拟dom和旧的虚拟dom进行对比,这个对比的过程就是diff算法,会找到不同地方,只去渲染不同的地方,总的来说就是减少DOM,重绘和回流。

为什么要用虚拟DOM来描述真实的DOM呢?

创建真实DOM成本比较高,如果用 js对象来描述一个dom节点,成本比较低,另外我们在频繁操作dom是一种比较大的开销。所以建议用虚拟dom来描述真实dom。

响应式原理

 vue的响应式原理?
   什么是响应式,“响应式”,是指当数据改变后,Vue 会通知到使用该数据的代码。例如,视图渲染中使用了数据,数据改变后,视图也会自动更新。
   Vue 的响应式原理是核心是通过 ES5 的保护对象的 Object.defindeProperty 中的访问器属性中的 get 和 set 方法,data 中声明的属性都被添加了访问器属性,当读取 data 中的数据时自动调用 get 方法,当修改 data 中的数据时,自动调用 set 方法,检测到数据的变化,会通知观察者 Wacher,观察者 Wacher自动触发重新render 当前组件(子组件不会重新渲染),生成新的虚拟 DOM 树,Vue 框架会遍历并对比新虚拟 DOM 树和旧虚拟 DOM 树中每个节点的差别,并记录下来,最后,加载操作,将所有记录的不同点,局部修改到真实 DOM 树上。

   
   
Object.defineProperty怎么用, 三个参数?,有什么作用啊?
     Object.defineProperty() 方法会直接在一个对象上定义一个新属性,或者修改一个对象的现有属性,并返回此对象。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prop, {})
     obj:需要定义属性的对象
     prop:需要定义的属性
     {}:要定义或修改的属性描述符。
     value: "18",         // 设置默认值得
     enumerable: true,    //这一句控制属性可以枚举 enumerable 改为true 就可以参与遍历了   默认值false
     writable: true,      // 控制属性可以被修改   默认值false
     configurable: true,  // 控制属性可以被删除   默认值false
      get // 当有人读取 prop 的时候  get函数就会调用,并且返回就是 sss 的值
      set // 当有人修改 prop 的时候  set函数就会调用, 有个参数这个参数就是修改后的值

     
Object.defineProperty 能定义symbol类型吗? 
       在ES6中,由于 Symbol类型的特殊性,用Symbol类型的值来做对象的key与常规的定义或修改不同,而Object.defineProperty 是定        义key为Symbol的属性的方法之一。
    
   
    
vue2和vue3的响应式原理都有什么区别呢?
vue2 用的是 Object.defindProperty 但是vue3用的是Proxy 
Object.defindProperty虽然能够实现双向绑定了,但是还是有缺点,只能对对象的属性进行数据劫持,所以会深度遍历整个对象,不管层级有多深,只要数组中嵌套有对象,就能监听到对象的数据变化无法监听到数组的变化,Proxy就没有这个问题,可以监听整个对象的数据变化,所以用vue3.0会用Proxy代替definedProperty。

上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我们点击按钮想要根据数组 arr 的下标改变其元素的时候,你会发现 data 中的数据改变了,但是页面中的数据并没有改变。
         我会用  this.$set( target, key, value ) 来解决
       参数:
         {Object | Array} target
         {string | number} propertyName/index
         {any} value 
         第一参数时指定要修改的数据 (target)
         第二个参数就是你要设置数据的下标或者是属性名
         第三个参数就是现在要修改的数据 (重新赋的值)
改变/添加 对象属性的时候:this.$set(data 实例,"属性名(添加的属性名)","属性值(添加的属性值)")
改变/添加 数组属性的时候:this.\$set(data 实例,数组下标,"改变后的元素(添加的元素)")

原因 : vue在创建实例的时候把data深度遍历所有属性,并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把这些属性全部转为 getter/setter。让 Vue 追踪依赖,在属性被访问和修改时通知变化。所以属性必须在 data 对象上存在才能让 Vue 转换它,这样才能让它是响应的。

为什么要用  this.$set  呢? this.$set是干什么的?
      当你发现你给对象加了一个属性,在控制台能打印出来,但是却没有更新到视图上时,也许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this.$set()这个方法了,简单来说this.$set的功能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啦。官方解释:向响应式对象中添加一个属性,并确保这个新属性同样是响应式的,且触发视图更新。它必须用于向响应式对象上添加新属性,因为 Vue 无法探测普通的新增属性 (比如 this.myObject.newProperty = 'hi'),你会发现vue官网是vue.set,vue.set的用法


       
那 Vue.set 和 this.$set 有什么区别 ?
    Vue.set( ) 是将 set 函数绑定在 Vue 构造函数上,this.$set() 是将 set 函数绑定在 Vue原型上。

vue双向数据绑定原理?

是采用数据劫持结合发布者-订阅者模式的方式,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来劫持各个属性的setter,getter,在数据变动时发布消息给订阅者,触发相应的监听回调从而达到数据和视图同步。

主要分为四部分

1、 observer 主要是负责对Vue数据进行递归遍历,使其数据拥有get和set方法,当有数据给某个对象值赋值,就触发 setter 就监听到数据的变化了。( 如有变动可拿到最新值并通知订阅者 )

2、compile 指令解析器负责绑定数据和指令解析。 将模板中的变量替换成数据,然后初始化渲染页面视图,并将每个指令对应的节点绑定更新函数。一旦数据有变动,收到通知,更新视图

3、 订阅者 watcher : Watcher订阅者是Observer和Compile之间通信的桥梁,主要做的事情是 负责数据监听,当数据发生改变,能调用自身的update()方法,并触发Compile中绑定的更新函数

4、实现一个订阅器 dep: 采用发布者订阅者模式,用来收集订阅者的 watcher,对监听器 observer 和订阅者 watcher 进行统一管理

vue3的Proxy 相比于 vue2的defineProperty 的优势

在vue3 中
Vue3是通过Object.define.proxy 对对象进行代理,从而实现数据劫持。使用Proxy 的好处是它可以完美的监听到任何方式的数据改变,唯一的缺点是兼容性的问题,因为 Proxy 是 ES6 的语法

Vue3.0 摒弃了 Object.defineProperty,改为基于 Proxy 的观察者机制探索。
首先说一下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缺点:
Object.defineProperty 无法监控到数组下标的变化,导致直接通过数组的下标给数组设置值,不能实施响应。 this.$set()解决
Object.defineProperty 只能劫持对象的属性,因此我们需要对每个对象的每个属性进行遍历。Vue2.X 里,是通过递归 + 遍历 data 对象来实现对数据的监控的,如果属性值也是对象那么需要深度遍历,显然如果能劫持一个完整的对象才是更好的选择。


而要取代它的 Proxy 有以下两个优点
可以劫持整个对象,并返回一个新对象。有多种劫持操作(13 种)

补充:
Proxy 用于创建一个对象的代理,从而实现基本操作的拦截和自定义(如属性查找、赋值、枚举、函数调用等)。 mdn
Proxy 是 ES6 新增的一个属性,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代理,用在这里表示由它来“代理”某些操作。Proxy 让我们能够以简洁易懂的方式控制外部对象的访问,其功能非常类似于设计模式中的代理模式。



1、vue 中数组中的某个对象的属性发生变化,视图不更新如何解决?
 Object.defineProperty 无法监控到数组下标的变化,导致直接通过数组的下标给数组设置值,不能实施响应。 this.$set()解决

 问题原因:因为 vue 的检查机制在进行视图更新时无法监测 数组中的对象的某个属性值的变化。解决方案如下
方案一:利用  this.set(this.obj,key,val)
例:this.set(this.obj,‘k1’,‘v1’)
方案二:就利用 Object.assign({},this.obj)创建新对象  
如果是数组就 Object.assign([],this.obj)
如果是对象就 Object.assign({},this.obj)。

vue.js的两个核心是什么

灵活的组件应用,高效的数据绑定

渐进式框架的理解,vue数据驱动的理解

渐进式代表的含义是:主张最少——它是一个轻量级框架,只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没有做不该做的事

每个框架都不可避免会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从而会对使用者有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就是主张,主张有强有弱,它的强势程度会影响在业务开发中的使用方式。

这里的vue数据驱动的是视图,也就是DOM元素,指的是让DOM的内容随着数据的改变而改变框架的理解

Vue的SSR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SSR全称Server Side Render

  • 有利于SEO:由于是在服务端,将数据填充进HTML之后再推送到浏览器,所以有利于SEO的爬取

  • 首屏渲染快

SSR的缺点:

  • 开发条件会受到限制,服务器端渲染只支持beforeCreate和created两个钩子;

  • 当需要一些外部扩展库时需要特殊处理,服务端渲染应用程序也需要处于Node.js的运行环境;

  • 更多的服务端负载。

vue3.0 与 vue2.0 的区别

1.性能提升

更小巧,更快速;支持摇树优化。支持 Fragments (支持多个根节点)和跨组件渲染;支持自定义渲染器。

2.API 变动

Vue2使用 选项类型API(Options API) 对比Vue3 合成型API(Composition API)

optionsApi 使用传统api中,新增一个需求,要在data,methods,computed中修改

compositionApi 我们可以更加优雅的组织我们的代码,函数,让我们的代码更加有序的组合在一起

3.重写虚拟 DOM (Virtual DOM Rewrite)

随着虚拟 DOM 重写,减少 运行时(runtime)开销。重写将包括更有效的代码来创建虚拟节点。

vue3 没有了过滤器

双向数据绑定 从 Object.defineProperty() 变成了 proxy,通过下标修改数组变化了视图数据没发生变化 this.$set() vue3不需要

  1. 双向数据绑定原理发生了改变,使用proxy替换Object.defineProerty,使用Proxy的优势:

  • 可直接监听数组类型的数据变

  • 监听的目标为对象本身,不需要像Object.defineProperty一样遍历每个属性,有一定的性能提升

  • 可直接实现对象属性的新增/删除

setup 函数

3.0新加入了TypeScript以及PWA支持

默认使用懒加载

可以不用加上key

vue3 的watch监听可以进行终止监听

生命周期有了一定的区别 Vue2--------------vue3

beforeCreate  -> setup()    开始创建组件之前,创建的是data和method
created    -> setup()
beforeMount  -> onBeforeMount   组件挂载到节点上之前执行的函数。
mounted    -> onMounted 组件挂载完成后执行的函数
beforeUpdate  -> onBeforeUpdate 组件更新之前执行的函数。
updated    -> onUpdated 组件更新完成之后执行的函数。
beforeDestroy -> onBeforeUnmount    组件挂载到节点上之前执行的函数。
destroyed   -> onUnmounted  组件卸载之前执行的函数。
activated   -> onActivated  组件卸载完成后执行的函数
deactivated  -> onDeactivated

vue 与 react的区别

相同点 :

  • 都是使用了虚拟dom

  • 组件化开发

  • 父子之间通信单项数据流

  • 都支持服务端渲染

不同点:

  • reacct 的jsx vue的是 template

  • 数据变化,react 手动 setState vue自动响应式处理 proxy object.DefineProperty

  • react 单向数据流 ,vue双向数据流

  • react 的 redux mobx vue 的vuex 。pinia

vue生命周期(11个进行扩展延伸)

声明周期那几个?每一个生命周期的特点,可以做什么。

beforeCreate() 创建前,这个时候data中的数据,还未定义,所以不能使用
created()创建后 最早开始使用 data和methods中数据的钩子函数

beforeMount()挂载前 指令已经解析完毕内存中已经生成dom树,但是尚未挂载到页面中去,此时页面还是旧的。
mounted()挂载后 dom已经渲染完毕,此时页面和内存中都是最新的数据,最早可以操作DOM元素钩子函数

 beforeUpdate()更新前 当视图层的数据发生改变会执行这个钩子 内存更新,但是DOM节点还未更新,数据没有与页面同步
 updated()更新后 数据更新完成以后触发的方法,DOM节点已经更新

 beforeDestroy()即将销毁 data和methods中的数据此时还是可以使用的,可以做一些释放内存的操作
 destroyed()销毁完毕  组件已经全部销毁,Vue实例已经被销毁,Vue中的任何数据都不可用
 
 其他三个:
activated  被 keep-alive 缓存的组件激活时调用。
deactivated 被 keep-alive 缓存的组件停用时调用。
errorCaptured 2.5.0+ 新增当捕获一个来自子孙组件的错误时被调用

Vue3.0中的生命周期做了一些改动:
beforeCreate  -> setup()    开始创建组件之前,创建的是data和method
created       -> setup()
beforeMount   -> onBeforeMount  组件挂载到节点上之前执行的函数。
mounted       -> onMounted  组件挂载完成后执行的函数
beforeUpdate  -> onBeforeUpdate 组件更新之前执行的函数。
Update        - > onUpdated组件更新完成之后执行的函数。
beforeDestroy -> onBeforeUnmount    组件挂载到节点上之前执行的函数。
destroyed     -> onUnmounted    组件卸载之前执行的函数。


