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内容:
目前google, yahoo, bing, baidu, yandex都已经支持丰富网页摘要和结构化数据。
关于LZ问题:
1、 itemprop=name 与 h1,title 相同,是否会导致关键词堆栈
没有任何问题。只有 itemprop=name 与 h1是在页面上显示,title只在搜索结果中展现。搜索引擎对关键词密度只统计页面出现次数。再说了, itemprop=name 与 h1只定义一个,要达到堆栈标准应该是,,,,,或者,钱钟书,购买,好看吗,怎么样,哪里有卖等。这样无意义的语句或内容。
2、书籍目录问题,以及书评页面里若不用 itemprop=aggregateRating,只用 itemtype=Review 里的 itemprop=reviewRating 验证后不显示评分星数,是否一定要在书评里添加评分汇总?
书籍目录以及评分问题,请查看
http://schema.org/Book (新功能)网页下面有代码格式,请自行筛选,并在测试工具里调试。
——————————————————————————————————————————————————————————————————————————————————————
关于丰富网页摘要信息(微数据)和结构化数据的一些个人看法:
1、网站技术走到今天已经非常成熟,虽然搜索引擎技术也一直在进步,但对于数据抓取解读只能使用文字编码进行,因此图片、视频、音频数据只能透过文字定义来识别。随着互联网数据量爆发增长,简单的文本搜索结果展示已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因为信息泛滥导致搜索结果同质化,且用户根本很难透过TITLE+DESCRIPTION来判断网页内容是否为自身想要的内容,结果必然会导致用户搜索体验下降。丰富网页摘要信息(微数据)和结构化数据可以很好的改善以上问题。虽然GOOGLE表示使用微数据展现的搜索结果,并不会对排名起作用,但可能会增加网站点击与流量。那么搜索结果点击率与流量又是搜索结果排名非常重要的指标,也就是说网站搜索展现结果改善虽然不会直接影响搜索排名,但是如果页面点击率与网站流量上升肯定对SEO是起正效益的。
PS:自然搜索结果点击率在数据工具里是没有的,但我相信在算法中,搜索引擎是会对自然搜索结果中的前几页结果做点击率统计的。因此丰富网页摘要信息(微数据)+结构化数据是以后SEOer必须掌握的技能。
2、丰富网页摘要信息(微数据)和结构化数据需要跨部门配合才可以完成。包括:前端、后端、产品、内容生产、市场等部门一起合作。因为微数据在搜索结果中实现,除了在代码中添加之外,还需要考虑内容产生是自身还是用户。所以需要更改网站用户界面、后台界面。当界面改变后还会涉及用户体验问题。国内外很多大网站丰富网页摘要信息(微数据)和结构化数据做的都不是很好,除很多网站都是很早前开发的,没有考虑这概念之外,还有部分是使用RDFa,微格式(RDFa,微格式这两种方式用扩展性和兼容性问题,微数据是目前GOOGLE、YAHOO、BING搞的一个新标准。RDFa,微格式目前同样支持。详细参见:
https://support.google.com/webmasters/answer/1211158?hl=zh-Hans&ref_topic=4600154)
还有一个原因是手机端的流行,所有人都认为移动是未来的战场和唯一,大公司都把资源和重心向移动倾斜,对WEB页面的重视程度下降,或者没有动力去改善。当然SEO在绝大多数公司都是逼格很低的工种,对于有钱的公司来说SEO的流量对比PPC流量来说几乎可以抹掉。于是PPC变成一项高深的技术活,SEO变成一项发外链找资源的活,而且很多公司都把PPC都等同于SEM。我个人的观点是PPC最重要的是数据分析能力,SEO则更需要掌握前端/后端/产品能力,如何把内容、用户浏览体验、搜索结果表现结合在一起去改进网站质量。
费话了这么多说个案例,高逼格网站:豆瓣
X战警:逆转未来 在GOOGLE\BING\BAIDU的搜索结果
GOOGLE
BING
BAIDU
X战警 这新片子在BING中微数据的信息最佳,GOOGLE其次,百度根本就没有微数据体现。说明那啥,BAIDU的爬虫抓取能力有点LOW!