- vue的实例加载完成是在哪个声明周期完成呢
beforeCreate
- vue的dom挂载完成是在哪个声命周期里呢
mounted

1、created mounted 的区别?
created 模板渲染成html前调用,即通常初始化某些属性值,然后再渲染成视图。
mounted:在模板渲染成html后调用,通常是初始化页面完成后,再对html的dom节点进行一些需要的操作。


2、怎么在created里面操作dom?
this.$nextTick()将回调延迟到下次 DOM 更新循环之后执行。在修改数据之后立即使用它,然后等待 DOM 更新。它跟全局方法 Vue.nextTick 一样,不同的是回调的 this 自动绑定到调用它的实例上。
可以根据打印的顺序看到,在created()钩子函数执行的时候DOM 其实并未进行任何渲染,而此时进行DOM操作并无作用,而在created()里使用this.$nextTick()可以等待dom生成以后再来获取dom对象,而通过this.$nextTick()获取到的值为dom更新之后的值

 setTimeout(() => {
      console.log(this.$refs.button);
 });
 
 
3、那 setTimeout this.$nextTick 什么区别呢?
setTimeout 将同步转换为异步 this.$nextTick 

 this.$nextTick 将回调延迟到下次 DOM 更新循环之后执行。在修改数据之后立即使用它,

4、this.$nextTick()是宏任务还是微任务啊? 
 优先是Promise.then方法,是个微任务,这样可以避免多一次队列,进而少一次UI渲染,节省性能


5、a页面跳转到b页面周期执行
页面a----beforeCreate undefined
页面a----created 1
页面a----beforeMount 1
页面a----mounted 1
页面b----beforeCreate undefined
页面b----created 1
页面b----beforeMount 1
页面a----beforeDestroy 1
页面a----destroyed 1
页面b----mounted 1


6、组件 和 页面周期 的执行顺序
- 页面beforeCreate undefined
- 页面created 1
- 页面beforeMount 1
- 组件beforeCreate undefined
- 组件created 5555
- 组件beforeMount 5555
- 组件mounted 5555
- 页面mounted 1

7、父子组件生命周期执行顺序
加载渲染过程
父beforeCreate->父created->父beforeMount->子beforeCreate->子created->子beforeMount->子mounted->父mounted
代码更新过程
父beforeUpdate->子beforeUpdate->子updated->父updated
代码销毁过程
父beforeDestroy->子beforeDestroy->子destroyed->父destroyed
代码常用钩子简易版
父create->子created->子mounted->父mounted


8、补充单一组件钩子执行顺序

activated, deactivated 是组件keep-alive时独有的钩子
beforeCreate
created
beforeMount
mounted
beforeUpdate
updated
activated
deactivated
beforeDestroy
destroyed
errorCaptured


watch
仅仅是数据发生改变的时候会侦听到;
只是会检测到你写在watch里的那些属性,没写的就不会触发。

updated
执行到它的时候时候是数据发生变化且界面更新完毕;
不能监听到路由数据(例如网址中的参数);
所有的数据发生变化都会调用(消耗性能);
每次触发的代码都是同一个

computed
1、监控自己定义的变量,不用再data里面声明,函数名就是变量名
2、适合多个变量或对象进行处理后返回一个值(结果)。若这多个变量发生只要有一个发生变化,结果都会变化。
3、计算的结果具有缓存,依赖响应式属性变化,响应式属性没有变化,直接从缓存中读取结果。
4、在内部函数调用的时候不用加()。
5、必须用return返回
6、不要在computed 中对data中的数据进行赋值操作,这会形成一个死循环。

methods不会被缓存:方法每次都会去重新计算结果。methods 方法表示一个具体的操作,主要书写业务逻辑;
使用 methods 方法编写的逻辑运算,在调用时 add() 一定要加“()”,methods 里面写的多位方法,调用方法一定要有()。methods方法页面刚加载时调用一次,以后只有被调用的时候才会被调用。我们在长度框和宽度框的值输入完以后,点击“+” methods 方法调用一次。这里很明显我们采用 methods 会更节省资源。


使用场景?

watch:
1、watch 函数是不需要调用的。
2、重点在于监控,监控数据发生变化的时候,执行回调函数操作。
3、当我们需要在数据变化时执行异步或开销较大的操作时,应该使用 watch
4、函数名就是你要监听的数据名字
5、监控一些input框值的特殊处理,适合一个数据影响多个数据。
6、数据变化时,执行一些异步操作,或开销比较大的操作

computed:
在模板中放入太多的逻辑会让模板过重且难以维护,在需要对数据进行复杂处理,且可能多次使用的情况下,尽量采取计算属性的方式
一个需要的结果受多个数据影响的时候,比如购物车结算金额(受到很多处的价格结算)。
操作某个属性,执行一些复杂的逻辑,并在多处使用这个结果。
内部函数中多处要使用到这个结果的。
1、监控自己定义的变量,不用再data里面声明,函数名就是变量名
2、适合多个变量或对象进行处理后返回一个值(结果)。若这多个变量发生只要有一个发生变化,结果都会变化。
3、计算的结果具有缓存,依赖响应式属性变化,响应式属性没有变化,直接从缓存中读取结果。
4、在内部函数调用的时候不用加()。
5、必须用return返回
6、不要在computed 中对data中的数据进行赋值操作,这会形成一个死循环。

一般在哪个生命周期请求异步数据

可以啊钩子函数中的 createdbeforeMountmounted 中进行调用,因为在这三个钩子函数中,data 已经创建,可以将服务端端返回的数据进行赋值。

在created中最好

能更快获取到服务端数据,减少页面加载时间,用户体验更好;

SSR不支持 beforeMount 、mounted 钩子函数,放在 created 中有助于一致性。

mounted 在请求完数据之后需要对 dom 进行操作的时候可以用到

vue中 methods,computed, watch 的区别

computed 是vue中的计算属性,具有缓存性,当他的依赖于值,发生改变的时候才会重新调用

methods 是没有缓存的,只要调用,就会执行,一般结合事件来使用

watch 没有缓存性 监听data中的属性 属性值只要发生变化就会执行 可以利用他的特性做一些异步的操作

created和mounted区别?

created:dom渲染前调用,即通常初始化某些属性值

mounted:在dom渲染后调用,通常是初始化页面完成后,再对html的dom节点进行一些需要的操作

生命周期钩子是如何实现的

Vue 的生命周期钩子核心实现是利用发布订阅模式先把用户传入的的生命周期钩子订阅好(内部采用数组的方式存储)然后在创建组件实例的过程中会一次执行对应的钩子方法(发布)

vuex常问的考点

Vuex严格模式

开启严格模式,仅需在创建 store 的时候传入 strict: true:

const store = new Vuex.Store({
  // ...
  strict: true
})
在严格模式下,无论何时发生了状态变更且不是由 mutation 函数引起的,将会抛出错误。这能保证所有的状态变更都能被调试工具跟踪到。

开发环境与发布环境

不要在发布环境下启用严格模式!严格模式会深度监测状态树来检测不合规的状态变更——请确保在发布环境下关闭严格模式,以避免性能损失。

类似于插件,我们可以让构建工具来处理这种情况:

const store = createStore({
  // ...
  strict: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vuex是什么, state,getters,mutations,actions,modules的用途和用法

vuex是一个状态管理工具,所谓状态的是就是数据,采用集中式存储管所有组件的状态,是为了结局中大型项目一个数据共享的问题。vuex 他可以将数据保存到本地,数据是响应式的,能够保持数据页面的共享,提高开发效率。

好处:

能够在 vuex 中集中管理共享的数据,易于开发和后期维护 可以做状态管理、采用localstorage保存信息、数据一直存储在用户的客户端中 存储在 vuex 中的数据都是响应式的,能够实时保持数据与页面的同步,能够高效地实现组件之间的数据共享,提高开发 效率

vuex核心:

  1. state:vuex的基本数据,数据源存放地,用于定义共享的数据。

  2. geeter:从基本数据派生的数据,相当于state的计算属性

  3. mutation:提交更新数据的方法,唯一 一个可以操作state 中数据的方法,必须是同步的,第一个参数是state,第二个参数是cmmi传过来的数据

  4. action:action是用来做异步操作的,一般用来发请求,在 action 中写入函数,然后在页面中用dispatch调用,然后在 action 中通过commit 去调用 mutation 通过 mutation 去操作state。

  5. modules:模块化vuex,可以让每一个模块拥有自己的state、mutation、action、getters,使得结构非常清晰,方便管理

详述Vuex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Vuex提供数据(state),来驱动视图(这里指的是Vue组件),视图通过Dispatch派发Action,在Action中可以进一步做一些异步的操作(例如通过ajax请求后端的接口数据),然后通过Commit提交给Mutations,由Mutations去最终更改state。那么为什么要经过Mutations呢?这是因为我们要在Vue调试工具(Devtools)中记录数据的变化,这样可以通过插件去进行进一步的调试。所以说Mutations中只能是纯同步的操作,如果是有异步操作,那么就需要在Actions中进行处理。如果说没有异步操作,那么可以直接由组件进行Commit操作Mutations。

高级用法辅助函数(语法糖)

mapState,mapActions,mapMutations,mapGetters

  • 辅助函数可以把vuex中的数据和方法映射到vue组件中。达到简化操作的目的

  • 如何使用:

Import { mapActions, mapGetters, mapMutations, mapState } from &#39;vuex&#39;
computed(){ ...mapState([&#39;数据名字&#39;])}

Vuex 页面刷新数据丢失怎么解决

需要做 vuex 数据持久化 一般使用本地存储的方案来保存数据 可以自己设计存储方案 也可以使用第三方插件

推荐使用 vuex-persist 插件,它就是为 Vuex 持久化存储而生的一个插件。不需要你手动存取 storage ,而是直接将状态保存至 cookie 或者 localStorage 中

Vuex 为什么要分模块并且加命名空间

模块:由于使用单一状态树,应用的所有状态会集中到一个比较大的对象。当应用变得非常复杂时,store 对象就有可能变得相当臃肿。为了解决以上问题,Vuex 允许我们将 store 分割成模块(module)。每个模块拥有自己的 state、mutation、action、getter、甚至是嵌套子模块。方便管理

vue的路由

vue-router(路由原理?路由守卫?)

由于Vue在开发时对路由支持的不足,于是官方补充了vue-router插件。vue的单页面应用是基于路由和组件的,路由用于设定访问路径,并将路径和组件映射起来。传统的页面应用,是用一些超链接来实现页面切换和跳转的。在vue-router单页面应用中,则是路径之间的切换,实际上就是组件的切换。路由就是SPA(单页应用)的路径管理器。再通俗的说,vue-router就是我们WebApp的链接路径管理系统。

  • 原理 一般源码中,都会用到 window.history 和 location.hash 原理通过改变浏览器地址URL,在不重新请求页面的情况下,更新页面视图,通过BOM中的location对象,其中对象中的location.hash储存的是路由的地址、可以赋值改变其URL的地址。而这会触发hashchange事件,而通过window.addEventListener监听hash值然后去匹配对应的路由、从而渲染页面的组件 1.一种是# hash,在地址中加入#以欺骗浏览器,地址的改变是由于正在进行页内导航 2.一种是h5的history,使用URL的Hash来模拟一个完整的URL

路由有两种模式 hash和history模式 默认是hash

vue-router的实现原理(核心):更新视图但不重新请求页面。

1、hash ——即地址栏 URL 中的#符号,它的特点在 于:hash 虽然出现 URL 中,但不会被包含在 HTTP 请求中,对后端完全没有影 响,因此改变 hash 不会重新加载页面。

2、history ——利用了 HTML5 History api 在浏览器中没有# 有浏览器兼容问题

3、history 模式下,前端的 URL 必须和实际向后端发起请求的 URL 一致,否则返回 404 错误。

一:全局的守卫

无论访问哪一个路径,都会触发全局的钩子函数,位置是调用router的方法 router/index.js

router.beforeEach 全局前置守卫 进入路由之前

router.beforeResolve 全局解析守卫,在beforeRouteEnter调用之后调用

同时在所有组件内守卫和异步路由组件被解析之后,解析守卫就被正确调用

router.afterEach 全局后置钩子 进入路由之后

你也可以注册全局后置钩子,然而和守卫不同的是,这些钩子不会接受 next 函数也不会改变导航本身:

二:组件级路由守卫 放在要守卫的组件里,跟data和methods同级

  • beforeRouteEnter 进入路由前,此时实例还没创建,无法获取到zhis

  • beforeRouteUpdate (2.2) 路由复用同一个组件时

  • beforeRouteLeave 离开当前路由,此时可以用来保存数据,或数据初始化,或关闭定时器等等

//在组件内部进行配置,这里的函数用法也是和beforeEach一毛一样
const Foo = {
  template: `...`,
  beforeRouteEnter (to, from, next) {
    // 在渲染该组件的对应路由被 confirm 前调用
    // 不!能!获取组件实例 `this`
    // 因为当守卫执行前,组件实例还没被创建
  },
  beforeRouteUpdate (to, from, next) {
    // 在当前路由改变,但是该组件被复用时调用
    // 举例来说,对于一个带有动态参数的路径 /foo/:id,在 /foo/1 和 /foo/2 之间跳转的时候,
    // 由于会渲染同样的 Foo 组件,因此组件实例会被复用。而这个钩子就会在这个情况下被调用。
    // 可以访问组件实例 `this`
  },
  beforeRouteLeave (to, from, next) {
    // 导航离开该组件的对应路由时调用
    // 可以访问组件实例 `this`
  }
}

三:单个路由规则独享的守卫 写在路由配置中,只有访问到这个路径,才能触发钩子函数

beforeEnter:(to,from,next)=>{ alert("欢迎来到孙志豪的界面") next() }

参数

  • to: Route: 即将要进入的目标 路由对象

  • from: Route: 当前导航正要离开的路由对象

  • next: Function: 一定要调用该方法来 resolve 这个钩子。执行效果依赖 next 方法的调用参数。

重定向用哪个属性?

redirect:”/路径”

vue路由的跳转方式有几种

1、0136fb6d879e4994d9ec2f55ee584c07 2、this.$router.push()跳转到指定的url,并在history中添加记录,点击回退返回到上一个页面

3、this.$router.replace()跳转到指定的url,但是history中不会添加记录,点击回退到上上个页面

4、this.$touter.go(n)向前或者后跳转n个页面,n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router.push、router.replace、router.go、router.back的区别?

router.push:跳转,并向history栈中加一个记录,可以后退到上一个页面

router.replace:跳转,不会向history栈中加一个记录,不可以后退到上一个页面

router.go:传正数向前跳转,传负数向后跳转

router.back 返回到上一级页面

vue 路由传参数如何实现、query 和 params

主要通过 query 和 params 来实现

(1) query可以使用name和path而params只能使用name

(2) 使用params传参刷新后不会保存,而query传参刷新后可以保存

(3) Params在地址栏中不会显示,query会显示

(4) Params可以和动态路由一起使用,query不可以

(5)to=”/goods?id=1001”this.然后在接收的页面通过 $route.query.id 来接收

路由对象route和router的区别

route 是“路由信息对象”,包括 path,params,hash,query,fullPath,matched,name 等路由信息参数。

router 是“路由实例对象”,包括了路由的跳转方法(push、go),钩子函数等。

vue-router 路由钩子函数是什么 执行顺序是什么执行顺序

1、打开页面的任意一个页面,没有发生导航切换。

  • 全局前置守卫beforeEach (路由器实例内的前置守卫)

  • 路由独享守卫beforeEnter(激活的路由)

  • 组件内守卫beforeRouteEnter(渲染的组件)

  • 全局解析守卫beforeResolve(路由器实例内的解析守卫)

  • 全局后置钩子afterEach(路由器实例内的后置钩子)

2、如果是有导航切换的(从一个组件切换到另外一个组件)

  • 组件内守卫beforeRouteLeave(即将离开的组件)

  • 全局前置守卫beforeEach (路由器实例内的前置守卫)

  • 组件内守卫beforeRouteEnter(渲染的组件)

  • 全局解析守卫beforeResolve(路由器实例内的解析守卫)

  • 全局后置钩子afterEach(路由器实例内的后置钩子)

完整的导航解析流程

  • 导航被触发。

  • 在失活的组件里调用 beforeRouteLeave 守卫。

  • 调用全局的 beforeEach 守卫。

  • 在重用的组件里调用 beforeRouteUpdate 守卫 (2.2+)。

  • 在路由配置里调用 beforeEnter。

  • 解析异步路由组件。

  • 在被激活的组件里调用 beforeRouteEnter。

  • 调用全局的 beforeResolve 守卫 (2.5+)。

  • 导航被确认。

  • 调用全局的 afterEach 钩子。

  • 触发 DOM 更新。

  • 调用 beforeRouteEnter 守卫中传给 next 的回调函数,创建好的组件实例会作为回调函数的参数传入。

动态路由:

动态路由是指路由器能够自动的建立自己的路由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实时地进行调整。用开头,后面跟的值是不确定的。这个值是我们要传递的参数 动态路由匹配本质上就是通过url进行传参

    比如在写一个商品详情页面的时候,我们的页面结构都一样,只是渲染的数据不同而已,这时候就可以根据商品的不同id去设置动态路由,只需要写一个组件,就可以把每个商品的商品详情映射到同一个组件上去。
    { 
        path: '/Jqxq/:id', // 路由配置拼接
        name: 'Jqxq',
        component: Jqxq
    }
    跳转 this.$router.push('/Jqxq/'+ item.id)
    接收  : this.$route.params.id

嵌套路由:

vue项目中,界面通常由多个嵌套的组件构成, 必须先清楚这样一件事,一个99ae171a883fff6fa2f384572360bc0a对应展示的就是一个组件 因此实现嵌套路由有两个要点: 路由对象中定义子路由 用children实现嵌套路由 组件内99ae171a883fff6fa2f384572360bc0a的使用.

路由配置:

export default new Router({
    mode: 'history', //路由模式,取值为history与hash
    base: '/', //打包路径,默认为/,可以修改
    routes: [
    {
        path: string, //路径
        ccomponent: Component; //页面组件
        name: string; // 命名路由-路由名称
        components: { [name: string]: Component }; // 命名视图组件
        redirect: string | Location | Function; // 重定向
        props: boolean | string | Function; // 路由组件传递参数
        alias: string | Array98c455a79ddfebb79781bff588e7b37e; // 路由别名
        children: Array0f455092428dc29a22d31f1a39c1e800; // 嵌套子路由
        // 路由单独钩子
        beforeEnter?: (to: Route, from: Route, next: Function) => void; 
        meta: any; // 自定义标签属性,比如:是否需要登录
        icon: any; // 图标
        // 2.6.0+
        caseSensitive: boolean; // 匹配规则是否大小写敏感?(默认值:false)
        pathToRegexpOptions: Object; // 编译正则的选项
    }
    ]
})

怎么定义 vue-router 的动态路由? 怎么获取传过来的值

在 router 目录下的 index.js 文件中,对 path 属性加上 /:id,使用 route 对象的 params.id 获取

Vue-router共有几种模式?默认是那种?

有两种模式 hash和history模式 默认是hash

1、hash ——即地址栏 URL 中的#符号,它的特点在 于:hash 虽然出现 URL 中,但不会被包含在 HTTP 请求中,对后端完全没有影 响,因此改变 hash 不会重新加载页面。

2、history ——利用了 HTML5 History api 在浏览器中没有# 有浏览器兼容问题

history 模式下,前端的 URL 必须和实际向后端发起请求的 URL 一致,如 地址后加上/items/id。后端如果缺少对 /items/id 的路由处理,将返回 404 错误。

路由懒加载

使用原因:在单页应用中,如果没有应用懒加载,运用 webpack 打包后的文件将会异常的大,造成进入首页时,需要加载的内容过多,延时过长,不利于用户体验,而运用懒加载则可以将页面进行划分,需要的时候加载页面,可以有效的分担首页所承担的加载压力,减少首页加载用时 原理:vue 异步组件技术:异步加载,vue-router 配置路由 , 使用 vue 的异步组件技术 , 实现按需加载。

{ path: &#39;/home&#39;, component: () => import(&#39;@/views/home/home.vue&#39;) } // 懒加载

能说下 vue-router 中常用的路由模式实现原理吗

  • hash 模式

location.hash 的值实际就是 URL 中#后面的东西 它的特点在于:hash 虽然出现 URL 中,但不会被包含在 HTTP 请求中,对后端完全没有影响,因此改变 hash 不会重新加载页面。

可以为 hash 的改变添加监听事件

window.addEventListener("hashchange", funcRef, false);

每一次改变 hash(window.location.hash),都会在浏览器的访问历史中增加一个记录利用 hash 的以上特点,就可以来实现前端路由“更新视图但不重新请求页面”的功能了
特点:兼容性好但是不美观

  • history 模式

利用了 HTML5 History Interface 中新增的 pushState() 和 replaceState() 方法。

这两个方法应用于浏览器的历史记录站,在当前已有的 back、forward、go 的基础之上,它们提供了对历史记录进行修改的功能。这两个方法有个共同的特点:当调用他们修改浏览器历史记录栈后,虽然当前 URL 改变了,但浏览器不会刷新页面,这就为单页应用前端路由“更新视图但不重新请求页面”提供了基础。

指令部分进行扩展

vue常用修饰以及常见指令

修饰符
.stop  阻止事件冒泡
.cpture 设置事件捕获
.self  只有当事件作用在元素本身才会触发
.prevent 阻止默认事件,比如超链接跳转
.once 事件只能触发一次
.native 触发js原生的事件
.number 把文本框的内容转换为数字
.trim  去除文本框左右空格
  • 常见指令

⑴v-bind:给元素绑定属性
⑵v-on:给元素绑定事件
⑶v-html:给元素绑定数据,且该指令可以解析 html 标签
⑷v-text:给元素绑定数据,不解析标签
⑸v-model:数据双向绑定
⑹v-for:遍历数组
⑺v-if:条件渲染指令,动态在 DOM 内添加或删除 DOM 元素
⑻v-else:条件渲染指令,必须跟 v-if 成对使用
⑼v-else-if:判断多层条件,必须跟 v-if 成对使用
⑽v-cloak:解决插值闪烁问题
⑾v-once:只渲染元素或组件一次
⑿v-pre:跳过这个元素以及子元素的编译过程,以此来加快整个项目的编译速度
⒀v-show:条件渲染指令,将不符合条件的数据隐藏(display:none)

v-for 与 v-if 的优先级

v-for 比 v-if 优先,如果每一次都需要遍历整个数组,将会影响速度,尤其是当之需要渲染很小一部分的时候。

vue中key 的作用

“key 值:用于管理可复用的元素。因为 Vue 会尽可能高效地渲染元素,通常会复用已有元素而不是从头开始渲染。这么做使 Vue 变得非常快,但是这样也不总是符合实际需求。 2.2.0+ 的版本里,当在组件中使用 v-for 时,key 是必须的。”

key是给每一个vnode的唯一id,也是diff的一种优化策略,可以根据key,更准确, 更快的找到对应的vnode节点,更高效的对比虚拟DOM中每个节点是否是相同节点,相同就复用,不相同就删除旧的创建新的

key 是使用 index 还是 id 啊

当 Vue.js 用 v-for 正在更新已渲染过的元素列表时,它默认用“就地复用”策略。如果数据项的顺序被改变,Vue 将不会移动 DOM 元素来匹配数据项的顺序, 而是简单复用此处每个元素,并且确保它在特定索引下显示已被渲染过的每个元素。key 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高效的更新虚拟 DOM。

举例子:加入写一个带有复选框的列表

选中第一个节点的复选框,点击删除,vue中是这样操作的,删除后新的数据这时会进行比较,第一个节点的标签一样,值不一样,就会复用原来位置的标签,不会做删除和创建,在第一个节点中是将复选框选中的,当我们看见好像是把第一个删除了,但是点击后去看复选框的时候还是选中在第一个,如果是直接将第一个节点删除了那么复选框就不会选中。

vue 初始化页面闪动问题。

能够解决插值表达式闪烁问题,需要在style中设置样式[v-clock]{display:none}

v-if和v-show的区别及使用场景?

v-if 动态的创建或者销毁元素,为true的时候为显示,为false的时候不显示,要使用v-else必须和v-if紧挨着

v-show 是控制元素的显示或者隐藏,在我们的标签上会看到有display:block,none

v-if 有更高的切换消耗,而 v-show 有更高的初始化渲染消耗,一般推荐频繁切换的时候使用 v-show 更好,当我们的判断分支比较多的时候,和首次渲染的时候 使用v-if

自定义指令,自定义过滤器

出了vue自带的指定以外,我们如果需要对dom进行底层操作的时候这里就用到了自定义指令,分为一下

全局: vue.directive:{"",{}} 局部:directives:{指令名:{钩子函数}}

  • bind:只调用一次,指令第一次绑定到元素时调用。在这里可以进行一次性的初始化设置。

  • inserted:被绑定元素插入父节点时调用 (仅保证父节点存在,但不一定已被插入文档中)。

  • update:所在组件的 VNode 更新时调用,但是可能发生在其子 VNode 更新之前。指令的值可能发生了改变,也可能没有。但是你可以通过比较更新前后的值来忽略不必要的模板更新 (详细的钩子函数参数见下)。

  • componentUpdated:指令所在组件的 VNode 及其子 VNode 全部更新后调用。

  • unbind:只调用一次,指令与元素解绑时调用。

参数:

  • el:指令所绑定的元素

  • binding:一个对象包含一下,

  • name:指令名,不包括 v- 前缀。

  • value:指令的绑定值

补充 : vue3的自定义指令钩子函数?

created - 自定义指令所在组件, 创建后

beforeMount - 就是Vue2.x中的 bind, 自定义指令绑定到 DOM 后调用. 只调用一次, 注意: 只是加入进了DOM, 但是渲染没有完成

mounted - 就是Vue2.x中的 inserted, 自定义指令所在DOM, 插入到父 DOM 后调用, 渲染已完成(最最重要)

beforeUpdate - 自定义指令所在 DOM, 更新之前调用

updated - 就是Vue2.x中的 componentUpdated

beforeUnmount - 销毁前

unmounted - 销毁后

自定义指令原理

  • 在生成 ast 语法树时,遇到指令会给当前元素添加 directives 属性

  • 通过 genDirectives 生成指令代码

  • 在 patch 前将指令的钩子提取到 cbs 中,在 patch 过程中调用对应的钩子

  • 当执行指令对应钩子函数时,调用对应指令定义的方法

选项对象和常用api

什么是过滤器?怎么定义全局和局部过滤器

过滤器是对 即将显示的数据做进一步的筛选处理,然后显示,过滤器并没有改变原来的数据,只是在原数据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数据

全局:

Vue.filter(‘过滤器名’,funciton(val){})

局部过滤器,定义在组件内部 filters 属性上.它只能在此组件内部使用.

filters:{过滤器名:funciton(参数){//逻辑代码}}

使用: 过滤时间,过滤金钱

什么是 mixin ?