BING使用的是页面中的这段代码:
GOOGLE使用的是页面中的这段代码:
PS:百度未来展现结果也会使用该代码
从搜索结果和代码使用来看,微软已经针对影片性质的关键词做出改搜索展现结果做了很大改变。GOOGLE只是在TITLE下方增加一栏微数据(使用英文关键词搜索时,GOOGLE已经在右侧将影片详细信息罗列)。只能说GOOGLE目前对中国WEB搜索质量改善并不关注和在意,ANDROID才是重点。
PS:MB我家大范爷呢?
百度同时也对影片搜索结果做改进,只是将搜索结果链接在自家产品上。
目前各大公司基本上使用的都是RDFa/微格式,所以GOOGLE/YAHOO/BING统一标准,开始建立微数据格式(百度是否支持,未知)。因此微数据在未来WEB、搜索展现、数据分析上是有很大想像空间的。
另外还有一家案例:大众点评
GOOGLE
BAIDU
BING
代码部分:
BING的搜索展现结果,依然微数据信息展现最佳,GOOGLE/BAIDU均使用单店的数据信息,原因就是点评没有文本链接形式的商户总页面,而是通过搜索框搜索进入,然后对搜索结果页面做了伪静态处理。因此GOOGLE/BAIDU只能根据页面质量判断抓取,相对BING会深入一点,抓取到总页面,将内容展现结果处理的更完美。说明啥,BING水平高啊,得点赞!(相对于点评的做法,阿里的做法则更符合搜索引擎要求,阿里会将商家和产品两大类分开,如:
http://alibaba.com/supplier/***和
http://alibaba.com/products/***,会了增加自然搜索结果表现还会根据产品增加一个
http://alibaba.com/catalog/***。内容同样都是用户生产与添加,但是透过设计/前端/后端三者将页面生成不同排罗组合,即避开内容重复率过高,又大幅增加页面收录量。相信在ROBOTS.TXT文件里,阿里应该是会有搜索结果所产生的页面剔除的。所以我认为阿里的SEO应该是国内做的最牛逼的,在所有搜索引擎的排名表现结果都很理想,确实很科学,除非有人为干预。SO阿里的SEO去点评,点评现在应该就是团购第一了有木有。哈哈)
3、微数据对网站本身就是很好的数据分类和信息规划,如果做的好其本身不就是大数据的基础吗?丰富网页摘要信息(微数据)和结构化数据规划和实施是非常有必要的,GOOGLE既然做了微数据统一标准,未来肯定会对GOOGLE ANALYTICS做改进,增加数据统计与分析的维度和指标。不就是大家更期待的更接近和了解用户吗?
关于SEO的一些个人看法:
知名的搜索引擎都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即以内容和用户浏览体验为搜索表现核心。同时流量入口正在改变,智能手机与社交网站崛起,降低了搜索引擎所占网站流量份额,即流量入口正在改变。SEO思维应该从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转变为Website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我自己想的名称,以下简称WPO),也就是不再单一以搜索引擎排名与流量为标准,而是以页面质量与用户浏览体验为标准。事实上GOOGLE从始至终提倡的都是WPO,也就是GOOGLE说的,如果没有搜索引擎你如何去针对你的用户去营销。当然目前外链仍然是网站获得排名结果前靠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因为搜索质量的改进需要很长时间。使用WPO的好处还有如果未来人们不再使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那么拥有较好页面质量与用户浏览体验度的网站依然会受到用户的青睐。
——————————————————————————————————————————————————————————————————————————————————————
写了这么多,也不知道能不能让LZ满意。各位爷,不满意咱再改进还不行嘛!
有时间再上来补
学习了,谢谢大神
百度现在 支持 不支持 ,我还搞不清。