Mixin 使我们能够为 Vue 组件编写可插拔和可重用的功能。 mixin 项目变得复杂的时候,多个组件间有重复的逻辑就会用到mixin

如果希望在多个组件之间重用一组组件选项,例如生命周期 hook、 方法等,则可以将其编写为 mixin,并在组件中简单的引用它。

然后将 mixin 的内容合并到组件中。如果你要在 mixin 中定义生命周期 hook,那么它在执行时将优化于组件自已的 hook。

在vue.js中mixin和页面执行顺序问题

mixin中的代码先执行,单文件中的后执行。

mixin的beforeCreate > 父beforeCreate > mixin的created > 父created > mixin的beforeMount > 父beforeMount > 子beforeCreate > 子created > 子beforeMount > 子mounted > mixin的mounted >父mounted

nextTick 使用场景和原理

在下次DOM更新循环结束后执行延迟回调。在修改数据之后立即使用这个方法,获取更新后的DOM。使用场景是:可以在created钩子函数中拿到dom节点

nextTick 中的回调是在下次 DOM 更新循环结束之后执行的延迟回调。在修改数据之后立即使用这个方法,获取更新后的 DOM。主要思路就是采用微任务优先的方式调用异步方法去执行 nextTick 包装的方法

vue的删除数组和原生删除数组的区别delete

删除数组

  • delete只是把数组元素的值变成empty/undefined,元素的键不变,数组长度不变。

  • Vue.delete直接删除数组,改变数组的键值和长度。

删除对象

两者相同,都会把键名(属性/字段)和键值删除。

Vue.extend 作用和原理

官方解释:Vue.extend 使用基础 Vue 构造器,创建一个“子类”。参数是一个包含组件选项的对象。

其实就是一个子类构造器 是 Vue 组件的核心 api 实现思路就是使用原型继承的方法返回了 Vue 的子类 并且利用 mergeOptions 把传入组件的 options 和父类的 options 进行了合并 基础用法

<div id="mount-point"></div>
// 创建构造器
/* Vue.extend( options )
  参数:{Object} options
  用法:使用基础 Vue 构造器,创建一个“子类”。参数是一个包含组件选项的对象;
       data 选项是特例,需要注意: 在 Vue.extend() 中它必须是函数;*/
var Profile = Vue.extend({
  template: &#39;<p>{{firstName}} {{lastName}} aka {{alias}}</p>&#39;,
  data: function () {
    return {
      firstName: &#39;Walter&#39;,
      lastName: &#39;White&#39;,
      alias: &#39;Heisenberg&#39;
    }
  }
})
// 创建 Profile 实例,并挂载到一个元素上。
new Profile().$mount(&#39;#mount-point&#39;)

// 结果如下:
<p>Walter White aka Heisenberg</p>

/*
可以看到,extend 创建的是 Vue 构造器,而不是我们平时常写的组件实例,所以不可以通过 new Vue({ components: testExtend }) 来直接使用,需要通过 new Profile().$mount(’#mount-point’) 来挂载到指定的元素上。
*/

组件模块部分(插槽,单页面,通信)

vue 组件父子,子父,兄弟通信

  • 父传递子如何传递

(1)在父组件的子组件标签上绑定一个属性,挂载要传输的变量  (2)在子组件中通过props来接受数据,props可以是数组也可以是对象,接受的数据可以直接使用 props: ["属性名"] props:{属性名:数据类型}

  • 子传递父如何传递

(1)在父组件的子组件标签上自定义一个事件,然后调用需要的方法  (2)在子组件的方法中通过 this.$emit("事件")来触发在父组件中定义的事件,数据是以参数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 兄弟组件如何通信

(1)找到min.js文件,给他vue挂载一个 公共的 $bus Vue.prototype.$bus = new Vue()  (2)传送数据的一方 用this.$bus.$emit('事件名','传送的数据')  (3)在 接收数据的一方用通过 Bus.$on("事件名",(data)=>{data是接受的数据})

vue12种通信方式:

https://blog.csdn.net/qq_54753561/article/details/122281196?spm=1001.2014.3001.5502

prop 验证,和默认值

props:会接收不同的数据类型,常用的数据类型的设置默认值的写法,Number, String, Boolean, Array, Function, Object

所有的 prop 都使得其父子 prop 之间形成了一个单向下行绑定:父级prop 的更新流动到子组件中,但是反过来则不行。这样防止子组件意外改变父级组件的状态,从而导致你的应用的数据流向难以理解。若果在子组件中直接修改prop传递的值,Vue会发出警告,

方法二:通过 vuex 实现 (要了解)

具体实现:vuex 是一个状态管理工具,主要解决大中型复杂项目的数据共享问题,主要包括 state,actions,mutations,getters 和 modules 5 个要素,主要流程:组件通过 dispatch 到 actions,actions 是异步操作,再 actions中通过 commit 到 mutations,mutations 再通过逻辑操作改变 state,从而同步到组件,更新其数据状态

组件中写 name 选项有什么作用

① 项目使用 keep-alive 时,可搭配组件的 name 进行缓存过滤。 

② DOM 做递归组件时需要调用自身 name 

③ vue-devtools 调试工具里显示的组件名称是由 vue 中组件 name 决定的

自定义组件

在vue 中的 component 中新建组件,定义好d477f9ce7bf77f53fbcf36bec1b69b7a视图层,3f1c4e4b6b16bbbd69b2ee476dc4f83a逻辑层,c9ccee2e6ea535a969eb3f532ad9fe89css样式层。,然后在页面引入,在components 中注册组件 ,在页面中作为标签来使用。

在vue中开发,都是用的组件化的思想开发的,组件封装的方式可以使我们的开发效率提高,把单页面的每个模块拆分为一个组件件,

组件封装的方式解决了我们传统项目,开发效率低,难以维护,复用性低等问题。

使用:比如说封装一个 swiper 首先我们要定义一个props要接受传递的数据,写入响应的逻辑,在通过import引入到页面注册作为标签使用即可。

keep-alive의 역할

keep-alive는 비활성 구성 요소 인스턴스를 파괴하는 대신 태그로 캐시하는 Vue에서 제공하는 내장 구성 요소입니다. 래퍼 사용 캐시해야 하는 외부 구성 요소

구성 요소 전환 프로세스 중에 전환된 구성 요소를 메모리에 유지하여 DOM의 반복 렌더링을 방지하고 로딩 시간과 성능 소비를 줄이며 사용자 경험을 향상시킵니다

기능: 예를 들어 목록 페이지에 세부 정보를 입력할 때 목록의 스크롤 위치를 저장하고 싶다면 연결 유지를 사용하여 목록 페이지의 스크롤 위치를 저장할 수 있습니다.

구성 요소가 연결 유지를 사용한 후에는 두 개의 새로운 수명 주기가 추가됩니다. actived() deactived()

활성화(구성 요소가 활성화될 때 사용됨) 및 비활성화(구성 요소가 활성화될 때 호출됨) 나뭇잎)

에는 두 개의 매개변수가 있습니다. 을 사용하면 구성 요소를 조건부로 캐시할 수 있습니다.

include - 패키지된 구성 요소 이름이 캐시됩니다.

exclude 패키지된 구성 요소 이름이 캐시되지 않습니다.

Destroy 이전의 연결 유지 캐시도 실행됩니다. ?

일단 대답은 '아니오'입니다. 정확히 말하면 직접 호출하지는 않습니다. 기본적으로는 keep-alive가 설정되어 있지 않습니다. 현재 경로를 벗어날 때 beforeDestroy 및 destroy가 직접 호출되어 이를 파괴합니다. 구성 요소가 연결 유지를 설정하면 이 파괴 주기 함수가 직접 호출되지 않습니다. 대신 종료 시 비활성화된 함수

이 실행됩니다.

VUE 구성 요소의 데이터는 왜 함수인가요?

객체는 참조 데이터 유형입니다. 각 구성 요소의 데이터는 메모리의 동일한 주소입니다. 한 데이터가 변경되면 다른 데이터도 변경되어

데이터 오염이 발생합니다. 데이터가 함수이고 각 인스턴스의 데이터가 클로저에 있으면 서로 영향을 미치지 않습니다

컴포넌트의 특징과 장점, 컴포넌트의 기본 구성

(1) 기능:

재사용성, 지정성, 상호 운용성, 높은 응집력,

낮은 결합(2) 이점: 구성 요소는 HTML 요소를 확장할 수 있고 재사용 가능한 코드를 캡슐화할 수 있습니다.

템플릿 구조(html 코드)

스크립트 동작

스타일 스타일

슬롯이란 무엇인가요? 명명된 슬롯이란 무엇입니까? 슬롯은 어떻게 사용하나요?

슬롯은 상위 구성 요소가 하위 구성 요소에 일부 콘텐츠를 삽입하는 곳입니다.

기본 슬롯, 명명된 슬롯, 범위 슬롯의 세 가지 방법이 있습니다

    기본 슬롯은 하위 구성 요소의 상위 구성 요소에 있는 데이터를 표시하는 것입니다. 구성 요소는 슬롯 태그를 통해 상위 구성 요소의 데이터를 표시합니다
  • 이름이 지정된 슬롯은 상위 구성 요소에 슬롯 속성을 전달하고 슬롯 이름을 지정한 다음 하위 구성 요소에 슬롯을 전달하는 것입니다. 태그는 정의된 이름에 따라 해당 위치에 채워집니다. 이를 통해 여러 개의 구별 가능한 슬롯을 지정하고 구성 요소를 사용할 때 유연하게 보간할 수 있습니다.
  • 범위 슬롯은 데이터가 포함된 슬롯입니다. 하위 구성 요소는 상위 구성 요소에 매개변수를 제공하며 하위 구성 요소가 전달한 슬롯 데이터를 기반으로 다양한 표현과 채우기를 수행합니다. 콘텐츠. 태그에서 v-slot=""data to be pass through"를 전달하여 데이터를 허용합니다.
범위 원칙 및 침투 방법

Vue의 범위 지정은 고유하고 중복되지 않는 표시인 data-v-hash를 DOM 구조 및 CSS 스타일에 추가하여 고유성을 보장함으로써(PostCSS 변환을 통해) 스타일 비공개 모듈화의 목적을 달성합니다.

① HTML DOM 노드에 반복되지 않는 데이터 속성을 추가하여 고유성을 나타냅니다.

  • ② 각 CSS 선택기 끝에(컴파일 및 생성됨) css 문), 현재 구성 요소의 데이터 속성 선택자를 추가하여 스타일을 비공개화합니다.

  • ③ 구성 요소에 다른 구성 요소가 있는 경우 현재 구성 요소의 ddan 데이터 속성만 다른 구성 요소의 가장 바깥쪽 태그에 추가됩니다. 문제가 있습니다. 타사 구성 요소를 참조할 때 범위가 지정된 속성을 제거하지 않고 타사 구성 요소의 스타일을 로컬에서 수정해야 하므로 구성 요소 간에 스타일이 오염됩니다.

  • ①범위 생략을 사용하지 마세요(권장하지 않음)

② 템플릿에 스타일 태그를 두 번 사용하세요. 🎜> ③ 범위 침투: / deep/ 일반 컴포넌트의 차이점

    기능 컴포넌트 선언 시 기능 컴포넌트를 지정해야 함:true
  • 인스턴스화할 필요 없음 , 그래서 이것이 없습니다.
  • 대신 렌더링 함수의 두 번째 매개변수 컨텍스트를 사용하십시오. 수명주기 후크 기능이 없으며 계산된 속성을 사용할 수 없습니다
  • 은 $를 전달할 수 없으며 이벤트를 외부 세계에 노출합니다. 호출 이벤트는 context.listeners.click을 통해서만 외부 수신 이벤트를 호출할 수 있습니다
  • 因为函数式组件是没有实例化的,所以在外部通过ref去引用组件时,实际引用的是HTMLElement

  • 函数式组件的props可以不用显示声明,所以没有在props里面声明的属性都会被自动隐式解析为prop,而普通组件所有未声明的属性都解析到$attrs里面,并自动挂载到组件根元素上面(可以通过inheritAttrs属性禁止)

优点 

  • 由于函数式组件不需要实例化,无状态,没有生命周期,所以渲染性能要好于普通组件 

  • 函数式组件结构比较简单,代码结构更清晰

使用场景:

一个简单的展示组件,作为容器组件使用 比如 router-view 就是一个函数式组件

“高阶组件”——用于接收一个组件作为参数,返回一个被包装过的组件

vue的项目中问题

单页面应用和多页面应用区别以及优缺点,

单页面:只有一个html页面,跳转方式是组件之间的切换

  • 优点:跳转流畅、组件化开发、组件可复用、开发便捷

  • 缺点:首屏加载过慢

多页面:有多个页面,跳转方式是页面之间的跳转

  • 优点:首屏加载块

  • 缺点:跳转速度慢

为什么要使用脚手架

快速开始一个vue项目,不用手动配置,直接开发

口喷axios封装

首先要安装axios,一般我会在项目的src目录中,新建一个network文件夹,作为我们的网络请求模块,然后在里面新建一个http.js和一个api.js文件和一个reques.js。

http.js文件用来封装我们的axios basUrl Tiemout,

api.js用来统一管理我们的接口url,

request.js中添加请求拦截和响应拦截。在请求拦截中,会给请求头添加token字段,还有loading动画的开启。在响应拦截中,可以做一些loading动画的关闭,还有可以根据后端返回的状态码,做一些检验token是否有效或者过期的操作。

接着就是做一些axios进行的api接口的封装,这里我用到了async,await封装请求接口函数,这样可以将异步操作同步化操作,代码更加友好,避免回调地域的出现。

vue中如何解决跨域问题?

在vue开发中实现跨域:在vue项目根目录下找到vue.config.js文件(如果没有该文件则自己创建),在proxy中设置跨域

 devServer: {
    proxy: {  //配置跨域
      &#39;/api&#39;: {
        target: &#39;http://121.121.67.254:8185/&#39;,  //这里后台的地址模拟的;应该填写你们真实的后台接口
        changOrigin: true,  //允许跨域
        pathRewrite: {
          /* 重写路径,当我们在浏览器中看到请求的地址为:http://localhost:8080/api/core/getData/userInfo 时
            实际上访问的地址是:http://121.121.67.254:8185/core/getData/userInfo,因为重写了 /api
           */
          &#39;^/api&#39;: &#39;&#39; 
        }
      },
    }
  },

assets和static的区别?

assets中的文件会经过webpack打包,重新编译,推荐在assets存放js等需要打包编译的文件。

static中的文件,不会打包编译。static中的文件只是复制一遍。static中建议放一些外部第三方文件,自己的放assets里,别人的放static中。(图片推荐放在static里)

Vue data 中某一个属性的值发生改变后,视图会立即同步执行重新渲染吗?

不会立即同步执行重新渲染。Vue 实现响应式并不是数据发生变化之后 DOM 立即变化,而是按一定的策略进行 DOM 的更新。Vue 在更新 DOM 时是异步执行的。只要侦听到数据变化, Vue 将开启一个队列,并缓冲在同一事件循环中发生的所有数据变更。

如果同一个watcher被多次触发,只会被推入到队列中一次。这种在缓冲时去除重复数据对于避免不必要的计算和 DOM 操作是非常重要的。然后,在下一个的事件循环tick中,Vue 刷新队列并执行实际(已去重的)工作。

多环境变量

首先是通过在根目录下创建.env.*(配置文件)文件,development 本地开发环境配置、staging 测试环境配置、production 正式环境配置(生产环境)。因为我在创建的文件中并没有定义很多变量,只定义了基础的env,所以需要在src目录下创建一个config文件夹,创建对应的环境变量文件,用来管理不同的环境。在config中创建对应的文件是为了后期修改起来方便,不需要重启项目,符合开发习惯。之后就是根据需要的环境,在封装的axios中通过解构赋值的方式导入,放在baseURL中就可以使用。

element-ui和vant-ui按需引入

首先安装按需引入的插件,在babel.config.js中添加按需引入的配置,创建一个plugin文件夹,定义一个js文件用来存放按需引入的代码,之后在建好的js文件中首先导入vue,再导入需要的vant-ui插件,通过vue.use()全局注入。修改样式可以用样式穿透 /deep/

Vue 解决了什么问题

① 虚拟 dom:dom 操作时非常耗性能的,不再使用原生的 dom 操作节点,极大的解放 dom 操作,但具体操作的还是 dom,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提供了很多指令当然需要 对 dom 进行底层操作的时候就用到自定义指令

② 视图、数据、结构分离:使数据的更改更为简单,只需要操作数据就能完成相关操作。

③ 组件化:把一个单页应用中的各种模块拆分到一个一个单独的组件中,便于开发,以及后期的维护

Vue.js 的特点

  • 简洁:页面由 HTML 模板+Json 数据+Vue 实例组成 数据驱动:自动计算属性和追踪依赖的模板表达式

  • 组件化:用可复用、解耦的组件来构造页面 轻量:代码量小,不依赖其他库 快速:精确有效批量 DOM 更新 模板友好:可通过 npm,bower 等多种方式安装,很容易融入 Vue 的核心库只关注视图层,并且非常容易学习

请说出 vue.cli 项目中 src 目录每个文件夹和文件的用法

  • assets 文件夹是放静态资源;

  • components 是放组件;

  • router 是定义路由相关的配置;

  • view 视图;

  • app.vue 是一个应用主组件;

  • main.js 是入口文件

描述下 vue 从初始化页面–>修改数据–>刷新页面 UI 过程?

当 Vue 进入初始化阶段时,一方面 Vue 会遍历 data 中的属性,并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将它转化成 getter/setterd 的形式,实现数据劫持;

另一方面,Vue 的指令编译器 Compiler 对元素节点的各个指令进行解析,初始化视图,并订阅 Watcher 来更新视图,此时 Watcher 会将自己添加到消息订阅器 Dep 中,此时初始化完毕。
当数据发生变化时,触发 Observer 中 setter 方法,立即调用 Dep.notify( ),Dep 这个数组开始遍历所有的订阅者,并调用其 update 方法,Vue 内部再通过 diff 算法,patch 相应的更新完成对订阅者视图的改变。

Vue 怎么兼容 IE

使用 babel-polyfill 插件,和前缀名 hack

Vue 怎么重置 data

使用 Object.assign(),vm.data 可 以 获 取 当 前 状 态 下 的 data ,

Object.assign(this.$data, this.$options.data())

vue-router 登陆权限的判断

vue-router的登陆权限判断主要是在全局钩子函数中进行的,我们在router.js文件中的定义路由里,将需要登陆权限的页面加上meta属性,值是对象的形式,然后在该对象中自定义一个属性,属性值就是一个Boolean值,这时候在main.js文件的全局钩子函数中进行判断,如果需要跳转的页面的自定义属性值为true,那么将进行判断其是否登录,如果没有登录,则告诉用户登录,如果有登录,那么进行页面跳转。

vue-cli 替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vue-cli 是基于 Vue.js 进行快速开发的完整系统,也可以理解成是很多 npm 包的集合。

vue-cli 完成的功能:

.vue 文件 --> .js 文件 ES6 语法 --> ES5 语法 Sass,Less,Stylus --> CSS 对 jpg,png,font 等静态资源的处理 热更新 定义环境变量,区分 dev 和 production 模式 如果开发者需要补充或修改默认设置,需要在 package.json 同级下新建一个 vue.config.js 文件

Vue 如何检测数组变化

数组考虑性能原因没有用 defineProperty 对数组的每一项进行拦截,而是选择对 7 种数组(push,shift,pop,splice,unshift,sort,reverse)方法进行重写(AOP 切片思想)

所以在 Vue 中修改,数组的索引和长度是无法监控到的。需要通过以上 7 种变异方法修改数组才会触发数组对应的 watcher 进行更新

vue 中使用了哪些设计模式

  • 1.工厂模式 - 传入参数即可创建实例 虚拟 DOM 根据参数的不同返回基础标签的 Vnode 和组件 Vnode

  • 2.单例模式 - 整个程序有且仅有一个实例 vuex 和 vue-router 的插件注册方法 install 判断如果系统存在实例就直接返回掉

  • 3.发布-订阅模式 (vue 事件机制)

  • 4.观察者模式 (响应式数据原理)

  • 5.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指对象有某个行为,但是在不同的场景中,该行为有不同的实现方案-比如选项的合并策略

如何解决vue首屏加载过慢?

① 把不常改变的库放到 index.html 中,通过 cdn 引入

然后找到 build/webpack.base.conf.js 文件,在 module.exports = { } 中添加以下代码:

externals: {
&#39;vue&#39;: &#39;Vue&#39;,
&#39;vue-router&#39;: &#39;VueRouter&#39;,
&#39;element-ui&#39;: &#39;ELEMENT&#39;,
}

②vue 路由懒加载,图片懒加载,使用异步组件,按需加载

③ 不生成 map 文件,找到 config/index.js 文件,修改为 productionSourcceMap:false

④vue 组件尽量不要全局引入

⑤ 使用更轻量级的工具库

⑥ 开启 gzip 压缩:这个优化是两方面的,前端将文件打包成.gz 文件,然后通过 nginx 的配置,让浏览器直接解析.gz 文件。

⑦ 首页单独做服务端渲染:如果首页真的有瓶颈,可以考虑用 node 单独做服务端渲染,而下面的子页面仍用 spa 单页的方式交互。这里不推荐直接用 nuxt.js 服务端渲染方案,因为这样一来增加了学习成本,二来服务端的维护成本也会上升,有时在本机测试没问题,在服务端跑就有问题,为了省心,还是最大限度的使用静态页面较好。

Vue和JQuery的区别在哪?为什么放弃JQuery用Vue?

jQuery是直接操作DOM,Vue不直接操作DOM,Vue的数据与视图是分开的,Vue只需要操作数据就行它是个框架

jQuery的操作DOM行为是频繁的,而Vue利用虚拟DOM的技术,大大提高了更新DOM时的性能它是个库

Vue中不倡导直接操作DOM,开发者只需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数据层面上

Vue集成了一些库,大大提高开发效率,例如Route、Vuex等等

你都做过哪些Vue的性能优化?

  • 尽量减少data中的数据,data中的数据都会增加getter和setter,会收集对应的watcher v-if和v-for不能连用 v-if 和 v-show 区分使用场景 v-for 遍历必须加 key,key 最好是 id 值,且避免同时使用 v-if 如果需要使用v-for给每项元素绑定事件时使用事件代理

  • SPA 页面采用keep-alive缓存组件 在更多的情况下,使用v-if替代v-show 使用路由懒加载、异步组件

  • 防抖、节流 第三方模块按需导入

  • 长列表滚动到可视区域动态加载,不需要响应式的数据不要放到 data 中(可以Object.freeze() 冻结数据)

  • 图片懒加载

  • SEO优化 预渲染

  • 服务端渲染SSR 打包优化,

  • 压缩代码 Tree Shaking/Scope Hoisting

  • 使用cdn加载第三方模块 多线程打包happypack splitChunks抽离公共文件 sourceMap优化 骨架屏

  • PWA 还可以使用缓存(客户端缓存、服务端缓存)优化、服务端开启gzip压缩等。防止内部泄漏,组件销毁后把全局变量和事件销毁

js的大山


使用面向对象编程时,new关键字做了什么?

  • 新建了一个Object对象

  • 修改构造函数this的指向,是其指向新建的Object对象,并且执行构造函数

  • 为Object对象添加了一个proto属性,是其指向构造函数的prototype属性

  • 将这个Object对象返回出去

es6和es5的继承(继承不用搞那么麻烦,项目中还是用 class)

原型链继承

父类的实例作为子类的原型,易于实现,父类的新增实例与属性子类都能访问,创建子类实例,不能向父类构造函数中传参数。

实现:

  • 父类的实例作为子类的原型

  • 可以在子类中增加实例属性,如果要新增加原型属性和方法需要在new 父类构造函数的后面

优点:

  •  简单,易实现 父类的新增实例与属性子类都能访问

缺点:

  • 无法实现多继承  创建子类实例时,不能向父类构造函数中传参数

    function Person() {
        this.a = true
    }
    Person.prototype.fn = function () {
        console.log(&#39;我是父类&#39;)
    }
 
    function Son() {
        this.b = false
    }

这里是关键 创建 Person 的实例 然后赋值给 Son 的原型

    Son.prototype = new Person()
    let xiaoming = new Son()
    xiaoming.fn()
    console.log(xiaoming.a)

构造函数继承(伪造对象、经典继承)

不能继承原型属性/方法,可以实现多继承,可以传参,无法复用,

实现:

  • 在子类内,使用call()调用父类方法,并将父类的this修改为子类

  • 的this.相当于是把父类的实例属性复制了一份放到子类的函数内.

优点:

  • 解决了子类构造函数向父类构造函数中传递参数

  • 可以实现多继承(call或者apply多个父类)

缺点:

  •                方法都在构造函数中定义,无法复用

  •                不能继承原型属性/方法,只能继承父类的实例属性和方法

function Father(age, name) {
        this.a = &#39;22&#39;
}
function Children() {
        Father.call(this)
}
let Class = new Children()
console.log(Class.a);

组合继承

通过call 对实例属性的继承,原型链对原型方法的继承, 调用多次

实现:

  •        组合上述两种方法就是组合继承。用原型链实现对原型属性和方法的继承,

  •        借用构造函数技术来实现实例属性的继承。

缺点:

  •                由于调用了两次父类,所以产生了两份实例

优点:

  •                函数可以复用

  •                不存在引用属性问题

  •                可以继承属性和方法,并且可以继承原型的属性和方法

    function Father(name) { // 这里的name 就是 Son 传过来的
        this.name = name
        this.colors = [1, 2]
    }
 
    Father.prototype.sayName = function () {
        alert(this.name)
    }
 
    function Son(name, age) {
        //继承实例属性,第一次调用Father()
        Father.call(this, name) // 这里通过 call 传过去 name  继承实例属性
        this.age = age
    }
    Son.prototype = new Father() // 继承父类方法,第二次调用 Father
    Son.prototype.ff = function () { // 子类的方法
        console.log(&#39;666&#39;);
    }
    var aa = new Son(&#39;小明&#39;, 5)
    aa.colors.push(3)
    console.log(aa); // 打印了 父类的属性 和方法   以及子类的方法
    var bb = new Son(&#39;小红&#39;, 50)
    aa.colors.push(999999)
    console.log(bb); // 打印了 父类的属性 和方法   以及子类的方法

Es6有class继承:

首先利用class构造一个父类,然后利用extends与super实现子类继承

extends关键字主要用于类声明或者类表达式中,以创建一个类,该类是另一个类的子类。其中constructor表示构造函数,一个类中只能有一个构造函数,有多个会报出SyntaxError错误,如果没有显式指定构造方法,则会添加默认的 constructor方法,使用例子如下。

class Rectangle {
    // constructor
    constructor(height, width) {
        this.height = height;
        this.width = width;
    }
    
    // Getter
    get area() {
        return this.calcArea()
    }
    
    // Method
    calcArea() {
        return this.height * this.width;
    }
}
 
const rectangle = new Rectangle(10, 20);
console.log(rectangle.area);
// 输出 200
 
-----------------------------------------------------------------
// 继承
class Square extends Rectangle {
 
  constructor(length) {
    super(length, length);
    
    // 如果子类中存在构造函数,则需要在使用“this”之前首先调用 super()。
    this.name = &#39;Square&#39;;
  }
 
  get area() {
    return this.height * this.width;
  }
}
 
const square = new Square(10);
console.log(square.area);
// 输出 100

ES5继承和ES6继承的区别:

es5继承首先是在子类中创建自己的this指向,最后将方法添加到this中

Child.prototype=new Parent() || Parent.apply(this) || Parent.call(this)

es6继承是使用class关键字先创建父类的实例对象this,最后在子类class中修改this

javascript原型与原型链

  • 每个函数都有一个prototype属性,被称为显示原型

  • 每个实例对象都会有_ _proto_ _属性,其被称为隐式原型

  • 每一个实例对象的隐式原型_ _proto_ _属性指向自身构造函数的显式原型prototype

  • 每个prototype原型都有一个constructor属性,指向它关联的构造函数。

原型链

获取对象属性时,如果对象本身没有这个属性,那就会去他的原型__proto__上去找,如果还查不到,就去找原型的原型,一直找到最 顶层(Object.prototype)为止。Object.prototype对象也有proto属性值为null。链式查找机制叫原型链。

javascript 创建对象的几种方式

1、我们一般使用字面量的形式直接创建对象

(1)第一种是工厂模式,工厂模式的主要工作原理是用函数来封装创建对象的细节,从而通过调用函数来达到复用的目的。

(2)第二种是构造函数模式。js 中每一个函数都可以作为构造函数,只要一个函数是通过 new 来调用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为构造函数。

(3)第三种模式是原型模式,因为每一个函数都有一个 prototype 属性,这个属性是一个对象,它包含了通过构造函数创建的所有实例都能共享的属性和方法。

(4)第四种模式是组合使用构造函数模式和原型模式,这是创建自定义类型的最常见方式。

(5) 다섯 번째 모드는 동적 프로토타입 모드입니다. 이 모드는 속성 존재 여부를 판단하여 첫 번째에 대해서만 함수 호출이 가능하도록 프로토타입 메서드 할당 생성 과정을 이동합니다. 프로토타입 객체에 값을 한 번 할당하는 효과입니다.

(6) 여섯 번째 모드는 기생 생성자 모드입니다. 이 모드의 구현은 기본적으로 팩토리 모드와 동일합니다.

디자인 패턴은 무엇인가요?

개념 :

디자인 패턴은 반복적으로 사용되는 코드의 집합으로, 디자인 경험을 요약한 것입니다. 디자인 패턴을 사용하는 목적은 코드를 재사용하고, 다른 사람이 코드를 더 쉽게 이해할 수 있도록 하며, 코드 신뢰성을 보장하는 것입니다. 디자인 패턴은 코드 엔지니어링을 만들고, 디자인 패턴은 소프트웨어 엔지니어링의 초석입니다.

1. js 팩토리 모드, 동일한 작업을 수행하고 동일한 효과를 얻으며 여러 유사한 문제를 해결하려면 팩토리 모드를 사용해야 합니다.

2. 게시 및 구독 모드에서는 Object.defineProperty()를 통해 각 속성의 setter 및 getter를 하이재킹하고, 데이터가 변경될 때 구독자에게 메시지를 게시하고 해당 수신 콜백을 트리거합니다.

3. 싱글톤 모드 싱글톤 모드는 클래스에 인스턴스가 하나만 있도록 하고 이에 액세스할 수 있는 전역 액세스 지점을 제공합니다.

생성자, 프로토, 프로토타입의 삼각 관계입니다.

  • 생성자의 프로토타입은 프로토타입 객체를 가리킵니다.

  • 인스턴스 객체의 프로토타입은 프로토타입 객체를 가리킵니다. 생성자의 프로토타입에 의한

  • 프로토타입 객체의 생성자는 생성자를 가리킨다

프로세스의 장점과 단점- 프로세스 지향, 객체 지향, 프로세스 지향 및 객체 지향

1. 프로세스 지향: 프로세스 지향은 요구 사항을 실현하는 데 필요한 단계를 분석하고 기능을 통해 이러한 단계를 단계별로 구현하는 것입니다. 를 누른 다음 순서대로 호출합니다.

2. 객체지향: 데이터와 함수를 결합하고 캡슐화하여 프로그램 개발 속도를 높이고 반복되는 코드의 재작성 과정을 줄입니다.

프로세스 지향:

  • 장점: 호출 시 클래스를 인스턴스화해야 하기 때문에 비용이 너무 많이 들기 때문에 성능 측면에서 객체 지향보다 낫습니다.

  • 단점: 유지 관리, 재사용, 확장이 어려움

  • 객체 지향:

    객체 지향에는 캡슐화, 상속, 다형성이라는 세 가지 주요 특성이 있습니다.
  • 장점: 유지 관리 용이, 재사용 용이, 확장 용이 캡슐화, 상속 및 다형성의 객체 지향 기능으로 인해 결합도가 낮습니다. 시스템을 더욱 유연하게 만들고 유지 관리하기 쉽게 만듭니다.

  • 단점: 프로세스 중심에 비해 성과가 낮음

  • 장대면접 질문

spa

spa는 단일 페이지 애플리케이션입니다. vue에서는 페이지가 vue-router를 통해 전환될 수 있습니다. . 전체 페이지를 새로 고치는 대신 페이지를 새로 고치지 않고 전환하는 기술을 구현할 수 있습니다
SPA의 원리?

이를 통해 js를 사용하여 페이지의 해시 값 변화를 모니터링할 수 있습니다. onhashchange 이벤트는 현재 URL에 있습니다. 앵커 부분('#' 기호로 시작)이 변경되면 트리거됩니다. 해시 값 변경으로 인해 페이지 새로 고침 및 점프가 발생하지 않으며, 구성 요소를 동적으로 전환할 수 있으며, 새로 고침이 없는 페이지 전환 기술을 구현할 수 있습니다.

장점은 무엇입니까? 온천?

빠른 페이지 전환:

    페이지가 전환되고 이동할 때마다 `html` 파일을 요청할 필요가 없으므로 `http'가 많이 절약됩니다. ` 대기 시간을 보내면 페이지를 매우 빠르게 전환합니다.
  • 좋은 사용자 경험:

  • 네트워크 환경이 좋지 않은 경우 구성 요소가 미리 로드되어 있으므로 페이지 조각 전환이 빠릅니다. 네트워크 요청을 보내면 사용자 경험이 좋습니다
  • 전환 애니메이션

  • 스파의 단점?

html 요청과 js 요청을 동시에 보내야 하기 때문에 첫 화면 로딩이 느립니다.

  • SEO에 도움이 되지 않음

  • 검색엔진은 js의 내용이 아닌 html의 내용만 인식하기 때문에 SEO 효과가 좋지 않습니다. 웹사이트에 영향을 미치는 js로 렌더링

  • mpa

MPA 다중 페이지 애플리케이션 순위는 여러 개의 독립적인 HTML 페이지를 갖는 것을 의미하며, 각 페이지는 html js css 리소스를 반복적으로 로드해야 하며, 여러 페이지로 이동하려면 전체 페이지 리소스를 새로 고쳐야 합니다. 장점

첫 화면 로딩이 빠릅니다

페이지에 접속하면 서버가 html만 반환하고 페이지는 한 번의 http 요청만 전송되므로 페이지가 매우 빠르게 표시됩니다. 효과 좋음

검색 엔진은 웹 사이트의 순위를 매길 때 콘텐츠를 기준으로 웹 페이지의 순위를 매겨야 하기 때문에 검색 엔진은 html 콘텐츠만 인식할 수 있으므로 순위가 더 좋습니다.
  • 단점

  • 네트워크 상태가 좋지 않으면 페이지로 이동할 때마다 http 요청을 보내야 하기 때문입니다. 페이지 간에 지연이 발생하고 앞뒤로 이동할 때 명백한 지연이 발생하며 때로는 반나절 동안 로드되지 않아 사용자 경험에 영향을 미칩니다.

    • 전환 애니메이션도 구현이 어렵다

    • 1. Vue, Angular, React의 차이점

    ▍Angular

    프레임워크는 상대적으로 성숙하고 완벽하지만 너무 커서 시작하기가 어렵습니다.

    • 명령은 다음으로 시작합니다. ng-xxx;

    • 버전 1은 PC 개발에 더 적합하고, 버전 2는 모바일 단말기에 더 적합합니다. 🎜> 내장된 지시어와 사용자 정의 지시어를 지원하지 않습니다.

    • 내장 필터 및 사용자 정의 필터를 지원합니다.

    • ▍Vue

    • 핵심 라이브러리는 뷰 레이어에만 중점을 두고 있으며, 배우고 사용하기 쉽습니다.

    명령은 v-xxx로 시작합니다. 모바일 개발에 적합합니다.

    • 내장 지침 및 사용자 정의 지침 내장, 양방향 데이터 바인딩 지원

    • 은 DOM 템플릿을 사용합니다. 중심 아이디어: 모든 것이 구성 요소이고 구성 요소 인스턴스가 중첩될 수 있습니다. 핵심 라이브러리에는 핵심 패키지에 내장된 AJAX, Route 및 기타 기능이 없지만 종속성을 기반으로 하는 관찰 시스템으로 로드됩니다. 추적 및 비동기 대기열 업데이트.

    • ▍React

    • 는 특별한 JSX 구문을 사용합니다. 모든 것이 구성 요소이고 구성 요소 인스턴스는 중첩될 수 없습니다. 내장된 Column AJAX, Route 및 기타 기능은 핵심 패키지에 포함되지만 플러그인으로 로드됩니다.
    • 2. 웹팩에 대한 이해를 설명해 주세요.

    Webpack Webpack은 코드와 이미지를 압축하고, 브라우저에서 인식할 수 없는 코드를 인식할 수 있는 코드로 변환하고, 핫 리로딩 서버를 시작할 수 있는 프로젝트 패키징 도구

    입니다.

    교차 도메인 구성, 경로 별칭, 패키징 분석, CDN 매핑, console.log 제거, 타사 모듈 별도 패키징, IE 호환성, eslint 사양, 이미지 압축

    3. vue2와 vue3

    의 가장 큰 차이점은 Vue3 구성 API(Composition API)에 비해 Vue2는 옵션 API(Options API)를 사용한다는 것입니다 1) 양방향 데이터 바인딩의 원칙이 변경되었습니다. 프록시를 사용하여 Object.defineProerty를 대체합니다. 프록시 사용의 장점:

    데이터 변경 사항을 직접 모니터링할 수 있습니다. 배열형

    Object.defineProperty처럼 각 속성을 순회할 필요가 없습니다.

    • 객체 속성 직접 추가/삭제

    • 2) 버전 2.x에서는 기본적으로 지연 로딩

    • 을 사용합니다. 데이터가 아무리 크더라도 처음에는 관찰자가 생성됩니다. 데이터가 너무 크면 성능 문제가 발생합니다. 3.x에서는 렌더링된 데이터에 대해서만 관찰자가 생성되며 3.x 관찰자가 더 효율적입니다.
    • 3.0에는 TypeScript 및 PWA 지원이 새로 추가되었습니다

    라이프 사이클에는 특정 차이점이 있습니다

    Vue2------ -- -----vue3

    beforeCreate -> setup() 컴포넌트 생성을 시작하기 전에 데이터와 메소드가 생성됩니다

    created() beforeMount -> onBeforeMount 구성 요소가 노드에 마운트되기 전에 실행되는 함수입니다.

    mounted -> onMounted 컴포넌트가 마운트된 후 실행되는 함수

    beforeUpdate -> onBeforeUpdate 컴포넌트가 업데이트되기 전에 실행되는 함수입니다.

    updated -> onUpdated 구성 요소 업데이트가 완료된 후 실행되는 함수입니다.

    beforeDestroy -> onBeforeUnmount 노드에 컴포넌트가 마운트되기 전에 실행되는 함수입니다.

    destroyed -> onUnmounted 구성 요소가 제거되기 전에 실행되는 함수입니다. onDeactivated >

    1. git init는 git Warehouse를 초기화합니다(Mac에서는 Command+Shift+.

    숨겨진 파일을 표시

    )

    git 상태를 볼 수 있습니다. 파일 상태

    3. git 파일 목록 추적 파일 추가

    4. git commit -m 웨어하우스에 코드를 제출하는 데 필요한 정보

    • 5. git log 커밋 기록 보기

    • 브랜치 세부정보
    • (1) 마스터 브랜치(master): 처음으로 git Warehouse에 업데이트 레코드를 제출할 때 자동으로 생성되는 브랜치.

      (2) 개발 브랜치(develop) : 개발 브랜치로서 마스터 브랜치를 기반으로 생성된다.

      (3) 기능 브랜치(feature) : 특정 기능을 개발하기 위한 브랜치로서 개발 브랜치

      2. 브랜치 명령

      을 기반으로 생성됩니다. (1) git 브랜치 뷰 브랜치

      (2) git 브랜치 브랜치 이름이 브랜치를 생성합니다

      (3) git checkout 브랜치 이름 스위치 브랜치

      (4) git merge 소스 브랜치 merge 브랜치 ( 참고: master에 있어야 합니다. 개발 브랜치는 브랜치에서만 병합할 수 있습니다.

      (5) git Branch -d 브랜치 이름 브랜치를 삭제합니다(브랜치가 병합된 후에만 삭제가 허용됩니다) (-D force 삭제)

      3. 변경 사항 임시 저장

      (1) 임시 변경 사항 저장: git stash

      (2) 변경 사항 복원: git stash pop

      자세한 내용은 git을 참조하세요. 일반적인 명령

      https://blog.csdn.net/qq_54753561/article/details/122723569?spm=1001.2014. 3001.5502

      git People conflict로 여러 문제를 해결하는 방법은 무엇입니까? :

      은 현재 수정이 왼쪽 화살표 방향이고, 전달된 방향이 오른쪽 화살표 방향이라는 뜻입니다. 중간에 등호로 구분되어 있으며 등호 상단은 현재 수정 사항(로컬)이고 아래는 들어오는 수정 사항(온라인 코드)입니다.

      두 사람이 동시에 제출할 경우 충돌이 발생할 수 있습니다. 해결 방법은 충돌을 수동으로 수정하는 것입니다.

      5. 프론트엔드란 무엇인가요?

      - HTTP 요청 수 줄이기

      • - 단순화 설계 및 구현 수준 페이지

      • - HTTP 캐시를 올바르게 설정

      • - 리소스 병합 및 압축

      • - CSS 이미지를 병합하고 요청 수를 줄이는 또 다른 방법 좋은 아이디어입니다.

      • - 하단에 외부 스크립트 넣기(페이지 정보 내용 로딩 후 스크립트 내용 로딩)

      • - 이미지 활용이 느림 다중 이미지 웹페이지가 로드됩니다.

      • - js에서 클로저 사용을 최소화하세요

      • - CSS와 js 파일을 병합해 보세요

      • - 기존 PNG 및 기타 형식 이미지 대신 글꼴 아이콘이나 SVG 아이콘을 사용해보세요.

      • - DOM 작업을 줄입니다.

      • - 피하세요. JS의 "중첩 루프" 및 "무한 루프"

      • - 이벤트 위임(이벤트 프록시)을 최대한 사용하여 이벤트 바인딩 작업을 처리합니다.

      • - 브라우저 캐시

      • - 흔들림 방지, 조절

      • - 리소스 지연 로딩, 사전 로딩

      • - Nginx gzip 압축 켜기

      • 프런트 엔드 성능 최적화를 설명하는 세 가지 측면:

      • Webapck 최적화 및 gzip 압축 켜기

      babel-loader는 불필요한 번역을 피하기 위해 include 또는 제외를 사용하고 node_moudules의 js 파일을 번역하지 않습니다.

        둘째, 현재 번역된 js 파일을 캐시합니다: 'babel. -loader?cacheDirectory=true'
      • 파일은 요청 시 로드됩니다.

      • 구체적인 방법은 매우 간단합니다. 요청 헤더에 이 문장을 추가하려면:

      • accept-encoding:gzip
      • 이미지 최적화, svg 이미지 또는 글꼴 아이콘 사용

      • 강력한 캐싱과 협상된 캐싱으로 구분되는 브라우저 캐싱 메커니즘

      • 2. 로컬 스토리지 - 쿠키에서 웹 스토리지, IndexedDB까지

      • 차이점을 설명하면, SessionStorage, localStorage 및 쿠키의 장단점

      3. 코드 최적화

      이벤트 프록시

      • 이벤트 제한 및 방지 shake

      • 페이지 리플로우 및 다시 그리기

      • EventLoop 이벤트 루프 메커니즘

      • 코드 최적화 등

      • 노드, 네트워크

      액시오스란


      브라우저와 node.js에서 사용할 수 있는 promise 기반 http 라이브러리로 promiseAPI를 지원하고 클라이언트는 xsrf에 대한 방어를 지원합니다

      2. Node가 무엇인지(너무 간단하다고 생각하지 마세요. 물어보면 헷갈리는 분들도 있습니다.)

      Node는 Chrome V8 엔진을 기반으로 하는 JavaScript 코드 실행 환경입니다.

      브라우저(소프트웨어)는 자바스크립트 코드를 실행할 수 있고, 브라우저는 자바스크립트 코드의 실행 환경입니다

      노드(소프트웨어)는 자바스크립트를 실행할 수 있습니다 code, Node는 JavaScript 코드의 실행 환경

      3. 모듈화의 의미

      한 마디로 복잡성을 줄인다 소프트웨어의. 제어 가능하고 유지 관리 가능하며 확장 가능하도록 만드세요.

      함수는 템플릿입니다. 여러 템플릿이 완전한 애플리케이션을 구성할 수 있습니다. 템플릿을 분리해도 다른 기능의 작동에는 영향이 없습니다.

      4、网站的组成

      网站应用程序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客户端:在浏览器中运行的部分,就是用户看到并与之交互的界面程序。使用HTML、CSS、JavaScript构建。服务器端:在服务器中运行的部分,负责存储数据和处理应用逻辑。

      5、为什么要用node

      简单强大,轻量可扩展。

      简单体现在node使用的是javascript,json来进行编码,强大体现在非阻塞IO,可以适应分块传输数据,较慢的网络环境,尤其擅长高并发访问,轻量体现在node本身既是代码,又是服务器,前后端使用统一语言;可扩展体现在可以轻松应对多实例,多服务器架构,同时有海量的第三方应用组件。

      6、node中的异步和同步怎么理解?

      node是单线程的,异步是通过一次次的循环事件队列来实现的.同步则是说阻塞式的IO,这在高并发环境会是一个很大的性能问题,所以同步一般只在基础框架的启动时使用,用来加载配置文件,初始化程序什么的.

      7、什么是npm?Npm的使用场景?

      NPM是随同NodeJS一起安装的包管理工具,能解决NodeJS代码部署上的很多问题。

      使用场景:

      a. 允许用户从NPM服务器下载别人编写的第三方包到本地使用。

      b. 允许用户从NPM服务器下载并安装别人编写的命令行程序到本地使用。

      c. 允许用户将自己编写的包或命令行程序上传到NPM服务器供别人使用。

      8、get与post请求有什么区别

      • get是从服务器上获取数据,post是向服务器传送数据。

      • POST比GET安全,因为数据在地址栏上不可见。

      • get方式提交的数据最多只能有1024字节,而post则没有此限制。

      • GET使用URL或Cookie传参。而POST将数据放在request BODY中。

      • GET与POST都有自己的语义,不能随便混用。

      • 据研究,在网络环境好的情况下,发一次包的时间和发两次包的时间差别基,本可以无视。而在网 络环境差的情况下,两次包的TCP在验证数据包完整 性上,有非常大的优点。post 发送两次,get 只发送一次。

      • 并不是所有浏览器都会在POST中发送两次包,Firefox就只发送一次。

      ajax

      什么是ajax?ajax有什么优缺点?

      ajax不是语言,ajax是一种在无需重新加载整个网页的情况下,能够更新部分网页的技术

      优点

      • 1、最大的一点是页面无刷新,用户的体验非常好。

      • 2、使用异步方式与服务器通信,具有更加迅速的响应能力。

      缺点

      • 1、ajax不支持浏览器back按钮。

      • 2、安全问题 AJAX暴露了与服务器交互的细节。

      • 3、对搜索引擎的支持比较弱。

      • 4、破坏了程序的异常机制。

      • 5、不容易调试

      原生Ajax的创建过程

      1.创建xhr 核心对象

      var xhr=new XMLHttpRequest();

      2.调用open 准备发送

      • 参数一:请求方式

      • 参数二: 请求地址

      • 参数三:true异步,false 同步

      xhr.open(&#39;post&#39;,&#39;http://www.baidu.com/api/search&#39;,true)

      3.如果是post请求,必须设置请求头。

      xhr.setRequestHeader(&#39;Content-Type&#39;, &#39;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39;)

      4.调用send 发送请求 (如果不需要参数,就写null)

      xhr.send(&#39;user=tom&age=10&sex=女&#39;)

      5.监听异步回调 onreadystatechange

      • 判断readyState 为4 表示请求完成

      • 判断status 状态码 为 200 表示接口请求成功

      • responeseText 为相应数据。字符串类型。

      xhr.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
          if(xhr.readyState==4){ 
              if(xhr.status==200){
                  console.log(xhr.responseText);
                  var res=JSON.parse(xhr.responseText);
                  console.log(res);
                  if(res.code==1){
                  modal.modal(&#39;hide&#39;);
                 location.reload();
             }
          }

      备注:如果是post请求,想要传json格式数据。

      设置请求头

      xhr.setRequestHeader(&#39;Content-Type&#39;, &#39;application/json&#39;)

      open发送数据

      xhr.open({_id:xxx,user:xxxx,age:xxxx})

      web安全及防护

      1.XSS攻击原理:

      XSS(Cross-Site Scripting,跨站脚本攻击)是一种代码注入攻击。攻击者在目标网站上注入恶意代码,当被攻击者登陆网站时就会执行这些恶意代码,这些脚本可以读取 <span style="color:#fe2c24;"><strong>cookie,</strong></span>session tokens,或者其它敏感的网站信息,对用户进行钓鱼欺诈,甚至发起蠕虫攻击等。

      XSS避免方式:

      • url参数使用encodeURIComponent方法转义

      • 尽量不是有InnerHtml插入HTML内容

      • 使用特殊符号、标签转义符。

      2.CSRF攻击(跨站请求伪造):

      CSRF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跨站请求伪造:攻击者诱导受害者进入第三方网站,在第三方网站中,向被攻击网站发送跨站请求。利用受害者在被攻击网站已经获取的注册凭证,绕过后台的用户验证,达到冒充用户对被攻击的网站执行某项操作的目的。

      CSRF避免方式:

      • 添加验证码

      • 使用token

        • 服务端给用户生成一个token,加密后传递给用户

        • 用户在提交请求时,需要携带这个token

        • 服务端验证token是否正确

      3.SQL注入攻击

      就是通过吧SQL命令插入到Web表单递交或输入域名,最终达到欺骗服务器执行恶意的SQL命令。

      解决:表单输入时通过正则表达式将一些特殊字符进行转换

      4、DDoS攻击

      DDoS又叫分布式拒绝服务,全称 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其原理就是利用大量的请求造成资源过载,导致服务不可用。

      解决:

      • 限制单IP请求频率。

      • 防火墙等防护设置禁止ICMP包等

      • 检查特权端口的开放

      使用基于token的登录流程

      1. 客户端使用用户名跟密码请求登录

      2. 服务端收到请求,去验证用户名与密码

      3. 验证成功后,服务端会签发一个 Token,再把这个 Token 发送给客户端

      4. 客户端收到 Token 以后可以把它存储起来,比如放在 Cookie 里或者 Local Storage 里

      5. 客户端每次向服务端请求资源的时候需要带着服务端签发的 Token

      6. 服务端收到请求,然后去验证客户端请求里面带着的 Token,如果验证成功,就向客户端返回请求的数据

      状态码

      常见http状态码分类:

          200响应成功
          301永久重定向
          302临时重定向
          304资源缓存
          403服务器禁止访问
          404服务器资源未找到
          500 502服务器内部错误
          504 服务器繁忙
          1xx Informational(信息状态码)      接受请求正在处理
          2xx Success(成功状态码)            请求正常处理完毕
          3xx Redirection(重定向状态码)      需要附加操作已完成请求
          4xx Client Error(客户端错误状态码)  服务器无法处理请求
          5xx Server Error(服务器错误状态码)  服务器处理请求出错

      浏览器从输入url到渲染页面,发生了什么?

      这玩意一定要说全了装逼

      用户输入阶段
      合成 URL:浏览区会判断用户输入是合法 URL,比如用户输入的是搜索的关键词,默认的搜索引擎会合成新的,如果符合url规则会根据url协议,在这段内容加上协议合成合法的url 
         
      查找缓存
      网络进程获取到 URL,先去本地缓存中查找是否有缓存资源,如果有则拦截请求,直接将缓存资源返回给浏览器进程;否则,进入网络请请求阶段;    
          
      DNS 解析:
      DNS 查找数据缓存服务中是否缓存过当前域名信息,有则直接返回;否则,会进行 DNS 解析返回域名对应的 IP 和端口号,如果没有指定端口号,http 默认 80 端口,https 默认 443。如果是 https 请求,还需要建立 TLS 连接;
          
      建立 TCP 连接:
      TCP 三次握手与服务器建立连接,然后进行数据的传输;(三次握手开喷)

      HTTP 요청 보내기:
      브라우저는 먼저 요청 방법, 요청 URI 및 HTTP 프로토콜 버전이 포함된 요청 라인을 서버에 보냅니다. 서버는 브라우저 커널, 요청 도메인 이름과 같은 일부 브라우저 관련 정보

      서버가 요청을 처리합니다.
      서버는 먼저 프로토콜 버전 및 상태를 포함한 응답 라인을 반환합니다. 상태 코드 200과 같은 코드는 요청을 계속 처리하고 있음을 나타냅니다. 301이면 리디렉션을 나타내며 서버는 일부 정보를 포함하여 브라우저에 응답 헤더도 보냅니다. 렌더링:

      응답 헤더 정보 보기, 리디렉션과 같은 다양한 처리 수행, 쿠키 저장, 콘텐츠 유형 값 보기, 다양한 리소스 유형에 따라 다양한 구문 분석 방법 사용

      브라우저 렌더링 원리는 바로 시작됩니다....
      브라우저는 얻은 HTML 문서를 DOM 트리로 구문 분석합니다. CSS 태그를 처리하여 계단식 스타일 시트 모델 CSSOM(CSS 개체 모델)을 형성합니다.

      렌더링할 일련의 개체를 나타내는 렌더링 트리로 DOM과 CSSOM을 결합합니다.

      렌더링 트리의 각 요소에 포함된 내용을 계산하여 레이아웃이라고 합니다. 브라우저는 모든 요소를 ​​배치하는 데 단 한 번의 그리기 작업만 필요한 스트리밍 방법을 사용합니다.
      렌더링 트리의 각 노드를 화면에 그리는 단계를 페인팅이라고 합니다.


      TCP 연결 끊기:

      정상적인 상황에서 TCP는 연결을 끊기 위해 4번 웨이브를 보냅니다. 그러나 브라우저나 서버가 HTTP 헤더에 Connection: keep-alive를 추가하면 TCP는 항상 연결을 유지합니다.

      네트워크 보안, HTTP 프로토콜

      TCP UDP 차이

      1. `TCP`는 상위 계층 `UDP`에 연결 중심의 안정적인 서비스를 제공합니다. ` 상향 계층은 연결이 없고 신뢰할 수 없는 서비스를 제공합니다.

      2. `UDP`는 `TCP` 전송만큼 정확하지는 않지만 실시간 요구 사항이 높은 여러 곳에서 차이를 만들 수 있습니다.
      3. 데이터 정확도에 대한 요구 사항이 높으며 속도가 향상될 수 있습니다. 예, `TCP`를 사용할 수 있습니다



      Http和Https区别(高频)

      1.`HTTP` 的URL 以http:// 开头,而HTTPS 的URL 以https:// 开头
      2.`HTTP` 是不安全的,而 HTTPS 是安全的
      3.`HTTP` 标准端口是80 ,而 HTTPS 的标准端口是443
      4.`在OSI` 网络模型中,HTTP工作于应用层,而HTTPS 的安全传输机制工作在传输层
      5.`HTTP` 无法加密,而HTTPS 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证的网络协议,安全性高于HTTP协议。
      6.`HTTP`无需证书,而HTTPS 需要CA机构wosign的颁发的SSL证书,一般免费证书少,因而需要一定费用。

      GET和POST区别(高频)

      1.GET在浏览器回退不会再次请求,POST会再次提交请求
      2.GET请求会被浏览器主动缓存,POST不会,要手动设置
      3.GET请求参数会被完整保留在浏览器历史记录里,POST中的参数不会
      4.GET请求在URL中传送的参数是有长度限制的,而POST没有限制
      5.GET参数通过URL传递,POST放在Request body中
      6.GET参数暴露在地址栏不安全,POST放在报文内部更安全
      7.GET一般用于查询信息,POST一般用于提交某种信息进行某些修改操作
      8.GET产生一个TCP数据包;POST产生两个TCP数据包
      Ge和post的选择:
      1.私密性的信息请求使用post(如注册、登陆)。
      2.查询信息使用get。

      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三次握手:

      第一次: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到服务器,等待服务端确认

      第二次: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同时也发送一个syn包,即syn+ACK包

      第三次: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和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端连接成功,完成三次握手

      四次挥手:

      第一次:浏览器发送完数据后,发送fin请求断开连接

      第二次:服务器发送ack到客户端,确认客户端的断开请求

      第三次:服务器请求断开fin的请求

      第四次:客户端确认服务器的断开ack

      POST的content-type几种方式

      POST 方法中对发送数据编码的方式,也就是 Content-Type 有四种方式,其中默认是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最方便的是 application/json 。

      四种方式包括:

      •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URL encoded)
      • multipart/form-data (键值对型数据)
      • application/json (Json 类型数据)
      • text/xml (xml)

      传统的ajax请求时候,Content-Type默认为"文本"类型。

      传统的form提交的时候,Content-Type默认为"Form"类型。

      axios传递字符串的时候,Content-Type默认为"Form"类型。

      axios传递对象的时候,Content-Type默认为"JSON"类型

      http1.0、http1.1、http2.0的区别

      • 1和1.0相比,1.1可以一次传输多个文件

      • http1.x解析基于文本,

      • http2.0采用二进制格式,新增特性 多路复用、header压缩、服务端推送(静态html资源)

      浏览器缓存的作用

      浏览器缓存的作用:减少冗余的数据传输,节省网络带宽,更快加载页面,缓存降低了服务器的要求,有更快的响应

      http如何实现缓存

      个人理解:

      强制缓存:浏览器在加载资源的时候,会根据本地缓存中的headers中的信息(expires,cache-control)是否要强缓存,如果命中的话,则会使用缓存中的资源,否则继续发送请求。

      协商缓存: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请求,服务端检测是否有对应的标识,如果没有服务端会返回客户端对应的标识,客户端在下次请求把标识带过去服务器会验证标识,如果通过了,则会响应304,告诉浏览器读取缓存,如果没有通过则返回请求的资源。

      两类缓存规则可以同时存在,强制缓存优先级高于对比缓存,也就是说,当执行强制缓存的规则时,如果缓存生效,直接使用缓存,不再执行对比缓存规则。

      基于对比缓存,不管是否使用缓存都需要向服务器发送请求,那么还用缓存干什么?
      服务端在进行标识比较后,只返回header部分,通过状态码通知客户端使用缓存,不再需要将报文主体部分返回给客户端。

      缓存的资源去哪里了

      memory cache 将资源文件缓存到内存中,下次请求读取的是内存中的
      disk cache 将资源存到硬盘中,下次请求从硬盘中读取

      http报文

      HTTP报文就是浏览器和服务器间通信时发送及响应的数据块。

      浏览器向服务器请求数据,发送请求(request)报文;

      服务器向浏览器返回数据,返回响应(response)报文。

      报文信息主要分为两部分:header,数据主体部分(body)

      브라우저의 로컬 저장소에 대해 말씀해주실 수 있나요? 각각의 장단점은 무엇입니까?

      브라우저의 로컬 저장소는 크게 Cookie, WebStorage, IndexDB로 나누어지며, 그 중 WebStorage는 localStorage와 sessionStorage로 나눌 수 있습니다.

      공통점: 브라우저에 모두 저장되며 동일한 소스를 가집니다

      차이점:

      cookie데이터는 항상 동일한 소스에 있습니다http 요청에 포함됩니다(필요하지 않더라도). 즉, cookie는 브라우저와 서버 사이를 오가며 전달됩니다. cookie 데이터에도 경로(path) 개념이 있는데, 이는 cookie이 특정 경로에만 속하도록 제한할 수 있습니다. sessionStoragelocalStorage는 자동으로 데이터를 서버에 보내지 않고, 로컬에 저장하세요.

      2. 저장 용량 제한도 다릅니다.

      • cookie데이터는 4K를 초과할 수 없으며, sessionStorage和localStorage5M까지 가능합니다

      • sessionStorage: 현재 브라우저 창이 닫힐 때까지만 유효합니다.

      • localStorage: 항상 유효하며, 창이나 브라우저가 닫히고 항상 저장되므로 영구 데이터로 사용됩니다.

      • cookie: 설정된 cookie 만료 시간 이전에만 유효하며, 창을 닫거나 브라우저를 닫아도

      3. 다양한 범위

      • sessionStorage: 동일한 페이지라도 다른 브라우저 창에서는 공유되지 않습니다.

      • localstorage: 동일한 출처의 모든 창에서 공유됩니다. 즉, 브라우저가 닫히지 않는 한 데이터는 여전히 존재합니다.

      • cookie: 또한 모두 동일합니다. -origin windows Shared. 즉, 브라우저가 닫히지 않는 한 데이터는 여전히 존재합니다

    성명:
    이 기사는 csdn.net에서 복제됩니다. 침해가 있는 경우 admin@php.cn으로 문의하시기 바랍니다. 삭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